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智榕旅游


关于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要以生活习惯、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家园配合,抓住三个关键期,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训练要求一致,寓教于游戏之中,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自理能力训练的过程自然,符合规律。做好经验推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出生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期间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好。”他还指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让他自己做,凡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园大部分儿童从入园不久就开始有了参与生活和自理的要求,但经验不足,操作水平差,幼儿想做又做不好。因此,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完全必要的,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一、抓住三个关键期,明确培养目的

刚入园的幼儿,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语言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也是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三个关键期。在生理上,此时的幼儿大脑发育迅速,但神经发育不完善,小肌肉发育又较差,要引导幼儿多动手,增强手脑的协调性。在心理上,要多创造幼儿动手操作的条件,促进幼儿思维、想象、记忆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语言上,幼儿吐字不流畅,交往有障碍,要通过有计划的引导,让幼儿主动活动,互相商量,无拘无束地交往,丰富词汇,使语言得到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的培养。

要让幼儿学会叠手绢,在此基础上练习叠放衣裤。学会使用按扣,能对应扣上、解开;学会使用拉链,把两头固定的拉链拉开、拉拢,逐步学会使用衣服上的拉链;学会扣钮扣,要求两个对襟对齐,能独立的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学会穿脱鞋子,分清左右,过渡到学会系鞋带;学会使用筷子,从使用勺子过渡到使用筷子。

2、劳动习惯的培养。

要使幼儿学会扫地、擦桌子、整理图书、整理玩具、收拾果皮等,使幼儿认识劳动的意义,学会劳动的技巧,掌握劳动的方法,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穿着,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明白其道理,然后模仿穿脱衣裤。此时,老师不要训斥幼儿,不能急躁,更不能放任自流。要手把手的耐心教,通过多次反复练习,由生硬到熟练。

2、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将幼儿的图书、玩具、毛巾、杯子等物品放置在幼儿能随手拿到的地方,教育和训练幼儿自己取放物品,用后放回原处,并且每天都要坚持做好,这样经常训练,幼儿取放物品的准确性及速度都会提高。

3、训练的要求要一致。

幼儿怎样穿脱衣服,怎样叠衣裤,放在什么位置,班内三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内容要具体,而且要天天坚持,这样的自理能力训练才能有规律,才能循序渐进,否则幼儿就会无所适从。

4、要重视幼儿的第一次。

当幼儿第一次学会扣钮扣,分清了鞋子的左右、能自己穿上鞋子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积累成功的经验,让大家共同分享他的喜悦,使幼儿将自理能力训练当作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而大胆实践和练习。否则,幼儿会因做不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致怕穿不上衣服或鞋子而不上幼儿园。

5、将自理能力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在整理玩具时,可以让幼儿边说边做。如“小汽车要进车库了”、“小宝宝玩累要睡觉了”、“给我的小鸡找个家”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爱玩的心理,又达到了收玩具的目的。扣钮扣也可以配上“老大进第一间房,老二进第二间房……”的练习,叠衣服时配上“拉平衣服,二襟对齐,二袖折起,上下叠一起”的朗诵.幼儿在边说边做中有顺序的叠衣服,幼儿兴趣大、动作快。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房子”,让幼儿用筷子夹东西喂小动物吃食物,边夹东西边说:“小鸡爱吃虫子,小兔爱吃萝卜”。也可以设计“多功能口袋”,让幼儿练习扣按扣、扣钮扣和系鞋带,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口手一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做好家访。

要实地观察幼儿家庭教育的环境,了解幼儿家长的教育方式,并将幼儿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思想、方法和内容及时告诉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在家里也抓好幼儿能力训练,不娇生惯养,使幼儿从小养成园内家内都一样的好

习惯。

7、要随时观察,及时引导。

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爱遗忘,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及行为给予提醒和指导。观察越细越能发现孩子一些良好习惯的萌芽,就要鼓励他坚持下去,并将好习惯巩固下来。

8、要做好经验推广。

评小红花、开家长会、常规课、评选好孩子都是对幼儿进步给予鼓励的最好机会。要将幼儿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全体幼儿及家长,让大家共同给幼儿以鼓励,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更高,意志力得到培养。但要防止一刀切,不要忽视个体差异,不要一味追求效果。要循序渐进,耐心指导,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使幼儿自理能力训练的过程自然,符合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