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论文: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音乐教育论文: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音乐教育论文: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本文从音乐教育的作用出发,立足于当前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外音乐教育成功的经验,紧扣新教改的精神,从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发展音乐教育的新观点。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课改 教师素质 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对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应当对现有的音乐教育体制、方法加以适当的调整、改进、完善,从而更好地使音乐教育服务于社会。

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唤起感官美的感受。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音乐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成长。

在了解音乐教育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我国音乐

教育的基本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根据教学的需要,一批音乐教育的管理和咨询机构初步建立,音乐教研也随之展开。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逐步上升,引进了多种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法,无论是音乐教材的改编,还是音乐教学器材的配备,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音乐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不适应新世纪课改要求的问题。其一,只关注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忽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其二,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完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力,挖掘他们学习音乐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学的内容要生动化。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姊妹艺术互相渗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可以把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交流和融合、创造和更新音乐文化的使命。音乐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可以利用各地、各校有特点的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地域的音乐文化。其次,音乐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化。中小学生求知欲旺盛,

模仿能力强,但性情不稳定。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式,充分照顾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因势利导,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最后,音乐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淡化学生考试心理,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照顾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和方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受鼓励,有所提高。

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当继续加强音乐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根据国内外以往课改的经验和教训,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未来公民,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分析《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音乐教师要承担以下工作:音乐课程的执行和建设、音乐传统课程的革新、音乐课程的设计和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新任务,就必须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

第一,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当掌握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美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还应当具备声乐、钢琴、合唱指挥等专业音乐技能。中小学音乐教师虽然在教学之前,基本都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具备了以上的音

乐教学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学习,经常参加专门训练,不但对音乐学科的新动向有所掌握,还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方法。

第二,具有关于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正确的音乐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音乐课程标准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要树立科学的音乐教育观,积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多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成为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第三,具有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正确的教学方法会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目前我国学生创新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性”教育方式占有主导地位,大大地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呵护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还要充分掌握现代的、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在组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调控能力,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在课堂上具有灵活的反思和积极的评价能力。

总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也在改革探索之中。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肩负着越来越多的使命,相应的教育形式也会越来越灵活多样,而音乐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更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会更加受到重视,它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发挥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培养新型人才、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