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 7.鹿角和鹿腿 8.池子与河流 教学 内容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弟三单元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品味经典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精读课文和《池子与河流》一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习作“看图画,写一定”以及“语文园地”。本单元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守株待兔》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好的生活。 单 元 《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和睦相处。 教 材 《鹿角和鹿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 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 分 析 《池子与河流》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在本单元教材中,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并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旨在梳理前期课文教学中习得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观图画,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画内容,形成生动习作。“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文知识技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外,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体现了书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31个生字,会写“守株、待”等31个生字。 单 元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 标 3.感悟课文内容,明白蕴含的道理,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能根据图画的意思写习作,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6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1.能有序地观察图画看懂图意,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画内容联系说话。 2.自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感悟故事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3.在学习汉字和课文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发展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从汉字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字理知识、字形结构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1.认识31个生字,会写“守株、待”等3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明白蕴含的道理,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单 元 4.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重 点 5.能有序地观察图画看懂图意,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画内容联系说话。 难 点 6.自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感悟故事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7.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 8.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1.借助注释读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自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感悟故事内容,教 学 体会蕴含的道理。 建 议 3.采用课文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4.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朗读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进行学习。 1.寓言中的题目言简意赅,而一些题目中的字,则需要查字典或者是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理解,所以可以选择从题目入手,借助查字典也是学习寓言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这个过程,也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 2. 整体把握 在三年级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寓言,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题目的意教 学 思。 3. 走入故事,理解文本 措 施 因寓言都是通过一个短小故事而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所以解读文中的故事是重点。 4. 悟道理 对于中年段的孩子,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没必要深究,只要是符合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切忌紧抓道理不放,去追究脱离了年段特点的“深道理”。 5.利用好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故事,做好拓展阅读,激发同学们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5.守株待兔 2课时 6.陶罐和铁罐 2课时 7.鹿角和鹿腿 1课时 课 时 8.池子与河流 1课时 安 排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1课时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课题: 5守株待兔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1.认识折、冀等4个生字,学写释、耕、株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准 备 学生:预习寓言。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今天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请认真读15页,明确本单元的目标与任务。 2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3.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温习学文言文的方法:读,看,问,讲。(读课文,看注释,问不明白的字、词,讲故事。) 看注释1,出示课件。 4、《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更正二 次 备 课 停顿不当的地方。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4)“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4、各自练字,写后评议指导,再次改进书写。 四、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读熟《守株待兔》,结合注释了解意思,圈出不懂的字、词。 2、本课生字一音一字一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疏通文意 1.指读课文,及时评价 2、谁有不懂的字词 3、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在这个宋人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习第一句。思考:谁在等兔子?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思考: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思考: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兔子跑的快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5.学习第四句。思考: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强化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这个农夫却——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6.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二、反复朗读,乃至成诵 1、读出节奏感 2、同位互读 3、比赛读 4 诵读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课题: 6、陶罐和铁罐 课型: 授课日期: 主备人: 给农夫: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生自读《南辕北辙》,读后做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课堂检测 读《南辕北辙》完成填空 1、 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 2、( )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的人,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生字。指导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 “谦虚 傲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的道理。 重点 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 备 教 学 过 程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字义导入,引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你认识这个字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缸、罐)(出示缸、罐的图片)。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片,像这种口小肚子大的用来盛东西的容器我们就叫他“缶”。 2、古时候在一个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这样的容器,他们是罐子,一个是陶的,我们叫—(陶罐)板书,一个是铁的,我们就叫他—(铁罐)板书。陶罐和铁罐(板书: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唇舌之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课(生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齐读。 争辩 恼怒 橱柜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二 次 备 课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2.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3、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4、理解“奚落”。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自由读(2-9自然段),用 “——”画出陶罐说的话,用“﹋﹋”画出铁罐说的话。 2、出示小组交流,陶罐和铁罐一共有几次对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重点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2、默读课文2—9自然段,想想: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陶罐又说了什么呢?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并且圈出铁罐神态的词语。 3、 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 (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 “不敢,铁罐兄弟。” (铁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陶罐)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铁罐)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二、 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课题: 7鹿角和鹿腿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课堂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检测 骄傲( ) 懦弱( ) 恼怒( ) 轻蔑( ) 羞耻( ) 美观( ) 2、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 骄傲自大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4.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三、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字词学会了读课文肯定没问题,请同学们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四、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二 次 备 课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说说吗?课件出示(说一说)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出示第四自然段句子: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注意描写小鹿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指导读出恰当的语气。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发生了什么事?鹿是怎么改变自己看法的呢?(课件:发生了什么事?鹿是怎么改变自己看法的呢?) 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课件出示: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 引导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课件出示: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五、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出示课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下来 课堂一、多音字组词 检 测 二、想象说话 课题: 8 池子与河流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鹿对角说:“角啊角,你虽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 。” 鹿对腿说:“腿啊腿,你虽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 。” 板书 狮子和鹿 设计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送命 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认识滔、涯等9个生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1.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1)介绍作者:克雷洛夫 (2)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3)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4) 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并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二 次 备 课 2. 检查生字、词语情况 3. 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6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池子的语言中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7-10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 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五、作业 读一读克雷洛夫写的《石头和小虫》《诽谤者与毒蛇》 《天鹅、梭鱼和虾》。 课堂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检测 忙碌(lù lǜ) 遵循(xún sún) 你既然答应(yīnɡ yìnɡ)了别人一起去图书馆就应(yīnɡ yìnɡ)该准时赴约。 课题: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8 池子与河流 板书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设计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行班干部轮流制 主备人: 教 学1.积极参与讨论,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教 学 2.能一边听一遍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反思 目
标 重点 难点 重点:能大胆真实的表露内心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我们来看看他的班级是怎样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 2.指名说说本班的班级干部是采用的是什么形式。 二、比较、讨论、交流。 1.比一比民主选举和班干部轮流制各有什么好处。 2.形成不同意见: (1)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2)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 3.分小组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1)小组讨论。要求: ①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话是否有道理。 ②尊重不同的想法。 (2)推荐代表班上发言,要求:发言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三、汇总意见。 1.你认为我们班该采用哪种形式?为什么?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要求:耐心听,不打断,边听边思考。 3.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形式。 四、总结。 二 次 备 课 班干部轮流制和民主选举制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哪种课题: 快乐读书吧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形式,只要适合自己的班级就行。 教 学 目 标 具有劝导和讽刺意义的特点与作用。 1. 通过学习、交流,牢固掌握寓言是用简单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2. 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了解中外寓言故事代表作。 课堂 检测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该 ? 不该 ? 教学反思
重点 难点 教学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作用和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教 学 设 计 导入新课:同学们读故事是件快乐的事,读寓言故事更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今天,老师要与全班同学一起走进“ 快乐读书吧”,去欣赏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板书:快乐读书吧)。 一、回顾已知 归纳特点 PPT出示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 引导学生回顾本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小结寓言特点。 师:其特点就是用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它行文简短、情节简单、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二、自主阅读 领会寓意 师:同学们,讲故事不是寓言的目的,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才是根本目的。读懂寓意是学习寓言的根本…… (板书:阅读故事 读懂寓意) (一) 自主学习 读课本示例的寓言《汉书.霍光传》PPT出示: 1、自己尝试读懂这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事。 3.思考:读了这则寓言,你能体会到什么道理?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本示例并思考以上问题,然后班内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读懂寓意的方法并 板书:抓结尾词句,抓人物言行) 讨论交流: 1、你对主人在这件事中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看法? 2.如果你是这位主人,你会怎样做?你自己周围有类似的人或事吗? 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班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有的人看手机上瘾不听劝告眼睛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读写姿势不正确又不听身边人善意的提醒结果视力下降……) 二 次 备 课 教师小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读寓言如果能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联系生活) (二)共享阅读:
再读《中国古代寓言》目录,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安静阅读、静心思考,小组内自由分享。 温馨提示:
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和同伴说一说,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讲讲你喜欢的寓言故事。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读寓言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走进更丰富的寓言世界,尽享寓言故事这道大餐吧!(走进“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三、拓展阅读 激发兴趣
(一)、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PPT出示相关内容,运用鲜艳的图片激发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同学已经在课前阅读过其中的部分寓言故事)。 1、引导学生边看课件边把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讲给同桌听。 2、用简单的语言,选择课件中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在班内介绍,如果能说出自己体会到的道理更好。
教师小结(针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总结。重在鼓励表扬。)
PPT出示 小故事大道理(学生齐读)
寓言故事是理智的诗。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
(二)课外延伸:我们一起读
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条件的同学演一演。
我们一起演一演
小组合作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话剧的形式班内展示。 温馨提示: 第一阶段:准备展演 1.选择故事,自由结组。 2.分工协作,群策群力。 第二阶段:展演评价 1.分小组表演。
2.互相评价。 课题:看图话,写一写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 主备人: 3.评选最佳演员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 【知识与能力】 1能根据图画的意思写习作。 1、填空题。寓言是用简单的故事寄托( )。 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2、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 》,我从中明白了( )。 【过程与方法】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快乐读书吧 教 课堂学 检测 目 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 阅读故事 读懂寓意----抓结尾词句、抓人物言行、联系生活。 教学反思
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重点 难点 教学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难点: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适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合一群人一起玩。看,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1.师导入: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们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人到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 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观察。 ①观察整体画面,说清楚是谁和谁一起放风筝。 ②说清楚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风筝。 (2)按顺序观察。(部分观察) ①观察人物。图中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②观察其他的人和场景。 三、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板书:想象) 2.想想放风筝时遇到的困难。 (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上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 (2)指导写出图中小朋友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师总结: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 3.刚才我们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下面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1)再细致观察。 (2)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3)全班交流。 (4)老师总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 四、谋篇布局,完成习作。 1.指导按一定记叙顺序来写。(从整体到部分) 2.注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生习作,师巡视辅导。(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 五、总结方法,学生习作。 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我们学习写看图作文的方法吧。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的时候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的顺序,这时候,观察到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靠的是想象让画面动了起来。再透过人物的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是看图作文。 六、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同桌交换读习作。 2.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生作文。 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二、指导修改。 1.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2.文章是否空洞?内容是否具体? 3.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4.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 三、抄写作文 学生誊写作文。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看图画 写一写 观察 写作 (按顺序、抓细节) (写清楚、学修改) 教 学 目 标 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词句段运用 1.能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 2.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 3.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书写提示: 1.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3.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 1.能正确认读这9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教学“交流平台” 一、回顾课文,揭示主题 1.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属于什么文体?本单元选了古今中外四篇寓言。寓言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谁能说说? 2.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寓言最明显的特点是用简短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也就是寓理于事。 二、联系生活,交流互动 1.大家读一读“交流平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一:知道了一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我也读过。 评价:这些寓言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预设二:知道了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 评价:这句话很重要。大家用笔勾画出来,再读一读。有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还不止一个呢。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二 次 备 课 预设三: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寓言故事。 评价:寓言有明显的劝导和讽刺意义,生活中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可以通过讲离言故事来动导他们。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预设:刻舟求剑、杯弓蛇影、惊弓之鸟、鹬蚌相争、塞翁失马 3.你想把哪个寓言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 顶设一:我想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给我妹妹听,因为她学习不是很认真。 预设二:我想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妈妈听,因为她总是通我参加培训班。 顶设三:我想把“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给妹妹听,因为她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的。 评价:同学们真棒,不仅读了很多寓言故事,还知道这些高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发现规律,积累词语 1.读读下面两组词语。 2.说说你的发现。 提示:分别是AABC、ABAC式的词语。 3.你能说出这些形式的词语吗? AABC式的词语:彬彬有礼 洋洋得意 闪闪发光 勃勃生机生机 ABAC式的词语:不卑不亢 不声不响 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 4.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二、仿照例子,补写句子 1.读读课本上加点的词语。 学生齐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2.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提示:“撅起了嘴“皱起了眉”“高兴地叫起来“是动作描写,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在人物说话前,加进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能使句子更生动。 3.照样子补充句子 (1)说一说。 预设一:他紧紧地抱着我:“你真是急死我了! 预设二:他不停地喘着气:“你真是急死我了!” 预设三:“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了!”姐姐手舞足蹈起来。 预设四:“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了!”姐姐笑得合不拢嘴。 (2)写一写。把句子补充完整。 4.读一读补充完整的句子。 三、掌握格式,学写通知 1.创设情境并揭题。 (1)老师请你通知一下,4月9日下午3点学生到操场集合看文艺演出。你会怎么做? 预设:通过广播喊。 (2)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写通知) 写通知————这是一篇应用文。 2.默读方框里的通知,说说写通知要注意哪些格式。 (1)“通知”两个字写在什么地方? (2)通知正文在格式上有什么规定? (3)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写在什么地方? 对照方框里的通知,逐一讨论上述问题。 3.指名说说通知的格式。 4.同桌相互看着通知,讲述通知的格式。 5.指导写通知。 指导学生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6投影一个学生写的通知,并讲评。 7.纠错订正。 8.练习提高: (1)学生在作文本上根据另一种情况写通知。 (2)及时批改讲评。 教学 “书写提示” 1.读一读下面的字 艳 静 植 霜 舞 扁 最 集 2.说说从结构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各四个。 3.从构成字的基本笔画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呢?可以结合旁边的提示看。 预设:横画比较多。 4.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呢?大家认真读读提示。 5.仔细观察田字格里面字的间架结构,选一个字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提示 1.“艳”“静”的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二横比较短,第三横比较长,第三横稍微往上斜一点。 2.“植“霜”“最”里面的横写得较短,不要挨着右边的竖。 3.“集”上面部分中间两横短,下面“木”的一横要写长一点。 4.教师范写“舞”,边范写边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书空。 5.学生临写“舞”字。 6.学生临写其他汉字,注意先观察再写。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日积月累” L.读读课本上的九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一:都是成语。 预设二:都是寓言故事。 2.你知道哪个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说一说。 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盲目模仿他人,其结果反而更糟。 滥竿充数: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滥竿充数迟早会露馅的。 掩耳盗铃:要尊重事实,否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自相矛盾: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矛盾。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成规而不知变通。告诉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费了力反而不恰当。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告诉我们不要被莫名其妙的事搅得寝食难安。要注意心理平衡,不要自寻烦恼。 井底之蛙:告诉我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是非善恶的判断。 杯弓蛇影:告诉我们不去分析事实真相,而为假象所迷感,疑神疑鬼,只会自寻烦恼。 3.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寓言。 课堂 检测 选择“日积月累”的词语填空 1.我们要多出去看看,不要做( ) 2.我们盲目模仿他人就叫( ) 3.晨读时,我们要读出声音来,不要( ) 4.我们要懂得变通,不要像( )这个故事里的人一样墨守成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 称呼:在第二行顶格写。(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省略)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落款:写在正文右下方,先署名(发通知的单位)再写日期。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