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智榕旅游
聚焦两t1Il\:一 l -| .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魏矗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出门旅游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但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专 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背景下,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互联网 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 日益显现。根据2015年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旅游 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这一年来,全国共有40亿人次出 游,这样庞大的旅游队伍为传统旅行社的服务能力、接待能力与协 调能力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 更新的要求。 一、“智慧旅游’’的含义 “智慧旅游”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 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 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发布,让人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然后安排和调 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 “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三大方面。 二、传统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传统旅游专业是根据传统企业需求从“吃、住、行、游、购、娱” 等六大要素进行培养,重点面向于旅游饭店、交通、景点和购物等 方面,导致学生毕业后逐步走向酒店服务员、导游与景区工作人员 等岗位。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的自驾游、散客游使游客 开使通过一些线上的平台购买旅游产品,旅游业和其他产业高度 的融合,新型的旅游方式层出不穷,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逐渐有了更 高的要求。 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来说,现有的培养模式已出现了严重的 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企业难以适应工作,计算机水平不高, 对行业新兴的内容知之甚少。企业则反映学生“难用”,很多企业在 录用了学生以后还要对其进行多次的重复培训,而学生对现状难 以适应,导致频繁的离职、跳槽。为此,必须重新探索高职旅游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真正做到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养模式的改革 三、“智慧旅游”趋势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 “智慧旅游”的出现,无疑是互联网与旅游的完美结合,为传统 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培养出符合时代需 求的“智慧旅游”人才才能为这个朝阳产业注入原动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职业认知度。刚步人大学的 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社会新闻及招生简章上,缺乏主观 判断能力,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是茫然。根据高职院校在 校时间短、教授知识岗位针胂『生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学 习专业课前让其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专业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 响入学新生学习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今后就业方 向的把握。 208人才资源开发0{0 +旅游”的出现,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线上线下 平台为文化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会。2015年,在国务院提出的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全国4A级以 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 解、在线预订与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全覆盖,产业的发展方向必然为 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供指路标,所以,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新的定位,除具备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而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旅游 项目开发及市场推广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创业能力以及管理潜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将这 些基本知识作为一种职业发展的原动力,成为旅游人才的同时也 是一名新媒体营销人才、个性化服务定制人才、智慧旅游景区管理 人才、跨界复合型人才。 3.注重“智慧”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智慧旅游”重点在 于“智慧”二字,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和智能数据挖 掘等词汇在旅游业中的出现,既让人兴奋又陌生,根据人才培养模 式的重新定位,相关的课程体系也要进行新的整理和开发,一方面 在传统的课程中要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另一 方面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纳入部分选修和辅修课程,安排教 师讲座的形式或是开发一些新兴课程,来丰富学生和教师的学习 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行业的了解程度。 4.深化校企合作力度,通过企业的直接干预培养学生的“实战”能 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校企深度紧密合作机制。旅游业属于第三产 业,具有服务功能,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旅游业生产第 一线或工作现场的服务操作或管理人才,因此在软件方面,聘请旅游 行业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训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为师生提供培 训和实训的机会,并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在硬件方面,完善教学实训 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签约实习企业建立长期机制,及时联系与 反馈学生实习进程,做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联动。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到来是机遇更是挑战,大数据时代的“跨界”要 求我们能跨专业、跨领域和跨地区,总的来说,对新时期的旅游专 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借助这样的机遇做新的尝试和 挑战,大胆创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发军,赵明丽.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研究Ⅱ】.信息技术与 标准化,2013(8). [2】左晓娟,于勇.“智慧旅游”趋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创新研究Ⅱ].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37— 138. .编辑黄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