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的思考

来源:智榕旅游
新课标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的思考 . 沈敬彤 【福建省诏安~中363500) 【摘要】新课标高中教学的教与学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教与学的思考 新课标改革已经进行了若干年头,如何贯彻实施新课标改革理念,探 究适应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是一项重要任务,也因此有以下思考: ,( ) ax 4-2c ’4-1的最小值为2,那么a的取值范围又是什 1内容与形式的改变 么?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高中数学新课标是以模块和专题形式呈现.由五个必修模块加上选修 3-3搞好“思考”与“探索”的教学。 系列,虽然教学内容作了调整,新增了一些内容(例如算法),删减了一些 “思考”与“探索”是新、旧课标较明显的区别,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 内容(例如球面距离)但绝大多数仍为传统内容,满足了学生基本数学需 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帮助, 求,同时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 应在教学中尽量设计、渗透“思考”与“探索”。 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培养创新意识。 3.4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2新特点的彰显 不仅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这既是新课程的 2.1螺旋式上升,贯穿发展理念。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同时,力求知识 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下教学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问题,体现了高中数 与发展的结合。从旧知识出发引出新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课改的价值取向。 2.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在正弦函数图像的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 4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从三角函数线变化理解正弦函数,培养从运动的角度观察问题,实 4.1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现了以往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效果。。 2-3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如应用算法来解决复杂问题,以 许多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严重下滑,影响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主要是高中教师对初中新课标不了解,在某些内容的 及利用极限思想来解决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 2.4团队精神的培养。如“探究与发现”等活动促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如初中新课标中不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而在高中教 3学习与教学观的转变 学中经常会用到。例如人敦A版教材第6页有这样一道练习:“若 之前的数学虽然逻辑性强,但给人抽象的感觉。而新课标从实际出发, B={ l 4-x一6=0),则3 B(填∈或萑)”。相信绝 使本来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形象。这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3.1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导向 大多数高中教师都会选择使用“十字相乘法”来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而不会 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 选择公式法。然而,如果教师也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也一定会使用“十字相乘 传说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西塔,西塔说:‘俄不要您的重赏, 法”的话那就错了,因为初中新课标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相乘法”,他们 只要您在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 很可能会选择使用“公式法”来解方程。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这种状况, 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 可能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在解一个方程时要花那么多的时间,从而无法 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 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那总共有多少粒麦子? 由此可见,要解决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关键是高中教 3.2注重形式和效果的整合 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一些课堂由于对合作学习的错误理解,不能给学生一定的科学指导,使 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常用的方法给学生补上。 课堂流于形式。这要求教师首先在问题情境的引入上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 4.2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要求不合拍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相符;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 题海战术仍然是某些教师的法宝,也许短期内教学效果不错,却压抑 程,在学生暴露问题时,不要刻意去批评他们,可顺其错误认真剖析,引导 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不到体现。还有考什么教什么, 学生反思错解原因并寻找突破口,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不考不教也是一个诟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 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很爹隋况下流于形式,或者根本不可能实施。 如:若函数厂( )=以 +2a +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 以上是本人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的点滴思考,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 的取值范围. 可谓任重道远,也希望经过各位同仁的努力,探索出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 学生因思维定势,往往错解为a>0且(2a) 一4a<0,得出 大道。 参考文献: 0<a<1,而忽视了a=o的情况. 『11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得出所要结论之后,可对原题进行变更:若函数 『2王尚志21理解与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 『31郑佳香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浅谈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美美 (河北省涞源县第一中学074300)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文学教育的地位,加强对学生文学创作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学会写诗作文,培养学生良好 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凸现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它在前言部分 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可见,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文学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握教材的文学特性,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个极具时代性的理 艺术性,对学生进行情与美的熏陶与感染,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散文、 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小说、戏剧作品的浓厚兴趣,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 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 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 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 生活,其中蕴藏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从某种角度讲, 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作家在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塑造的人物,对于现实和人生具有一定的指导 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 意义,这就是文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2、文化素养。在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文化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 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明成果均以文化来延续,传递。教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它承 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的语 载着传递文化知识和开发人的潜能,扩大人的生命内涵和作用。语文是文 文素养,其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的载体。。语文素质主要体现为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文化的继承更多通 1、文学素养。巴金认为:“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 过语文教育来实现。如果在高中三年不断加强文化熏陶,通过阅读和鉴赏,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 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够 2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