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Im1efIVloc ̄goliaA tL U v i &d SdmceFAitbn) 2010年第6期(第l2卷总第54期) Nn 6 2010(Vo1.12 Sum No,54) 现代汉语歧义句语用功能探究 ● 于晓日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基于对大量歧义语料的统计分析及歧义句与相关句式的横向比较,文章详细考察了歧义句的语用功能。本文认 为:部分歧义句是一种信息双焦点句式,通过这种特殊句式,立体地传达出一个行为过程的前因后果及说话者的心理感 受・在让听读者了解一个完整事件的同时也被说话者的心理情绪所感染;说话者要强调动作行为的结果并希望引起交际 对象的注意,以期引起对方的兴趣或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歧义句;语用功能;信息结构;交际意图;表达效果 IX)I:1 0.3969/j.issn.】009一一4458.2010.06.140 中圈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6—0344--03 一、文献回顾 功能:经验功能(表达了什么经验概念,是陈述事实还是夸张事实 或其它),语篇功能(歧义旬在语篇中的位置及作用,通过什么进行 现代汉语歧义句①语用功能的研究始于文炼先生的《论语法学 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196o),该文从语法的形式和意义既 统~一又矛盾的角度论及歧义现象,但是没有对这一特殊句式的语用 功能做进一步的探讨,这可以看做是国内学者对歧义句式语用功能 搽}寸的一个萌芽。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对歧义句的研究成 信息的组织和传递),人际功能(发话者的主观情态,行为类型,交 际语境)。 三、现代汉语歧义句的语用功能分析 1.歧义旬的信息结构 果主要还是表现在完善岐义分析手段和歧义短语的分化两个方面, 如朱德熙先生的《论句法结构》(1962)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化了“要 死了猎人的狗”这一歧义实例。直到1988年,王维成先生的《从歧 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问的关系》才对歧义句语用层面上的理解机 语用学中句子的信息结构是“已知信息+新信息”,即一个句 子位于句首的往往是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已知信息,而位于句 核和句尾的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初次听到的新信息(未知信 息)。与句子的信息结构相对应的是句子的话语结构“主题+述 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纵观上世纪国内汉语歧义句的研究,都 是侧重于描写歧义句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朱德熙先生曾经指 出,“这种特殊句式在句法上歧义结构与功能之 存在着互补分布的 原 ,在语义上则是隐 语法关系对歧义句的结构和功能起决定和 题”,学界公认的基本对应模式为:主题一息;述题…一新信息一一一焦点信息。 已知信息——一般信 我们关心的是歧义句的信息结构及分布,下面我们将通过具 体的实例来分析歧义句的信息结构,从中可以发现岐义句式与其 收稿日期:2010一O6—15 作者简介:于晓日(1979一),女,辽宁大连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 制约作用。”这可以看做是对歧义句的研究做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 述。 由此可见,前人主要是侧重语法和语义的描写,而对于“三平 面”中的“语用”因素则是很少涉及。本文即是从现代汉语歧义句的 语用功能人手,准备从两个角度埘一定语料中的歧义旬进行功能方 面的探讨,首先从语用句法的角度来研究歧义句的语用特点及价值, 其次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歧义句的语篇牦r 及价值。 ① 二、相关理论方法 范晓先生在《论语法研究中的结构和功能棚结合的原则》ll 中 谈到了句子的功能问题,他认为,研究句子的功能主要着眼于句子 的外部宏观功能,即它的表达功能、交际功能或认知功能。比如, 句子的主题和述题有传达旧信息和新信息的功能,句子有反映思 维结构和感知机制的功能,句子的空间表达式、时间表达式、因果 表达式都反映了说话者的认知顺序等等。 我们对功能的理解是广义的,但重点研究歧义句的如F三种 1、歧义句是在口语及口诤 作品中常见的句式,它虽然有其句式上的两 歧特.点,但是却没有明显的电脑查找的可操作l生标记,这就使歧义句的研究在 语料的收集上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歧义句绝大多数来自于报 纸中的语料及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本文语料主要来源如下:(1)从日常生活中 收集的语料,大多数是口语。(2)从报纸中收集的语料,大多数是日常语体的 新闻报遥,很少有政论语体。(3)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口语性较强的作品。(4) 本文还采用了一些前人相关论文中列举的歧义句例句。 2、本文的研究是以对大量的实际话科进行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我们统计 了《现代汉语教程》3OO万字的语料,从中穷尽式找出了歧艾句、“把”字句、主谓 谓语句,从而对歧义句及其相关句式的形式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3、鉴于本文歧义句功能研究的目的,我们所收集的语料都是含有一定上 下文语境的语段材料,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对一种句式的功能做出 比较全面且动态的考察及研究。 ●于晓日现代汉语歧义句语用功能探究 著 坪 它句式的差异从而分析其语用功能。 以歧义句中的典型句法结构“N+VP’为例,其信息结构是怎样 的呢?主题是位于句首的N还是VP抑或N、VP以外的其他成分? 在Ⅵ 中,v是焦点还是V、P都是焦点即双焦点?下面我们把歧义 旬放在较大的语言背景中,充分把握其患 源及已知未知状况,从 而观察其语用功能。 (1)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吗?” 而目总处于语段中的始发句或下一语片的开始,即往往有与其相关 的后续句。所以,歧义句的信息结构之二是:新信息(主题)N+新信 息 )VP。 在两种信息结构模式中,歧义句有其他句式所没有的特点:主 题和述题即N和VP都是说话者的话语焦点,都是要强凋的焦点信 息,即歧义句是双焦点的信息结构。其原因有三:(一)在整个歧义句 中,N和VP都是说话者要强调的部分;(二)在语流中,N和VP在语 音上是句子的重音部分;(三)在一般句子中,动宾结构中的宾语一般 是不定指的新信息,动补结构中的补语更是要强调的新信息 所以,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岐义句的信息结构之一为信息双焦点句式,考察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 在于积累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 有过实战的考虑。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 是C P L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2)小黄:(房子)周围环境怎么样? 小张:环境还可以。西边是山,山下边有一条小河,河边是一个 很大的公园。 小黄:离公司远吗?交通方便不方便? 小张:离公司不远,交通也很方便。通公共汽车,坐车二十分钟 就到了 车站就在楼旁边,附近还有学校、医院和体育馆。 (3)这年夏天.地里庄稼长得不太好,父亲要到城里去买肥料。 他带着我去看船,鸽子当然也跟我去了。船舱里的肥料还没有装满 时,父亲带的钱就花光了。正当父亲不知道怎么办时,我说让鸽子回 去取一下。父亲不相信,担心把钱丢了,还可能伤害鸽子。 例(1)中的歧义句处于对话中,该言语片段总的主题是对话中 的实物“宝剑”,但是,VP‘上保险”显然是此次谈话的中心,可以说是 在大的话语背景下的主要话题,所以我们更愿把VP当作歧义句的 主题。该句中的主题VP‘上保险”是E文已经提及的已知信息,说话 者(客)的表达重点显然是放在了“保险开关”上。例(2)中的“房子” 也是前面已经叙述的话题内容,属于已知信息,该歧义句的信息焦点 是“坐车二十分钟就到了”,像(1)和(2)这种句子的信息结构就是“已 知信息N+新信息VP’。这样的句子往往处于后续句位置而不是始 发句,即在其前面已经出现了不少与此话题相关的语句,歧义句的 Ⅵ 只是对前面话语的重复或提示,而句中的VP则是对N的进一 步描写解释,是说话者所要强调的部分。 例(3)中的VP1“看船”,并没有在上文出现过,上文也没有提到 与之相关的语句,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信息,而v1]2‘‘伤害鸽子” 则是后面所说内答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这里说话者强调的是“看 船”、“伤害鸽子”,两个VP都是新信息,也都是作者要强调的部分。 所以歧义格式的信息结构之一是:已知信息(主题)N+新信息(述 题)Vp。 (4)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 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 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5)一位来自美国西部的旅游者,驱车在华盛顿市内行驶。他 迷路了,就把车靠边停下,向一位政治家模样的过路人问道;“先生, 请问国务院在哪边?”这位当地人答道:“完全有希望在我们这一边。” 例(4)首先从语言角度来描写“贵客”,歧义句中的“国务院”、“不 让宴会一h喝白酒”并不是上文已经出现的信息,而是作为—个新角度 新话题的开始,“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是对“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 酒”的叙述说明。(5)中的“国务院”和“在哪边”都是上文未提及的新 信息,问话者需要的答案是国务院的地理位置,答话者回答的是同务 院的政治倾向。这样,歧义句在整个话语片段中的交际价值比较大, 我们所搜集的语料,在300条岐义句中,属于第一种信息结构H口:“已 知主题N+新述题VP,’的歧义句有197条,占总数的65.7%,属于 第二种信息结构即“新主题N+新述题VP’的有103条,占总数的 34.3%。 2歧义句的交际意图 “交际意图是整个交际(包括会话交际、篇章交际及非语言交 际)的始发机制,对交际策略、交际方法和交际效果起着控制和预 设作用o-[ ]在歧义句语篇中,我们发现说话者在一个句子中违背 常规(一个信息焦点)而强调了两个信息焦点:N和VP。 (6)汤姆:茱丽,这次考试你考得怎么样,及格了吗? 茱丽:哦,别提了,我差点儿及格了。 汤姆:怎么会呢,你平时学习一直很努力啊,怎么会不及格呢? 莱丽:谁说我汶及格,我及格了呀? 汤姆:那你应该说“差点儿没及格”。 (7)甲:这部电视剧里的男主角和女主角最后结婚了吗? 乙:他们差一点儿就结婚了! (8)“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6)中的VPl 及格了”在该段语篇中并不是始发句,显然前面 已经涉及,属已知信息,而且是整个话题的中心,但是在叙述过程 中说话者把其作为焦点信息又重新提及,主要是因为“考试是否及 格”是他们所谈的整个事件的焦点 “差点儿及格了”的回答是后 面对话的原因,有必要重申。VP‘差点儿及格了”也是问话的结果, 按常理“及格”意思是很明确的,但前面加上了“差点儿”,整个句子 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这实在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后果”,说话人 当然要着重强调一下并传达出自己的主观情绪(对考试结果的后 怕)。 (8)中的“好”是新话题的开始,是预先提出的一个行为事件. 作为新信息,说话人予以强调当然是情理之中的,而“解劝、颂扬、 煽动’侧是这个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这一反常结果也是作者所 要强调的,正因为这种反常(或说超长)才使得该事件有新的价值。 体会下面的例句将更加清楚说话者的主观情绪及交际意图: (9)一个留学生在国外因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抓了起来.带到 了警局,交了罚款以后,警察很客气地将他送出大门,临走,还笑着 跟他说“再见”,他想:我才不想跟他“再见”呢。 (1O)Y-老师问刚从西安回来的麦克:“都参观了什么地方?”麦 克回答:“我参观了碑林、华清池,还参观了秦始皇的警察。”王老师 马上纠正他说:“不能那样说,那是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一支地下卫 队。” 由上可知,人们在运用歧义句进行交际时并不仅仅是为了传 达这种结构表面所承载的语义,更重要的是想要传达其语用含义: 通过这种句式结构来表示一种正常事件的超常结果。说话者要强 345 内蒙 农业大学学报f社会科学版) 调动作行为的结果并希望引起交际对象对此的注意,引起对方的 兴趣或进一步的探究。这应该是歧义句的交际意图之一。 兰i然,在我们所收集的语料巾 并不是所有歧义句的交际意图 都是如上所述,即也有歧义句不是为_厂表达动作过程的超常结果 或状态的。请看下例: (11)A:课文中的这位丈夫是真正的“男子汉”。 B:“丈夫”不是“男子汉”是什么? A:“男子汉”的意思不仅仅是男人的意思,他还有坚强、有情 义、胸怀宽广、敢负责任等含义 上述例句,说话者似乎并没有烈渊事物超常结果的意图,而是 对事物的客观描写或评述。这样的歧义结构一般出现在更大句予 结构的中心句位置,是对某现象或某人物事件的详尽描述,以期达 到让听者(读者)对所描述事物有殳充分认识的意图或目的。所 以.这应该是歧义句的交际意图之二。 在我们所收集到的语料中,歧义句这两种语用歧义的运用比 率呈现均等状态,其中第一种有146条,第二种有154条。 很显然,说话者正是为了把动作行为的整个过程及伴随状态 和结果完备详尽地表达出来才运用了歧义句式。这种交际意图在 交际过程中,可以调整交际双方的互有认知环境,并激活双方的认 知经验,使信息得以传递和协调,从而使交际顺利实现。比如(8) 和(9)中“好”和“再见”的良好结果是双方都具有的认知经验,是常 理所在,但是事实一h却没有这种常规结果,而是反常结果,为引起 说话者的注意并使交际信息得以正确传递,说话者便使用了这币4, 特殊句式…¨-歧义句。 3.歧义句的表达效果 如果说交际意图还是单从说话首-・方米考虑的,那话语的表 达效果则是从说话者和听话者即交际双方来考虑的,是说话者所 追求的目的。歧义旬的交际意 具有主观性,在陔句式中含有说 话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如(1)含有说话者认为“古老的宝剑不需要 上保险”的主观感受,也包含了说话者的牢骚和无奈之情;(7)表示 说话者对“没有结婚”反常结果的愤懑。另外,句子可以有不同的 口气,在某些句子巾,语气和口气让人捉摸不定,也容易产生误解。 例:“他一个早一h就写了三封信。”人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批评 他写信写得少(“就”读重音);一是称赞他写信写得多(“就”读轻 音)。 这样一来.歧义句的表达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立体地传达出 一个行为过程的前因后果及说话者的心理感受,在让听话者了解 一个完整事件的同时也被说话者的心理情绪所感染。 的确.听话人在听了带有歧义的句子之后,往往不由得对这种 句式格外警醒,格外注意其中包含的内容(言外之意)以及说话人 的表达意图和主观情绪。l:lttm“我才不想跟他‘再见’呢”就比“我 不想再看见他”或“我不想再和他见面”等等类似表达来得既利索 又深入人心,所以极富感染力和警醒力。 四、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歧义句的语用功能,在汉语或在任们语言巾, 特殊句式都有其特殊的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洲5么,是什么原凶使某 种句式和某种功能相对应,这种对应 楚如何开始、如何固定下来的 呢?决定制约歧义句式形成发展及其同定理解的是哪些语用因素 或说是什么样的认知语境I呢?电就是}兑,在实际的交际语篇中,歧义 句不能被其他句式所分化或替代的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是什么? 346 2010年第6期(第12卷总第54期) 下面我们列表监示,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歧义句的功能特点。 这里我们仅以歧义句和“把’,字句作为表中的对比句式,正是表中所 显示的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差异,使得歧义句和“把”字句不能随 便转换,即每一种特殊句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 表1 歧义句和‘兜’.字句的语用特点比较图表 信 信息黼嫡翻赵棵 双焦点:两种乌钠: 1 骑 种正常事件的超常立体跑传选出—饰 1、动竹 行为 l 总话题(s)+已知 结果,强调曲fI哥 吉 为过酗惆躲垢果及 支f程信息/主题(Ⅵ +未希望 睫毁涓列象的注意挟说话者的心理感受, 歧义句 2.动作 妫 知 述£ fu,趣或进—步的 院。 在让 税睹ZIF-- ̄ 纬 2、总话题(s)+未知 2 持固啄或某人物事件的完整割牛由劂也被 信自/拱豇 "~未 描述.t嘶者(凄瞢)对所谶绪静 精{撕 圭毋f翘/述题 j描述辩睛髓蚴 从识。感染。 投蛙泳: 总话题(S】十已知次强嗣由于黼原因而需要执听话者通过语境可以 ’ 句 l、处静朦话题( ,,宇锚构)+缁 响烀段,以出I -定 Ytl--f't4ilit ̄ 2,处置结果未知述题C埙) 的目的.目的及手段. 表2歧义句和‘等巴,『字句的语篇特点比较图表 认知语用学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语言结构是相互联系的,人 们的认知规律既影响语言治争陶,又从语言结构中得到体现。翻如果说常 式句是符合^们~搬认知规律的话,那么特殊句式则是对认知规律的 偏离'f旦这种偏离有着语用方面的理据。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知 道制约岐.义匍这种特殊句式产生并运用的语用因素和认知环境。在 交际中,为了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见解,人们往往有意无意采甩一蝗 带有倾向性的话语形式(虽然目的并不在于明自地告诉对方他的主观 想法)。在针对一个行为话题展开的带有因果关系解释性的语篇中,如 果这种因果关系是超常的,解释者往往会强调这种超常性并以此突出 自己的主观9 解和感受进而感染听读者。这些语用因素便是说话者 使用歧义句的典型认知语境,即歧义句这种特殊句式的运用是交际者 对事态的一种动态的说明和理解的结果,典型认知语境是运用典型歧 义句(因果语篇中的歧义句)的根本动因;此外,与该典型认知语境相关 或相近的认知语境则是非典型歧义句的使用动因。以上算是我们对 歧义句的功能分析考察看昕做的—点总结和溯源性思考。口 参考文献: [1]史有为.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ZOO1. [2]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EJ].外语教学,2002(5). [3]张克定.句式变化的认知语用理据E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4). 1l_1常敬宇.谈句子的语用研究[J].汉语学习,2001(4). j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 J .中国语文,1985(6). [3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李秀.认知语境和隐喻表达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6(1). [5]陆丙甫.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口].中国语文,1998(5). [6]吕叔湘.歧义类例[J 1.中国语文,1984(5). [7]王维成.从歧艾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 究,t988(1). [8]文炼.论语法学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rJ].上海师范学院学 报,1960(2). E9]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口].外语学刊,1996(3). [10]张黎.言语交际中的歧解现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 11]朱德熙.论句法结构[J].中国语文,1962(8). r12]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J].中国语文,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