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七那么?
〔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鼓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以下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接的一项为哪一项〔 〕。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正确的欣赏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隔 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间隔 才能见着美②间隔 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历〞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终究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绘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局部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绘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将这种间隔 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看来也没什么道理。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假如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场自己的创作。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即表达出来,确实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间隔 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非常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那么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展反刍。当然,反刍并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
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只要愿意,作家随时可以对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储存物进展反刍,从而完成对材料的屡次使用。
④你和父亲去钓鱼,河边开满了金银花,你们在烈日下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日落时分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二天,你去上学,把这件事告诉同学的时候,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退,你讲述的重心也许会集中于那条鱼的大小重量,而那三个小时的完好信息自然会被简化。我们知道,讲述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性行为。通过选择,这个故事中有太多的内容被忽略掉了。记忆中的大局部元素仍然在酣睡,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元素不存在,只是经历在记忆中尚未充分发酵,假设二十年后,当你再次来到这条河边,你发现河流的原址上矗立着厂房,假如你猛然回忆起当初跟随父亲去河边钓鱼的情形,你是否会想起清澈的河水,天空中的白云在水面上投下的斑驳阴影?是否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之感?
⑤经历在记忆中的灵光重现虽然依赖于时间间隔 ,但我要说的是,时间间隔 却并非是真正关键的因素。哪些记忆内容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渣泛起,取决于作家的召唤。这种召唤的契机多种多样,但经历的“重复〞也许最为常见。“重复〞所引发的回忆终究要将我们的意识导向何方,我们事先并不知晓。
⑥促使你回忆起与父亲去河边钓鱼情形的契机,也许是你再次回到那条河边,也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此时,你是否会回忆起二十年前河边的金银花丛那醉人的幽香?回忆起温暖的阳光下植物卷曲的叶子?在这里,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这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记忆,这些内容其实仍然存在,只不过暂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此有人称之为“非意愿性记忆〞。
⑦我们的理智总是希望将记忆简化成可以把握的内容加以储存、识别和归类,可实际上,写作有时就是要敞开一个理性无能为力的世界,呈现那些曾被省略的非意愿性记忆。
构成文学作品真正质地的,也许不是可以被理智归类的现实“经历〞,而是有待完成的诸多可能性。
〔节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②段加点词“发酵〞在文中详细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⑥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诗句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非意愿性记忆〞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非意愿性记忆难以被理性驾驭。 B.非意愿性记忆能被多种契机唤起。
C.非意愿性记忆是一种被遮蔽的记忆。D.非意愿性记忆是一种未被储存的记忆。
6.能根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时间间隔 〞。
“遗忘〞的记忆是文学的主要内容。
7.“河边钓鱼〞的事例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阐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流沙中的弱水河
①蒙语中的巴丹吉林,意为“绿色深渊〞。这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古称“流沙〞。从史前到不远的17世纪,这里一直草场茂密,风吹草低,牧人鞭梢儿撩起云彩。但是诗意的名字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疯狂的沙漠风云怒卷,摧枯拉朽,聚起黄沙和硬石,日日推进,沙漠强大的攻势使巴丹吉林所包含的绿洲逐渐缩小,绿洲千百年来的顽强坚守和无奈败退,让我感到了时间的强悍和傲慢,嗅到了与自然对抗的弥天血腥。
②但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额济纳绿洲和北部边缘的鼎新绿洲并没有被流沙掩埋。弱水河自始至终都在它的身体之内发出嘹亮的歌声,以清洁的水质营养并支撑着巴丹吉林沙漠和它体内体外的两片绿洲。我不敢想象,假如没有弱水河,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将会怎样,它的苍黄颜色、浩瀚凶猛的性格都不会被我发现。
③我甚至想,弱水河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光临、滋润和穿越更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才能和适宜环境,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藤萝和水藻。因此,我总觉得巴丹吉林沙漠是幸运的,它的幸运当然就是弱水河了。
④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在枯燥的沙漠,假如没有水,没有河流,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如此葱茏浓郁呢?
⑤弱水河就在身边。可是我最初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在近处或
远处的苍茫之中,总有什么在沉默,在隐藏,在呼吸和奔波。这也正是我所无视了的弱水河,它不事声张,自知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⑥当地人习惯将弱水河称作黑河。两者比拟,我倾向于前者,古典,精巧,悠远并张力四射。“黑河〞太俗了,坦白得让人掀不起一丝想象的波澜,轻率、功利、直奔主题、省略过程。
⑦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长期伏案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完好的人,而是一部坏了多处的机器,少去了青草的茂绿和阳光的直射。
⑧夏天的一个黄昏,我走了出来。
⑨骑着单车,我行在满是粗大石粒的乡间公路上。夕阳在祁连雪山的头颅上耀着碎金,细微的东风带着细微的黄尘,蛇一般急速游走。它们擦过了我的身体,进入到我的肠胃,但长久的沙漠生活,已使我逐渐习惯了尘土满面和呼吸憋闷的感觉。公路两旁的白杨严密相挨,一棵接着一棵,它们的枝桠互相挽着。再庞大的树林,也是一棵一棵的树组合起来的,每一棵树的生长就是树林的生长,一棵树的死亡也是一个生命的死亡。树还有我们身边更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⑩村庄的炊烟像蛇,流动着向更高处的云彩靠拢。炊烟的呛人气息令我咳嗽几声。田地边的水渠里浊水涌动,咕咕的声音很是好听。河水本来是干净的,它的浑浊其实是携带了沿途太多的浮尘。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这渠水的响声其实也就是祁连山积雪融化和弱水河的响声。
⑪我们都在水和泥土、空气中活着,河流存在,我们就存在,河流支撑并运载着我们
的一切。在鼎新绿洲,弱水河的流动舒展着人的生命,也舒展着树木、花草和鸟儿的生命。
⑫村庄的远处,是泛着雪一样盐碱的草滩,数匹马儿、驴子和黄牛在上面脚步缓慢,它们落在夕阳下面,低头吃着弱水河赐给他们的青草。再往远处就是戈壁滩了,稀疏的骆驼草摇着绿色,它们带刺的身体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内那些来之不易的水分。它们比人更懂得珍守自己。
⑬戈壁是枯燥的,它满身的沙砾像是巴丹吉林松动的皮肤,一波一波的流沙犹如大地的皱纹,朝向天空张开宏大的喉咙——它在春秋季节连绵的风暴仿佛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嘶吼。上天和我们都看见了,可是上天睡着了,无动于衷。我们只能看着,听着并忍受着,我们的力量小得出奇。
⑭更远处就是黄沙涌动的沙漠了,一色金黄的沙漠,仿佛不确定的陷阱,一阵狂风就又是一副模样,一阵风后,一座沙丘堆在这里,张开眼睛,就不会再是原来的那座沙丘了。沙漠的变化如此迅速和隐秘。当沙漠战胜河流,风暴袭击我们,我们究竞会不会随着无力的河流走向腐朽?
⑮至少,如今是不会的,弱水河就在我们的左侧。它的影子在巴丹吉林的每寸肌肤上缭绕,河流的影响其实就是生命的影响。河流和它运载的水滴,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两片绿洲的血液与骨髓,生生不息,活泼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每一寸肌肤。它让我们心存感谢。
〔节选自?沙漠之书?,有删改〕
8. 有人认为第⑨段画线局部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3段画线局部。〔3分〕
⑧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和徐都曹①
[南朝齐]谢眺
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③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东都已俶载④,言归望绿畴。
【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
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
13.以下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项经传
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①,无敢冒利者。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至那么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⑤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卒弗赂也。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公曰:“吾乃今可休矣。〞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
【注】①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循故实 〔2〕比又视南城
16.为以下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稽录羡余〔 〕
〔2〕无敢冒利者〔 〕
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 用“/〞为第⑤段画线局部断句。〔3分〕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3分〕
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爱山楼记
[宋]彭汝砺
①人情得所乐那么喜,然皆累于物。徇名者劳,徇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②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入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溪横其前,其清假设鉴,可见毫发,其音假设佩玉,中律吕。
③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既成落之,四顾踌躇。山连如珠,或枯或菀,如云涌,如水波兴焉,如决聚讼而车徒趣焉。日星风云,雾雨霜雪,昼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臾。使绘画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说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公方玩千里于一席,揽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公曰:“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阔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遍覆昆虫。〞予曰:“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与!〞
④公名锡,字祐甫。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②段交代了屏山的位置和环境特点。
B.葱茏的屏山上有一个名叫集仙的山洞。
C.屏山秀丽出众,占地广阔,超出他山数倍。
D.小溪清澈得像镜子,流水声动听得像音乐。
③段画线的“玩千里于一席〞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知所以好之者〞,全文围绕这一点展开,层层铺垫,笔法曲折,请加以分析。〔5分〕
三 写作 70分
26.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入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考虑和感
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5分〕⑴任重而道远 ⑵休说鲈鱼堪脍 登建康赏心亭 ⑶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1分。
2.〔5 分〕 ⑴〔2分〕 A ⑵〔3分〕C
二、阅读 70分
〔一〕〔16分〕
3.〔2分〕答案例如:记忆中的经历随时间流逝而改造、重组。
评分说明:“随时间流逝〞“改造、重组〞为2个点,1点1分。
4.〔3分〕D 评分说明:选 D给3分,选C给1分。
5.〔3分〕D 6.〔3分〕A
7.〔5分〕答案例如:“河边钓鱼〞事例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说明了写作是一种选择性行为、时间间隔 对经历的发酵有其作用等观点;用再次回到河边及与此相关的花香等,阐述了经历的重复是作家召唤记忆的契机,被召唤的记忆包含着非意愿性记忆。这一事例与观点严密契合,屡次使用使文章衔接自然。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也增加了文章的兴趣性。这一事例的使用在阐述中有重要作用,获得了良好效果。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二〕〔15分〕
8. (4分)答案例如一:第⑨画线句局部通过对白杨树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了生命既要互相支撑又要有个性的体悟,承接上一段“我〞对单调生活不满的感受,与下文的对生命的感受也有内在联络,我觉得不必删去。
答案例如二:第⑨画线句局部通过对白杨树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了集体由个体组成、个体要有自己个性的体悟,与下文所给的弱水河带给“我〞生生不息的生命感受有一定隔膜,后文仍然继续写“我〞骑单车出来见到的风光,这局部文字放在这里显得突兀,我觉得可以删去。
评分说明:是否可以删去的判断不给分,根据考生分析合理程度给分。
9.〔3分〕答案例如:画线局部将沙砾比作皮肤,将流沙比作皱纹,将风暴比作张开喉咙向上天发出的嘶吼,喻体选择贴切新颖又有视觉冲击力,与戈壁严酷〔或强悍/充满自然的伟力〕的环境特点相契合,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悲怆的情感。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10.〔4分〕答案例如:全文围绕沙漠、弱水河、绿洲进展构思,第⑧段承接上文对弱水河的描写、考虑及“我〞的生活状态,转入“我〞走入草滩、戈壁、沙漠的所见所思,将前五段中的生命考虑以“我〞的体验加以详细化和深化。第⑧段是从对沙漠、弱水河、绿洲的描写和考虑,转入“我〞的感悟考虑的关键节点,在全文构思上有重要作用。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11.〔4分〕答案例如:本文赞美了困难无奈中坚持抗争、生生不息的生命,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很有启示作用。在生活的困境中,我们应当汲取力量、坚忍不拔,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2分,详细的评析过程2分。
〔三〕〔8分〕
12.B〔1分〕13.D〔2分〕
14.〔5分〕答案例如: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四〕〔19分〕
15.〔2分〕〔1〕遵循 〔2〕督查16.〔2分〕〔1〕C 〔2〕B
17.〔5分〕答案例如: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评分说明:“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6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8.〔3分〕答案例如:居无 何 / 瑾 诛 / 诸 赂 者 皆 败 / 台 谏 荐 公 抗 直 可 大 用
评分说明:考生断句错1点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3分〕答案例如: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保护。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总分值为止。
20.〔4分〕答案例如:这番话指出为政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而催赋会逼死百姓,违背了为政宗旨。再指出“民尽死〞的催赋结果违犯了征税的目的,从现实利益看,催赋也是无益的。另外,把羊绑上石头丢进水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催赋的危害,也增强
了说服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五〕〔12分〕
21.〔1分〕B 22.〔2分〕C
23.〔4分〕答案例如:“一席〞之小却能见“千里〞之大,写出了爱山楼之高耸,视野之开阔。“玩〞是“玩赏〞的意思,前文写山景难以把握,在爱山楼上寗公却能轻易把玩欣赏于几席之上,闲适轻松。这句凝练地写出爱山楼上环顾四周、千里风光尽收眼底的情形,写出寗公欣赏美景时踌躇得意的情态,很有表现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5分〕答案例如:文章由爱好外物的人多,写到爱好山水的人少,再写到爱好山水而“知所以好之者尤鲜〞这一关键句。然后由此宕开,铺写屏山及爱山楼风光之美丽奇特,再回到寗公得到体悟,要有高明宽宏的胸怀和沾溉万物的追求,点出寗公爱山的原因。最后以作者称颂寗公是“所知以好之者〞作结,照应开头。全文层层铺垫,曲折有致。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