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D.适者生存
3、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4、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重视人才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7、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1 / 9
8、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钟繇
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
9、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诞生。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10、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1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跟哪一朝代极为相似( )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东晋
12、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 C.西晋皇族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
A.商朝、秦朝、三国 C.商朝、唐朝、明朝
B.隋朝、唐朝、元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1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
2 / 9
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5、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段话描述了唐朝( ) A.安史之乱
B.衰落的原因
C.农民起义
D.衰落的影响
16、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
17、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8、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9、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 )
A.杂剧演出遍及城乡 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
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 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
20、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期( )
3 / 9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此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 ) A.石敬瑭
B.岳飞
C.李纲
D.寇准
22、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C.传播了中国文化
B.开凿了丝绸之路 D.扩大了唐朝疆域
23、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24、“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25、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
4 / 9
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所说,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一些什么组织?
(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2、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5 / 9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不断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①的名称。对开辟丝绸之路作出突出
贡献的伟大探险家、外交家是谁?为了加强对图中③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三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四“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蠃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嬴的21世纪时代潮
6 / 9
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咯意义和金球性影响力。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C 3、B 4、C 5、D 6、D 7、B 8、D 9、C 10、B 11、A 12、C 13、A 14、B 15、B 16、C 17、B 18、D 19、D 20、B 21、D 22、C 23、A 24、C 25、D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黄河流域;禅让;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8 / 9
(2)部落联盟首领;部落。
(3)原因:团结民众,采用疏导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贡献:建立夏朝。 2、(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 (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4)说明我国在氏族聚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改进生产工具等。 3、(1)孔子:仁 ; 孟子:仁政; 墨子:兼爱、非攻 (2)长安;张骞;西域都护
(3)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任意一点即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任意一点即可)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