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之研究——以小说教学为例
摘要:群文阅读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能力。在群文阅读当中学生可受到文章文化的熏陶,获得一定审美能力与感受,并在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精神寄托。本篇文章会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为例,探讨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小说教学
引言:现如今我国已将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致力于提升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阅读量、阅读深度、阅读素养等。但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具有考试功利性,并没有致力于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加之我国对于群文阅读的著作和研究较少,一切都需要教师在亲身实践与探索,才能不断的提升与总结。文章作者根据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将从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群文阅读参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从各种读物当中体会中外文化底蕴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等,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大多数学生比较偏爱网页、微信或者小说平台当中的作品,无法有效地静下心来去阅读文学经典。这就需要教师展开阅读引导,引领学生进入经典文学的海洋当中,受到客观以及主观的影响,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经验,并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具有自主性。从各故事中感受不同人物的出场方式、个性塑造,情节发展设计等等,感受其中的艺术与魅力[1]。
(二)丰富学生语言知识
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需丰富自身语言知识,进而培养语感,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例如在接触散文或者小说当中的优美句子时,对描写某一情节,某一景象时所用的字眼词语进行分析。感受细节的魅力,再从整体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架构,以便丰富学生语言知识。
(三)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让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十分重要。在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当中,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对文本和文章进行解读,提出自身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展开多元解读。教师在选文和文章和题材时将限定学生的讨论与阅读主题,以免他们因为人生体验与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对文本解读的解读偏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与思维点拨,提升课堂效率。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发展教师的专业主动性
教师一定要发展自身的专业主动性,不应固步自封,阻断自身的发展。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自身一定要对文本内容具有清晰客观的认识,对文本拥有自身的理解,完善自身专业知识[2]。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和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文本,这样才能够带领着学生更好的进入到经典文学作品当中。
比如在必修三《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情节,只是一个老渔夫在捕到大马林鱼之后,在归航途中与凶猛鲨鱼的拼搏过程。其中具有特殊含义和细节,作为教师
也应该从环境和一些字词语句中展开拓展分析,具有自身的理解。比如在“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老人的什么情感,这句话在文章当中具有哪些作用?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进行解读。不完全按照教案上所说的意思,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如此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让教师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和分享当中发展自身专业的主动性。
(二)根据教学议题组合设计
教学议题指的是不同的文本之间所具有的文章主旨,并将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章文本,按照教学议题综合起来进行教学[3]。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与文章拿来对比,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多视角、多样性的理解与能力。
比如在以叙事型小说为一体的探讨过程当中,学习必修四的《窦娥冤》时,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及各方角度出发,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官吏桃杌太守、流氓无赖张驴儿和主人公窦娥这几位人物的描写与刻画;在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当中,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及其背后封建礼教的黑暗与罪恶。从悲剧文章当中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再结合必修二名著导读中的《家》、《巴黎圣母院》这两部小说展开对比与讨论。分析中外小说的叙事视角和不同叙事视角所表达的效果,进而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理解与表达,以此让学生在今后写作和学习当中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而这样具有中国、外国小说,也有必修课文和名著导读的内容,以这样的选文组合来满足学生学习以及群文阅读的需求,又能将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更好的衔接在一起。
(三)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性
在群文阅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语言理论”当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
语文能力发展和其分享讨论过程。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不留于形式,保证阅读的有效性以及实践讨论的充足性。互相交流分享,思维摩擦,加深对文章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比如在必修一《鸿门宴》这篇小说当中,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喜欢项羽还是刘邦,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历史当中项羽败给了刘邦呢?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表现出项羽与刘邦的个性和行为作风呢?这是否与他们之后的结局有联系呢?结合课文或者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展开讨论与分享。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思维摩擦,也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对比交流。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生活体验不同,所喜欢的人物也有所不同,对于这两个话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意见不同,或者看待叙事的视角不同,而选择逃避交流或表达。
(四)有效展开收获总结工作
阅读之后的总结与收获也至关重要,阅读只是零散的进行体会感受,收获总结才是学习方法、掌握策略养成习惯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课程安排紧张,如果他们缺乏主动思考与归纳的能力,那么他们也无法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教师通过以课文进行分析引导,让学生学会识别与发现。再让学生试着去阅读课外的课文,领略选文或者课外文章的写作特色、表达方式以及文本结构[4]。
比如在讲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当中,通过故事发展情节和文章线索的整理和阅读中,去感受林教头的个性,从文章细节中体会林教头当时的无奈和走投无路;由逆来顺受转变到怒杀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找出文章背后的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水浒传》这一名著,体会其中每一位好汉的反抗历程以及性格变化的过程,以此丰富阅读量,也能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结束语
学生需要在阅读教学当中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群文阅读对学生展开有效指导,将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组合教学,让学生在这过程当中表达自身想法。最后教师再从总结与归纳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掌握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萍.从核心素养角度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34+136.
[2]顾梅华. “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N]. 濮阳日报,2019-12-29(003).
[3]刘珍.浅析群文阅读的目标定位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93.
[4]孟继荣.浅析高中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培养[J].汉字文化,2019(24):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