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来源:智榕旅游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如何对高层建筑火灾实施有效的扑救已经成为消防战训工作的重大课题。为切实做好我省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确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针对我省消防部队现有的人员、器材装备实际,结合我省高层建筑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研究和探讨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以及灭火救人的主要对策,全面提高公安消防部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能力。

二、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

我国规定的高层民用建筑,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是指2层及2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厂房或库房。从统计材料看,我省高层建筑基本特点有:

(一)建筑结构复杂。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形、阶梯形、凹形、人形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管道井等,有些竖井使楼层互连相通;用电设备多,除了各种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以外,许多高层建筑内还设有自控空调、自动窗帘等。

1

(二)功能复杂,人员密集。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宾馆、办公楼、商贸楼、金融楼、科研楼、通信邮电楼、图书馆、百货楼等。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宴会厅、歌舞厅、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高层建筑内聚集人员多。

(三)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地毯、壁毯、挂画及生活用品等,火灾荷载密度一般为35-60kg/m2; 高级宾馆达45-60kg/m2。

(四)消防设施较完善。绝大部分高层建筑内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备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发展速度快。由于冷热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高层建筑又比较高,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致使烟火、热气流迅速向上升腾,蔓延迅速。

(二)容易形成立体火灾。房间起火后,烟火先沿吊顶向水平方向扩散,然后下沉向起火楼层的其他房间蔓延。烟火还沿着各种竖井向上蔓延。形成趋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沿着窗口外墙向上升腾、辐射热通过窗口向邻近建筑物蔓延的立体火灾。

(三)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一是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往往人员惊慌、拥挤,易造成踩伤踩死,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故;二是高温、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员恐慌,增大了安全疏散的难度;三是烟气、毒气等燃烧产物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

2

毒死亡。

(四)易形成“玻璃雨”。有玻璃墙的高层建筑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造成玻璃幕墙碎裂下落,甚至形成“玻璃雨”,影响战斗行动,破坏水带器材,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四、应急响应机制

(一)辖区力量调度:灾情发生后,中队按照制定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调集中队灭火力量赶赴现场。

(二)增援力量调度:当中队灭火力量难以扑灭火灾时,中队立即向支队119指挥中心请求增援。

五、指挥机构

当发生重特大高层建筑火灾时,应成立现场指挥组,对灾害事故实施统一指挥。现场指挥组下设灭火救援组、现场警戒组、通信指挥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

(一)灭火救援组

组长由中队长陈建泉担任,成员由中队参战的干部、战斗班长组成,其职责是:

1、组织进行侦察、营救、灭火等战斗行动的落实;

3

2、拟定灭火救援实施方案;

3、发布战斗行动命令。

(三)现场警戒组:

组长由战斗三班班长担任,成员班内部分战士、现场公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治安秩序的维护和保证参战官兵的安全。

(四)通信指挥组:

组长火场通信员担任。其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联络,并保障通信畅通。

(五)宣传报道组:

组长由林累果指导员担任。其职责是搞好战前动员,掌握、收集情况,组织现场宣传、鼓动,做好宣传报道。

(六)医疗救护组:

由120地方救护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对受伤群众及受伤战斗人员进行包扎、救护和现场急救,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并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六、勤务保障

4

勤务保障由司务长组织。主要任务:

(一)做好灭火器材装备、工具的保障。

(二)火场物资的保障。

(三)灭火剂、油料的保障。

(四)参战人员食宿的保障。

七、处置对策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实施,即采用水枪射流扑灭被困人员周围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势,驱散烟雾,打通疏散救人通道。

(二)确定进攻起点层。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还是人员、器材集结处。

(三)内攻为主,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首先是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内攻;其次用水炮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出水,堵截控制从外部窗口、阳台窜出的火焰以及飞火。力量部署的顺序是先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后是着火层下层。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且靠近火点或各

5

种竖向管井开口部位。

八、处置程序

(一)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自防自救

火灾发生后,单位消防控制室立即启动声光报警信号,提醒有关人员及时疏散,并及时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启动消防泵,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并利用室内消火栓对火灾实施初步控制。

(二)火情侦察

1、主战中队力量到场后:a.先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楼层、被困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以及起火单位员工的初战的基本情况。 b.向消防控制室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灯,以及消防电梯和非消防电梯等设施的运作情况。及时将侦察情况向指挥员报告。

2、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指挥员命令战斗预先展开:由1名干部、战斗班长和火场通信员组成侦察小组,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和侦察器材,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深入内部进行火场侦察,确定被困人员情况、所处位置及疏散抢救路线和方式;火势蔓延的途径、燃烧物质性质、火灾范围及进攻路线和堵截阵地。

3、在实施火灾扑救过程中,保持对建筑物进行不间断侦察,防止建筑物因长时间受高温烘

6

烤瘫塌或局部瘫塌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增援部队到场,战斗力量充足的情况下,采取多组侦察小组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侦察,确定危险情况下,人员撤离现场路线及相互间联系方式,并用导向绳或其它方式将撤离路线进行准确标示。

(三)现场警戒

中队到达现场后,在进行火情侦察的同时,指挥员根据火灾燃烧情况、所需灭火战斗空间、救援车辆行驶路线等情况及时划分警戒范围(公安交警力量到场后由其负责组织实施),引导疏散受害人员和围观群众,实施车辆管制,维护现场秩序,以保证外围人员安全和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营救被困人员

1、稳定被困人员情绪。中队达到现场后,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疏散营救被困人员。在救援力量不足,人员一时无法全部疏散营救时,可通过应急的广播系统对被困人员喊话、悬挂“不要跳楼,等待救援”标语等方法,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惊慌、拥挤和跳楼。

2、及时进行疏散营救。疏散小组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火场,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按照侦察小组所作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标志,按照先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上层,而后是着火层下层的顺序将被困人员从疏散通道(走廊)、安全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或者室外疏散楼梯安全疏散至地面;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举高车辆进行营救;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铺上救生气垫,防止因跳楼造成人员死亡。在增援部队到场后,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可组织各

7

楼层人员疏散与灭火行动同时进行。

3、在疏散通道已被火势封锁无法打通时,被困人员可暂时进入避难层(间),等待救援。

(五)火场排烟

在消防控制室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等防排烟设施的同时,还应开启着火部位上风方向的下窗和下风方向的上窗,利用风力加速横向排烟。当在火场烟雾太大,严重影响灭火行动时,应迅速利用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和破拆排烟等方法加速排烟,以帮助降低火场温度,同时有利于灭火行动的展开。

(六)火场供水

中队到场后,命令单位消防控制室给消防水泵并连接水泵结合器加压,同时通知供水部门加大火灾地区供水管网供水流量和压力,确保火场用水充足;当利用室内固定给水设施和水泵结合器不能满足火场供水需要时,可通过消防车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联供水;增援车辆应结合现场实际,合理利用附近水源资源,作好参战车辆的供水保障工作,确保整个火场供水不间断。

(七)火灾扑救

1、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固定灭火设施进行火灾扑救。在消防控制室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同时,战斗人员可乘消防电梯到达着火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疏散楼梯至火着层,充分利用室内

8

消火栓进行上下合击,堵截火势,扑救火灾。

2、利用消防车直接供水进行灭火。利用大功率消防车作为主战车,连接消防水泵或消防车进行偶合供水,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进行灭火。

3、分水器及水枪阵地设置:当火势只处于某一层时,应将分水器设置于接近燃烧层的楼梯间,当火势发展到几层同时燃烧时,担负下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下层楼梯间,担负上层进攻的战斗小组将分水器设置于上层楼梯间;水枪阵地的设置应依托门(窗)口、承重墙、吊顶内外及其它有利地形、地物,在有效保护战斗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灭火剂的效能。

(八)力量收束

火灾扑灭后,灭火人员对起火部位和构件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消除残火,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火场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留下一部分力量清除阴燃或继续监视火场,并命令部队清点人数和收拾整理器材装备,进行总结讲评后将火场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命令部队归队。

九、火场灭火剂供应

(一)火场可利用的水源:一是消防栓;二是消防水箱。

(二)用于火场供水的方式:1、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2、利用建筑内部消防水泵向竖管

9

供水; 3、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补充供水; 4、利用登高装置供水; 5、消防车直接供水。

十、注意事项:

(一)消防车辆停靠要避开燃烧部位的正面下方和下风,以防下玻璃等高空坠落物对人员儿装备造成伤害。

(二)所有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三)现场指挥组应有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为灭火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指导。

(四)进行消防控制室和水泵房时,应向值班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

(五)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

(六)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进行登记,做好备案,对受伤人员要及时移交给医疗部门。

(七)利用举高车辆进行救人时,应摸清地面荷载,确保停靠和支腿伸展定位时安全。

(八)垂直供水外墙处水带和分水器必须进行固定和双保险,确保供水安全。

10

(九)扑救带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火灾时,应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冲击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

(十)初中期火灾室内门窗开启要防止轰燃伤害,在尚未完成人员疏散任务的情况下,决不容许向喷火窗口射水。

(十一)从形成立体式燃烧局面起,两小时后,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以决定进攻或撤离的总体策略。

(十二)要做好长时间连续作战的准备,疏散救人、灭火、供水等环节都要优先使用固定消防设施。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