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识人用人的重要性2、如何识别人才3、识人还得善用 01识人用人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才就是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对识别人才重要性的表达。
纵观历史,历史就是一部鉴人史、用人史。得忠良则立,得智者则兴,用奸人则废,用佞才则妄,忠智之才辅助则成。这个世界上不缺乏智者和良才,缺乏的往往是识人的伯乐与善用人才的领导者。“得人才者得天下”,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成就秦国统一六国;汉武
帝用卫青和霍去病而却匈奴于关外,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最后三分天下,唐太宗用魏征,有了“贞观之治”,人才是兴国之本,是治国能臣。田忌赛马中,田忌每次都输给齐王,是因为硬实力不济,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都输给齐王,孙膑给田忌出主意采用三局两胜制,以自己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以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这样前面两场就有很大机会能赢,下等马肯定输给齐王上等马,通过策略调整,使得田忌在赛马中首次赢了齐王,这就是人才发挥的作用,同样还是那些资源,通过资源整合,获得最大利益。同样,我国在参与奥运会体育竞争时,也采用了举国体制主攻冷门项目,开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刘邦和项羽相比,刘邦出身下层,
是个亭长,还素无赖,反观项羽贵族出身,拥有万人敌的本领,两人打仗,也是刘邦败多胜少,但是刘邦就是凭着汉初三杰等众人的努力,最后击败了项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刘邦给汉初三杰的评价很高: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在当今社会,人才更是一种稀缺资源,人力资源已经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市场中发挥重大作用。各地市都出台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当地企业的发
展。02如何识别人才识人用人的确很重要,但是如何识别一个人才呢?古代识别人才主要通过举荐、科举考试等方式来发现人才,在科举考试之前,秦汉时期以举荐制为主,通过地方官举荐当地的人才,进京面试,通过后可以去做官。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通过乡试、会试、殿试来筛选各级人才,根据级别做到人尽其用。在秦汉之前还有一种游说方式,通过自己去游说国君获得任用,比如苏秦、张仪都是游说之士。古代还有一种相术取士的说法,通过面像来看一个人是否是一个人才,在这方面,曾国藩颇有心得,据说还著有《冰鉴》一书。相术大多认为不可靠,但是曾国藩的相术不仅仅是看面像,而是观察一个人。一次李鸿章请他去见三个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非常吃惊,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
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这种观察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寻找人才大都是通过简历来筛选,通过面试来了解,通过实习来决定。简历代表了一个人的过去,这是以往知今。通过简历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劳动,比如现在很多大公司招聘只要985,211,这种在简历上就筛去了很多人,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对的,非985,211也有很多人才。但是从大数理论来看,选985,211肯定会遗漏人才,但是从性价比上看,肯定是合适的,要不企业也不会这样做。面试时,可以通过询问,观察了解一个人简历的真实性,另外也考察一个人的口头表达、当面沟通,面对压力的反应等能力,简历可以说是纸上实力,面试则是表现实力。试用则是给企业和个人都留一个适应期,毕竟面试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并且人才是需要适应环境的,有的人确实才华很高,但是不合群,也不太适合团队工作。在识人方面,除了考察人员技能、态度等各方面能力,还要考察人员的德行,人无德不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德行高的团队,容易团结一心,发挥更大的力量,一个小人团队,都为个人利益争斗,很难形成团队战斗力。和君子处事不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德行高的
人即使能力差些通过培训和指导,能力可以提升,但是提高道德水平那就太难了。 03识人还得善用 识人还得用人,古代项羽开始有不少人才,但是因为不善利用,导致韩信、陈平等人都投靠了刘邦,最后也导致了失败。三国时期,出身名门的袁绍,凭借着三公四世的身份,吸引了不少人才,但是他不善于使用人才,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智士,没有得到重用,许攸、郭图等投奔曹操,田丰被下大狱,大将张郃也投降曹操,赤壁之战一败涂地。
近代曾国藩也是识人用人高手。当时湘军的主要将领,江忠源、罗泽南、胡林翼、左宗棠、杨载福、彭玉林、李树斌、曾国荃等人,几乎全都处于曾国藩的门下。当时的一批科技人才,也因为曾国藩的重用,成为海内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如徐寿、容闳等。如果曾国藩晚去世几年,中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因为日本也是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运动,逐步走上强国道路的。“人才难得”,这是
毛主席对邓小平同志的评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是小平同志给我们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说叶帅犹如北宋的大臣吕端,每逢革命的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以超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勇敢机智地捍卫了革命的利益。主席当时对邓小平同志“ 人才难得”的评价、对叶帅“ 吕端大事不糊涂” 的评价,不仅是慧眼独到的发现,而且是非
凡的科学预见。用才,贵在知人善任。领导者不可能样样都高于别人,但必须有超群的用人才干。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一样面临识人用人的问题,现在的用人理念是用人所长,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无可用之人。在有限的资源内,如何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更大能力,是考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一件事。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属,理解下属,换位思考,了解人才的长处和优势,容忍人才的缺陷和不足。用人所长,所缺短板让其他人补位来解决,这样就是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发挥,短处得到互补,这样的团队就能发挥1+1远大于2的效果。其次,要培养自己的下属。每个员工来到组织,要拿两份薪水,一份是经济收入,一份是个人的成长(未来的潜力)。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要满足组织业绩指标的考核,还要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这样的管理者,下属也愿意跟随,团队稳定性高。最后,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可以为组织推荐自己下属。不要害怕下属超过自己,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这样才有利于整个组织的进步。很多企业会奖励培养出好下属的管理者,在晋升被推荐的下属的同时,也会晋升管理者。识人用人是一种能力,不识人,自己苦,用错人,团队苦。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