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吴瑞芳《别具风味的宁波走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吴瑞芳《别具风味的宁波走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智榕旅游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宁波走书是浙江四大曲艺之一,它和绍兴莲花落、金华道情、温州鼓词一样,在全省有着一定的知名度,深受群众的喜爱。宁波走书原名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诞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最早系从上虞流入,开始为佃农在农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之后逐步发展到说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断。当时的曲调十分简单,伴奏乐器只有一副竹板,后来余姚有位许先生吸收绍兴莲花落的曲调,率先用月琴伴奏,自弹自演,很受欢迎。接着鄞县艺人纷纷效仿,又从四明南词、宁波滩簧等地方小调中引进不少曲调,加以改造应用。书目也从原来的故事片断发展到长篇大书,伴奏乐器改为四弦胡琴。宁波走书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遍及鄞县、奉化、镇海等地,还影响到舟山、台州等地。其中,鄞县是宁波走书活动的主要区域,早在民国初期,县城内城隍庙“一笑楼”等十几家茶馆就均开设书场,农村中鄞江桥的“得意楼”茶坊也请艺人演唱宁波走书,为茶客助兴。

(摘编自吴瑞芳《别具风味的宁波走书》)

材料二:

宁波走书的表演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开始时是一人自拉自唱的“坐唱”;后有简单的伴奏,演员坐在桌子中间的后面,乐队坐在桌子横旁,演员在桌后表演,动作幅度较小,称为“里走书”再后,演员与乐队相对各坐一旁,演员在台上有较大空间作表演圈,称为“外走书”。当时,鄞县谢宝初的表演,城里段德生的唱腔,慈北毛全福的武功,各

有千秋,名噪一时。由于莲花文书从坐唱发展到站起来表演,这样演员在台上动作的幅度大了,“走书”之名也由此得来。宁波走书曲调常用的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三种,俗称“老三门”。“四平调”一般作为一部书的开头,末句常由乐队和唱“马头调”据艺人所传,系从蒙古民间曲调中转化而成。“赋调”随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有紧、中、慢之分。如慢赋调节奏缓慢,曲调以下行为主,多用于哀诉之类的叙述或回忆。走书演唱伴奏的乐器中,四弦胡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乐器,也是宁波走书音乐具有独特风格之处。

(摘编自彭丽《历史的天空·宁波走书》)

材料三:

宁波走书的创新必须遵循宁波走书的基本特征,在传承的基础上贴近当下的发展实际,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强宁波走书的艺术活力。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要求每个参展节目不能超过13分钟,而鄞州区(即鄞县)参赛的宁波走书 《买进卖出》经多次修改仍需15分钟。在文字已无法删减的情况下,该节目的音乐作者大胆提出将节目后四句唱词提到前面来,四句唱词唱完后马上进入表述,这样宁波走书开场时先来四句四平调的特色仍保留着,而演出时间也控制在了13分钟内,这就为《买进卖出》荣获牡丹奖提供了时间保证,也无意中创新了宁波走书的形式。此外,宁波走书演唱形式上要适应新的传播媒体和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表演方式、演唱技巧、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综合效果上要有更高追求,以丰富宁波走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之,宁波走书是一种多元的艺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就是宁波走书艺术的积累过程,而决不是创新一种艺术样式去取代另一种艺术样式。

(摘编自李加军《传统曲艺“宁波走书”题材创作与表演艺术合作性的思考》)

7.下列对材料中“宁波走书”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宁波走书诞生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最早是鄞县的佃农们在干农活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

B.宁波走书的表演形式经历了“坐唱”“里走书”“外走书”三个发展阶段,演员由坐而站,活动空间由内而外,动作幅度也随之变大。

C.宁波走书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既要遵循自身的基本特征,又要贴近当下的发展实际,《买进卖出》就是有意识创新的典例。

D.宁波走书起源于民间,发展壮大于民间,也服务于民间的劳作或休闲生活,但在民间审美需求发生变化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鄞县艺人改造过宁波走书曲调,鄞县城乡开设过许多书场,鄞县也出过谢宝初那样的走书人才,可见鄞县是宁波走书发展壮大的重要区域。

B.宁波走书曲调中的赋调按照内容情节和人物性格可分为紧、中、慢三类,其中慢赋调节奏缓慢,曲调一律下行,多用于人物的哀诉或回忆。

C.宁波走书演唱伴奏用的乐器最初只是一副竹板,然后是月琴,接着又改为四弦胡琴,其中四弦胡琴,后来成为宁波走书必不可少的主要乐器。

D.作为浙江四大曲艺之一,宁波走书历史较为悠久,影响面较为广泛,有群众基础,

它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宁波走书曲调在形成、运用过程中的特色。

7.B

8.B

9.①曲调形成中,来源多样化,广泛吸收了绍兴莲花落、四明南词、宁波滩簧、蒙古民间曲调中的元素。

②曲调运用中,常用四平调、马头调、赋调三种曲调。

③曲调运用中,宁波走书开场时一般先来四句四平调。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A.“最早是鄞县的佃农们”错误,由原文“宁波走书原名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诞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最早系从上虞流入,开始为佃农在农作时你唱我和、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之后逐步发展到说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断”可知,是“最早系从上虞流入”。

C.“有意识创新的典例”错误,由原文“这样宁波走书开场时先来四句四平调的特色

仍保留着,而演出时间也控制在了13分钟内,这就为《买进卖出》荣获牡丹奖提供了时间保证,也无意中创新了宁波走书的形式”可知,是“无意中”创新了宁波走书的形式,而不是“有意识”创新的典例。

D.“但在民间审美需求发生变化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只是强调宁波走书演唱形式上要适应新的传播媒体和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表演方式、演唱技巧、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综合效果上要有更高追求,以丰富宁波走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曲调一律下行,多用于人物的哀诉或回忆”错误,由原文“如慢赋调节奏缓慢,曲调以下行为主,多用于哀诉之类的叙述或回忆”可知,是曲调“以下行为主”,多用于哀诉之类的叙述或回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