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9每题词分,10题4分,11题8分,12题10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裹sù .ráo 稍逊.xùn 怅惘.wǎng 红妆素.B凝望níng 娉婷pīng 摇曳扬顿挫yè ...yè 抑.C飘逸炙人口kuài .yìng 柔嫩.nèn 鲜妍.yán 脍.D忧戚然wǎng 招徕.qì 枉..lái 姹.chà紫嫣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是燕在粱间呢喃 B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C一代天娇 D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3.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与每个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B漫步在诗词艺苑,风景旖旎,心旌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C东方破晓,云蒸霞蔚,好一幅壮丽美景。 D老师讲解诗词,冠冕堂皇,深受同学们敬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张三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 B微信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学校正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D由于“经典咏流传”的开播,引起了内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鸣和关注,使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5.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 B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D欲/与天公/试比高
6.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最准确的一组词语(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_______,他们因为不同的_______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______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_________。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1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C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B在走路或乘车时;耳塞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听觉疲劳。
C“不。”他蹲下来,仔细端详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D教师节那天,我们班举办了一场以《蜡烛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D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的作者是穆旦,原名查良铮,“穆旦”这一笔名为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C《我爱这土地》中的“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待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解放、独立、自由的曙光。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本诗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心中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被母亲充盈的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颂”。
10.下面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红楼女子的命运?
(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
(3)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 (4)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A贾迎春 B王熙凤 C妙玉 D史湘云 11.诗句默写:(8分)
(1)《沁园春雪》中由描写北国雪景与评论古代帝王之间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这土地》中书写诗人愿为祖国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乡愁》中表达诗人对母亲怀念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5)《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 , 。 (6)《月夜忆舍弟》中最能表达诗人强烈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 (7)《长沙过贾谊宅》的颈联是 , 。 12、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的活动,为此,九年级(1)班将利用双休日举行一次集体课外吟咏诗词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活动一:宣传发动】
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
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①本周双休日,我班将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课外吟咏诗词活动。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自己的努力。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吟咏诗词的行列,一起来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九年级(1)班班委会
(1)海报的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推荐经典诗词】
(3)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 你推荐的经典诗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你推荐的理由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吟咏诗词比赛】(3分)
(4)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下这次比赛活动的开幕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9分)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3、(4分)这首诗的作者和《我爱这土地》是同一个人,他是著名诗人 ,原名 ,号 ,曾自称“ ”。
14、(3分)诗人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征之意”。诗中的“礁石”这个意象象征着
15、(2分)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地袭击。那么,诗人笔下的礁石是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15、《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字 , 朝政治家、文学家,谥号“ ”,世称“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6分) 16、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徽斯人,吾谁与归?( )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18、翻译句子。(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4分)
(1) (2)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12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5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20.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2分)
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______
6
→书架伴“我”成长
21.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3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4分)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说明文阅读(16分)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7
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的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好相反。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地适应严寒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风沙天气多,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都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
8
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度角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肤色一般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
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的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
(选自青岛出版社《中学生科普文阅读》,略有改动) 24.通读全文后填空。(4分)
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从全文看,“形体”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说明;“容貌”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说明;“肤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说明。 25.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4分)
(1)“地理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第④段,分析本段的写法。(4分)
(1)本段除了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外,还运用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
使说明内容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段采用“总分”结构,请简要说明。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8、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晒”原本是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晒”的含义也逐渐演变成炫耀、展示、分享、公开等意义。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特别场景、特殊心情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晒”字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当下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那么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其实古代人早就有这个爱好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短短81个字,不但晒自己的房子如何超凡脱俗,还晒出了自己的朋友圈,结交的高雅朋友,更晒出了自己的生活情调。唐代诗圣杜甫一次在吃了美味的鲂鱼后,晒出了《观打鱼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宋代苏轼吃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后,即兴题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晒,老妇人的环饼香飘万里,赚了不少的钱。请你把你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给大家晒一晒。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③字数不低于600字
1、古诗文默写。
(1)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杨慎《临江仙》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一句“ , ”表现洞庭湖
10
的宏大气势;杜甫也赞赏洞庭湖,他在《登岳阳楼》中“ ,乾坤日夜湖”也描写了洞庭湖,不仅写出了洞庭的浩瀚无边,还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
(4)苏轼在《浣溪沙》中“ , ,休将百发唱黄鸡”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汉卿在《窦娥冤》慨叹“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 ) (3分)
A.《诗经》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B.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对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仄声。
C.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D.契诃夫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家。《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沙皇统治最反动的时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于8月27日在天津开幕,比赛时观众加油的口号络绎不绝。 B.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了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谓别具匠心。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4、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枯槁(gāo) 告磬 佝偻 挖墙角 B.晕船(yùn) 地窖 鳌头 座右铭 C.联袂(mèi) 凛冽 取谛 通缉令 D.稽首 (qí) 客栈 娴熟 顶梁柱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 ( ) 、( ) 、( ) 、
11
( ) 等。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A2D3D4C5A6C7C8D9A10BADC
11.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7)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12、(1)举办的时间、地点不清。格式上没有倡议的时间。 (2)第②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将句末的“努力”改为“贡献”。
(3)示例:推荐诗词:岳飞的《满江红》。推荐理由:这首词展现了岳飞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4)示例: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学习中华诗词。今天,我们举行诗词吟咏比赛,就是为了把中华民族伟大的诗词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二、阅读理解
(一)13、艾青 蒋正涵 海澄 悲哀的诗人
14、拟人 象征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一切被压迫的人民抗击旧世界的力量 15、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不屈者的形象
(二)15、范仲淹 希文 北宋 文正 范文正公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6、①省略句②判断句③倒装句④判断句17、A18、略 19、①“迁客骚人”:因景物的不同而或喜或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 (三)20.到老师家里看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21.妈妈在听了的描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他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
12
法满足我小小的要求时很内疚。
22.批注一: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地展示了我盼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 批注二: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的便响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23.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伴随我的是一盏小台灯,那是我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我不能天天陪你,就让它陪着你读书,就好像我天天看着你读书一样。”现在我即将初中毕业了,明年我上了高中,我还要把它带到学校,以便我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三)24、身体,体型,五官,皮肤颜色的深浅。
25、(1)地域的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等。
(2)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所致。 26(1)列数字 ,举例子,具体准确。
(2)先总说五官,再从鼻子、嘴唇和眼睛三个方面分说。
27、因为前面极端支队南方或东西部情况进行比较,而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自然也是逐渐过渡的。所以,这样写使说明的内容更全面,更周密。 三、写作
28、略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