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在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其中,幼小衔接阶段的能力培养尤为关键:一方面,这是因为幼小衔接阶段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而幼儿的表达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仅代表着他们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还意味着他们在社交、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教育阶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先行阐述当前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现状,进而分析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事实上,在进行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的环境。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理论式的,手把手式的教学引导,而是应当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多创造生活化的表达情境,帮助幼儿激发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当前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幼儿表达能力培养内容偏离
在当前的幼儿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能力培养内容与实际的教育需求有所偏离。一方面,这体现在幼儿能力培养与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偏离,即教师所设计的能力培养内容并不符合现阶段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内容与他们现阶段的特性相悖,教师所设计的内容往往超出了幼儿群体的理解和接受范围。
(二)幼儿表达能力培养方式局限
在当前的幼儿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十分局限。一般而言,教师都是采用演示和模仿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表达。显然,这种教
育方式会使得幼儿陷入一个较为被动的成长状态,这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需求并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应当对原有的培养方式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充。
(三)幼儿表达能力培养思路固化
幼儿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路固化,就在于幼儿表达能力培养目标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教师为幼儿表达能力所设置的发展目标十分单一。譬如,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仅仅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设置为“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由此,在这一目标下的表达能力培养思路自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四)幼儿表达能力培养场景单一
培养场景的单一,一方面是指教师通常将表达能力的培养模拟场景设置在课堂,忽视了其他生活领域对于幼儿表达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指教师在设计关于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将幼儿的表达内容局限在单一的流程中,忽视了其他更多场景的融合可能。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在进行同一次表达时,往往面对着复合型的生活场景。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完善培养内容,实现表达能力综合培养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在进行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幼儿的表达能力进行完善。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表达运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是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表达方式;其次则是书面表达能力。显然,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来说,书面表达是一种较为困难的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幼儿既没有基本丰富的词汇储备,同时也无法运用书面的方式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因此,书面表达在幼小衔接阶段所占的比重通常较小。最后则是肢体表达。在设计肢体表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肢体表达的运用;其二则是从他人的肢体表达中领会到相应的意思。肢体表达通常作为潜在的表达信息,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的沟通和交流情境。
(二)拓展培养方式,落实表达能力均衡培养
当前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十分局限,幼儿在其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表达状态。显然,教师要想实现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就需要引导幼儿进行主动表达和积极表达。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表达能力培养方式,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促进幼儿进行表达。更重要的是,这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即兴的、随机的。即教师可以任意与幼儿开启某一个话题,并由幼儿在这个话题中进行自由表达。长此以往,随着交流话题的积累,幼儿已然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场景、不同话题的表达过程,他们的就能够充分适应不同表达场景的需要,最终实现个人表达能力的均衡发展。
(三)优化培养思路,进行表达能力个性培养
从幼小衔接这一个教育阶段来看,“奠定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必然会成为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不同幼儿个体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化。譬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潜在能力作为培养切入点,即在开展幼儿表达能力培养时,关注不同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帮助幼儿找到个人最为擅长的表达方式,以及最为适应的表达场景。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个性化培养作为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思路之一,进而实现不同幼儿在表达能力上的个性发展。显然,个性化的思路更加符合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幼儿的表达能力往往会受到其性格、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更适合幼儿个体的发展方式,才能够实现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设计培养场景,实现表达能力进阶突破
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个阶段的特殊性,从而引导幼儿尝试进行个人表达能力的进阶与突破。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相应的表达场景,以供幼儿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教师就可以围绕着幼儿园和小学分别展开场景设计。在幼儿园场景中,教师主要通过幼儿的表达来观察他们是否真正了解幼儿园这个表达场景,同时考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适应程度,以此来探究幼儿现阶段的表达能力上限;而在小学场景中,教师则需要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想象,即要求幼儿根据现有的认知,分析小学校园中可能会存在哪些表达场景,并尝试围绕着这些场景展开沟通和表达。由此,通过幼儿园场景和小学场景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能够使得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更加贴近幼小衔接的教育需求,同时还能够
引导幼儿对小学阶段的表达能力需求形成关注,从而在表达能力培养中追求更高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表达能力的进阶与突破。
总之,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呈现出了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与需求,同时也具备了更多的实践可能。因此,教师应当直面幼小衔接的阶段特殊性,并将这一特殊性转化成为现阶段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征,从而梳理出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瞿皓丽.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271-2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