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来源:智榕旅游
小学教育2019 年 8 月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韦小芹

(渭南蒲城县孙镇中心小学 陕西渭南 715500)

摘 要:合作意识、自主能力,是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学习素养,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效能提升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致使很多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意识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此,数学教师应该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对于教学策略的优化,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为推动,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发展奠基铺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小学学生的学习意识与习惯,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效能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与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并且得到了诸多教学研究者的一致可定与认可。与传统理念下一昧依靠教师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合作式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彰显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学生探究意识的培育。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不二选择。[1]

一、发挥小组功能,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数学素养正处于不断形成状态之中,依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科学的小组布局,是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良好写作的关键。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学生实际,灵活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中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然后充分彰显自身个性,实现数学学习效能的更好激活。[2]

在学习小组构建时,教师首先应该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具有不同学习特性的学生进行归类组合;然后结合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灵活搭配、合理分组,尽量在充分关注各类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发挥小组优势,以达到合作学校更好开展的目的;最后在具体教学任务中,结合不同小组实际,布置具体任务,开展教学活动。[3]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现状,将处于不同成绩等次的学生均衡分布于不同小组之中,然后对每个小组设置不同教学问题,最后要求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同时,尽量建议学习优异者将自己解决数学知识的思路、方法等分享给同组内学习稍微欠缺者,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帮扶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这一课堂教学策略,既激活了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了不同数学思想相互碰撞、共同交际的目的,又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进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友谊,培育了学生团结协作良好习惯。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相互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教师在具体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不同知识特点,对具体内容做出科学取舍,创设出更利于学生自主性调动的教学情境。同时适当融入信息技术、媒体素材等辅助,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介工具,带动学生及时融入具体情境之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有效互动,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内容教学时,教师首先在多媒体电子白板上展示不同规则的几何图形,然后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最后引导学生逐个发现每个图形之中所包含的数学图形,分别讲解其几何名称,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互动、协作中完成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122通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感染下更好参与学习、深刻理解知识内涵,于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意识,对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在不断强化与巩固中获得大幅提升。

三、结合认知规律,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深度融合

随着学段递增,小学数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自主能力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必须以认知规律为指引,灵活借助诸多教学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学会合作,将自己对于不同知识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自觉性习惯,并且贯穿于自己数学认知发展的方方面面。

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该以合作学习为起点,让学生在共同协作中养成善于探索、敢于质疑的数学精神,对于不同想法、观点开展交流辩论,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全新思想火花,以达到对于数学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然后鼓励不同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想、见解反馈给其他同学,再由同学们在各抒己见中相互纠错、完善,得出最终结论。最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进行整合,对全班学生开展整体性讲析与强调,实现对于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设问:如果在一个数学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我们应该怎计算?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同时组织不同学生开展计算,互相核对其计算结果,对于不同结果进行辨析,并说出自己计算思路的依据。最后由教师整体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运算思路的理解与巩固。

借助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既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共同探究中达到对于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使得对应的认知能力获得更好发展。

结语

总之,对于正处于数学认知发展初级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其合作学习意识的培育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在不断培养中逐步积累,以科学的教学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学会自主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进而以更加科学的思维指导、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实效学习效能的更好彰显。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科学组织、正确引领,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在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1]游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教师,2019(02):51-52.

[2]陈虎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4.

[3]白映青.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5(17):1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