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7年第5期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 杨皓 徐州天大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 008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家家户户,更成为了人们在E1常生活、 工作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而随着人们对计算机需求量的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出于不法目的,发明和传播 的计算机病毒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使用户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料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必须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防范,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病毒 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5—0057—02 现如今,在现代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被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但与此同时, 计算机病毒也日渐增长,以及其危害性亦在不断增加。 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碰见过电脑被计算机病毒侵害的 事情,而一旦遭到病毒侵害,计算机系统即会出现或大 或小的损坏乃至崩溃,用户的资料安全更是无法得到保 证。所以必须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防范。针对各种 各样的计算机病毒,人们也一直在研究防范它们的办法, 笔者即结合实际,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进行浅要 分析。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所谓计算机病毒,指的是编制或插入在计算机正 常程序里的可对计算机功能或数据造成破坏的一组程序 代码或指令。计算机病毒主要具有几项特点:1)破坏 性:所有的计算机程序、软件以及资源,都有可能受到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2)寄生性:计算机病毒一般并不 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寄生在其他正常程序之中,不易被 人们察觉,而当该程序被执行时,计算机病毒即会随之 启动,发挥出破坏作用;3)潜伏性:有的计算机病毒 可以长期静静地潜伏在电脑磁盘中,少到几天,多到几 年,待时机成熟后才开始扩散传播;4)传染性:计算 机病毒是可以传染的,并且其传染速度十分之快、传染 渠道十分之多,被感染的计算机不但自己会瘫痪,同时 还会继续感染更多的计算机;5)隐蔽性:计算机病毒 大多都非常隐蔽,藏在众多的正常程序之中,除非是专 门的杀毒软件,否则很难发现它们,甚至于有的连杀毒 软件都查不出来;6)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需要隐蔽 和潜伏,但如果完全隐蔽和潜伏,那么就无法发挥出自 己的作用,换句话说就不具杀伤力,所以计算机病毒还 必须是可触发的,通过某种动作或者指令即可控制它们 发挥出破坏或感染作用。 计算机中的文件的病毒;3)引导型病毒:专门感染计 算机启动扇区及硬盘系统引导扇区的病毒。再者,按照 计算机的固有算法也可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其主 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伴随型病毒:其通常会伴随EXE文 件产生,名字与EXE文件相同而扩展名不同,虽然不会 破坏或改变计算机中的文件本身,但当DOS加载文件时 却会优先执行这类病毒;蠕虫型病毒:其主要依靠计算 机网络进行传播,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和资料不会产生破 坏或改变,也不会存在于系统当中,但却可以利用计算 机网络从一台机器内存传递至其他机器内存,即通过计 算网络地址并实现传播;变型病毒:其主要是通过将一 个复杂的算法应用到自己身上,以使自己传播至各个地 方时内容和长度各不相同,不易被人们察觉。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有着自身的传播途径,并且其传播途 径是多样化的。计算机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复制和 传播,所以它的传播可以说是十分简单,一般只要能够 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能够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 径。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类:1) 借助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这里所说的移动存储设备 有很多,常见的如u盘、光盘、软盘以及移动硬盘等等 都可以作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介质,并且由于这些设备 的移动比较频繁,所以它们都非常容易被计算机病毒趁 虚而入,被寄生其中;2)借助网络途径传播:这里所 说的网络途径也是多样性的,如网页、电子邮件、QQ聊天、 BBS等等,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们上 网频率的增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同时传播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3)借助计算机系统 和应用软件漏洞传播:最近几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病 毒,所以其也成为了计算机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2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计算机病毒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这主要是根据 其存在媒体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如:1)网络病毒: 借助计算机网络感染网络当中的可执行文件并利用网络 渠道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病毒:2)文件病毒:专门干扰 作者简介:杨皓,徐州天大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一旦遭到病毒侵害,系统即会出现或大或 小的损坏乃至崩溃,用户的资料安全更是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 防范。同时这也是近年来IT业内所主要研究的课题之 科学发展创新 一在这方面,笔者认为,第一,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 当“以预防为主,以杀毒为辅”。所谓预防,指的是对 于计算机内的各种重要文件资料勤于备份,对于各种软 件及时升级,以及安装 有效的查杀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旦发现病毒马上进行查杀,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只有 这样,才能够将计算机病毒“扼杀”在摇篮当中。第二, 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网址是否正确,因为有很多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山寨的网址中的,这些山寨网址看 上去与正确网址差不多,仅有微小的差别,不注意观察 有时根本发现不了,而一旦进入其中,即可能被感染病 毒。所以在浏览网页时要再三确认网站的正确性,并且 最好不要直接点开别人发送的链接,而改为自己手动输 入网址浏览。另外为了避免浏览器遭到恶意修改,还应 当在浏览网页时打开一些安全监控软件,如支付宝安全 监控、邮件监控、内存监控等等,以切实保障上网安全。 第三,要注意使用正版软件,避免从网上随意下载盗版 软件,因为很多计算机病毒就是隐藏在盗版软件中的, 当用户下载这些软件时,即会将其中的病毒一块下载到 电脑当中。如果遇到实在需要下载软件的情况,也要注 意开好病毒查杀软件,从而及时发现病毒进行查杀。第 四,当在电脑上连接移动存储设备时,要先对移动存储 。一杀毒。 5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给计算 机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 寄生性、潜伏性、传染性、隐蔽性以及可触发性等特点, 并且其类型众多,传播途径也十分广泛,如借助移动存 储设备进行传播、借助网络途径传播、借助计算机系统 和应用软件漏洞传播等等。而为了更好的防范计算机病 毒,应当要以预防为主,以杀毒为辅,并采取多方途径 和手段,不漏放任何一点可能会感染病毒的环节,及时 对病毒进行查杀。 参考文献 [1】李邦庆.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 2O17(5):87. [2】纳颖,肖鸥.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 2O12(3):129,170. (3]刘峰.浅谈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福建电脑,2 O11 (6):92-9 3. [4]胡茂龙.浅论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 版,2011(5):254-25 5. 设备进行病毒查杀,确保其无问题之后再打开使用。第 五,为了避免病毒在不经意问传播到计算机当中,还应 当要定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扫,而当计算机不慎染上 病毒之后,一定要及时采用正版的优秀杀毒软件进行 (上接第49页) [5]刘建平.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才智,2 01 1 (4):50. [6]杨光亮.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的经验总结[J】.门窗, 2014(12):486. 用这项技术对油泥处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对油泥 行这种方法的使用,对于第二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对有机 凝胶性含油污泥的体系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运用于油泥 处理中主要的限制部分是进行这项技术的运用对于凝胶 进行清洗所产生的震动和声致化学反应,促使应界面的 增大和对传质和传热过稃的强化,其中声致化学主要是 超声波所带动的空化作用所引起的键断裂反应产生的其 他自由反应。但是现代对于这项油泥处理技术虽然运用 比较广泛但是它也有其自身无法克制的缺陷,主要表现 为对此进行处理时处理量小,并且超声作用的条件不易 控制,对油泥进行处理的适用范围比较窄等缺陷。 2.2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在对油泥进行处理时运用这种技术能够对油泥中 的有机质结构进行彻底的破坏。其操作的主要原理是利 用超临界水作为一种反应介质来达到氧化以此达到分解 有机物的目的。进行时运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对此进行 高温作为它发生反应的条件,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范围 内完成氧化分解。油泥进行超临界水氧化之后最终产物 是二氧化碳,进行处理之后的残渣为无机矿物成分,以 此达到对油泥处理无害化的处理要求。这种油泥处理技 行调剖剂在耐温抗剪切性能上比较差,并且进行调剖的 成本比较高。 3结论 本文是基于对新型油泥处理技术展望的研究,这 项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于油泥处理的常规技术的运用和新 型处理技术的运用两者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对比的方式研 究。研究表明现代发展中对于油泥的处理技术的运用, 其中无论是常规的处理技术使用或是采用新型的油泥处 理技术,它们之间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暂时还不能够完 全克服的缺点。其中主要是相关技术的操作条件和相关 成本较高以及经济效益低下等这些问题。随着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具有环保、无害并且经济的油泥 处理技术也是未来油泥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杜金涛.浅谈污油泥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 01 2 (15):129. 术的运用主要优点是处理的效率较高,发生反应的速度 较快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二次污染,但是抑制 其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油泥处理的量较小和对于设 备以及具体操作要求高这些因素的影响。 2.3回注调剖技术 运用这项技术对油泥进行处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2]李春辉.落地油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J].化工管 理,2O15(27):78. [3]赵晓非,张晓阳,刘立新,等.新型油泥处理技术展望[J]. 化工进展,2016,35(z1)276-280. 种是对于单独的油泥体系进行,另一种是对于复合型 的油泥体系进行处理。第一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含油污泥 乳化悬浮体系或者是含有凝胶颗粒性的含油污泥体系进 一【4]刘晓瑜,王文斌,尹先清,等.含聚油泥处理技术及研究进 展[J】.中外能源,201 3,18(9):86-91. [5]邵志国,吕冲.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简析[J].建筑工程 技术与设计,201 5(18):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