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永 玉
本学期,我又一次认真拜读刘铁芳教授编著的《守望教育》一书。教授对教育事件的人文幽思,对教育问题的理性反思,读后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设定“什么是教育”、“教育该如何行动”、“教育非如此不可”的标准答案和机械化的行动模式,而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和质量。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说真的,那时电脑离我们好远,更别谈网络游戏了。但我们是那样沉醉在大汗淋漓中。那些是祖祖辈辈曾经的游戏,永不老去的快乐。可以说它们所有都是孩子们乐道的经典。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而欧美教育学者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评价,进而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判断。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快乐,大脑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高。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本身却并不见得随外在条件转变而一道发生着质性的转变。打着提高儿童素质的名义,名目繁多的训练充斥其中,机械刁钻的考试把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变的十分狭隘,当今的学习成了孩子们不得不承受的苦役。童年时代,成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紧绷的弦„„当我读到“儿童世界何处寻”这一章节中“当儿童学习不是因本身有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奖惩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地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感触颇深
以“升学”为唯一和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这是当今我国乡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的乡村教育,我们的城市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升学”为唯一和终极目标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共识”,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之痛。
在这样的“教育价值取向”下,“人们只关心你跑得快不快,从来不去关心你跑的累不累”!突然想起前年暑假,快读高三的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读书太累了,高三我不想读了。”听了女儿的活,我生气极了,就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说你们这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只要好好读书,要什么父母就给你什么,哪象我们以前那样,有的人连书都没得读。女儿听了却说:“妈妈,你们那时缺乏的是物质,而我们现在缺乏的是精神。”女儿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社会就是这样,没办法。 我们很多时候关心的只是怎样才能使她发挥出最大潜力实现升学,却很少去关心她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和承受的各种压力。“升学”的一元教育价值取向将这个孩子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几乎浇灭,也将这个孩子置于“教育”之外。
现在的家长,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分数在他们眼里就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他们才不管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因为这种能力的提高都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分数却是最外显的。
想想现在的孩子,确实是苦。每天早早到校,进了校门就开始上课、下课、作业、上课、下课、作业„„不断地循环反复。作为教师,我们看着也心疼。有一次,我去瑞安逛街,在一家服装店里听到一位母亲说自己8岁的儿子最讨厌星期六,原因是星期六比上课时还要忙。学这个,学那个,没得好好休息。于是什么儿童故事,什么游戏,统统都靠边站了。即使是双休日,家长们也都早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了,什么奥数啊,英语啊,写作之类的文化补习班,或是一些乐器演奏班。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上课还是上课,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的世界已经充满了成人的影子,早已不是快乐、自由的世界。所以他们索性就不做了,他们对学习就越来越不感兴趣。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又怎么能做得好呢?一些学生只能在日记和作文中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委屈和无奈倾诉出来,作为一种宣泄,我想,这可能就是他们所拥有的仅有的一个小小的角落而已。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正如书上所说“当我们从一个十几岁甚至几岁孩子的嘴里听到‘我很累的时候,我的感觉不只是心痛,更是一种莫名悲哀,不只是为小孩本身,也为我们这个名族。
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很是快乐,同样学习,但很轻松,完全没有现在这样重的负担,当然,这与社会的进步也是有所关联的。总之,我会努力还孩子们一个自己的世界,等他们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希望听到的答案是快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