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处理方法探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处理方法探讨

来源:智榕旅游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显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治疗护理后对照组显效10例(40%),有效7例(28%),无效8例(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经过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针对性护理

皮肤瘙痒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法,观察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至2015年间收治的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13例、痛风性肾病6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2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3~76岁,平均(41.8±3.3)岁。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1.2.1.1 病情监测 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由专人实施护理,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心电监护指标,定期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表现、瞳孔大小、末梢循环等情况,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压;对有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要注意呼吸机工作状态,将患者的呼吸支持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压力支持等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尿量。呼吸机报警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

1.2.1.2 适时护理 嘱患者保障充足的睡眠,起居有常,勿过度劳累,日常生活中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被。避免过冷、过热、潮湿等因素刺激加重皮肤瘙痒。

1.2.2 观察组

1.2.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反复、皮肤瘙痒难忍时出现的心情郁闷、烦躁、紧张不安等负性心理状况,护士需积极热情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并耐心倾听患者表达出其内心感受,采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对患者处境的理解,关心安慰患者,同时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和目的,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宜进食清淡少盐、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烟酒、蛋奶、鱼虾海鲜、煎炸油腻等食物,以免加重皮肤瘙痒的程度。

1.2.2.3 皮肤护理 嘱患者注意爱护自身皮肤,尽量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溃,增加皮肤感染的几率,定时修剪指甲,瘙痒难忍时可用无菌棉签的头端轻轻划过皮肤,以减轻局部瘙痒不适,勿用手指甲搔抓。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裤,避免化纤尼龙等材料的衣物和紧身的衣服。洗浴时禁用碱性肥皂或沐浴液,勿用力搓和用热水烫皮肤,禁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涂止痒药物。

1.3 效果评价

采纳参考文献的方法[1],按照皮肤瘙痒症状的程度、瘙痒范围、发作频率、对睡眠的影响情况等对两组患者进行皮肤瘙痒评分,具体标准如下:①皮肤瘙痒程度:皮肤感到瘙痒但尚不需要搔抓计1分;感到瘙痒且需要搔抓缓解但未搔破皮肤计2分;皮肤瘙痒经搔抓后不能缓解计3分;皮肤瘙痒经搔抓后不能缓解且有搔破计4分;伴有烦躁不安者计5分。②瘙痒范围:瘙痒局限在单个部位计1分;瘙痒分布在多个部位计2分;瘙痒散布全身计3分。③发作频率:每10min内发作4次或每10min以上发作1次计1分,最高计5分。④睡眠影响:夜间每因皮肤瘙痒醒来1次计2分,最高计14分。以上①~③项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评分1次取其和。皮肤瘙痒评分的变化作为临床效果的评价依据,显效是指皮肤瘙痒评分减少>70%;有效是指皮肤瘙痒评分减少30%~70%;无效是指皮肤瘙痒评分减少<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0,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评分干预后为(10.47±3.75)分;对照

组皮肤瘙痒评分干预后为(14.66±3.91)分,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其病因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

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其与肥大细胞增生组胺释放过多,镁、钙、磷等代谢紊乱,皮肤微血管病变,维生素A过多,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另外心理因素以及尿毒症毒素造成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也与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治疗上一般给予外用药涂擦患处、应用磷结合剂和新型组胺H受体拮抗剂等方法,其效果各家报道不一,通常疗效欠佳。

本研究在给予上述治疗以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皮肤护理。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观察组显效率达到了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且皮肤瘙痒评分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皮肤瘙痒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明显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东华,石永兵,沈华英,等.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3):185-187.

[2]李桂珍.护理干预对瘙痒型慢性肾脏疾病中药皮肤透析患者的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2,12(8):7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