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通用版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训练2含解析

通用版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训练2含解析

来源:智榕旅游
专题十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提出了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1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D.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示过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让褐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他颜色个体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基因型相同的杂合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多有27种 D.褐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一代可能有黄色:褐色:黑色=2:3:3

3.[2021北京海淀区期中]番茄的单式花序和复式花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决定。番茄花的颜色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决定。将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将F1分别作母本和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和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 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16 D.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

- 1 -

4.[202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某地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基因M对m、基因N对n为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纯合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毛色为白色的原因是其体细胞中的M和N基因都不能转录 B.若F1测交后代中没有白色个体,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F2中出现3种毛色,则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

D.若F2中褐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4,则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2

5.[2021河南名校联考]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现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产生F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此植物存在AA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 B.若此植物存在bb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

C.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6:2

D.若此植物存在基因型为a的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上述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1:1 6.[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规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正常情况下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有两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丙、丁所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这属于孟德尔实验中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 2 -

7.[2020安徽六校联考]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 4 对相对性状(均由单基因控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 A.题述4对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可导致题述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C.该种植物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 4 条非同源染色体

D.培养这种植物的花粉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题述4对性状的所有表现型

8.[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检]假如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显性,两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用一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 ( ) A.不同于亲本与F1表现型的个体占3/8或5/8 B.高秆抗稻瘟病个体中纯合子占1/16

C.表现为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6 D.高秆抗稻瘟病个体的基因型与F1相同的概率为4/9

9.[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拉布拉多猎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e基因均使拉布拉多猎犬的毛色表现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猎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猎犬交配,子代犬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bbEe×bbee C.bbEe×BBee

B.bbEE×Bbee D.bbee×Bbee

( )

10.[2020湖北四校联考]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Aabb:AAbb=3: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5/11 B.7/16 C.7/13 D.25/64

11.[2020江西南昌模拟]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 3 -

D.亲代紫花植株的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1

12.[2020陕西百校第一次联考]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让纯合的红花高茎籽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则F2中理论上 ( ) A.有27种基因型,16种表现型 B.高茎籽粒饱满∶矮茎籽粒皱缩=15∶1

C.红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皱缩=9∶3∶3∶1 D.红花高茎籽粒饱满∶白花矮茎籽粒皱缩=27∶3

13.[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4分])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小翅和残翅三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欲确定果蝇翅型的遗传规律,选纯种小翅雄果蝇和纯种残翅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又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用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答两点),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通过实验证明了

(2)由题中结果分析,研究人员推测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推测的理由

是 ,若上述推断正确,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a表示,X染色体上的基因用B/b表示),F2中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3)为进一步验证推断的正确性,研究小组又用亲本进行了反交实验,如果反交实验的F2中存在长翅个体,且长翅:小翅:残翅= ,则说明研究人员的推断是正确的。若让上述反交实验F2中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代雌果蝇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14.[2020山东青岛模拟,12分]麝香豌豆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D/d表示,三对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时,白色前体物质就无法通过酶促反应转

- 4 -

化,表现为开白花,否则开红花;豌豆褐斑病的抗病和感病分别由基因T、t控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麝香豌豆的花色。

(2)现有甲、乙两种白花麝香豌豆品系,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若以甲、乙品系为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为开 ,让F1自交,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某同学利用麝香豌豆进行实验时,发现抗病豌豆的后代都是抗病:感病=1:1,该同学分析后确定有两种假设可对此进行解释。

假设一:抗病豌豆都是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即雄配子T致死。 假设二:抗病豌豆都是杂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即雌配子T致死。

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证明上述哪种假设正确(写出杂交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杂案

。 预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育种工作者研究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时发现,让两株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后代(数量足够多)出现3种表现型(蓝花、黄花、白花),数量比为12:3:1。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种植物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植株中某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C.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 D.若让F1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中蓝花:黄花:白花=2:1:1

2.[2021吉林长春质量监测]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均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均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 F2有4种

- 5 -

交方

:

期实验结果与结

:

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的株高性状中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B.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2中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 D.F2中高茎与矮茎基因频率之比为3:1

3.[2021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某植物花色的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让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5种类型花色的植株,其数量比为1:4:6: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

C.F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有3种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4.[2021河南名校联考]某植物的5号和8号染色体上有与叶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基因型为E_ff的植株表现为绿叶,基因型为eeF_的植株表现为紫叶。将纯合绿叶甲植株(♀)与纯合紫叶乙植株(♂)在某一新环境中杂交,F1全为红叶,让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F2中绿叶植株和亲本绿叶甲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B.F2紫叶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其中纯合紫叶植株:杂合紫叶植株=2:1 C.F2异常比例的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致死 D.F2中的红叶雌株与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28

5.[2020三湘名校第一次联考]某植物的红花、白花这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一红花植株和一白花植株杂交,F1中既有开白花的植株又有开红花的植株且两种植株均只有一种基因型。F1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白花=9:7,F1中一红花植株和一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开红花和开白花的植株的比例为3: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亲本中的白花植株一定为纯合体 B.F1中开白花和开红花个体的比例为1:1 C.F1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均开白花

D.F1中红花植株与亲本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开红花的比例为3/4

- 6 -

6.[2020广东惠州二调]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等人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该水稻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似,但它的花粉不育、雌蕊正常。该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研究发现:这种雄性不育现象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细胞核基因:R—可育,r—不育;细胞质基因:N—可育,S—不育),只有核质基因均为不育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S)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B.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这两类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D.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

7.[2020四川五校联考]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让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对应的表现型未知),则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是 (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8.[2020安徽合肥调研]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培育不同口感的鲜食玉米成为育种的新方向。若选择多对纯合的玉米亲本杂交(玉米中控制甜性状的基因用D或d表示,控制糯性性状的基因用E或e表示),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F2中d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B.F2的甜非糯种子中,纯合子占1/2

C.亲本的表现型为非甜非糯与甜糯或非甜糯与甜非糯

D.若要探究F2中甜非糯种子的基因型,可让其与亲本中非甜糯植株杂交

9.[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小眼睛)和正常眼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为正常眼睛。现让一对果蝇杂交,F1中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

A.该比例说明控制果蝇眼睛大小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

- 7 -

C.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0.[2021河南名校联考,12分]某多年生植物的高茎和矮茎由等位基因A、a控制,A、a位于4号染色体上;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B、b控制,B、b位于6号染色体上。用两纯合品种杂交,F1全为高茎红花,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是 。 (2)科学家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 。 假二 。

(3)请利用以上子代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对假说二进行验证(写出简要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路 。 预论。

11.[2021安徽合肥调研,14分]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其控制基因用A/a表示;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其控制基因用B/b表示;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其控制基因用D/d表示;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其控制基因用E/e表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甲 乙

杂交组合 红二×黄多 圆复×长单

F1表现型 红二 圆单

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个体数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思说

:

:

:

- 8 -

(1)果形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填“圆形”或“长形”),判断的依据是

(2)根据表中组别甲的数据在图1中标出F1中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标出A/a基因的位置),根据表中组别乙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F1中E/e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标出D/d基因的位置)。

(3)欲探究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以结红圆果实、红长果实、黄圆果实和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12.[2020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4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花色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 定律。

(2)在第1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和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F2中粉红花的基因型为 。在第2组杂交实验中,F2中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若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随机交配(理想条件下),F3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4)若让两组F2中的粉红花植株杂交,后代中纯合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一、选择题

- 9 -

1.[易错,科学思维]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现用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错误的是

( )

A.测交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的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3种

2.[科学思维]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所示(基因D存在时,基因A无法正常表达)。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有3种,最多有27种 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子一代可能有圆尾:扇尾:三角尾=2:1:1 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他尾形的鱼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重组

3.[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实验室培养了多种隐性突变纯合果蝇品系(每种突变品系包括雌、雄个体且只有一个隐性突变性状,其余性状均为野生型性状),如表为相关突变性状及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突变品 系种类 突变性状 突变基因

X染色体

所在染色体

染色体

A.以果蝇翅型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乙突变品系与甲突变品系杂交,所得F1再与乙突变品系交配,进而统计F2中翅型的性状分离比

B.以果蝇体色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丁突变品系与乙突变品系杂交,而后让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进而统计F2中体色的性状分离比

染色体

染色体

甲突变 品系 白眼

乙突变 品系 残翅 2号常

丙突变 品系 细眼 3号常

丁突变 品系 黑檀体 3号常

- 10 -

C.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丙突变品系与丁突变品系杂交,而后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进而统计F2中眼型与体色的性状分离比

D.若要验证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选择甲突变品系(雌性)与乙突变品系(雄性)进行杂交,而后观察子代雌、雄果蝇中眼色表现情况 二、非选择题

4.[新情境,科学思维、社会责任][11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称为“红脸人”;有人能喝较多酒,刚开始脸色不变,越喝脸色越白,称为“白脸人”;还有人被称为“酒仙”,酒量又好,喝酒又不脸红,称为“正常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饮酒后血液中 含量较高,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

是 。

(2)“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白脸人”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或只有乙醛脱氢酶,被称为“酒仙”的人体内两种酶都有。在人群中“红脸人”的基因型有 种。现有多对“红脸人”夫妇,任选一对,分析他们孩子的情况。

①若一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他们所生后代都是“红脸人”,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有 种。

②若一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他们所生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是 。

③若一对“红脸人”夫妇,所生后代有三种表现型,这三种表现型及比例为 。 (3)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的概率是 。

5.[科学探究][10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与无眼、正常刚毛与小刚毛、正常翅与斑翅分别为三对相对性状,且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和AABBee。已知A对a、B对b、C对c为完全显性。

- 11 -

(1)请在上述三个纯合品系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探究无眼性状的显隐性,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2)有人为证明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用以上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①aaBBEE×AAbbEE,②AAbbEE×AABBee,③aaBBEE×AABBee,假设实验中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则F1表现型相同的杂交组合是 (写序号);F1自交得到F2,如果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F2出现的结果将是 。

答 案

专题十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C 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A正确;假说—演绎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这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时,不考虑生物变异,如果基因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如果基因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C错误;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

2.B 图示过程中该哺乳动物的毛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正确;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褐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分别表现为褐色、褐色、黄色,子一代出现黄色个体的原因是等位基因A、a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 _ _ _D_、aa_ _dd,要使基因型相同的杂合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基因型种类最多,则该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3×

- 12 -

3=27(种),C正确;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当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时,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_ _dd):褐色(A_bbdd):黑色(A_B_dd)=(1/4):[(3/4)×(1/2)]:[(3/4)×(1/2)]=2:3:3,D正确。

3.C 亲本为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子代都表现为单式花序黄色花,因此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结合题中信息推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作母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因此可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题中信息可知,F1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F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3:3:3:1,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4)×(1/10)=1/40,C错误;F1作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中单式花序黄色花:复式花序黄色花:单式花序白色花:复式花序白色花=3:3:3:1,推测F1(AaBb)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D正确。

4.D 纯合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纯合褐色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F1的基因型为MmNn。F1毛色为白色的原因是其体细胞中M和N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形成双链结构,导致黑色素和褐色素不能合成,A错误。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F1测交(即MmNn×mmnn),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为MmNn(白色)、Mmnn(黑色)、mmNn(褐色)、mmnn(白色),B错误。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基因型为M_N_(白色)、M_nn(黑色)、mmN_(褐色)、mmnn(白色),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MMNN、MmNN、MMNn、MmNn、mmnn五种;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的基因型(表现型)为MMnn(黑色)、MmNn(白色)、mmNN(褐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C错误。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褐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4,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2,D正确。

5.D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理论上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若此植物存在AA致死现象,则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2:3:1,A正确。若此植物存在bb致死现象,则F1中基因型为A_bb和aabb的个体死亡,故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B正确。若此植物存在AA一半致死现象,则F1中A_B_中的AABb和AABB有一半死亡,A_bb中的AAbb有一半死亡,则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6+(3/2)]:[2+(1/2)]:3:1=15:5:6:2,C正确。若此植物存在基因型为a的花粉有1/2不育现象,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则F1中表现型的比例为15:5:3:1,D错误。

- 13 -

6.A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丁的基因型是YyDdrr,正常情况下其自交后代中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B错误。图丁所示个体减数分裂时,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这是孟德尔实验中的实验结果,不是实验验证,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指的是测交实验,D错误。

7.B 分析题干可知该植物的4对相对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题述4对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在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一对题述基因,所以交叉互换不可能导致题述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由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的4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该种植物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 4 条非同源染色体, C正确;由于4对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培养这种植物的花粉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题述4对性状的所有表现型,D正确。

8.D 假设控制抗(易感)稻瘟病基因和高(矮)秆的基因分别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F2,F2中不同于亲本与F1表现型的个体为易感稻瘟病高秆(aaB_)、抗稻瘟病矮秆(A_bb),一共占6/16,即3/8,A项错误;F2高秆抗稻瘟病个体(A_B_)中纯合子(AABB)占1/9,B项错误;F2中抗倒伏(矮秆)抗稻瘟病个体(A_bb)占3/16,C项错误;F2高秆抗稻瘟病个体(A_B_)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4/9,D项正确。

9.C 由题意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B_E_,棕色个体的基因型是bbE_,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是_ _ee。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猎犬(bbE_)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猎犬(_ _ee)交配,子代犬中有黑色(B_E_)和黄色(_ _ee)两种,根据后代有黑色可知,黄色亲本一定含有B基因,又根据后代出现黄色(_ee),可知棕色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bbEe。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10.A 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abb:AAbb=3: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5: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25:30:9,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25:30=5:6,纯合体占5/11。

11.A 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白花=9∶7,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该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项正确;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A/a、B/b,则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AABB)占1/9,B项错误;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C项错误;亲代紫花植株的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3,D项错误。

- 14 -

12.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豌豆红花和白花的基因分别为A、a,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分别为B、b,控制籽粒饱满和籽粒皱缩的基因分别为C、c,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F1基因型为AaBbCc, F1(AaBbCc)自交后代F2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A错误;F2中高茎籽粒饱满(B_C_)∶矮茎籽粒皱缩(bbcc)=9∶1,B错误;仅看红花和白花、籽粒饱满和籽粒皱缩这两对相对性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红花籽粒饱满植株(AaCc)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皱缩=9∶3∶3∶1,C正确;F2中红花高茎籽粒饱满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3/4)×(3/4)=27/64,白花矮茎籽粒皱缩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64,所以红花高茎籽粒饱满∶白花矮茎籽粒皱缩=27∶1,D错误。 13.(每空2分)(1)易饲养、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等 基因在染色体上 (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性别有关 AaXX、AaXY 4 (3)3:3:2 长翅:残翅=8:1

【解析】 (1)由于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果蝇作实验材料。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性别有关,可推测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干信息知,纯种小翅雄果蝇和纯种残翅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又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长翅:小翅:残翅=9:3:4(是9:3:3:1的变式),且小翅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结合题中信息可推测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Y、aaXX,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X、AaXY,F2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X、AAXX、AaXX、AaXX,共4种。(3)若研究人员的推测是正确的,则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反交实验中,纯种小翅雌果蝇(AAXX)与纯种残翅雄果蝇(aaXY)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AaXX、AaXY,F1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中长翅(A_XX、A_XY):小翅(A_XX、A_XY):残翅(aa_ _)=3:3:2。F2中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_XX,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_XY,F2中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只考虑A、a基因,F2中长翅雌、雄果蝇中A配子的比例均为2/3,a配子的比例均为1/3,子代中aa的基因型比例为1/9,子代雌果蝇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A_X_):残翅(aaX_)=[1-(1/9)]:(1/9)=8:1。

14.(除标明外,每空2分)(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红花 9/16 (3)杂交方案:选择抗病豌豆为父本、感病豌豆为母本进行正交,以抗病豌豆为母本、感病豌豆为父本进行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3分)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正交的子代全表现为感病,反交的子代抗病:感病=1:1,则假设一正确;若正交的子代抗病:感病=1:1,反交的子代全表现为感病,则假设二正确(3分)

B

B

Bb

B

Bb

B

bb

b

bb

B

Bb

b

Bb

B

BB

Bb

BB

Bb

b

BB

Bb

B

- 15 -

【解析】(1)分析题意,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白色前体物质的转化,说明三对等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麝香豌豆的花色。(2)结合题意可知,麝香豌豆的花色基因型中,A_B_C_表现为开红花,其余基因型表现为开白花。若以甲、乙品系为亲本杂交,有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为红花豌豆,让F1自交,F2的基因型为9A_B_DD、3A_bbDD、3aaB_DD、1aabbDD,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开白花)所占的比例为9/16。(3)抗病豌豆(Tt)的后代理论上是抗病:感病=3:1,出现抗病:感病=1:1的原因可能是雄配子T致死(假设一),也可能是雌配子T致死(假设二)。为验证上述假设,可选择抗病豌豆为父本、感病豌豆为母本进行正交,以抗病豌豆为母本、感病豌豆为父本进行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假设一正确,则正交为♂t(雄配子T致死)×♀t→tt,反交为♀(T、t)×♂t→Tt、tt,即正交的子代全表现为感病,反交的子代抗病:感病=1:1;若假设二正确,则正交为♂(T、t)×♀t→Tt、tt,反交为♀t(雌配子T致死)×♂t→tt,即正交的子代抗病:感病=1:1,反交的子代全表现为感病。

1.B 根据F2中3种表现型个体的数量比为12:3:1(9:3:3:1的变式)可知,该种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若控制该植株花色的基因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可知,两纯合亲本的杂交后代为双杂合个体,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B项错误;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或aaB_),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故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2=6(种),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C项正确;F1为双杂合个体,让其进行测交,即AaBb×aabb,后代中蓝花植株占1/2,黄花植株占1/4,白花植株占1/4,D项正确。

2.D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均表现为高茎紫花,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A项正确;F1(高茎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162+54):(126+42)=9:7,说明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项正确;假设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紫花和白花的基因用B、b和C、c表示,则F2中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5种,C项正确;F2中高茎:矮茎=3:1,即AA:Aa:aa=1:2:1,A与a的基因频率之比为1:1,D项错误。

3.D 由题意可知,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是1:4:6:4:1,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是AaB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AAbb、aaBB。由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分析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有可

- 16 -

能是AAbb和aaBB,B正确;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AaBb,含有2个显性基因,F2中含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C正确;F1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由于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花色相同,故F1的测交后代共有3种表现型,D错误。

4.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植物叶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绿叶甲植株(EEff)与纯合紫叶乙植株(eeFF)杂交,F1全为红叶,基因型为EeFf,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叶(E_F_):紫叶(eeF_):绿叶(E_ff):黄叶(eeff)=7:3:1:1,说明在新环境下存在配子致死现象,由于存在基因型为eeff的黄色个体,因此致死的应该不是基因型为ef的配子,结合F2中绿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推测,F2异常比例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又由于纯合绿叶甲植株(♀)和纯合紫叶乙植株(♂)杂交,可产生红叶植株,说明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不致死,则F2异常比例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致死。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绿叶甲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F2中绿叶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A错误。F2紫叶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eeFF、eeFf),其中纯合紫叶植株(eeFF):杂合紫叶植株(eeFf)=1:2,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异常比例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致死,C错误。由于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致死,故F2中红叶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FF:EEFf:EeFF:EeFf=1:1:2:3,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eeff,两者杂交,后代中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3/7)×(1/4)=3/28,D正确。

5.D 根据题意,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F1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白花=9:7(为9:3:3:1的变式),说明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开红花的F1的基因型为AaBb,且F1中一红花植株和一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开红花和开白花的植株的比例为3:5,即红花植株比例为3/8=(3/4)×(1/2),结合F1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可知F1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所以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A正确,B正确;F1中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均表现为开白花,C正确;F1中红花植株(AaBb)与亲本白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开红花的个体占1/4,D错误。 6.B 由题意可知N(S)基因均为细胞质基因,只能通过母本遗传给子代,表现为母系遗传,A正确;位于细胞核内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题中的N(S)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表现为母系遗传,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这两类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由题干信息知雄性不育植株花粉不育、雌蕊正常,因此在进行杂交

- 17 -

实验时,不需要对母本去雄,C正确;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

7.B 根据题意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故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是9∶3∶3∶1的变形,说明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得到的F1中单列鳞鱼(AaBb)占50%,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由于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则亲本的相关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鱼为纯合体,故亲本野生型鳞鱼的相关基因型为bb,无鳞鱼的相关基因型为Bb;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的杂交后代只有野生型鳞和单列鳞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相关基因型为AA和aa。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但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与题干不符,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只能是AAbb×aaBb,故选B。

8.C 根据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可知D_E_表现为非甜非糯,D_ee表现为非甜糯,ddE_、ddee表现为甜非糯,可见F2中d基因纯合时,籽粒表现为非糯,A项正确;F2的甜非糯种子中(1/4ddEE、1/2ddEe、1/4ddee)纯合子占1/2,B项正确;F1的基因型为DdEe,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ddee(表现型分别为非甜非糯、甜非糯)或DDee、ddEE(表现型分别为非甜糯、甜非糯),C项错误;F2中甜非糯种子的基因型有三种,即ddEE、ddEe、ddee,若要探究其基因型,可以让它与亲本中非甜糯植株(DDee)杂交,其中ddEE与DDee杂交,后代全为非甜非糯;ddEe与DDee杂交,后代中非甜非糯:非甜糯=1:1;ddee与DDee杂交,后代全为非甜糯,D项正确。 9.D 由题干信息,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小眼睛)和正常眼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可知控制果蝇复眼缩小(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两亲本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小眼睛∶正常眼睛=3∶1,由题干信息知,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为正常眼睛,故实际上F1中小眼睛∶正常眼睛=(3/4×75%)∶[1/4+(3/4)×25%]=9∶7,符合题意,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亲本的表现型均为小眼睛或均为正常眼睛或一个为小眼睛,另一个为正常眼睛,B错误;F1正常眼睛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aa,不都为纯合子,C错误;F1个体的基因型为1/4AA、2/4Aa、1/4aa,A基因的频率为1/2,a基因的频率为1/2,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小眼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2×(1/2)×(1/2)]×75%=9/16,正常眼睛个体所占的比

- 18 -

例为(1/2)×(1/2)+[(1/2)×(1/2)+2×(1/2)×(1/2)]×25%=7/16,F2中小眼睛和正常眼睛之比仍然为9∶7,D正确。

10.(除标明外,每空2分)(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AaBB和AABb 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不育) (3)让F1与F2中矮茎白花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1为父本,子代未出现高茎红花,则F1产生的AB雄配子致死(或不育);(2分)若F1为母本,子代未出现高茎红花,则F1产生的AB雌配子致死(或不育)(2分)

【解析】 (1)据题意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F2中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正常情况下,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若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则致死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不育),F2中也会出现5:3:3:1的比例。(3)若利用以上子代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对假说二进行验证,可设计如下实验。让F1与F2中矮茎白花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为父本,子代未出现高茎红花,则F1产生的AB雄配子致死(或不育);若F1为母本,子代未出现高茎红花,则F1产生的AB雌配子致死(或不育)。

11.(1)圆形(2分) 杂交组合圆形和长形杂交后代皆为圆形或F1(圆形)自交后代中圆形和长形的比例为3:1(2分)

(2)(2分) (2分)

(3)实验思路1:将结红圆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或将结红长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圆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统计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2分)预期结果:若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若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实验思路2:将结红圆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或将结红长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圆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F1与结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进行交配(测交),统计测交后代中果实的性状比。(2分)预期结果:若测交后代中果实的性状比符合1:1:1: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

- 19 -

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若F2中果实的性状比不符合1:1:1: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分)] 【解析】 (1)乙杂交组合中,亲本的表现型为圆复、长单,F1的表现型为圆单,说明圆形对长形为显性。乙杂交组合中,F1的表现型为圆单,F2中圆形:长形=(510+240):(240+10)=3:1,也能说明圆形为显性性状。(2)由甲杂交组合中F2的表现型比例约为9:3:3:1,可判断控制红与黄、二与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乙杂交组合中,F2的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可判断控制圆与长、单与复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3)判断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自交法,即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如果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其变式,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二是测交法,即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如果F2出现1:1:1:1的性状比或其变式,则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2.(1)两(1分) 基因自由组合(1分) (2)AABB、AAbb(2分) AABb(2分) 5(2分) (3)1∶2∶1(2分) 1/2(2分) (4)1/6(2分)

【解析】 据题中信息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_ _;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1)由第2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后代出现3∶6∶7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花色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第1组杂交实验中,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纯合白花×纯合红花(AAbb)→粉红花(A_Bb),F1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粉红花植株(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AABB)∶粉红花(AABb)∶红花(AAbb)=1∶2∶1。第2组杂交实验中,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纯合白花×纯合红花(AAbb)→粉红花(A_Bb),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6∶7,是9∶3∶3∶1的变形,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_ _,共有5种基因型。(3)若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随机交配,理想条件下,F2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均为1/2Ab、1/2AB,故F3中白花(AABB)∶粉红花(AABb)∶红花(AAbb)=1∶2∶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4)第1组F2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第2组F2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20 -

1/3AABb、2/3AaBb,让两组F2中的粉红花植株杂交,后代中纯合红花植株(AAbb)所占的比例为(1/3)×(1/4)+(2/3)×(1/2)×(1/4)=1/6。

1.C 根据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比为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1:3的比例是由1:1:1:1转化而来的,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子。设玉米籽粒颜色的有无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则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都为无色籽粒。测交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的相同,都是AaBb,A正确;玉米的有、无色籽粒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不可能是1:3,而是1:1,C错误;结合上述分析,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3种,即Aabb、aaBb和aabb,D正确。

2.D 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根据题干及图解可知,三角尾鱼的基因型框架为_ _ _ _D_或A_bbdd,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如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Aabbdd的子一代基因型种类数都最少,有3种,而AaBbDd×AaBbDd的子一代基因型种类数最多,有3×3×3=27(种),B正确;根据图解可知,圆尾鱼的基因型框架为aa_ _dd,扇尾鱼的基因型框架为A_B_dd,当圆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扇尾鱼的基因型为AaBbdd时,二者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扇尾)、1/4Aabbdd(三角尾)、1/4aaBbdd(圆尾)、1/4aabbdd(圆尾),则子一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2:1:1,C正确;圆尾鱼的基因型框架为aa_ _d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正常情况下子一代不会出现其他尾形的鱼,如果子一代中出现其他尾形的鱼,则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可能由基因重组导致,D错误。

3.C 仅考虑翅型,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选择乙突变品系(aa)与甲突变品系(AA)杂交,所得F1(Aa)再与乙突变品系(aa)交配,进而统计F2中翅型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仅考虑体色,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选择丁突变品系(bb)与乙突变品系(BB)杂交,而后让F1(Bb)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进而统计F2中体色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控制果蝇眼型和体色的相关基因均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选择这两对性状不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仅考虑眼色,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为R、r,选择雌性甲突变品系(XX)与雄性乙突变品系(XY)进行杂交,而后观察子代雌、雄果蝇中眼色表现情况可验证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R

rr

- 21 -

4.(除标明外,每空2分)(1)乙醛(1分)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分) (2)4(1分) ①4 ②AaBb×AaBB或AaBb×AABb ③“红脸人”∶“白脸人”∶“正常脸人”=9∶4∶3 (3)3/32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该类人饮酒后,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而乙醛不能转化为乙酸,故其血液中乙醛含量增高,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图中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为A_B_,“白脸人”的基因型为aa_ _,“正常脸人”的基因型为A_bb,故“红脸人”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①已知该对“红脸人”夫妇基因型不同,但是他们所生后代都是“红脸人”,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②若该对基因型不同的“红脸人”夫妇所生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根据各种脸色对应的基因型分析可知,后代的两种表现型为“红脸人”“白脸人”或“红脸人”“正常脸人”,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③若该对“红脸人”夫妇所生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这对“红脸人”夫妇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脸人”∶“白脸人”∶“正常脸人”=9∶4∶3。(3)“红脸人”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等,即均为1/4,“白脸人”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相等,均为1/3,“酒仙”的基因型为A_bb,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所生的后代为“酒仙”的概率为(1/4)×(1/3)×(1/4)+(1/4)×(1/3)×(1/2)+(1/4)×(1/3)×(1/2)×(1/4)+(1/4)×(1/3)×(1/2)×(1/2)=3/32。

5.(除标明外,每空2分)(1)选择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或AABBee)的个体杂交,得到F1,观察F1的表现型 若F1均为无眼,则无眼为显性性状(2分);若F1均为有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2分) (2)①②③ 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都为9∶3∶3∶1(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1)欲通过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探究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时,应该选择分别具有无眼和有眼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后代表现型,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或AABBee)的个体杂交,得到F1,观察F1的表现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F1均为无眼,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F1均为有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2)①aaBBEE×AAbbEE→AaBbEE,②AAbbEE×AABBee→AABbEe,③aaBBEE×AABBee→AaBBEe,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三种杂交组合产生的F1的表现型都相同,三种杂交组合得到的F1的基因型都是双杂合和一对显性纯合,如果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则F1自交产生的F2都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都是9∶3∶3∶1。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