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登高杜甫教学说课

登高杜甫教学说课

来源:智榕旅游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体味作者情感.. 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复杂情感..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知识抢答环节;梳理有关诗人杜甫的文学常识.. 1杜甫字;号;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2杜甫被世人尊称为;他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所以他的诗有之称..

3请说出本册书以外的杜甫的两首诗的名称;并用4个字来概括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 4将以下出自杜甫的诗句补充完整

会当凌绝顶;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城春草木深..

5杜甫的古乐府诗“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

6解释一下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小结:我们学过杜甫的许多诗歌;对他的诗作诗风也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进一步感受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沉情感..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种种悲苦郁积心头;这年重阳节诗人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眺远;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

1、检查预习;请生朗读;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初步感知诗歌 ..

3、学生齐读..教师发现诗歌朗读的问题并做朗读指导.. 四、赏析诗歌 一把握意象;探究意境

1、提问:首联和颔联具体写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思考..

2、学生交流成果;请生展示;学生点评.. 3、明确:

①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风、天高、哀猿、清渚、白沙、回鸟

急风——秋天的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吹在诗人心里;寒凉彻骨.. 天高——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孤单..

哀猿——哀猿声声;使人感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渚和白沙——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独具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营造了一种高远广阔;萧瑟凄清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种孤寂悲凉的情感..

②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

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不尽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同时;人生的短暂而渺小和历史的悠远而不可逆转;也让诗人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诗人仰望着茫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这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油然而生..

2、首这首诗联和颔联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首联和颔联融为一体;诗人通过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和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秋风劲疾;天高气清;江边传来一声声哀惨的猿啼;四周州渚沙滩历历在目;一只孤寂的飞鸟在空中盘旋;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营造了一种雄浑高远、苍凉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悲凉、因韶华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怆.. 二由景入情;体会情感

1、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万里——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2、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苦恨”两词所蕴含的深意 艰难:既指个人处境孤苦无依、四处漂泊、年老多病 又指国家命运 苦恨:

常年在外漂泊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五、诗歌小结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看到了:

战乱频繁的的年代;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让我

们再次带着感情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齐读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学们;你们的诵读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诠释.. 2、学生自由朗读;当堂成诵.. 六、拓展练习

1、提问:鉴赏登高这首诗;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怎样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诗歌的赏析中

明确: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入手;由景入情;分析这些意象;进而探究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鉴赏步骤:找准意象及特点——运用想象展示画面——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组织语言..

通过……意象;描绘了……画面;营造了……氛围;表达了……情感.. 2、迁移训练

运用本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课内完成练习..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试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与登高诗中传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人通过“片云”、“孤月”意象;描绘了高远天空中一片浮云形单影只;漆黑暗夜中一轮孤月高挂的画面;营造了以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长期飘零在外而孤独落寞、知音难觅的情感..

诗人通过“落日”、“秋风”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落日图;营造了一种雄壮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精神..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全诗;完成同步导练的习题.. 2、预习琵琶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