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情况分析 (一)总体成绩分析
本次检测统计样本数86人,平均分85.27,及格人数85人,及格率98.84%,优秀人数 72人,优秀率83.36%,最高分97分,最低9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1题:读拼音,写词语。(20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题中涉及到的词语主要分布在一至八单元,但都是常见而学生又容易混淆的生字。本题得分在16—20分之间,得分率在87.5%—96.9%之间。学生出错最多的是将 “织布”中的“织”写成同音字“只”或“支”;也有学生不认真审题、马虎拼读,将“专家”错拼成“庄稼”,将“被子”写成“杯子”。
第2题用查字典的方法填空。(12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查字典的方法。本题得分在9—12分之间,得分率在90%—100%之间。本题得分率较高。失分的都是因为粗心大意,数错了笔画数。
第3题:组词。(10分)
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同音字或形近字的正确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对于相同部首字的积累和近义词的掌握情况。本题的得分在6—410之间,得分率在60%—97.17%之间。从得分率情况看,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第4题:照样子,写词语。(7分)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AB式词语变换成AABB式的运用能力。本题的得分在7.2—9.96之间,得分率在72%—99.6%之间。考查的内容并不难,但造成如此大分差的原因是学生粗心,不认真读题思考。
第5题:想一想,连一连。(8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掌握。本题的得分在6—8之间,得分率在87.5%—100%之间。失分的学生因不认真审题而出错。
第6题选词填空。(6分)
这道题主要检验学生对同音词、反义词的积累情况。本题的得分是4—6之间,得分率在68%—100%之间。从得分率来看,学生对书本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而且书写正确。主要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白什么叫同音词、反义词。
第7题:照样子,写句子。(10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句型的掌握情况。本题的得分是6——9之间,得分率在67%—100%之间。失分主要是部分学生不了解词语的意思或句子不通顺。
第8题:背一背,连一连。(8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背诵。本题的得分在4-8分之间,得分率在50%—100%之间。失分率较高,学生背诵没过关。
第9题:读一读,做一做。(8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童话类课外阅读材料时的理解情况。本题的得分是6—8之间,得分率在87%—100%之间。从得分率来看,掌握程度不均衡。
第一小题考查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失分较少,只是个别学生没有形成标注自然段的习惯而数错。
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对短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失分率很低。 第三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有部分学生因为阅读短文时囫囵吞枣,导致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会从文中划出相应的内容。
第四小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短文后是否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有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切,导致写话不能紧扣短文内容回答,个别学生撰写的句子不够通顺或不完整。
第10题:看图想象写话。(10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本题的得分是5—8分之间,得分率在50%—80%之间。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基本都能看清图意,并进行写话,没有偏题的现象。但是存在情况是:不能在写话中恰当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句不通顺,语言表达不清;不能看图展开想象,意思不连贯;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较多(尤其是“的、地、得”三个字的运用);个别同学在写话开头没有明显留两个字的空位。
二.教学建议
从本次考试中学生完成的综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得分率较高,说明老师在平时对知识点的训练抓得很紧,学生能多读、多练、多巩固。但同时也存在着审题能力不强、粗心、不注意检查的不良现象,造成了失分的后果。针对此情况,我们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钻研教材。
学习新课标中对于二年级各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并且要把《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教材编排、教材特点、学习目标、教学建议的内容进行通读,明确本册的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细化归纳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2、抓好识字写字,扎实进行生字的教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仍是识字教学,把好识字写字关是关键。识字量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至少要掌握课本中“会认”和“会写”的字)。
(1)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字的学习中去。如: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
(2)联系生活实际,多渠道识字,如:认识同学、家人的姓名用字,从标志中识字,从电视、广告、杂志中识字,通过多看课外书等在生活中识字,防止生字回生。同时,同学之间经常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如: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和共同制作生字卡片等。
(3)每天都挤出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生字词听写等过关练习,并且做到及时改正。
(4)真正落实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做到“错后更正”,尽量减少机械式抄写,每节课写字不宜太多,特别不要都挤在第一课时里,写字教学最好分散在每一节课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板书亲自示范,重点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而且要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生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分布情况。要特别避免使用课件等多媒体范写生字的情况。学生书写后,还要科学地对生字的书写进行评价和奖惩。
(5)区别“会认”和“会写”的字,两者教学要求不要混淆。
3、重视词语积累,强化灵活运用的能力。
(1)让学生多读多记,利用多种的方式把课内外用得好、写得好的词语正确规范地摘抄下来。
(2)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课前借助一字组多词、接龙、优美词句大比拼等的游戏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词语的习惯。
(3)对于课本中的好词佳句,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尤其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语文园地”中 “读一读,背一背”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同时,要让学生主动积累课内外语言,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在说话、写话中大胆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 (4)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层次性和灵活多变的题型对词语运用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4、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1)教师要注意认真研读教材,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训练,要避免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读懂短文的方法,做到读一篇有一得。
(3)教学中,对于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投入精力,多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换近义词、查字典等。对于常用的词语,要多让学生说说话,把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
(4)重视朗读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低年级的阅读题,答案都在原文中,很容易找到,只要学生用心把文章多读读,都能做正确。
(5)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借用“每周好书排行榜”“读书分享会”“读书积分卡”“秀一秀我的读书成果”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丰富语言积累。
5、加强口语训练,着力提高说话、写话水平。
(1)借助课内、课外的典型语段,模仿写话,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利用文本空白处想象说话和写话,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在说话、写话训练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优美的词句,教会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如:依照原文提供的题材范围,依照原文作者的写作思路续编故事,使原文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合理发展;在古诗教学中,根据对诗意理解,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4)认真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俗话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写话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5)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6)作文评价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并引导学生细心检查自己的习作,学着当“小老师”修改习作。对于写得好的日记,教师要在班里读一读,树立榜样,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以良好的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年级的学生,还要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习惯的养成教育,
细细地引导,耐心地帮助,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学会仔细倾听,在别人讲话时不插嘴,不打断,然后有意见再发表;学会大胆地表达,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大方;学会正确、认真地书写,一笔一画,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要养成认真仔细地看,边看边想的习惯,读懂题目时要首先把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怎么做,避免出现审错题、跑题的现象。做完题目后教会学生仔细检查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紧抓教材中每课及每单元的知识点。在课堂上狠抓基础知识的训练,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2015年2月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