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1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1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来源:智榕旅游
………线…………○………… ………线…………○…………

绝密★启用前

专题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多选题

1.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D.碰撞的瞬间,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图乙是多次实验中某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记录纸上得到的10个落点痕迹,有关该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入射球和被碰球必须是弹性好的,且要求两球的质量相等,大小相同 B.被碰球静止放在槽口,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C.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过测量小球平抛运动的射程间接地解决 D.由图乙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58.5cm(或取58.2~58.8cm之间某值)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试卷第5页,总5页

………线…………○…………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对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B是斜槽,BC是水平槽,它们平滑连接,O点为铅垂线所指的位置.实验时先不放置被碰球2,让球1从斜槽上的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10次,然后将球2置于水平槽末端,让球1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球2碰撞,碰后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重复10………线…………○………… 次。实验得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分别为M、N、P.

(1)在此实验中,球1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需满足m1__________m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该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是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__. A.天平 B.游标卡尺多 C.刻度尺 D.两个大小相同的钢球 E.大小相同的钢球和硬橡胶球各1个

(3)被碰球2飞行的水平距离由图中线段表_____________表示.

(4)若实验结果满足m1ON________,就可以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4.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常会用到气垫导轨,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空气垫,使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几乎没有摩擦.现在有滑块A、B和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用它们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c.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

试卷第4页,总5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开始计时,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结束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

(2)若取A滑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放开卡销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A、B两滑块与弹簧分离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若这两个和相等,则表示探究到了“碰撞中的不变量”.

(3)实际实验中,弹簧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可……○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 A.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 B.滑块A、B的质量不完全相等 C.滑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不真正为零 D.质量、距离、时间等数据的测量有误差

5.下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罝,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为m1和为m2;

②安装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再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罝P;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处,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 分别标记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离.图中从M、P、N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个落点位置,从M、P、N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SM、SP、SN.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两小球的质量m1、m2应满足m1_____m2(填写“>”,“=”或“<”) (2)若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

试卷第5页,总5页

………线…………○…………

(3)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

6.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频闪照相机闪光4次拍得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闪光时间间隔为△t=0.02s,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已知在这4次闪光的时间内A、B均在0~80cm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A恰好过x=55cm处,B恰好过x=70cm处,则由图可知:

………线…………○………… (1)两滑块在x= ______ cm处相碰.

(2)两滑块在第一次闪光后t= ______ s时发生碰撞.

(3)若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A、B两滑块的质量比为______ .

7.某同学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使A、B两滑块在一水平长直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频闪照相机分别在t0=0、t1=Δt、t1=2Δt、t3=3Δt时刻闪光拍照,得到如图所示照片,其中B像有重叠,已知x轴上单位长度为L,mA=m,m3B2m,向右为正方向,请完成下列填空.

(1)若碰前B静止,则碰撞发生在t=_______时刻,碰后B的动量为_________(用m、L、Δt表示);

(2)若碰后B静止,则碰前A的动量为________,碰前B的动量为_____(用m、L、Δt表示).

8.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A和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粘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连接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圆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试卷第4页,总5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线…………○………… ………线…………○…………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张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张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张,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所示.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发生的位置___________. ①在P5、P6之间 ②在P6处 ③在P6,P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⑥照片上测得的S34、S45、S56和S67、S78、S89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5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CD 2.AD

3.大于 ACE OP m1OMm2OP 4.(1) B的右端至挡板D的距离L2 (2)0 mA5.〉 AC m1spm1sMm2sN 6.60 0.01 2:3 7.2.5△t

L1LmB2 (3)ACD t1t23mLmL3mL 2t2t2t8.② ①⑥ m1(S45+2S56-S34)=(m1+m2)(2S67+S78-S89) ①使用更平整的轨道槽,轨道要平整,防止各段摩擦力不同,滑块做非匀变速运动.②在足够成像的前提下,缩短频闪照相每次曝光的时间,碰撞时间很短,缩短频闪照相每次曝光的时间,使滑块碰撞位置拍摄更加清晰、准确.③将轨道的左端垫起少许,平衡摩擦力,使得滑块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答案第1页,总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