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公约中海盗罪的发展与完善

国际公约中海盗罪的发展与完善

来源:智榕旅游
第24卷第1期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o1.24。No.1 2014年2月 JOURNAL OF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U GE Fob.201 4 国际公约中海盗罪的发展与完善 张雪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海盗行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于对海洋秩序和贸易安全的维护,国际社会在17世纪便开始对 于海盗行为进行打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关于海盗罪的条约和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体系,这对于有 效地遏制和打击海盗犯罪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国在海洋上的国家政策与利益不同,国际公约 对于海盗罪的规制难免出现漏洞.为更好地维护海洋秩序和贸易安全,完善相关立法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海盗行为;海盗罪;立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F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4)01-0055-04 进入2008年以后。索马里海盗问题愈演愈 上犯罪法》虽是一项创举,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烈。海盗船在公海上以及索马里的领海上公然劫 它规定英国对海盗罪主体行使管辖权仅限定于 持商船,扣押人质。对于海洋航行秩序造成巨大 英国人或外国人对英国人实施的海盗行为,不包 的危害。2011年,应索马里过渡政府的要求,联合 括外国人对外国人实施的海盗行为。所以为了更 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号召有能力的国家组成联合 加严厉地打击海盗,英国又开始通过立法,进一 舰队。对海盗进行打击。欧盟、中国、美国、印度、 步扩大对海盗的管辖权,把管辖权扩张到外国海 俄罗斯等先后派出舰队执行护航任务,为维护这 盗对外国人实施的海盗行为。英国的这一做法极 一地区的海洋和平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大地扩展了英国政府对海盗的打击空间。如此一 一、海盗罪的历史演变及原因 来,无论在任何海域,对任何人,英国均可以就海 海盗罪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 盗行为进行管辖。其它海洋大国对此非常赞赏与 阶段: 认可。纷纷效仿英国扩大管辖权,进一步将海盗 (一)从罗马帝国时期到公元19世纪 行为的法律规定更加系统化。 在罗马帝国时期。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海盗 尽管在那一时期国际社会对海盗行为并没 的踪影,为了打击海盗,罗马帝国在其国内就制 有统一认可的定义。但在打击海盗过程中,经过 定了惩处海盗罪的法律,但管辖的范围仅仅局限 长期的实践,国家间相互配合和协作后,惩治海 在国内法中。到了12世纪。在德意志地区形成了 盗犯罪的普遍管辖原则逐渐成为一种国际社会 与北海海盗作斗争的汉莎同盟,共同抵抗海盗的 的共识。 猖獗骚扰。这才使得海盗罪的管辖权开始走向国 这一阶段。海盗罪经历了一个从国内管辖到 际立法。汉莎同盟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达 普遍管辖的转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 到巅峰,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遍及英国、 推移。国与国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世界逐渐 挪威、俄罗斯、等地。进人大航海时代,为了应对 从封闭走向开放,海盗威胁就从开始只出现在个 日益猖獗的海盗威胁,欧洲各海上强国纷纷制定 别国家逐步发展到区域性乃至全球范围。最早在 法律打击海盗犯罪。1536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 古希腊时期,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一群人,就靠 第一个针对海盗罪的国内法——《海上犯罪法》, 武力攻击船只来掠夺生活所需;罗马帝国时期, 并且建立了海事法院来负责处理海事问题。《海 在地中海范围内,腓尼基人的海盗行为对罗马帝 【收稿日11 ̄]2014—02-11 【作者简介】张雪,女,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一55— 国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罗马帝 国在其国内专门制定了惩治海盗罪的法律,但其 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7年,《尼翁协定》和《尼翁补充协定》让海 管辖范围仅局限在罗马帝国一国范围内。到了近 代,随着新大陆的开辟和新航道的发现,世界的 联系日益增强,海盗活动开始愈演愈烈。如前文 所述,公元12世纪,波罗的海周围的海盗活动 十分猖獗,给德意志北部的许多城市还有英国、 挪威等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安全困扰,这些地 区联合起来,成立了应对波罗的海海盗威胁的联 盟——汉莎同盟。汉萨同盟的成立就开始意味着 盗罪正式成为国际罪行。《尼翁协定》和《尼翁补 充协定》由英国、法国、苏联等9国签订,海盗罪 成文法规制从此拉开序幕。 这一阶段。海盗罪的立法逐渐由习惯法过渡 到成文法。海盗罪之所以由习惯法进入成文法. 就是因为过去的习惯法对海盗罪的规定不能满 足新形势下惩治海盗犯罪的需要。例如,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和意大利的水面战舰和潜 对海盗罪的管辖权立法不再仅限单一国家而是 水艇经常肆无忌惮、毫无征兆、不加任何警告就 发展到了地区性。16世纪,海盗的威胁逐步扩展 向其它国家的商船发动攻击。如果按照过去的习 到全球范围,海盗行为已成为全人类的公敌。为 惯法对海盗行为的规定。它们的行为并不是严格 此,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惩治海盗犯罪的普遍管 意义上的海盗行为,如果对其进行打击,就等于 辖权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正是由于上述原 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弥补 因,即海盗威胁是由开始时存在个别国家和区域 习惯法的漏洞。制定更明确更清晰的成文法就会 到后来逐步扩展到全球范围的,所以对海盗罪的 避免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使 立法管辖权也是由个别管辖逐渐发展到普遍管 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治。1937年的《尼翁协 辖的。 定》有关海盗罪成文法的规定,就清楚地把德国 (二)2O世纪开始,成文法相继颁布 和意大利的这些准海盗行为规定为海盗行为。为 进入2O世纪。惩治海盗罪的成文法越趋增 打击此类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多,主要有1926年的《制止海盗行为草案》、1932 (三)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至今 年的《哈佛海盗行为研究草案》、1937年的《尼翁 1973年12月3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 协定》、1958年的《日内瓦公海公约》等。 会议在纽约召开,遗憾的是,由于所议事项很多 1926年1月.由国际联盟成立的“国际法 且与各国利益关系密切。与会代表所持意见分歧 渐进编纂专家委员会”的分会提出了一份专门打 很大,导致会议持续了9年的时间,直到1982 击海盗行为的《制止海盗行为草案》。该草案规 年12月各方代表终于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达 定,海盗行为必须是出于私人目的且在公海上实 成共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得以签字施行。 施,所以出于政治目的及发生在领海的行为则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包括一个序言,17个部分 被包含其中。此外,该草案对海盗主体的认定还 内容共320个条款和9个附件.其中第100条 包括未悬挂船旗的船舶、叛变后的军舰以及未经 到第107条的8项条款事关海盗罪。是目前国 国际社会承认的叛乱团体。这些主张在后来的国 际社会最权威最具法律效力的惩治海盗犯罪的 际公约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借鉴。 国际法规定。 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 尽管《制止海盗行为草案》对海盗行为的研 非法行为公约》和2004年《关于打击亚洲海盗活 究有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却未被 动和武装抢劫船只行为的地区合作协定》可以看 很多国家肯定与接受。鉴于此,1932年,哈佛法 做是对既有成文法的具体补充。 学院专门成立了海盗行为研究委员会,并出版了 这一阶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成为惩 《哈佛海盗行为研究草案》。该草案的创新之举是 治海盗罪的最权威的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首次将飞机的攻击纳入海盗行为中。这在当时的 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对外商品贸 现实环境下是非常难得的具有前瞻性的。除此以 易得到空前发展。由于国际海洋货物运输成本 外,规定了海盗行为须发生在不属于任何国家管 低。运量大。因此海运成为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 辖的地方,须出于不正当权利目的。世界上任何 运输方式。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当今国际贸易 国家对海盗都有逮捕的权利,无论该国的国内法 的货物有一半以上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实现的。可 对海盗犯罪是否作出相应规定等内容。该草案几 见.海洋运输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 乎囊括了当时世界各国著名专家学者的相关论 影响。可是海洋运输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威胁,即 著和观点,并联系各国实际情况,为后来海盗行 海盗行为。所以海盗行为是全人类的公敌得到了 一56— 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共识,不言而喻,怎样打 为了进一步打击海盗犯罪,维护海洋安全, 击海盗犯罪,保障海洋运输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 1958年《公海公约》对于海盗罪进行了规定,而 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海盗犯罪遍及全球海上战略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用了《公海 运输通道,分布甚广,想要打击,单凭个别国家或 公约》中海盗罪的定义。而这两个公约就成为认 者某个区域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唯有世界各国 定和惩治海盗罪最有力的依据。 加强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打击和制止海盗 《公海公约》将海盗罪定义为:私有船舶或私 犯罪。在这种需求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 有航空器的航员或乘客,为了私人的目的,对公 海盗行为的规定应运而生。 海上另一船舶或航空器或其上的人或财物、不属 二、规制海盗罪的国际立法沿革 任何国家管辖之处所内的船舶、航空器、人或财 (一)1937年《尼翁协定》中的海盗罪 物所实施的任何不法的强暴行为、扣留行为或任 海盗行为长期以来为世人所谴责,1612年法 何掠夺行为。《公海公约》关于海盗罪的规定,反 学家加真提利在谈及海盗行为时。将海盗称之为 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与国际社会上关于海 “人类共同的敌人”。长久以来,海盗行为并没有 盗罪的性质和范围的认定相一致,得到了许多国 成文的法律予以规制。只能依靠相关的国际习惯 家的支持。然而,在《公海公约》中,对于海盗罪的 法进行调整。1937年9月14日,英国、法国、苏联 主体.严格的限定为私人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并 等九国在瑞士尼翁签订了《尼翁协定》,这是世界 没有继承《尼翁协定》中体现的对于国家海盗行 上最早的制止海盗行为的法律文件。《尼翁协定》 为的规制。从而使支持大家国家海盗行为的一些 最早是为了应付意大利、西班牙在西班牙内战时 国家如:前苏联等,对于该公约提出了保留。《联 期,潜水艇攻击商船的行为。协定认为:“任何潜 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沿袭了《公海公约》对于海 艇违反1930年4月22日在伦敦签订的《限制和 盗罪的认定。公约第101条规定:下列行为中的 裁减海军军备国际条约》第四部分的规定,即构 任何行为构成海盗行为:1.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 成海盗行为;即使海战法规受到遵守,也不容许西 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对下列对 班牙纷争的任何一方行使交战权利或干涉商船 象所从事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 在公海上航行的权利。各国海军采取行动,保护 掠夺行为:(1)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 不属于西班牙纷争任何一方的任何商船;对任何 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2)在任何国家管 攻击此类商船的潜艇应予以反击。”《尼翁协定》 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2.明 针对潜艇袭击商船的行为。从人道主义和本国利 知船舶或飞机成为海盗船舶或飞机的事实,而自 益出发,规制海盗行为。对于当时海上航行安全。 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3.教唆或故意便利 海洋贸易的发展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然而。该 (1)或(2)项所述行为的任何行为。从上述规定可 协定的调整对象过于狭隘。对于具体的海盗行为 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袭了《公海公约》有关 的界定也比较模糊,实践中操作难度极大。 海盗罪的规定。 为全面打击海盗,1937年协定签署国在日内 三、海盗罪构成要件的分析 瓦签订了《尼翁补充协定》,明确规定关于反击潜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海盗罪的规 艇海盗行为的条款也适用于水面潜艇和航空器。 定。海盗罪的构成要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尼翁协定>及其补充协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关 海盗罪的犯罪主体要求私人的船舶或者飞 于联合打击海盗行为的立法。与当时通行的仅将 行器的船员或机组成员乘客。在例外情况下,已 私人船只在海面上劫掠财物的行为认定为海盗 发生叛变的政府船舶或者飞行器的船员或者机 行为不同,将水面或水下潜水艇攻击商船的行为 组人员实施的海盗行为,也构成海盗罪的犯罪主 也认定为海盗行为,大大的扩大了海盗罪的调整 体。海盗罪的主体要求私人的船舶或者飞机,强 对象。将国家海盗行为纳入协定调整,也属于海 调的是目的上一般是为了私人利益,行为上必须 盗罪立法史上前进的一大步。然而。对于国家海 是围绕实现该私人利益所实施的合理的行为。海 盗行为是否应该被条约调整,在国际社会存在争 盗罪主体强调主体的私人利益。这就与国有的船 议,而《尼翁协定》的做法在日后的国家立法中并 舶、航空器。在执行命令时实行的海盗行为相区 未得到认可。 分。在国有的船舶航空器实施海盗行为时,只能 (二)1958年《公海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 依照国内法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国际公约以海 海洋法公约》中的海盗罪 盗罪论处。对于已经叛变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实施 一57— 的海盗行为。由于其进行了叛变.脱离了国家主 国领海内发生的海盗行为,该国可以自己进行打 权的保护,公约之所以不去规定国家海盗行为。 击,并且依照自身的国内法进行审理。然而,在一 更多的是考虑国家主权至高无上。脱离国家主权 国发生内乱或者相关国内法对于相关罪名没有 的控制而实行的海盗行为自然应认定为海盗 规定的情况下。则很难对海盗罪这种国际犯罪予 罪。然而公约中对于海盗罪主体的认定有值得 以管辖。为了更好地打击海盗,是否应该允许在 商榷之处。1937年《尼翁协定》已经将潜水艇攻击 他国领海内打击海盗?如果一国确实无力打击海 过往商船的行为认定为海盗行为.并在战争时期 盗,可以请求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在安理会的指 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英国,法国已是这样实 导下进行打击行为。如果。安理会允许其他国家 践的,此外,如果立法部队这种行为加以规制。极 进入该国领海,还应该对于其他国家的行为进行 有可能出现二战中,美国利用其飞机和舰艇在海 监督,避免侵害该国主权。在抓获海盗后,请求国 上对于过往商船的劫掠行为。仅仅将海盗罪的主 也享有优先的管辖权,以体现对于其主权的尊 体限定于私人船舶或者航空器,也在某种程度上 重。对于现在很多海盗犯罪来说。并不一定表现 纵容了某些海洋强国在海上无法无天的霸权行 为一只船舶或飞行器对于另一只船舶或飞行器 为。 的劫掠行为。如很多海盗犯罪。有些海盗会事先 海盗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人主观上必 充当内应潜伏在目标船只上,对于这些“内应”若 须为明知船舶或航空器已成为海盗船舶或飞机 单纯的依照第一款则很难认定其罪行。对于“内 的事实。既然要求主观方面为明知.即排除了过 应”,应该按照第二款。认定其“明知船舶或航空 失犯罪,如果行为人被迫参加,也不构成海盗罪。 器成为海盗船的事实,仍然参与的行为。” 主观方面的明知和故意必定要求犯罪主体明知 四、海盗罪概念的新界定 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为后果,而且必须明确具有 在主体方面,单纯的规定私人的船舶或者飞 “私人目的”。所谓的私人目的是与政治目的相对 行器,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主体,在规制国家海盗 应,主要体现为意图抢劫或者劫掠财物。根据公 行为时将会出现漏洞。在这方面的立法有待完 约的规定,军舰、政府船舶或者航空器的船员、机 善。此外,某些执法人员与海盗串谋进行海盗行 组人员,出于政治目的,依照某一团体或者政府 为也应该引起重视。不能单纯的因为其不是私人 命令,实施的海盗行为,不构成海盗罪。而对于发 的船舶或者飞行器的身份就不予认定海盗罪。在 生叛变的军舰、政府船舶或政府飞机成员发生叛 此情况下,应该依照共同犯罪处理。 变或起义在公海实施海盗行为的可认定为海盗 在海盗罪的主观要件方面,必须强调行为人 罪。我们在这里需要讨论的是.政治目的和私人 明知为海盗船舶或飞行器的事实。对于过失或者 目的混合的情况。如:某国派遣军舰去扣押过往 被强迫的行为人,不应认定海盗罪。但是,如果, 船只。舰长在扣押船只时发现了自己仇人驾驶的 行为人开始实施海盗行为时是被强迫的,但是后 轮船,于是开炮射击,造成船毁人亡。此时,是否 来,在海盗行为中发挥重大作用。也应该认定为 属于海盗行为呢?在我看来。政治目的只是造成 海盗罪。此外,海盗罪强调为私人目的,单纯的政 该人死亡的一个起因,真正引发其死亡的是舰长 治目的指导下的行为不能被认定海盗行为.在海 的私人目的引发的行为,舰长应该以海盗罪论 盗行为的私人目的与政治目的混合的情况下。需 处。 要分清楚。究竟是何种目的而导致海盗行为引发 海盗罪的客观方面依据公约的规定:1、在公 的后果。 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 在海盗罪的客观要件方面.单纯的依照公约 的人或财物;(2)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 规制发生在公海和无人管辖区域的海盗行为。并 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2.明知船舶或飞机成为 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对于发生在领海的海盗行 海盗船舶或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 为,是否可以认定为海盗罪?各国是否享有普遍 何行为;3.教唆或故意便利(1)或(2)项所述行为 管辖权?将海盗行为的发生地点规定在公害和无 的任何行为。从公约的规定来看,海盗罪的客观 人管辖区,并不能改变海盗行为的性质,仅仅是 方面要求犯罪的地点必须发生在公海或者无人 海洋法公约在各国普遍管辖权与沿岸国对领海 管辖的海域。然而,大多数的海盗犯罪,更多的是 享有的主权之间进行的妥协。对于领海,各沿岸 发生在一国的领海。根据主权至上的原则,任何 国享有主权,如果任由普遍管辖权的行使。则会 国家都无权在他国主权范围内行使主权。对于一 造成对于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下转第81页) 一58— 的探讨和细腻的构建。在这背后所体现的一方面 【1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女作家与叙 1]是在主流社会中,华裔女性“我”的缺失,另一方 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面更是整个华裔所遭受到的族裔压迫给华裔女 2o02:23. 性特别是华裔女作家所造成的深刻伤害。 [2】金莉,秦亚清.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 在两性冲突中。一方面。失语症是女性对专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81. 制秩序的拒绝。因为在家长式的社会化进程中, 【3】乔以刚.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 语言的表达力与对父权的认同同步发展。与社会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2 生活中的男性主宰相一致。而女性的歇斯底里症 [4】单德兴著,《开疆与辟土:美国华裔文学与 则是对父权专断思想的控诉.是难以用语言说出 文化作家访谈录与研究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 的抗议。在“失语”状态下,华裔女作家完成了从 社,2006:7 历史中寻找文化。在文化中构建自我身份的过 [5】林散之.《笔谈书法》[M].苏州:古吴轩出 程。以谭恩美。汤亭亭等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在 版社.1994 其作品中,通过叙述让长期失语、沉默的华裔女 【6]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张坤译.上海: 性凭借语言的力量。述说封存已久的个体历史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20o6. 忆所象征的族裔经历。讲述遭受压抑和压迫的华 [7]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 裔女性独特的心理感受。以及为解开心结而打破 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母女之间的隔阂作出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华裔 226.215 女性身世命运和反抗精神的刻画。她们的小说所 【8]Noda,Keyasa E.Growing up Asian in 关注的不仅仅是母女之间多年无法调节的冲突 America. 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的化解,更是“失语”为她们所带来的个体发展的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 新契机。另一方面,从沉默到打破沉默、在失语中 Ed.Asian Women United of Califonia.Boston: 改写失语状态。则象征了华裔女作家群体对传统 Beacon,1 998. 的男性叙事话语和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和颠覆。 责任编校:熊国国 参考文献: (上接第58页)对于领海内的海盗行为,应当由 【3]贾宇.国际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沿岸国的国内法去调整,根据国内法律规范定罪 出版社。2008:70. 处罚。当然,这种情况也存在例外,在沿岸国由于 [4]赵秉志、原佳丽.海盗罪的国际法规制【J]. 战争或者自然灾害等无力行使管辖权时.其可以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1 11. 请求联合国安理会的介入。索马里便是最直观的 [5]詹宁斯・瓦茨.奥本海国际法【M】.王铁崖等 例子。这种行为并非是放弃主权的行为.同样也 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是行使主权的一种方式。 【6】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 进入2o08年以来,索马里海盗愈演愈烈,海 国政法大学.2008. 洋安全与海洋贸易受到空前威胁。如何更好地防 [71 ̄g维国,邵小帆.论在专属经济区、领海发 范海盗罪,加强各国之间团结协作,进一步明确 生的海盗行为之管辖权『J1.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海盗罪的相关规定已经刻不容缓。 2010(1 o1. 参考文献: [8]张湘兰,郑雷.境外打击海盗的若干法律问 [11蔡高强,胡斌.论打击海盗国际法律制度极 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 其完善『J1.太平洋学报,201 1(9). 【9】刘鹏.浅析索马里海盗打击授权对于国际 [2】王秋玲.国际公约中海盗罪构成要件的修 法的冲击fJ1.现代国际关系.2009(4). 改及其完善[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1). 责任编校:涂为国 一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