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信息工程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总页)
授课时间: 2010 年至 2011 年,第 1 学期,第 1 周至 16 周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教材和 主要参 考资料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重 点和教 学难点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代码 学 分 040108 总学时: 90 讲课学时: 72 实验学时: 18
必修课(√ ) 选修课( ) 理论课( ) 实验课( ) 职称 专业: 电子 通信 年级: 大学二年级 班级: 1、《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申功迈 钮文良 2、《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义芳 冯健华 3、《高频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黄亚平 4、《通信电子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申功迈 钮文良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 获得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电路及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各种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分析、参数计算,必须注重实验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达到能够设计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1)选频电路,(2)电子噪音,(3)高频信号的产生,(4)高频谐振放大器,(5)频谱搬移电路,(6)幅度调制与解调,(7)混频器,(8)频率调制与解调,(9)反馈控制电路。 难点:噪音分析与计算,非线性电路的分析与参数计算,频谱搬移电路、频率调制与解调,锁相环及其应用,高频放大器的分析与参数计算等。 教学进程 学时 1 11 12 10 6 10 10 10 2 备 注 2学时实验 6学时实验 4学时实验 4学时实验 2学时实验 授课周次 授课章节: 第1周 第1章 绪论 第1~3周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第3~5周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第6~7周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第8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第9~10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第11~12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第13~14周 第8章 反馈控制电路 第15周 总复习 第 1 讲 时间:第 1 周 章 节 第1章 绪论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频谱、传播特性和应用特点。无线电信号的波段的划分,了解高频电路的特点等。 教学 重点 难点 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应用特点。 波段的划分 了解高频电路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1.1无线电通信系统概述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分类 1.2信号、频谱与调制 时间特性 频谱特性与频率特性 传播特性 调制特性 1.3 本课程的特点 时间分配 10分 3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1-1,1-2,1-3,1-4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1~3 周 章 节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计划授课学时:本章需要11个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高频电路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如谐振电路、抽头电路、传输变压器、电子噪音等。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电路,尤其是谐振电路原理、性能分析、参数计算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并对电子噪音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噪音的计算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本章重点是:LC谐振电路,石英晶体滤波器、声表面滤波器、各种抽头电路、传输线与传输变压器;电子噪音的产生、描述、噪音系数等以及噪音通过线性网络。 难点表现在:LC谐振电路性能分析,尤其是耦合谐振特性的分析和计算,抽头电路的等效;噪音的均方值、噪音系数的概念与参数计算等。 教学内容与进程 2.1 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组件 2.1.1 元件 2.1.2 高频电路中的常用电路 1. LC谐振电路 2. 其它形式的滤波器 3. 高频变压器传输变压器 4. 衰减器与阻抗变换器 2.2 电子噪声 2.2.1 概述 2.2.2 电子噪音的来源与特性 1. 内部噪音的特点 2. 电阻的热噪音 3. 晶体管的噪音 4. 场效应管的噪音 2.2.3 噪音系数与噪音温度 1. 噪音系数的定义 2. 以额定功率定义的噪音系数 3. 等效噪音温度 2.2.4 噪音系数的计算 1. 额定功率法 2. 开路电压法和短路电流法 3. 级联四端网络的噪音系数 4. 噪音系数与灵敏度 2.2.5 噪音系数的测量 课时分配 6学时 (0.5) (3) (1) (1) (0.5) 5学时 (1) (2)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2-1、2-2、2-3、2-7、2-9 备注 第 2 讲 时间:第 1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在高频应用下的等效电路和特点,以及晶体二机管、三极管、FET在高频中的应用特点。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和各种参数计算。, 重点是LC谐振电路谐振特性的分析和参数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2.1.1 元件 1.无源元件 2. 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 2.1.2 高频电路中的常用电路 1. LC谐振电路 (1)串联谐振电路 ▲阻抗特性 ▲回路的品质因数与广义失谐量 时间分配 30分 3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 讲 时间:第 1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掌握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电路结构,性能分析和参数计算。如:谐振阻抗、品质因数、频带宽度、选择性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重点和难点是串联和并联LC谐振电路谐振特性的分析和参数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2.1.2 高频电路中的常用电路 1. LC谐振电路 (1)串联谐振电路 ▲谐振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频带宽度和选择性 (2)并联谐振电路 ▲阻抗特性 ▲回路的品质因数与广义失谐量 ▲谐振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频带宽度和选择性 *单谐振回路性能、特性总结 时间分配 10分 3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 讲 时间:第 1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了解耦合回路的结构、反射阻抗的分析与参数计算。谐振特性,如部分谐振、复谐振、全谐振;学会性能分析和参数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在于耦合回路的电路分析,如反射阻抗对谐振的影响、耦合回路的谐振特性,尤其是最佳全谐振时和临界耦合时的谐振特性。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对上讲内容回顾 2.1.2 高频电路中的常用电路 1. LC谐振电路 (3)耦合电路的谐振(双调谐回路) ▲耦合电路的两种基本形式 ▲互感耦合回路反射阻抗的性质 ▲部分谐振 ▲复谐振 ▲全谐振与最佳全谐振 时间分配 5分 10分 10分 5分 1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 讲 时间:第 2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组件 通过分析谐振特性,进行双调谐回路的带宽和矩形系数的计算;熟悉掌握抽头电路的各种形式,; 接入系数的概念以及阻抗、导纳的接入等效。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重点是临界耦合时双调谐回路的带宽和矩形系数的计算,抽头电路分析和具体应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习课堂练习、随机提问、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双调谐回路的谐振特性、频带宽度 25分 和选择性(临界耦合时) 5分 谐振电路小结与提问 总结单回路和双调谐回路的性能特 点并进行比较 (4)抽头电路 25分 电容抽头电路、电感抽头电路的电路形 式,接入系数的定义,电路的等效。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 讲 时间:第 2 周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章 节 2.1 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组件 建立有载品质因数的概念,了解负载对谐振性能的影响。通过例题,巩固和总结前面的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负载对回路品质因数的影响,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对上讲内容回顾 (5)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电路的影响 例2-1 例2-2 通过这两个课堂例题,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达到巩固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5分 10分 15分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2-1、2-2、2-3 备注
第 7 讲 时间:第 2 周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章 节 2.1 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组件 熟悉石英晶体、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滤波器的结构、等效电路、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参数计算;了解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一般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石英晶体谐振器和声表面滤波器的性能特点和参数计算,尤其是掌握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知识;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对上讲内容回顾 2.1.2 高频电路中的常用电路 2. 其它形式的滤波器 (1)石英晶体滤波器 (2)陶瓷滤波器 (3)表面声波滤波器SAW (Surface Acoustic Wave) 小结与提问 时间分配 5分 15分 10分 15分 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8 讲 时间:第 2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组件 掌握传输线和高频变压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在高频中的应用。对衰减器与阻抗变换器有基本了解。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高频变压器、传输线知识、传输变压器及其在高频中的应用。如平衡非平衡转换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等。 教学内容与进程 3. 高频变压器传输变压器 (1)高频变压器 (2)传输变压器 ▲传输线 ▲传输线变压器 ▲传输线变压器的一般应用 4. 衰减器与阻抗变换器 (1) 高频衰减器 (2)高频匹配器 时间分配 10分 3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9 讲 时间:第 2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电子噪音 掌握噪音的性质、噪音的种类、噪音的来源;了解在电子系统中的噪音源和噪音种类及其特点。学会计算热噪音和散粒噪音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值。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噪音均方值和噪音功率谱的分析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噪音的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2.2.1 概述 2.2.2 电子噪音的来源与特性 1. 内部噪音的特点 (1)噪音均方值 (2)噪音频谱 (3)噪音功率谱 2. 电阻的热噪音 (1)热噪音均方值和功率谱密度 噪音源等效 串联和并联电阻的噪音等效和计算 例2-3 时间分配 5分 20分 20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10 讲 时间:第 2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电子噪音 等效噪音带宽的的概念,白噪音通过线行网络后的性质和均方值。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噪音有那些。那些是对系统信噪比影响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等效噪音带宽、白噪音通过线行网络后的均方值分析和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2)热噪音通过线性网络 例2-3 (3)等效噪音带宽 3. 晶体管的噪音 (1)散粒噪音 (2)分配噪音 (3)闪烁噪音(又称1/f 噪音) (4)基区电阻产生的热噪音 4. 场效应管的噪音 (1)由栅极内漏电流不规则起伏引起的噪音 (2)沟道内电子不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噪音。 (3)漏极和源极之间等效电阻的噪音 (4)闪烁噪音 时间分配 15分 10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11 讲 时间:第 3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电子噪音 建立噪音系数、等效噪音温度,并能够应用功率法、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计算无源网络的噪音系数。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噪音系数、等效噪音温度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上讲内容回顾 2.2.3 噪音系数和噪音温度 1.噪音系数的定义 2. 以额定功率定义的噪音系数 3. 等效噪音温度 2.2.4 噪声系数的计算 1.额定功率法 2. 开路电压法和短路电流法 例2-6 通过一个实例,用三种方法分析和求解一个无源电阻网络的噪音系数。 时间分配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10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12 讲 时间:第 3 周 章 节 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 2.1电子噪音 能分析计算单级和多级级联四端网络的噪音系数,以及对系统接受灵敏度的影响。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噪音系数系统接受灵敏度的影响。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3. 级联四端网络的噪音系数 例 2-7 4. 噪声系数与灵敏度 例2-8 2.2.5 噪声系数的测量 1. 采用噪声信号源的测量方法 2.无噪音源测量方法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15分 10分 5分 5分 10分 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2-7 2-9 本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两个学时的习题课。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3~ 5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本章计划教学学时:1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性能改善等,包括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也要重点讲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高频效应以及功率的合成技术与分配技术,和功率输出匹配网络。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高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灵活掌握对各种放大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及设计实用电路的能力。 高频晶体管的Y参数、混合π高频等效电路、单调谐和双调谐放大器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性能改善、稳定性分析与解决办法等;高频丙类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高频效应、外部参数对功放的影响,利用传输变压器实现功率合成与分配以及功率输出匹配网络。 教学内容与进程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工作原理 3.1.2 放大器性能分析 3.1.3 高频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3.1.4 多级谐振放大器 3.1.5 高频集成放大器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3.2.1 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 3.2.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3.2.3 高频功放的外部特性 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3.4.1 直流馈电线路 3.4.2 输出匹配网络 3.4.3 高频功放的实际线路举例 3.5 其他高频功放、 功率合成器与射频模块放大器 3.5.1 D(丁)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3.5.2 功率合成与分配器 3.5.3 射频模块放大器 学时分配 4学时 3学时 1学时 1学时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3-2、3-4、3-5、3-7、3-9、3-16、3-18 备注
第 13 讲 时间:第 3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技术特点和指标要求,晶体管的高频H-П参数和Y参数等效电路和每个参数的定义,单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导纳或阻抗、频带宽度、选择性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晶体管的高频H-П参数和Y参数等效电路,单调谐放大器交流等效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导纳或阻抗、频带宽度、选择性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内容与进程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特点: (1)增益高 (2)▲频带选择性好 (3)稳定性高 (4)噪音系数小 3.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工作原理 3.1.2 放大器性能分析 1.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 2. 单调谐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1) 电压放大倍数K (2) 输入导纳Yi (3) 输出导纳Yo (4) 通频带B 0.707与矩形系数Kr 0.1 时间分配 5分 5分 4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高频H-П参数和Y参数如何定义的? (2)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放大器的什么性能能? 备注
第 14 讲 时间:第 3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掌握双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电压放大倍数、频带宽度、选择性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双调谐放大器的高频等效电路、原理分析、电压放大倍数、频带宽度、选择性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内容与进程 上讲回顾,通过例题系统知识。 例3-1 3. 双调谐放大器性能参数 (1)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谐振频率 (3)每个回路的固有品质因数 (4)电压放大倍数 (5)频带宽度和选择性: 小结与提问 时间分配 15分 25分 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为什么才其他参数相同时,双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增益是单调谐放大器的一半? 备注
第 15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能够对放大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和掌握提高稳定性采取的措施。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Yre参数对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理论分析与实际的结合;电路设计中采用中和法失配法提高稳定性。中和电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与进程 3.1.3 高频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1. 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2. 提高放大器稳定性的方法 (1)选择C‘bc比较小的晶体管,使反馈作 用减弱 (2)在电路设计上采取措施,减小反馈的 作用,实现“单向化” ▲中和法 ▲失配法 时间分配 25分 2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放大器为什么有时候会自激振荡?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16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掌握多级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增益、带宽、选择性的计算。放大器的性能随级数的改变规律。对参差调谐放大器有一个基本了解。同时了解高频集成放大器的构成和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多级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增益、带宽、选择性的计算。 单调谐和双调谐多级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教学内容与进程 3.1.4多级谐振放大器 1.多级单调谐放大器 (1)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的增益 (2)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的频带宽度 (3)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 2.多级双调谐放大器 (1)多级双调谐放大器的增益 (2)多级双调谐放大器的频带宽度 (3)多级双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 3. 参差调谐放大器 3.1.5 高频集成放大器 时间分配 20分 20分 5分 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单调谐和双调谐多级谐振放大器的性能那个更好? (2)为什么用多级放大起提高增益而不把单级放大器增益设计高些? 备注
第 17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掌握低频和高频功率放大器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与差别。 掌握高频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集电极电流电压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高频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集电极电流的波形系数计算和波形的频谱分析,集电极电压的形成,以及放大器如何被用做倍频器。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功率放大器主要种类特点。 ▲低频功率放大器: ●甲类(A)类—电流通角为360度,最 大效率50%。 ●乙类(B)类—电流通角180度,最大效率78.5%。 ●甲乙(AB)类—电流通角180o~360o. ●乙类推挽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丙(C)类—电流通角小于180度,效率高 ●丁(D)类—开关形式,效率接近100% ●戊(E)类—开关形式,效率接近100% ▲低频功放和高频功放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主要追求的是输出功率和效率 ●低频功放工作频率低,但相对频宽比较宽。因此常用无调谐负载,如电阻、变压器等。 ●高频功放工作频率高,但相对频宽比较小。常用选频网络做负载,是一种窄带放大器。对于宽带高频功放,通常采用传输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网络做负载。高频功放通常工作在大信号和非线性状态,一般采用近似方法来进行分析,如图解法、折线法等 3.2.1 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 1.电流、 电压波形 时间分配 5分 5分 5分 3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为什么高频丙类功率放大器不用电阻做负载?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18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掌握丙类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输出功率、直流功率、输出效率、耗散功率、功率增益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丙类高频功放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能求出负载线。 掌握丙类高频功放的三个工作状态,以及不同状态下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效率等性能的改变。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丙类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输出功率、直流功率、输出效率、耗散功率、功率增益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丙类高频功放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负载线。 丙类高频功放的三个工作状态,以及不同状态下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效率等性能影响。 教学内容与进程 2. 丙类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 ▲输出功率 ▲直流功率 ▲输出效率 ▲耗散功率 ▲功率增益 3.2.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1. 高频功放的动态特性 2. 高频功放的工作状态 ▲欠压状态: ▲过压状态: ▲临界状态 时间分配 20分 20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什么是欠压状态、过压状态、临界状态 备注
第 19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掌握高频功放的外部特性 如: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高频功放的振幅特性、高频功放的调基极调制特性和集电极调制特性 、高频功放的调谐特性等。以及外部条件的改变对放大器工作状态和性能的影响。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高频功放的振幅特性、高频功放的调基极调制特性和集电极调制特性 、高频功放的调谐特性对放大器工作状态和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对上一讲的回顾 3.2.3 高频功放的外部特性 1.高频功放的负载特性 2.高频功放的振幅特性 3.高频功放的调制特性 (1)基极调制特性 (2)集电极调制特性 4. 高频功放的调谐特性 时间分配 5分 10分 10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一个放大器工作的临界状态,如果单独改变放大器的负载、偏置电压、电源电压、激励信号幅度时,它的工作状态、效率、输出功率将如何变化。 备注
第 20 讲 时间:第 4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在高频应用下的某些效应,如:少数载流子的渡越时间、 非线性电抗、发射极引线电感、饱和压降等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少数载流子的渡越时间、 非线性电抗、发射极引线电感、饱和压降等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进程 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1. 少数载流子的渡越时间效应 2. 非线性电抗效应 3. 发射极引线电感的影响 4. 饱和压降的影响 例3-2 例3-3 时间分配 5分 5分 5分 5分 15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1 讲 时间:第 5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直流馈电的形式和特点与要求,掌握放大器输出匹配网络的电路特点以及性能要求和参数计算。能结合前面几节的知识,分析高频功放的实际线路,并能进行错误的改正。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高频功率放大器直流馈电的形式和特点,输出匹配网络性能要求和参数计算。 分析高频功放的实际线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对上一讲的回顾 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3.4.1 直流馈电线路 1.集电极直流馈电电路 2.基极直流馈电电路 3.4.2 输出匹配网络 1. LC匹配网络 2. 耦合回路 3.4.3 高频功放的实际线路举例 时间分配 5分 10分 20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集电极并馈方式时,如果没隔直电容短路,会带来什么后果? (2)自偏压是如何产生的? 备注
第 22 讲 时间:第 5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5 其他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功率合成器与射频模块放大器 掌握电流开关型D类放大器和电压开关型D类放大器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电流开关型D类放大器和电压开关型D类放大器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参数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3.5 其他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功 率合成器与射频模块放大器 3.5.1 D(丁)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1. 电流开关型D类放大器 2. 电压开关型D类放大器 时间分配 5分 25分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3 讲 时间:第 5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5.2 功率合成器与分配器 了解功率分配与合成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魔T混合网络构成的功率分配与合成电路的结构、原理分析和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功率分配与合成电路的结构、原理分析和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3.5.2 功率合成器与分配器 1. 功率合成器的作用 2.魔T混合网络 (1)合成网络 (2)分配网络 时间分配 10分 4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1)如果不满足隔离条件和匹配条件会产生什么结果?如何解决?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4 讲 时间:第 5 周 章 节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 3.5.2 功率合成器与分配器 掌握用两个传输变压器构成的功率分配与合成电路的结构、原理分析和计算。 通过实例,了解功率分配与合成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用两个传输变压器构成的功率分配与合成电路的结构、原理分析和计算。 功率分配与合成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与进程 3. 另一种混合网络 4. 功率合成器举例 3.5.3 射频模块放大器(Radio-frequency Modular Amplifier) 小结 时间分配 10分 20分 1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本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两个学时的习题课。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6~7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本章计划学时:10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反馈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反馈振荡器的电路模型和起振条件以及振荡器的分析。LC三点式振荡器,互感耦合型LC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和参数计算。以及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及其改善频率稳定性的一般措施。并对振荡器中出现的 间歇振荡、频率占据和寄生振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介绍。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各种振荡器的电路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分析、性能如何改善、参数计算等。并能设计实用的振荡电路。 LC三点式振荡器,互感耦合型LC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和参数计算。 频率稳定度的因素及其改善频率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时间分配 4.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2学时 4.1.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分析 4.1.2平衡条件 4.1.3 起振条件 4.1.4 稳定条件 4.2 LC 振 荡 器 2学时 4.2.1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 4.2.2 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4.2.3 电容反馈振荡器 0.5学时 4.2.4 电感反馈振荡器 (电感三点式) 0.5学时 4.2.5 两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 0.5学时 4.2.6 场效应管振荡器 0.5学时 4.2.7 压控振荡器(Volltage control Oscillater,简称VCO) 4.2.8 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 4.3 频率稳定度 4.4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4.5 石英晶体振荡器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4-1、4-2、4-3、4-4、4-7、4-10、4-15 备注
第 25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了解反馈反馈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环路增益的概念和分析计算。放大器和反馈网络在振荡器中的作用。什么是衡条件?振荡频率由什么决定?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反馈反馈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环路增益的概念和分析计算。平衡条件中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决定了振荡器什么性能? 教学内容与进程 本章内容介绍 4.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4.1.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分析 4.1.2平衡条件 教 学 进 程 T(j)K(j)F(j)1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5分 练习、随机提问、 习题课与辅导课、30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15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6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了解反馈反馈振荡器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振荡器起振过程分析,和实现起振到平衡的转变。振荡器如何才能保证稳定的振荡。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反馈反馈振荡器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振荡器起振过程分析,保证稳定的振荡的条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4.1.3 起振条件 1.起振条件 2.起振到平衡的过程 4.1.4 稳定条件 1.振幅稳定条件 2.相位稳定条件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 练习、随机提问、 习题课与辅导课、25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7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 LC 振 荡 器 了解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判断振荡的条件。能够分析和计算出环路增益和振荡频率。设计适用的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电路。 了解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一般性的组成原则。学会判断电路是否能够振荡。同时掌握电容三点式和电感三点式的具体电路。 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判断振荡的条件和参数计算 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一般性的组成原则。学会判断电路是否能够振荡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回顾上讲内容 4.2 LC 振 荡 器 4.2.1互感耦合式LC振荡器 4.2.2 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用双极晶体管构成时:e-b,e-c间必为同性电抗,b-c间为异性电抗,即“射同余异” 教 学 进 程 ●用场效应管构成时:S-G,S-D间必为同性电抗,D-G间为异性电抗,即“源同余异”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 练习、随机提问、20分 习题课与辅导课、25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如X1和X2为容性, X3为感性,反馈网络是由电容元件构成的,称为电容反馈振荡器, 也称为考必兹(Colpitts)振荡器。 如X1和X2为感性, X3为容性, 反馈网络是由电感元件构成的, 称为电感反馈振荡器, 也称为哈特莱(Hartley)振荡器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8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 LC 振 荡 器 通过具体电路,学会分析电容反馈振荡器和电感反馈振荡器。能画出交流等效电路,求解环路增益,计算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掌握工程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达到能设计具体实用电路的目的。另外还要了解两种不同电路的性能差别和应用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交流等效电路,求解环路增益,计算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4.2.3 电容反馈振荡器 基本原理分析 交流等效电路 求解环路增益 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例4-1 教 学 进 程 4.2.4 电感反馈振荡器 (电感三点式) 基本原理分析 交流等效电路 求解环路增益 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电容反馈振荡器和电感反馈振荡器性能比较。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 练习、随机提问、 习题课与辅导课、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15分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29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 LC 振 荡 器 学会分析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能画出交流等效电路,求解环路增益,计算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掌握工程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实现振荡器性能的改善。 掌握由场效应管振荡器构成的振荡器的组成原则、电路结构和原理分析。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求解环路增益,计算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性能改善的原因。 教学内容与进程 4.2.5 两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 1. 克拉泼振荡器(Clapp) 2. 西勒振荡器 (Siler) 4.2.6 场效应管振荡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20分 练习、随机提问、20分 习题课与辅导课、10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0 讲 时间:第 6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2 LC 振 荡 器 掌握压控振荡器一般性原理,变容二极管的特性。VCO的具体电路分析。 掌握Sony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参数计算。结合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了解它的具体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和VCO的具体电路分析。 Sony振荡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参数计算。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与进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7 压控振荡器(Volltage control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Oscillater,简称VCO) 练习、随机提问、1.原理 10分 习题课与辅导课、2.压控振荡器实际电路 10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4.2.8 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 1.差分对管振荡器(Sony Oscillator)原理 15分 教 学 进 程 2.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 15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1 讲 时间:第 7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3 频率稳定度,4.4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频率稳定度的定义,振荡器的稳频原理和影响频率稳定性的原因,掌握设计电路中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方法。能够设计实用的电路。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频率稳定度的定义。 振荡器的稳频原理和影响频率稳定性的原因。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LC振荡器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进程 4.3 频率稳定度 4.3.1频率稳定度的定义 1.准确度:振荡器实际工作时的频率和标称频率之间的偏差。 2.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振荡器 实际频率的相对变化。 4.3.2 振荡器的稳频原理 1. 回路谐振频率ω0的影响 、f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2.F3. QL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3.3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4.4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1.振荡器电路选择 2.晶体管选择 3.直流馈电线路的选择 4.振荡回路元件选择 5.反馈回路元件选择 时间分配 5分 20分 10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2 讲 时间:第 7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5 石英晶体振荡器,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了解石英晶体的特点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基本构成方法,如并联和串联型,以及在不同构成中石英晶体的特性和作用。学会分析几种电路,如皮尔斯(Pierce)振荡器、密勒(Miler)振荡器等。以及如何用集成放大器构成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如何更加提高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稳定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石英晶体的特点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基本构成方法、分析电路,如皮尔斯(Pierce)振荡器、密勒(Miler)振荡器等。以及如何用集成放大器构成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教学内容与进程 4.5 石英晶体振荡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4.5.1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特点: 5分 练习、随机提问、4.5.2 晶体振荡器电路(Parallel-Mode Crystal 习题课与辅导课、Oscillators)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1.并联型晶体振荡器 15分 (a)皮尔斯(Pierce)振荡器 (b)密勒(Miler)振荡器 教 学 进 程 2.串联型晶体振荡器(Series-Mode Crystal 15分 Oscillators) 3.使用注意事项 4.5.3 高稳定晶体振荡器 5分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3 讲 时间:第 7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了解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如间歇振荡、频率拖曳现像产生的原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解决的办法等。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间歇振荡、频率拖曳现像产生的原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解决的办法等。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4.6.1 间歇振荡(Squegging Oscillation) 时而振荡时而停振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建立起的自偏压效应引起的。 1.稳幅建立过程 2.间歇原因 4.6.2 频率拖曳现象 1.产生的原因 ●耦合系数的影响 ●.ω01和ω02对ωⅠ和ω Ⅱ的影响 2.应采取的措施为: (1)减小耦合系数k,或减小Q值 (2)选择次级回路谐振频率远离振荡频率,然后可通过调整初级的谐振频率ω01来调整ω1的频率。 时间分配 20分 3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4 讲 时间:第 7 周 章 节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了解频率占据、寄生振荡产生的原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解决的办法等。 本章小结:通过小结,将本章内容贯穿,加以系统化。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频率占据、寄生振荡产生的原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解决的办法。 归纳将本章内容,找出规律性,加以系统化和实用化。 教学内容与进程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4.6.3 振荡器的频率占据现象 1.频率占据现象 2.频率占据产生的原因 增大Q值和减小Es或增大振荡幅值都是减小占据带宽的有效措施。 教 学 进 程 4.6.4 寄生振荡(Parastitic Oscillation) 由于分布系数,杂散电容和结电容,引线电感等的影响,对于一个高频信号发大器来说,一旦增益符合振荡条件,有可能产生不需要的自激振荡。 本章小结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 练习、随机提问、 习题课与辅导课、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15分 10分 4-1、4-2、4-3、4-4、4-7、4-10、4-15 思考题 与习题 本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两个学时的习题课。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8 周 章 节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本章计划学时:8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非线性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特点及功能,一般常用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幂级数分析法、折线分析法、开关函数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 二极管电路、差分对电路、双差分对电路、集成电路以及由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构成的各种频谱搬移电路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原理分析和参数计算。 教学目的: 建立频谱搬移的概念。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频谱搬移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性能特点参数计算和使用特点等,为进一步学好振幅调制、解调、混频、检波电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非线性电路的概念,一般常用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幂级数分析法、折线分析法、开关函数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 二极管电路、差分对电路、双差分对电路、集成电路以及由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构成的各种频谱搬移电路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原理分析和参数计算。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频谱搬移概念 5.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学时 5.1.1 非线性函数的级数展开分析法 5.1.2 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 5.1.3 非线性电路折线分析法 5.2 二极管电路 1 5.2.1 单二极管电路 5.2.2 二极管平衡电路 5.2.3 二极管环形电路 5.3 差分对电路 2学时 5.3.1 单差分对电路 5.3.2 双差分对电路 5.4 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1学时 5.4.1 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5.4.2 场效应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5-1、5-2、5-4、5-5、5-8、5-10 备注
第 35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主要了解频谱搬移的概念,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和频率变换作用.用级数法对非线性函数展开,分析频率变换结果,找出规律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频谱搬移的概念。 非非线性电路的特点和频率变换作用 用级数法对非线性函数展开,分析频率变换。 教学内容与进程 本章内容简介 频谱搬移概念 5.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5.1.1 非线性函数的级数展开分析法 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非线性函数的级数展开 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的频率变换分析 (1) n为偶次的谐波或组合频率系数之和为n的偶次谐波频率是由幂级数中≥n的偶次方项产 生的。 (2) N为奇次的谐波或组合频率系数之和为n的奇次谐波频率是由幂级数中≥n的奇次方项产 生的。 (3) 最高谐波次数和最高组合频率的系数之和的次数等于幂级数中最高次方数。 (4) 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可获得任意组合频率。 (5) 谐波的阶数越高,则该谐波分量的振幅就越小。 思考题:非线性电路如何实现频率变换的? 时间分配 5分 10分 3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6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线性时变电路,如何用线性时变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掌握非线性电路折线分析法。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什么是线性时变电路,线性时变条件、时变跨导、时变工作点用线性时变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 非线性电路折线分析法。 灵活运用傅立叶级数,泰勒级数等。 教学内容与进程 5.1.2 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 线性时变条件 时变跨导 时变工作点 例5-1 5.1.3 非线性电路折线分析法 当输入信号足够大时,如采用幂级数分析,就必须选择较多的项才能满足精度要求,这将使计算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折线分析方法,即用折线来代替实际的伏安特性。 时间分配 30分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7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2 二极管电路 掌握单二极管、二极管平衡电路、二极管桥电路、二极管环形电路等如何实现线性频谱的搬移。熟悉和了解每种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具体应用。学会各种参数的计算,能灵活运用各种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种电路。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单二极管、二极管平衡电路、二极管桥电路、二极管环形电路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具体应用。 灵活运用各种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种电路。 开关函数的傅立叶级数。 教学内容与进程 5.2 二极管电路 5.2.1 单二极管电路 5.2.2 二极管平衡电路 5.2.3 二极管环形电路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10分 练习、随机提问、25分 习题课与辅导课、15分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5-1、5-2、5-4、5-5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38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3 差分对电路 掌握差分对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以及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时的性能和应用。 掌握长尾单差分对电路频谱搬移电路的结构,原理以及性能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差分对电路的传输特性,以及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时的性能和应用。 长尾单差分对电路频谱搬移电路的结构,原理以及性能特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5.3 差分对电路 5.3.1 单差分对电路 1.电路结构 2. 传输特性 u ioic1ic2I0tanh2V T 3. 差分对频谱搬移电路 时间分配 5分 25分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差分对在什么时候可用做小信号放大器? (2)什么条件下可用做限幅器和电流开关? 备注
第 39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3 差分对电路 了解吉尔波特电路的结构、原理;实现动态线性范围的扩展;熟悉和掌握单片集成平衡调制器MC1596、双差分对模拟乘法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具体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吉尔波特电路的结构、原理。 动态线性范围的扩展。 单片集成平衡调制器MC1596和双差分对模拟乘法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与进程 5.3.2 双差分对电路 1.吉尔波特电路(Glibert ) 2.双差分对电路的线性动态范围扩展 3.单片集成平衡调制器MC1596 4.双差分对模拟乘法器 时间分配 15分 15分 10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0 讲 时间:第 8 周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章 节 5.4 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掌握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场效应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的电路结构,应用线性时变方法对其进行性能分析。比较他们的性能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场效应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的电路结构,应用线性时变方法对其进行性能分析。 教学内容与进程 5.4 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5.4.1 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20分 5.4.2 场效应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本章小结 20分 10分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5-8、5-10 本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两个学时的习题课。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9~ 10 周 章 节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本章计划学时:10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振幅调制(普通调幅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单边带调幅SSB和残留单边带调幅VSB)、振幅解调和混频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AM、 DSB、 SSB信号的数学表示方法、频谱、带宽、功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灵活运用高频功率放大器实现高电平AM调制;利用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各种振幅调制、振幅解调与混频,以及各种包络检波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和性能特点;混频器的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和抑制干扰方法。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掌握各种调幅信号的表示方法、带宽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如何用各种电路实现振幅调制与解调;能够分析混频器的各种干扰原因以及抑制干扰方法;能够设计出实用的应用电路。 振幅调制、解调、混频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AM、 DSB、 SSB信号的数学表示方法、频谱、带宽、功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灵活运用高频功率放大器实现高电平AM调制;利用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各种振幅调制、振幅解调与混频,以及各种包络检波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分析和性能特点;混频器的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和抑制干扰方法。 教学内容与进程 6.1 振幅调制 6.1.1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例6-1 6.1.2 振幅调制电路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2.1 调幅解调的方法 6.2.2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6.2.3 同步检波器 例 6-2 6.3 混频 6.3.1 混频的概述 6.3.2 混频电路 6.4 混频器的干扰 6.4.1 信号与本振的自身组合干扰 6.4.2 外来干扰与本振的组合干扰 6.4.3 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 6.4.4 互调干扰 6.4.5 包络失真和阻塞干扰 6.4.6 倒易混频 总结 6—1 , 6—2 , 6—3 , 6—5 , 6—9, 6—13,6—15,6—18, 6—19,6—24,6—25,6—27 时间分配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1 讲 时间:第 9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1 振幅调制 掌握AM信号的数学表示、信号特点、频谱结构、信号带宽、功率等。了解频谱搬移的含义,已调波与调制信号的关系。以及实现振幅调制的电路模型。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AMB信号的数学表示、信号特点、频谱结构、信号带宽、功率。 教学 重点 难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简介 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6.1 振幅调制 练习、随机提问、6.1.1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习题课与辅导课、1. AM调幅波的分析 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已调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即调 幅波的包络线性正比于调制信号。 10分 教 学 进 程 (1)表示式及波形 (2) 调幅波的频谱 (3) 调幅波的功率 例6-1 5分 10分 10分 10分 教学内容与进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2 讲 时间:第 9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1 振幅调制 掌握DSB、SSB信号的数学表示、信号特点、频谱结构、信号带宽、功率等。了解频谱搬移的含义,已调波与调制信号的关系。以及实现DSB、SSB调制的电路模型。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DSB、SSB信号的数学表示、信号特点、频谱结构、信号带宽、功率等。 实现DSB、SSB调制的电路模型。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2. 双边带信号(DSB)分析 25分 (1)表示式及波形 (2) 调幅波的频谱 ●DSB信号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的绝对 值。 ● DSB信号的相位在调制信号过零处要突 变倒相180度。 ●它只含有上、下边频分量,载波分量被 抑制掉了。带宽和AM信号一样。 3. 单边带信号(SSB)分析 25分 (1)表示式及波形 (2) 调幅波的频谱 ● SSB信号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包络相同。 ● 带宽只是AM和DSB信号带宽的一半。 ● SSB信号的频率已不是载波频率,而随调制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内容与进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教学,课堂练习、随机提问、习题课与辅导课、课下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6—1 , 6—2 , 6—3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3 讲 时间:第 9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1 振幅调制 能用高频丙类放大器实现AM高电平调制,熟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能用学习过的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AM调制,掌握构成AM调制的方法,能够设计实用电路。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高频丙类放大器实现AM高电平调制。 能用学习过的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AM调制,掌握构成AM调制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进程 6.1.2 振幅调制电路 1.AM调制电路 (1)高电平调制 ▲集电极调幅 例 6-2 ▲基极调幅 教 学 进 程 (2)低电平调制 ①二极管电路。 ②利用差分对电路产生普通调幅波。 ③利用集成模拟乘法器进行AM调幅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 机提问、课下辅导25分 答疑、讨论,也可 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25分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集电极调幅和基极调幅时,如何选择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备注
第 44 讲 时间:第 9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1 振幅调制 能熟练的用学习过的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DSB和SSB调制,掌握构成DSB和SSB调制的方法,能够设计实用电路。特别要掌握实现SSB调制的方法和SSB发射机通常采用的电路系统。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用各种频谱搬移电路实现DSB和SSB调制。 SSB调制的方法和SSB发射机通常采用的电路系统。 设计实用电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2. DSB调制电路 (1)二极管调制电路 ①二极管平衡DSB调制器 ②二极管双平衡DSB调制器 ③ 桥式DSB调制器 教 学 进 程 (2)差分对调制器 ①单差分对调制器 ②双差分对DSB调制器 3. SSB调制电路 (1)滤波法 (2) 移相法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25分 机提问、课下辅导 答疑、讨论,也可 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25分 6—5, 6—9,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5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掌握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熟悉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检波失真,能熟练计算各种参数。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检波失真,熟练计算各种参数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2.1 调幅解调的方法 6.2.2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1.二极管串联检波器电路及工作原理 2. 性能分析 (1)传输系数Kd (2)输入电阻Ri 3.检波器的失真 (1)惰性失真 (2) 底部切削失真 (3)非线性失真 (4)频率失真 时间分配 10分 25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6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掌握调幅信号的其他检波电路,如二极管并联检波器、小信号检波器、平均值包络检波器的结构与原理,以及性能分析和参数计算。综合知识,熟悉在实际设计电路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二极管并联检波器、小信号检波器、平均值包络检波器的结构与原理,以及性能分析和参数计算。 熟悉在实际设计电路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与进程 4.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5. 二极管并联检波器 6.小信号检波器 7.平均值包络检波器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15分 10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包络检波器能解调DSB,SSB信号吗?为什么? (2)如果检波负载过小,会带来什么问题? 备注
第 47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6.3 混频 掌握SSB、DSB信号的解调方法,能用频谱搬移电路实现SSB、DSB信号的解调。了解附载波对检波性能的影响,和恢复附载波采用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SSB、DSB信号的解调方法,用频谱搬移电路构成SSB、DSB信号的解调电路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6.2.3 同步检波器 1.乘积型同步检波器 (1)DSB信号解调 (2)SSB信号的解调 2.叠加型同步检波器 (1)叠加型DSB信号检波 (2) 叠加型SSB信号检波 3.恢复载波的方法 (1)对于AM信号,可用一个限幅器,把信号变换成一个等幅信号。 (2)对于DSB信号,可采用倍频和分频方式 (3)对于DSB和SSB信号,还可加导频方式。 (4)直接利用高稳定度的晶体振荡器,直接产生副载波。 6.3 混频 6.3.1 混频的概述 1.混频器的功能 2.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3.混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变频增益 (2)噪声系数 (3)失真与干扰 (4)变频压缩(抑制) (5)选择性 (6)隔离度 (7)本振频率的稳定性 6—13,6—15,6—18 时间分配 10分 10分 10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48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3 混频 掌握混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熟悉各种混频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能用频谱搬移电路构成实用的混频器。如何计算混频增益等。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混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各种混频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用频谱搬移电路构成实用的混频器。 教学内容与进程 6.3.2 混频电路 1.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混频器的变频跨导是可变跨导基频分量的一半 ★自激式和他激式混频电路示例. 2.二极管混频电路 3.其它混频电路 (1)差分对电路构成的混频器 (2)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器 (3)场效应管混频器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20分 15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为什么场效应管混频器的性能优于双极晶体管构成的混频器? (2)自激式和他激式混频器各有什么特点? 备注
第 49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4 混频器的干扰 了解混频器的干扰种类,及对系统的影响。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干扰哨声、中频干扰、镜像干扰、副波道干扰、交调干扰等产生的原因和抑制干扰的一般措施。也应熟练应用前面的知识,从理论上对干扰加以分析。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实际分析干扰哨声、中频干扰、镜像干扰、副波道干扰、交调干扰等产生的原因和抑制干扰的一般措施。 熟练应用前面的知识,从理论上对干扰加以分析。 教学内容与进程 6.4 混频器的干扰 6.4.1 信号与本振的自身组合干扰 干扰产生的原因 抑制干扰哨声的方法 6.4.2 外来干扰与本振的组合干扰 1.中频干扰 ★抑制中频干扰的措施 (1)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2)采用高中频,使中频干扰频率远离信号频率fC。 (3)加中频陷波器 2.镜像干扰 ★抑制镜像干扰的措施 (1)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2)采用高中频,使干扰频率远离信号频率fC。 3.组合副波道干扰 ★抑制组合副波道干扰的措施 (1)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2)采用高中频,使干扰频率远离信号频率fC。 6.4.3 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 当干扰信号进入混频器时,它和有用信号就会形成交叉调制,产生干扰。 ★抑制交调干扰的措施 (1)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2)正确选择混频器的工作状态、采用的器件与合理的电路形式减少组合频率分量或使组合频率分量的幅度减小。 时间分配 15分 15分 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思考题:(1)收音机能同时听到两个电台声音,但一个台停波时,另一信号也消失。解释原因? 备注
第 50 讲 时间:第 10 周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章 节 6.4 混频器的干扰 了解混频器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和抑制干扰的一般措施。熟练应用前面的知识,从理论上对互调干扰加以分析。 了解包络失真和阻塞干扰、倒易混频的基本含义,分析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办法。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混频器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和抑制干扰的一般措施。应用前面的知识,从理论上对互调干扰加以分析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6.4.4 互调干扰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干扰信号进入混频器后,经混频器的非线性产生接近中频的组合分量而产生的干扰 ★抑制互调干扰的措施 (1)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2)正确选择混频器的工作状态、采用的器件与合理的电路 形式减少组合频率分量或使组合频率分量的幅度减小。 3)本振信号幅度不要过大。 6.4.5 包络失真和阻塞干扰 包络失真是指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使的输出中频信号包络与输入信号包络不成正比。 当有强干扰进入混频器后,使的晶体管的跨导下降,或可能完全进入进入饱和或截止区,这样就造成了混频器的输出有用信号减小,甚至是晶体管完全阻塞 6.4.6 倒易混频 本章总结 时间分配 25分 5分 5分 1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6—19,6—24,6—25,6—27 思考题 与习题 下面应安排习题课2学时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11~ 12 周 章 节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本章计划学时:10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本章将重点讨论调频和调相信号的数学表示、频谱分析和调频信号的参数计算,以及实现调频和调相的电路等;还要重点介绍调频信号的解调,讨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的方法和实现电路的结构特点、原理分析和参数计算等。 教学目的: 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调角信号的特点以及实现调频、调相和解调的方法和电路形式;并能对各种电路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参数计算。能够设计出实用的电路。 调频和调相信号的数学表示、频谱分析和调频信号的参数计算、实现调频和调相的方法和电路、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鉴频电路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7.1 调频信号分析 7.1.1 调频信号的参数与波形 7.1.2 调频波的频谱 7.1.3 调频波的信号带宽 7.1.4 调频波的功率 7.1.5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7.2.1 调频器的基本特性 7.2.2 调频方法 7.3 调频电路 7.3.1 直接调频电路 7.3.2 间接调频电路 7.3.3 扩大频偏的方法 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7.4.1 鉴频器 7.4.2 鉴频方法 7.5 鉴频电路 7.5.1 叠加型相位鉴频电路 7.5.2 比例鉴频器 7.5.3 正交鉴频器 7.5.4 其它鉴频电路 7.5.5 限幅电路 7.6 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 7.6.1 特殊电路 7.6.2 调频发射机 7.6.3 调频接收机 7.7 调频多重广播 7.7.1 调频立体声广播 7.7.2 电视伴音的多重广播 时间分配 2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3学时 06学时 0.2学时 0.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7-1、7-2、7-3、7-5、 7-8、7-10、7-13、7-15、7-19、7-22
第 51 讲 时间:第 11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1 调频信号分析 了解什么是调频? FM信号的数学表示,FM信号的瞬时频率、相位与调制信号的关系,调制灵敏度、最大频偏、调频指数、FM波形等;熟悉FM信号的频谱结构和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FM信号的数学表示,FM信号的瞬时频率、相位与调制信号的关系,调制灵敏度、最大频偏、调频指数、FM波形。 FM信号的频谱结构,以及随调制信号振幅和频率的变化。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时间分配 5分 本章内容简介 7.1 调频信号分析 20分 7.1.1 调频信号的参数与波形 与调制信号关系 *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 系,而瞬时相位与调制信号的积分成线性 关系。 数学表示 调制灵敏度 调频指数 最大频偏 信号波形 25分 7.1.2 调频波的频谱 1.调频波的展开式 2.调频波的频谱结构和特点 (1)单一频率调制的调频信号是由载波分量和无穷 多对对称于载频两侧的边频率分量组成的,每 个变频分量的间隔为调制频率Ω或F。因此调频 是非线性频谱的搬移。 (2)载波分量和每对边频分量的振幅由对应的各阶 贝塞尔函数来确定,mf不同,它们的振幅也发生 变化,在某些mf值时,可能会使某些频率分量 振幅为零。 (3)偶数的边频分量符号相同。如将这对边频分量 相加,则可合成为一DSB信号,且相位与载波 相同。奇数的边频分量符号相反。如将一对奇 频分量相加,则合成矢量与载波垂直,是正交窄带调频NBFM。 (4)当mf越大,具有较大振幅的边频分量数目就越多。 思考题:(1)FM是线性频谱搬移吗? (2)在窄带调频时和AM调幅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与进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第 52 讲 时间:第 11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1 调频信号分析 能够对FM信号的带宽进行分析,并能够计算频带宽度;了解FM信号的功率,以及各频率分量的功率随调制指数而重新分配的规律。 掌握PM信号的数学表示,PM信号的瞬时频率、相位与调制信号的关系,调制灵敏度、最大频偏、调相指数、PM波形、带宽等。。 PM和FM信号的比较。 FM信号的带宽 PM信号的数学表示,PM信号的瞬时频率、相位与调制信号的关系,调制灵敏度、最大频偏、调相指数、PM波形、带宽等。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7.1.3 调频波的信号带宽 时间分配 15分 10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Bs=2(mf+1)F=2(Δfm+F) 7.1.4 调频波的功率 这个结果表明:FM信号的平均功率等于未调制的而分配原则与mf有关。 教 学 进 程 7.1.5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1.调相波 心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等幅高频振荡。 2.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1)受调制信号控制方式不同 (2)FM信号近似恒定带宽,而PM信号带宽随调制频率改变。 (3)不管是调频还是调相,最大频偏与调制指数是调制频率倍数的关系。 (4)如果先对调制信号积分,然后再调相,则然后再调频,则得到调相信号。 7-1、7-2、7-3、7-5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载波平均功率。调制的过程只是进行功率的再分配, 调相波是其瞬时相位以未调载波相位φc为中 得到调频信号; 如果先对调制信号微分,
第 53 讲 时间:第 11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了解对一个调频电路最基本的技术性能要求是什么? 通过理论分析,掌握调频采用的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方法。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对调频电路最基本的技术性能要求。 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方法,在间接调频中采用的几种调相方法的理论分析。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7.2.1 调频器的基本特性 (1)调制灵敏度kf (2)调制非线性 (3)载波频率的稳定度 7.2.2 调频方法 1.直接调频法 2.间接调频法(Armstrong法) (1)矢量合成法调相。 (2)可变移相法调相。 (3)可变延迟法调相 时间分配 10分 5分 35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4 讲 时间:第 11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3 调频电路 掌握实现直接调频的具体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如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包括全接入和部分接入形式;对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张弛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有一般了解。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和变容二极管全接入直接调频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理论计算和性能分析。 教学内容与进程 7.3 调频电路 7.3.1 直接调频电路 1.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1)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 (2)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性能分析 2.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教 学 进 程 3. 张弛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3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0分 10分 7-8、7-10、7-13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5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3 调频电路,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掌握一般采用的调相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然后实现调频。 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扩大频偏?掌握经常采用的扩大频偏的方法。 了解对频率解调器的主要技术性能的要求是什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鉴频特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调相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 扩大频偏的方法。 频率解调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教学内容与进程 7.3.2 间接调频电路 7.3.3 扩大频偏的方法 1.倍频方法 2.混频方法 3.倍频和混频结合使用。 教 学 进 程 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7.4.1 鉴频器 鉴频特性分析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20分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6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通过理论,掌握实现频率解调的方法,和实现的电路模型。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振幅鉴频法 相位鉴频法 直接脉冲计数式鉴频法 教学内容与进程 7.4.2 鉴频方法 1.振幅鉴频法 (1) 直接时域微分法 (2)斜率鉴频法 教 学 进 程 2. 相位鉴频法 (1)乘积型相位鉴频法 (2)叠加型相位鉴频法 3. 直接脉冲计数式鉴频法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2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20分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7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5 鉴频电路 掌握实现鉴频的具体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相位鉴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 相位鉴频电路回路参数的选择。 教学内容与进程 7.5 鉴频电路 7.5.1 叠加型相位鉴频电路 1.互感耦合相位鉴频器 (1) 频率—相位变换 (2) 相位—幅度变换 (3) 检波输出 教 学 进 程 (4)相位鉴频电路回路参数的选择 2.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40分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8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5 鉴频电路 掌握实现鉴频的具体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如比例鉴频器、正交鉴频器等。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比例鉴频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 正交鉴频器原理和集成正交鉴频器实际电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7.5.2 比例鉴频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比例鉴频器是一种类似于叠加型相位鉴频器, 问、课下辅导答而又具有自限幅(软限幅)能力的鉴频器 疑、讨论,也可通 1.电路结构 过网络进行讨论。 2. 工作原理 3.自限幅原理 输出电压只与两个检波电容电压的比值有教 学 进 程 关,故称为比例鉴频器。 7.5.3 正交鉴频器 1.正交鉴频原理 正交鉴频器实际上是一种乘积型相位鉴频 25分 器,它由移相网络、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 三部分组成。 2.集成正交鉴频器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59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5 鉴频电路 掌握其他几种鉴频的具体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参数计算和对性能的分析。 掌握在鉴频过程中限幅电路的作用,以及常用的限幅电路结构和原理。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分峰值斜率鉴频器、晶体鉴频器。 几种限幅电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7.5.4 其它鉴频电路 1.差分峰值斜率鉴频器 2.晶体鉴频器 7.5.4 限幅电路 把输入幅度变化的信号变成等幅输出的电路叫限幅器。 教 学 进 程 1.二极管限幅器 1.三极管限幅器 3.差分对限幅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2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25分 过网络进行讨论。 7-15、7-19、7-22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0 讲 时间:第 12 周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章 节 7.6 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7.7 调频多重广播、7.7.2 电视伴音的多重广播 通过前面的学习,结合实际,了解FM接受和发射设备的基本构成,技术特点等。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FM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预加重及去加重电路、静噪电路 教学内容与进程 7.6 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 7.6.1 特殊电路 1.预加重及去加重电路 2.静噪电路 7.6.2 调频发射机 7.6.3 调频接收机 7.7 调频多重广播 教 学 进 程 7.7.1 调频立体声广播 1.调频立体声广播方式 2. 调频立体声接收机 7.7.2 电视伴音的多重广播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30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2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本章结束后,安排一次两个学时的习题课。 备注
第 讲 时间:第 13~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本章计划学时:10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讲解常用的反馈控制技术,如自动增益控制AGC和自动频率控制AFC等。锁相环的电路构成与数学模型、跟踪特性分析和捕捉过程的分析;锁相环的应用介绍锁相接收机、锁相调制与解调、频率合成技术和集成锁相环和集成频率合成器等。 主要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反馈控制技术,掌握PLL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点以及性能分析和参数计算。并能够利用PLL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自动增益控制AGC和自动频率控制AFC。 锁相环的电路构成与数学模型、跟踪特性分析和捕捉过程的分析;锁相环的应用。 频率合成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教学内容与进程 时间分配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0.5学时 1.电子线路中反馈控制的基本种类 2.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8.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学时 8.1.1 AGC工作原理 8.1.2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8.1.3 AGC的性能指标 8.1.4 几种常用的增益控制电路 8.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0.5学时 8.2.1 工作原理 8.2.2 AFC的主要性能指标 8.2.3 应用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5学时 8.3.1 工作原理 8.3.2 基本环路方程 8.3.3 锁相环工作过程的定性分析7 8.3.4 锁相环路的线性分析 8.3.5 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 8.4 频率合成器 3 概述 8.4.1 频率合成器及其技术指标 8.4.2 频率合成器的类型 8.4.3 锁相频率合成器 8.4.4 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8-1、 8-2、8-3、8-5、8-6、8-9、8-11、8-14、8-18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备注
第 61 讲 时间:第 13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掌握反馈控制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基本构成形式. 了解AGG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AGG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电子线路中反馈控制的基本种类 2.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8.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8.1.1 AGC工作原理 8.1.2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教 学 进 程 1.简单AGC电路 2.延迟AGC电路 3.前置AGC、后置AGC与基带AGC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1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5分 3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2 讲 时间:第 13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8.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熟悉AGC电路具体形式、结构,如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变衰减器等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 掌握自动频率控制技术的特点,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具体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AGC电路具体形式、结构,如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变衰减器等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 自动频率控制技术的特点,基本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具体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与进程 8.1.3 AGC的性能指标 1.动态范围 2.响应时间 8.1.4 几种常用的增益控制电路 1.变跨导晶体管增益控制电路 2.电控衰减器增益控制电路 教 学 进 程 3.差分放大器增益控制电路 8.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8.2.1 工作原理 8.2.2 AFC的主要性能指标 1.暂态和稳态特性 2.跟踪特性 8.2.3 应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15分 过网络进行讨论。 20分 10分 1.自动频率微调电路(简称AFC电路) 2.电视机中的自动频率微调(AFT)电路 8-1、 8-2、8-3、8-5、8-6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3 讲 时间:第 13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掌握PLL的基本构成形式、作用、工作原理。建立PLL的数学模型,和环路方程。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PLL的基本构成形式、作用、工作原理。 环路滤波器。 PLL的相位模型和环路方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8.3.1 工作原理 8.3.2 基本环路方程 1.鉴相器 2.环路滤波器 教 学 进 程 3. 压控振荡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 问、课下辅导答1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0分 20分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4 讲 时间:第 13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熟悉PLL的锁定状态、跟踪过程、失锁状态、捕获过程。对PLL的整个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锁定状态、跟踪过程、失锁状态、捕获过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8.3.3 锁相环工作过程的定性分析 1.锁定状态 2. 跟踪过程 3.失锁状态 4. 捕获过程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10分 问、课下辅导答15分 疑、讨论,也可通10分 过网络进行讨论。 15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5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熟悉和掌握PLL的线性分析方法,建立PLL的线性化模型,然后通过对相位传递函数进行理论分析,比较不同环路滤波器的情况下,研究其响应。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线性化模型 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教学内容与进程 8.3.4 锁相环路的线性分析 1、环路的线性化模型 2、环路的相位传递函数 (1)开环传递函数 (2)闭环传递函数 (3)误差传递函数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10分 问、课下辅导答4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6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相位误差传递函数进行理论分析,比较不同环路滤波器的情况下,研究阻尼系数对暂态和稳态响应的影响,以及阻尼系数对闭环响应的影响。从而研究PLL的跟踪特性。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阻尼系数对暂态和稳态响应的影响,以及阻尼系数对闭环响应的影响。 跟踪特性。 教学内容与进程 3.环路的跟踪特性与频率响应 (1)环路跟踪特性 相位误差函数θe(t)的暂态响应 相位误差函数θe(t)的稳态响应 (2)环路的频率响应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35分 问、课下辅导答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5分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7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通过事例,说明PLL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掌握系统构成方法和工作原理。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利用PLL实现调频与解调、同步检波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8.3.5 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 集成锁相环类型 集成锁相环的几种应用 1.锁相环路的调频与解调 2. 同步检波器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30分 问、课下辅导答2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8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4 频率合成器 熟悉频率合成器的基本概念、用途、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频率合成器的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构成模型。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频率合成器的基本概念、用途、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不同类型的频率合成器的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构成模型。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与进程 时间分配 8.4 频率合成器 概述 5分 8.4.1 频率合成器及其技术指标 15分 1.频率范围 2.频率间隔(频率分辨率) 3.频率转换时间 4.准确度与频率稳定度 5.频谱纯度 8.4.2 频率合成器的类型 30分 1.直接式频率合成器( Direct Synthesizer,简称 DS) 2.间接式频率合成器(IS) (1)基本锁相频率合成器 (2)带前置分频的锁相频率合成器 (3)下变频锁相频率合成器 3.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DS) 4、 PLL频率合成器和DDS频率合成器的比较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69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4 频率合成器 掌握锁相频率合成器的构成方法和工作原理,熟悉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和变模分频锁相(吞脉冲型)频率合成器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和变模分频锁相(吞脉冲型)频率合成器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8.4.3 锁相频率合成器 1.单环锁相频率合成器 2.变模分频锁相(吞脉冲型)频率合成器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25分 问、课下辅导答25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70 讲 时间:第 14 周 章 节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8.4 频率合成器 通过对MC145146-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和MC145151-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进行剖析,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它们构成在通信系统中的实用的频率合成器。/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MC145146-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和MC145151-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及其应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与进程 8.4.4 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1.MC145146-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及其应用 2.MC145151-1集成锁相频率合成器及其应用 本章总结 教 学 进 程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随机提20分 问、课下辅导答20分 疑、讨论,也可通 过网络进行讨论。 10分 思考题 与习题 8-9、8-11、8-14、8-18 备注
第 71 讲 时间:第 15 周 章 节 高频电子线路总复习(一) 把第1章到第4章的主要内容系统的归纳,让同学们对知识有更加深入了解。通过课堂练习,达到系统知识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第1章到第4章的主要内容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与进程 第1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2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3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3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时间分配 10分 15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第 72 讲 时间:第 15 周 章 节 高频电子线路总复习(二) 把第5章到第8章的主要内容系统的归纳,让同学们对知识有更加深入了解。通过课堂练习,达到系统知识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 的和教 学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第5章到第8章的主要内容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与进程 第5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6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7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第8章主要内容和练习 时间分配 10分 15分 15分 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课堂练习、随机提问、课下辅导答疑、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教 学 进 程 思考题 与习题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