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务实的教育实践,知行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无愧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的称号。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近代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现在,教育回归本位时期,学习陶先生教育思想和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远铭记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年代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为重要。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不求人人考上名牌大学,只求人人成为合格公民”,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做出的诠释。古人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
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目前我们开展的高校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更自觉的学习,感受更多的成功喜悦,使这种喜悦转化为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必将产生由内向外的动力,这种动力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动机。
献身教育 关注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在全国在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给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爱岗敬业的模范。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成为当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弦律。再说,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如果沿用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必将走入“读死书”的坟墓,学生将会真正沦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无用、无为之人。这无疑与今天培养创新人才背道而驰。
在学生教育中要倾注爱心,一视同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课堂学生成为彰显才华。碰撞智慧的主战场,无疑课堂会成为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会事半功倍。关爱学生,视每一个学生如同己出,学生会觉得亲切、和蔼,老师的话必将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课堂高效一定会持续发酵,轻松学习,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则会成为长流之水。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办学行为。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