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12・ 吉林医学2007年l2月第28卷第18期 急诊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 马秀红,张金兰,吕秀红,侯翠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41) [关键词] 急诊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1004—0412(2007)18—2012—02 急诊是医院危重症患者最多、病种复杂、涉及多学科急救 的科室。急诊护理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 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艺术。作为年轻的医学专业, 它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症处理,同时又有自身的中毒急 救、灾难急救、心肺复苏和急诊护理等… 因此。实施有效的 管理模式,提高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日 后的康复。 1营造完善的急诊就医环境和人文环境 1.1急诊环境布局:急诊布局应从应急出发,以方便患者为 原则,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因 此,我院急诊处于门诊最醒目的地方并独立成区,各辅助科室 如X线、CT室、心电室、B超室等均设在急诊区附近,分诊处 设在急诊区人口处。设有专职导诊员。患者从入院、诊疗各个 环节均有护士负责,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 1.2急诊设备、药品:急诊室内各种抢救仪器应处于有效待 机状态,并由专人保管,定期消毒与维修。急救药品应标有效 期标识,按效期顺序摆放,定数目,每天交接班,用后及时补 充。使仪器、药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做到随时能投入抢救工 作。 1.3急诊安全的保障:急诊区应配有保安人员,保证急诊就 医环境安全,使斗殴、酒后闹事等事件得到及时制止。 1.4 保障良好的人际关系:急诊就医环境中重视护患关系, 无论是给患者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需为患者及家属解释到 位,取得良好的沟通。同时应注意语言得体,使患者感到温 暖。其次应重视医护、护士之间的密切配合,护士应不断提高 自身知识水平,对患者病情观察、护理到位,发现变化及时报 告医生。在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做到医护、护 士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合作,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2加强急诊急救,提高护理质量 2.1急诊护理观念的更新:目前我院具备了院前急救、医院 急诊救治、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为患者提供 了快捷有效的服务,同时由被动松散的护理转变为主动的整 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急诊护士做到并不是护士能做什么就 向患者提供什么,而应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J。另外,我科 制定各类急救技术标准化方案、抢救预案和工作流程,使急诊 在技术和技能上高速运转。 2.2急诊护理人员的培养 2.2.1 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急诊护士应反应敏 捷、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有超常的思维能力。急诊患者来 通讯作者:张金兰 诊时,护士一方面要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分流各科患者;以娴熟 的救治技术救治、护理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满意,取得患者的 信任。另一方面需用恰当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安 慰,让患者体验到护士的耐心。 2.2.2注重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业务素质:结合国内 外急诊专业护理培养的发展方向,制定我院急诊专科护士培 养的标准,采取外出学习;脱产理论学习;参加护理学继续教 育;每周业务查房;每月理论、技术考核等方式,有计划、有目 的地培养护士。为其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使得全 体护士迅速掌握前沿的急救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理论、技术 水平,对急诊患者的紧急度、重症度能作出确切判断,对病情 的复杂多变给予相应的处置,提高了急诊护士的素质。 2.2.3熟知各种预案,应对突发事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 的发展,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火灾、化学品泄露爆 炸、食物中毒、车祸等意外事故导致的群体伤及自然灾害的发 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建立紧急应急小组,制定详细的 预案,组织急诊护士模拟演练,使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变 得心中有数,从接诊到急救整个过程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的进行。 3重视加强护士自身的法律意识 因急诊患者的未知性,以致急诊护理中潜伏了较多的法 律问题。又因急诊常接诊一些咴杀、他杀、交通事故及其他涉 及法律问题的伤病员,要求护士必须加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 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3.1高度的责任意识:加强护士自身建设,要有高尚的职业 道德和职业素质。护士应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对业务精 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杜绝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 章办事,甚至玩忽职守的现象。 3.2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应认真交 接班。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遵守急诊各 项规章制度,明确护士的职业功能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 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科室内成立质控小组,针对规章 制度与操作规范,进行环节质控,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不 规范行为发生。 3.3做好抢救记录:抢救记录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 性,不认真记录或漏记、错记均可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护士应 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抢救危重患者时,医生的口头医嘱应在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记在记录单上。 3.4强化护理道德: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身无分文的 无名氏患者,护士应在通知院科领导、治安人员同时,本着人 道主义精神,对于不幸于痛苦及灾难的一切患者都需给予同 情,积极投入抢救,而不能一味要求其身份或考虑无力支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13・ 抢救费而拖延抢救时机,这也是急诊护士应做到的基本护理 道德。 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参考文献 【1]张亚卓,韩悦容,冯4科学合理安排排班,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根据科室护士在岗人员以及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将每班 洋,等.我国急诊护理发展的现状 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 [2]吴亚君,冯金娥.人文护理和护士关爱行动[J].实用护 理杂志,2003,19(5):59. 次人员组成小组,以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根据 每一时段患者的多少,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互相配 合。改变了多年惯性排班,力求做到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大 [收稿El期:2007—09—11编校:李姣杨宇] 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谢红(梅河口市友谊医院护理部,吉林梅河135000) [摘要]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方法:组建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建立健 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认识,使其明确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结果: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妥善 处理,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所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结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强,危 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二次污染和传染病暴发,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因此必须对医疗废物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412(2007)18—2013—01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 疾病,已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污染的公害源,给人类健康 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我院对医疗废物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以及上级行政 理者交接登记签名。⑦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感染性人体组 织废物经中间环节消毒处理后装入专用的黄色防渗漏、防刺 破密闭塑料容器交给焚烧管理者并登记签名,由其送到火化 厂进行火化处理。③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如医用针头、缝合 针,各类医用锐器等高危险废弃物,用后经首次消毒处理放人 有标识利器收集盒,送焚烧炉登记焚烧。④化学性废物、药物 性废物处理:分类收集,化学性废物由专门机构处理,药物性 管理部门的要求,我院建立了由法人为第一责任人,由业务院 长、后勤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感染管理科及主要临 废物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标准执行。⑤一次 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污染程度进 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的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领导小组,由后 勤院长任组长,并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执行,总务后勤组织具体实施,在每 项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切实履行职责。 2加强培训。强化认识 行分类和消毒处理严重污染类:与患者的体液直接接触的注 射器、输液器,先放人2 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ln后 用水冲洗干净,取下针头分别放人科内有标识的利器收集盒 和黄色双层防渗漏密闭收集袋。部分污染类:只有针头部分 与患者接触,将针头部分取下浸泡在2 000mg/L含氯消毒液 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对全院职工进行相关法律、法 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应急处 中消毒30min后,将针头放人有标识锐利收盒,余下部分放人 有标识黄色双层防渗漏密闭收集袋。无污染类:未与患者直 接接触,取下针头各自放人有标识收集容器。由供应室专职 理知识的培训,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相关知识考核,使其认识 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自觉依法行事。 3分类管理。妥善处理 人员每天定时问清点、记数登记签名,按分类使用专用工具回 收,统一毁形后,送焚烧炉监督焚烧。⑥生活垃圾处理:患者 人院后,护士进行医院有关感染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及陪护对 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明确医院废物分类,使患者主动配合 我们工作,将生活垃圾放人有明显标识黑色塑料袋。疑有传 染病生活垃圾视为医疗废物,经卫生员消毒处理后放人黄色 双层防渗漏密闭收集袋,每天定时送焚烧炉登记签名焚烧。 4严格管理,逐步完善 医院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列入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范 围,感染管理科每天到有关科室监督检查,是否按规定时间 3.1医院性废物分类:①生活垃圾:指医院在运营、建筑物的 维修中及在住院患者El常生活中产生,无传播危险的医院性 废物。②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 病,传播危险的医院性废物。③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人体废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④损伤性废物:指能 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物和医用锐器。⑤药物性废物:指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废弃的药品。⑥化学性废物:指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 3.2医疗废物的处理:①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科室每 天将被污染敷料、输血器、血袋、引流袋、血液透析器具等高危 险废弃物,在出科前作首次消毒处理,再采用有标识黄色双层 防渗漏密闭收集袋收集,每天定时送焚烧炉焚烧,并与焚烧管 送、收、毁形及焚烧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到 有记录、有反馈、有惩罚,确保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收稿El期:2007—05—30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