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VO2.No3. 希 教育教学3 LIBERAL ARTS FANS 浅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胡 雷. (仁怀市城南中学 贵州 仁怀5645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领先心理专家 和专门工作者,更要依靠广大老师,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全面进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40—01 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 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中指出:“人的身心及其 它方面应尽可能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全面发展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 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三、“文以载道”。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 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权威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中 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 占16%,在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如: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 中,这个比例更高。”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被忽视的问 理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 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 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都隐含心 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如锻炼坚定的意志,教师可以通过剖析文章 中典型人物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人物不屈不折的品质,进行心 理教育:培养活跃思维,就可以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 启迪学生;陶冶积极情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 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当前.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 门工作者,更要依靠广大教师,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 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 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指路人。”“文以载道”,中 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将“道”传给学生。通 过语文教学和实践中的道德、思想、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把学生培养成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等。只要 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就能有效提高 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四、拓展人文内涵。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面临大量的关于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状态的特定情境,面对这些情境个体能否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这依赖于个体是否具有知觉与体验到他人的某种情绪的能力,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 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 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有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从而分享到对方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而语文教材恰恰 是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 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丰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 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 富的道德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而升华其道德价值取向。如屈 原那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火热的报国之心,光辉的品格,为 堂。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 系.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情感交流中,学生 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 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给后代中国人树立了很高的道 德价值取向,成为后人的道德源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感悟 其他作家的作品: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他们身上都闪耀着 洁身自好、宁折不弯的道德光辉;无论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 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的于谦.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碧血丹 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 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二、让心理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心理学上的许多理论能为我们语文教学的组织提供很好的 手段,创设更为积极和谐的心育氛围。如心理学的亨利效应,讲 美国一个黑人铁路工人亨利,当听说要采用蒸汽钻机代替人力 时,自己就增强劳动强度,暗地与蒸汽钻机竞赛,结果他奇迹般 地超过了机器作业.这个事例说明一个人只要拥有信心,便拥有 心.什么是浩然正气等。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师应充分 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的营养,经常引领学生徜徉其中,久而久 之.定然能如春风化雨,影响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滋润他们 的道德心田,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会渐臻于至善至美之境。 了不屈不挠的斗志,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发挥,就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 有可能取得成功。把这个效应贯彻到教学中,唤起学生的自信 心,让即使是后进的同学也能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 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只要持之以恒,在语文教学中不放过每一 次与心理教育融通的机会,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学生 的身心发展就能逐步走向和谐和全面,那时,心理教育之花在语 的自信心.坚定他们的成材信念。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多一点理解 文教学的沃土中定会绽放得更加缤纷绚丽。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