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探究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探究

来源:智榕旅游
第36卷第5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36No.5 2015年5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Mav 2015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探究 王 颖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其合理构建是我国高 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 此,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就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构建做出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53—03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 同理想;84.51%的大学生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状 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说法;83.5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深化 的大学生同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值体系的基础”。因此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是影 观的内容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认可与赞同,能 响及评价大学生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不断深入 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指引下,拥护建设中国 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团结统 且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 价值观教育逐步深化,首先在理论方面,科学发展 化改革创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引和约束日常 观和“中国梦”等新理论不断为我们的大学生教育 行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宏观上引领大学生思想的 (三)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发展方向。其次在培养方式上,各高校不断挖掘、创 目前全国所有高校大学生基本以“90后”青年 新使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为主,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这个群体生长在我国 的教育方式。同时,政府也号召相关部门与媒体大 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巨变的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 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广泛宣传社 济的发展、社会政治的变革以及西方新的思想文化 会各领域的正能量。最后,高校的社会主义教育水 等影响因素的冲击,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逐渐成 平也不断提高,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马克思主义理 长为个性张扬、思想多元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技 论相关的课程,在加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积 术的广泛普及和随之而来的大量多元化新鲜事物, 极号召大学生深入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及多 所倡导的内容。 元化发展。积极的多元化价值观所带来的思想创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可 与科技进步等成果,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反之, 从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消极的多元价值观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例如价值 会,逐渐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阐 取向自我化所带来的诚信缺失、拜金主义和享乐主 述,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等社会道德失守问题。 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四)部分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和行为不统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调 查结果显示,8 1.25%的大学生调查对象坚持马克思 常言道:“论先后,知为先”。随着社会主义核心 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77.86%的大 价值观教育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 学生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 灌输,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认知逐渐深化,能够在此 基础之上结合诚信、团结、勇敢、勤劳等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在社会实践中根据道德认知的指引,积 极践行道德行为,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些大学生表现出道德 知行相冲突的现象。例如张艺兵等人的调查显示, 关于考试诚信问题,95.7%的青年学生承认这是一 种不道德的行为,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但是在补考 等因素的压力下,13.1%的青年学生还是在高水平 的道德认知背景下,选择了错误的作弊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 问题 就要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目的在于从根本上用科 学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与行为。然 而很多高校教育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价值 观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 用以人为本的态度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去很好切 实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与实际需求,在 培育过程中,狭隘地进行理论灌输、用单一考试的 方式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大学生根本价值 观念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 (一)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 化,经济逐渐繁荣,而且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 育还不完善 高校内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两课”上,即马克思主义理 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这种单一刻板的授课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自 20世纪8O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以来,高等教育改进 了课程设置和办学规模等方面,并且取得了显著成 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培育体制和评 价机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大学 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也就不利于全 面深人地在大学生群体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念以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复旦大学生投 毒案和药家鑫杀人案等案例就暴露了这一体制的 弊端。另一方面,高校的理论价值观教育脱离学生 实际,没有把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 生活融入到一起,因此,即使大学生接触了系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也不能充分发挥其 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及 平台未充分利用 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潮推动下, 多数高校都采取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深化了对大 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例如鼓励大学生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多种宣传校园文 化的文娱活动以及建设校园公共网络平台等。实际 上,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教育方式和平 台的利用还主要拘泥于形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 应有的效果。以校园公共网络平台为例,其本身具 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且互动性好的特点,能够方便 并促进大学生的自主价值观学习。但是部分高校的 校园公共网络还只是一个有虚无实的空架子,网站 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建设,其信息含量也比较少, 且更新频率也很低,不能充分挖掘并发挥互联网及 时、快速、互动的优势来向广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得到充分认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顾名思义, 外交流也不断增多,在引进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 一些不良思想文化也随之而来。而大学生易受新事 物的影响,且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面对西 方不良文化的冲击时,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容 易在模糊的价值观判断下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在 价值观向复杂、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出现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一些落后思想也在束缚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建构。例如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专制 专权、迷信等保守思想不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道路与时俱进,并且严重阻碍大学生的日常社会 生活,影响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构建。因此,面对不 良文化的传播,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 证选择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自觉摒弃西方不良思 想和国内陈旧落后文化的侵袭。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科学马克思主义 是指导人类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的科学,马克思主 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 想。在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与领域,我们都必须始 终坚定不移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指导地位。在其一元化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 的改革发展路程。 2.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它内 化为大学生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指导。同时根据 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尊重多元化的价值 追求,挖掘创新多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的途径,坚持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追求的和谐发 展。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并 高于实践。首先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充分发挥其指导作 用。其次要结合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渐 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理论教育上升 理f生的价值认同,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指导自己思想和 行为的指南针。 4.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内 在的自我教育和认同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源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 结合的原则,通过朋辈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价值观的评价、反思与调 节。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1.全面深化理论学习。科学正确的理论是良好 行为的指向标。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知识。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证明, 只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指 导中国的发展,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帮助中国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其次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深化价值观 理论学习,始终坚持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 论,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家与民族、文化等 的发展历程,以史为鉴,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与我 国的发展现状,清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坚定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抱负和决心。最 后,我们也要注重各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扎实 的专业课基础不但是大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基础, 更是促进社会科技与经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动力。 反之,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将带动人民价值观等全面 素质的提高。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人高校人才 培养过程。首先,高校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地融入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用核心价值 观来优化高校制度环境,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大学 生价值观建构和日常行为中的导向作用。其次,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 类专业课上,并在各类学科中积极加入价值观实践 活动,例如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庭模拟 和文化人街道等社会实践活动,让科学价值观构建 融人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 核心价值观的指引。高校管理人员、各科任课教师 和辅导员都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培育爱岗 敬业、治学严谨、关爱学生等的高尚师德,然后通过 教师的示范作用来熏陶学生的价值观构建氛围。最 后,还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适当地融人到各种日常 服务中。各个相关部门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 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需 要,让学生体验到服务中所渗透的核心价值观理 念,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价值观的构建。 3.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联网和手机等 新通讯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 生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 此这些新技术的充分利用也大力推进了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 果。很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校园公共网页,其信息 量大、互动和快速的优势促使许多高校开始重视网 络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例如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就 曾经以“传递青春梦想,共话民族复兴”的题目激励 大学生坚定现代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成功开展了 “我的中国梦”的接力活动。部分高校还充分发挥与 时俱进的精神,通过网络微博和手机微信等新型信 息工具,构建网络教育氛围,推进更新“微话题”、 “微课堂”、“微新闻”等等的一系列活动来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大学生群体关注核心价值观 的发展动态并积极投身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活动。 4.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大环境。个 体的教育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 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究大学生价值观构 建的具体途径时,也要积极促进各种环境的优化与 结合,以达到多位一体共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建设的目标。首先,家长要意识到自身思想和行为 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影响,努力构建良好的家教家 风,为孩子未来的道德和人格教育做好基础。其次, 高校要大力加强师资教育与管理水平,通过课堂教 育与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积极的校园文 化氛围,为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校园氛 围。最后,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要从宏观角度适 当调节、融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适当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把握好舆论的发展方 向,制定合理完善的方针政策,为大学生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ID1.中南大学,2012. . [2]郑晓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研究『D1.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陈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研究f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1_重庆工商大学,2014. [5]吉结.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 究『D1.青岛理工大学,2013. [6]刘艳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探讨【l1.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01):41—43. [7]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p1.山东大学,2008. (责任编辑徐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