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与规划的探索
作者:卢峰
来源:《华中电力》2014年第03期
摘要: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之一,农村电网的重要性日益浮现。只有加强对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才能够推动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大力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再从建设与规划两个方面对农村智能化电网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农村;智能化;建设;规划
随着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启动,对于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与规划有着很重要意义。随着对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与规划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对于农村电网运行管理实现了智能化。 一、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期下,农村电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新型农网的建设与规划,并且将智能与坚强作为起主要特征,同时,也实现了与各级电网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农网建设进程的加快,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农村电网发展,将农村电网建设当做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才能确保农村电网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新能源的发展,也是当前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已经为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安全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等多种优势,智能电网使得接入与消纳各种随机性、间歇性的电能都得到了满足。在我国农村,升级农村电网智能化必须联系到当地新能源发展,不能够盲目乐观,但是可以做到适当的超前。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农村智能电网的建设不再成为一句空话,也会让下一个农村经济建设高潮提前的来临。 二、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建设,做好因地制宜
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首先要懂得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做好因地制宜,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打下基础。第一,农村智能化电网基础需要在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上建立;第二,农村智能化电网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控制方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设备技术等应用,从而完成紧急、可靠、高效的目标。通过这一些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将农村电网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的农民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能,为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发挥资源集约化优势,梳理技术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传统的农村电网建设技术优势的发挥,再加上智能化电网应用成果的持续性利用,才能够实现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满足国家电网提出的标准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开展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最终做到在建设电网、发展电网中不断的进步,在进步中获取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将集约化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于智能化电能表推广应用与配套设施工程认真的完成,才是智能化电网发展的保障。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时也是全社会对智能电网建设感知与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也是实现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关键性环节。此外,电信息采集成果还被应用到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电网规划与优质服务等工作当中,最终满足建有所成的目标,实现高效的运用效果。当然,在建设中,经济合理、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是基本的建设原则,这一点不能忘。 (三)懂得突破重难点,遵循“三统一”原则
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必须遵守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三统一”原则,能够将智能化电网领域当中取得的成果有效的利用,汲取其中有关于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技术,开展试点工程建设,推进低压与中压配电网络系统一条龙技术的持续应用,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做好设备的选型、招标与采购,避免二次改造所带来的浪费,能够为在建工程提供更加具备智能化的设备。在智能化电网建设中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够找准突破口。想要加快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步伐,就必须先将智能化电网建设本身的难点与重点加以解决,能够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来解决智能化电网建设面临的问题,以便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 (四)懂得创新,注重实效
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首先要从根本出发,解决农村电网网架不结实、技术水平低、通信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建设农村智能化电网切忌急功近利,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没有基础的支持,一切的建设都将是空话。为了满足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就需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做到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才能够推动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建设。 三、农村智能化电网规划的内容与重点 (一)农网智能化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规划体系内容方面,农村电网智能化规划包含了:第一,进行网络构架的建设。在网络构架上,主要是面临装备技术水平、网架基础薄弱等问题,并且其建设标准、发展速度也同城市的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标准要求,农村电网输配电网络建设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第二,推广高级智能化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是对信息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车辆控制等技术的运用,从而将电网的兼容性实现,以此来保证电网的经济性、高效性与安全性。 (二)农村智能化电网规划的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输变电网。对于35kV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在原本的基础上升级或者是进行110kV输变电项目的心间,从而形成110kV电压作为主要的主网架,在供电网络中配置10kV或者是20kV的网络结构;在设计上,网架必须按照高标准进行。提升网架结构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着力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也可以根据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已有的综合自动化站的改造,为之后的数字化监控打下基础。
2、配电网。在输电网与用电网之间,农村配电网是关键所在,是电力系统当中拥有最多线路,但是网架结构却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目前,农村还存在较多的“手拉手”的供电模式,还没能普及配网合环的运行结构,只有极少数发达的县区才能够满足条件,总体来说,也就是缺乏线路之间的功率传递力,其自动化程度偏低。所以,需要解决线路之间的相互供给的能力,早一步是实现配网智能化;另外,保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尽可能避免线路故障的出现,在线路绝缘子的选择上也需要尽可能低提升一个等级。重点线路可以利用架空绝缘电缆供电的方式;能够运用配网合环以及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在一体化系统的调配之下,实现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3、低压用电网。当前,农村的用电网络主要是以辐射状的低压户外线路为主,大多数都是采取的户外架空方式,电缆线路入地。很少施用箱变,线路的载流量与配变容易略显不足,导致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低压事故;另外,低压网络窃电现象严重。所以,在配电台区负荷统计与预测工作得以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做到:第一,进行低压网络结构的优化。尽可能低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的存在,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所需。在优化网络中,能够做到对配变容量与导线截面的超前规划,一般来说,负荷的预测都是按照最大的方式进行;第二,采取实时信息采集技术,通过分析数据信息,也有利于窃电现象的防止。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注重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国内外智能电网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05):55-56
[2]施婕,艾芊.智能电网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9):77
[3]王维.智能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3):45-47 [4]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态势[J].电网技术.2009(14):121-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