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卷第5期 2015年10月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15.05.023 林业调查规划 Vo1.40 NO.5 Oct.2015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思路探讨 刘义华 ,卜静 ,夏吾拉太 (1.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48; 2.同仁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同仁811300) 摘要:介绍青海省国有林场分布、森林资源等特点,对扶持政策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 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林场经营管理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强化国有林场公益 性,合理核定编制,改革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条件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国有林场;改革思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757.42;F31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15)05—0104—04 Reform Ideas of Qinghai State—-owned Forest Farm LIU Yihua ,BU Jing ,XIA Wulatai (1.Northwest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SFA,Xi an,Shaanxi 710048,China 2.Qinghai Provincial Forestry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Tongren 8 1 1 300,Qinghai,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Qinghai Province,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uch as unsound supportive policy,imperfect organization,feeble management system,backward infrastructure.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e.g.ra— tional ratification compile,reform management system,re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peo— pie S livelihood,also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state—owned forest farm;reform thinking;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mechanism;in— 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Qinghai Province 国有林场是国家设立的林业事业单位,担负着 培育保护和经营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的重任,在林业 生态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青海省国有林场总 数为102个,其中省林业厅直属林场5个,省监狱局 直属林场1个,市州直属林场8个,县直属林场88 职职工中中专(高中)学历人员976人,占33.4%;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l 385人,占47.4%;女职工 677人,占22.8%。全省有8个林场无编制。林场 总经营面积640.72万hm ,平均森林覆盖率达 48.33%。多年来国有林场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 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 个。按供给关系分,财政全额拨款99个,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1个,自收自支1个,农场模式管理1个。 益。要使国有林场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改革势在 必行。 国有林场职工总数3 633人,其中在职职工2 919人 (国有林场人员编制2 283人),离退休714人。在 收稿日期:2015—07—03. 作者简介:刘义华(1984一),男,湖北孝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以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5期 刘义华等: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思路探讨 ・1O5・ 1国有林场分布特点 青海省国有林场大体上依天然乔木林分布而 设。天然乔木林集中分布在省域东南缘与甘肃、四 川I、西藏交界处,由东向西呈新月形圆弧断续分布, 大小90余块。同时,这些地区也是长江、黄河、澜沧 江源头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地段。省内主要 天然林区均有国有林场(局)保护管理,国有林场是 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的主力军。 根据青海省地质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特点等情 况,将全省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祁连山区、黄土 高原丘陵区、柴达木盆地区、共和盆地区、青海湖盆 地区和三江源区。 1.1祁连山区 1)区域范围:包括海北州的祁连县和门源县2 个完整县。 2)林场个数及分布:该区域内共分布3个国有 林场,分别为祁连县林场、门源县仙米林场和浩门 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天然林资源和灌木林资源丰 富,森林蓄积量为6 380 818.2 m ,其中天然林蓄积 6 345 760.1 m。,人工林蓄积35 058.1 m 。该区林 场的主要任务是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为重点,保护天然林资源,突出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和退化林分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以林草植 被为主,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 系;加强区域内的保护区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河 源湿地。 1.2黄土高原丘陵区 1)区域范围:包括西宁市、海东市全部完整县 (区),黄南州的尖扎1个完整县和同仁县的7个乡 (镇),海南州贵德县的9个乡(镇)。 2)林场个数及分布:该区域共有47个林场,其 中西宁市14个林场,海东地区29个林场,黄南州2 个林场,海南州2个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蓄积量为10 997 064.9 m ,其中天然林蓄积10 489 973.7 m ,人工林蓄积 507 091.2 m 。黄土高原丘陵区域内分布的林场数 量最多,建设重点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对区域 内的宜林地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其保持 水土和涵养水源的功能。 1.3柴达木盆地区 1)区域范围:包括海西州的茫崖、大柴旦、冷 湖、格尔木、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7个完整县 (市、行委)。 2)林场个数:该区域内分布有5个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主要以灌木林为主,还有少 量的乔木林,森林蓄积量为1 378 767.8 m ,其中天 然林蓄积1 146 680.8 m ,人工林蓄积232 087.0 m 。区域林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扩大沙区林草 植被。重点治理城镇、农场周围沙漠化土地,发展绿 洲林业,改善生态环境。 1.4共和盆地区 1)区域范围:包括海南州贵南县的5个乡 (镇),共和县的8个乡(镇),贵德县的3个乡(镇), 兴海县的河卡镇。 2)林场个数:该区域内分布有9个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以灌木林资源为主,零星分 布有少量的乔木林。林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工造 林、沙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共和盆地草 本植被,遏制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状况。 1.5青海湖盆地区 1)区域范围:包括海北州刚察县、海晏县2个 完整县,海西州天峻县1个完整县,以及海南州共和 县的4个乡(镇)。 2)林场个数及分布:区域共有3个林场,分别 为天峻县生格林场,海晏县林场和刚察县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以天然灌木林为 主,零星分布有少量的乔木林。乔木林主要是人工 林。区域主要围绕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 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通过流域生态综 合治理措施,恢复林草植被,防治荒漠化,稳定并逐 步增加青海湖水量,初步遏制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 恶化趋势。 1.6三江源区 1)区域范围:包括完整的玉树州和果洛州2个 州,海南州的同德县1个完整县,黄南州的泽库县、 河南县2个完整县和同仁县的5个乡(镇)、兴海县 的8个乡(镇)、贵南县的塔秀乡。 2)林场个数及分布:该区域内分布有35个林 场,其中果洛州12个林场,玉树州9个林场,海南州 4个林场,黄南州10个林场。 3)森林资源状况:该区域的乔木林主要分布在 玛可河一带,其他地区以灌木林为主。区域内的乔 木林总面积7 047 hm ,灌木林面积2.04万hm 。 森林蓄积量21 318 902.8 m ,其中天然林蓄积 21 293 136.8 m ,人工林蓄积为25 766.0 m 。林场 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增强森林 ・106・ 林业调查规划 第4O卷 植被的蓄水保土功能,通过封山育林、退牧还草、沙 化土地治理、湿地保护和恢复等措施,使其高原湿地 生态系统、高寒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得到充分 保护。 2存在的问题 青海省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起来 的,经过多年发展,青海省国有林场从20世纪50年 代东部农业区8个县初步设立,到目前已建立102 个,遍布全省各地林区,承担着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的重大职责,管理着全省森林资源的主体,特别是乔 木林资源。但林场大多分布在江河源头偏远落后地 区或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前沿区,受诸多因素的限制, 林场经济活力不强,许多林场除承担森林管护工作 外,经营领域尚属空白,现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 还不能满足现代国有林场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2.1扶持政策不完善 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林下资源利用、林区经济开 发缺乏资金和项目扶持,因此,国有林场的生产经营 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护林工作上,经营领域基 本属于空白,发展门路也很狭窄,经济活力不强。 2.2组织机构不健全 青海省部分新建的国有林场与林业站合设,存 在有批复无编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 兼职办公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林场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难以承担森林 管护以及森林防火等管理任务。 2.3新成立林场界限、经营面积不明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成立的国有林场普遍没有政 府批复确定经营面积及四周界限,林场管辖面积、权 属在林改时除少数由以前乡政府及村委会管辖的集 体林外,大部分林地为群众所有。 2.4新增林场岗位设置不规范 编委在批复机构时只批复成立机构,人员从内 部调剂解决,各县林场编制被占用,借调现象普遍存 在,致使林场人事管理不到位。 2.5林场管理制度薄弱 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信息较为闭塞,致 使职工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知 识结构与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林 场职工普遍存在着“坐、等、靠”的思想,干部职工能 上不能下。同时,林场未建立起事业单位以聘用制 和岗位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基 础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没有与工资挂钩,没有体现 “按劳分配”原则,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6林场基础设施落后 国有林场的水、电、路、办公用房、交通通讯等基 础设施十分落后。新成立的11个林场还没有单独 办公场所。大部分林场由于建场较早,林区管护房 修建比较简陋,部分已废弃。全省300多个管护站 由于地处偏远等原因,存在用水、用电和通讯困难, 生产生活困难。许多国有林场交通条件差,林区便 道荷载和安全性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营林基础 设施设备的欠缺和落后,影响了森林资源经营和保 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 3改革思路 3.1强化国有林场公益性。合理核定编制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 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国有林场的生态地 位和作用,将国有林场定为从事生态公益服务的事 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向各级政府申请解决 编制不到位的问题,合理核定事业编制。生态公益 型林场要严格按事业单位管理,实行以聘用制和岗 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 革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以岗 定薪、岗变薪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林业管理人员 和技术骨干不流失。林场内部按照精简、高效、协调 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生产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 明确职责,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以岗定酬、实名 制管理,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 合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特别是将无编制的林场核 定为事业单位编制。 3.2构建现代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新模式,创新经营 机制 对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商品林及苗圃、经 济林等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 权和经营权,创新经营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 性,采取承包、租赁、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落实经 营主体,使森林资源既得到有效保护,又能确保经营 者自主经营并获得应有的收益。严格落实“收支两 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 林旅游、特色养殖、生态食品等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多元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增强林 场经济实力。 第5期 刘义华等: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思路探讨 ・107- 3.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有林场自身效益 致使沙漠化现象严重。该区产业发展重点是以青海 湖鸟岛为中心发展生态旅游业。 1)积极探索公益林经营模式。在确保不降低 防护功能前提下适度抚育和改造,以提高生长量,稳 定林分结构。 2)调整产业结构,按不同的区域特点发展特色 ④柴达木盆地区:本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青 海省目前资源最丰富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荒 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产业发展重点是以经 济林和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主。 3.4改善民生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林场自身 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苗木、森林旅游 等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森林旅游 资源开发力度,发展农家乐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 按照国有林场的事权划分,各级政府应把国有 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积极实施林业行业优惠政 策,结合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 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拓 宽增收来源。 ①江河源区:充分发挥该地区生产环境洁净、水 质好、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发展藏茶、藏药种植业和 具有高原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旅游业。 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国有林场道路建设、国有林 场森林抚育等政策,加大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将国 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和社 ②东部黄土丘陵区:区内山川相间,相对高差较 大,气温、降水随地形而变化,形成不同的农、牧、林 生产环境。该区重点加强苗圃基地建设,发展特色 林下种植业和经济林。 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确保一定的项目、工程任 务和投资比例。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国有林场 改革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③环青海湖区:青海湖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为 了保护这块湿地建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除保护湿地之外,还有珍贵的鸟类和濒危野生动物, [2]郑杰.青海玛可河森林保育与发展研究[M].西宁:青 海人民出版社,2012. 如普氏原羚。由于森林和沙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上接第90页) 对于该品种在昆明地区营造人工林的相关营林措施 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3种造林密度下的南林 95杨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量的观测结果表明,造 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量均有极显著的影 响,且各项生长指标均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递增。 [4]颜开文,潘惠新,黄敏仁,等.美洲黑杨生长变异与无性 系选择[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52—56. [5]唐镇敏.美洲黑杨南方种源的遗传变异[J].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1990,14(3):15—21. [6]谌红辉,丁贵杰,温恒辉,等.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 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4): 470-475. 其中,造林密度对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在4 1TI×4 1TI造林密度下的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地高于2 1TI×2 Ill和3 m×3 113的造林密度。因此,在美洲黑 杨人工林营建中,应结合引种栽培地的实际情况及 [7]郑海水,黎明,汪炳根,等.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 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1):81—86. [8]ZHANG J,OLIVER W W,RITCHIE M W.Effect of stand densities on stand dynamics in white fir(Abies concolor) 种植目的,尽可能运用合理低密度造林来提高美洲 黑杨的生长量。 forests in no ̄heast California,US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44:50—59. 参考文献: [1]STETTLER R F.Biology of Populu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M].Ottawa,Canada:NRC Research Press,1 996. [9]RAY D,YANAI R D,NYLAND R D,et a1.Growthing— space relationships in young even-aged northern hardwood stands based on individual——tree and plot——level measure— ments[J].Northern Journal of Applied Forestry,201 1,28 (1):27—35. [2]吕士行,徐锡增.美洲黑杨及其引种展望[J].南京林 产工业学院学报,1980(3):13—21. [1O]王春胜,赵志刚,曾冀,等.广西凭祥西南桦中幼林林 木生长过程与造林密度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 2013,26(2):257—262. [3]何彦峰,王丽霞,刘力.3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引种区域 化试验初报[J].河北林果研究,2014,29(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