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 2016年 10月 13-15日
Chongqing, China 13th-15th October 2016
策划/本刊编辑部
• 全球化带动中国的发展,也牵动着世界的神经。“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10月
中旬在重庆开幕,300多位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创新进行了深入 交流,充分发挥了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发表题 为《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政党智慧和力量〉〉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愿本着“共商、共 建、共享”的原则,与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完善架构、提升能力、造福世界。我们主张 开放包容的治理,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远近亲疏和排他性安排。我们主张合作共赢的 治理,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恭迎挑战、共享成果。我们主张循序渐进的治理, 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不断完善现有国际机制。我们主张标本兼治的治理,既做好短期的危机应 对,更推动着眼长远的结构性改革,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我们主张务实有效的治 理,从需要做、能够做、必须做的事情做起,让治理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各国民众有更多获得
感。
•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与世界的对话高度密集,为我国在全球化治理领域掀起了新一轮高
潮,中国参与世界治理道路的探索正在逐步深入,战略、方针、对策正在形成之中。特别
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智力关注I
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辛本健
记者/李俊强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安 全、科技等各个领域全面踏上国际舞台,和国际社会建立起了 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 入世界,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 整体,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性与日倶増,但中国应该怎样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至 今还没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在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 会上,就全球经济治理这个问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 究员辛本健的一些观点在与会代表中广为传阅。会后,我社记 者对辛老师进行釆访,将他的观点整理如下。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系框架
(一)中国崛起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体系的 改善也离不开中国的智慧与贡献。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中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脚步也不断加快。中国崛起对全球 治理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在现有全球治理框 架之下同其他国家通力合作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还参与到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之中,从过去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进而成为积极的构建者。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逐渐増强,中国在全球治理各个方面 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全球安全方面,中国积极倡导裁军,积极 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常任理事国中维和部队人数最多 的国家。在全球经济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当 中,勇于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増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时期发挥中流硪柱作用,在力保本国经 济増长的同时,还和其他国家通力合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危机、稳定全球金融和经济増长贡献出重要力量。中国政府还 不断加大对外扶贫和开发援助方面的力度,以负责任的大国
18 祖国 2016.11.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辛本健
承担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中国开始利用自身的发言权逐步推动全球治理规 则改革和完善,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仅 丰富了全球治理的内容和经验,还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 完善提供了内在动力,这对于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意义重大。中国在充分发挥影响力 的同时,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和合理的方向 发展。
(二)全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与改革中的中国贡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体系顶层设计与改革。中国不仅已经意识到自身应该在全球 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贡献应对具体问题的方案和经验,更 应该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贡献 中国智慧。
中国积极推动目前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安全治理体
■治理方略
系、以IMF和世界银行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以及以WTO 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改革,尤其是积极承担起推进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任,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在IMF和世界 银行等国际经济机构中的投票权改革,中国份额从原来的 3.99%升至6.39%,投票权从3.65%升至6.07%。同时,积 极推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使得国际储备货币越来越 多样化,也是中国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所做出的重要贡 献之一。
同时,中国在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框架基础之上推动“増 量”改革,积极提出促进全球政治经济平衡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国参与成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并主导设立“金砖国家 开发银行”,丰富了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并 积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新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模式。 同时,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是对以IMF和世界银行为基 础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可以有效的弥补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使其更有效的服务于各国的金融需求。
中国还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与中华文化中的治理理 念相结合,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中国提出并弘扬“共 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 体”,努力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 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中国还丰富发展了全球安全治理 理念,提出“新安全观”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 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 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三)“一带一路”倡议重塑全球治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力 量对比,要求改革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中 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走在了变革之路 的最前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中 国改革完善现行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尝试。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全球发展 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其概念范围涵盖的 是中国及亚太地区,最远延伸至欧洲地区,以互联互通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
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倡议,具有灵活性、包容性、内容丰富等 一系列新特点。
其次,“一带一路”配套设施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推动了全 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这些配套融资平台不仅服务于“一带一 路”的基础设施投资,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对全球金融治理体 系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能成为推动国际金融体 系变革的内在动力。当然,亚投行并非颠覆现有全球金融治理 体系,而是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 有机制加快改革和完善制度设计。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与二十国集团相互促进和发展。一 方面,G20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持。G20关于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的决议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分享建设 技术和经验,通过多种方式打通资金瓶颈。另一方面,“一带一 路”倡议也可以深化G20内部的互利合作,是对现行全球治 理体系的有益补充。
全球金融治理:融入中国智慧
对中国而言,全球金融治理应当体现中国金融的作用、吸 收中国金融的经验、融入中国金融的理念,中华文化的哲学基 础、中国对外的发展理念、蒸蒸日上的中国金融也为国际金融 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一)未来的全球金融治理需要依托中国智慧
■MU刚
AJl
邏
M
利方式以及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都表明这是▲经济学者圆桌会: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发展
2016.11.上 MOTHERLAND
19
特别
关注I
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智力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和整体, 呈现四大基本特点: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 个人,和谐高于冲突。全球治理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共同和平发 展,仅靠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和理念,显然不能够解 决问题。中华文化四大基本特点契合全球治理变革的需要,为 全球金融治理指明了破题的方向。
从新中国在建立之初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到新时期下,*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 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系统地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具体途径,这些都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新愿 景。
在当前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已经是全球治理变 革的中流硪柱,金融是全球治理的关键抓手,两大趋势深度结 合,将中国金融推上了参与治理和引领变革的历史风口。几年 来,西方央行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了负利率,但仍 然未能改变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这说明,全球经济秩序,尤 其是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了严重的功能失调。中国金融正是依 靠深厚的中华哲学滋养,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引领全球治 理变革,不断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更加高效多元,传播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理念,既是实力的展现,更是责任的体现,中国金融 为破题全球金融治理提供新的动力。
(二)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途径
首先,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二十 国集团峰会开启了全球治理改革的先河,中国开始首次进入 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的核心圈,并成为FSB、BCBS等国际 金融组织和倶乐部的新成员。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在全球金融 治理规则的制定与调整中,积极发挥与其经济金融规模相适 应的重要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推动人民币更深入参与全球资产配置。自2009年 人民币国际化序幕正式拉开后,中国一方面通过改革国内制 度,释放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全球层 面的外交努力与地区层面的制度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 制度保障。以制度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合法性保证,以 国力和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提高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和动 力。
第三、对内对外双向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随着中国 经济整体实力提升以及对外拓展加速,中国金融业开放也应
20 祖国 2016.11.上
进入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新阶段。国内国外两个金融市场的对 接,将在资源配置、投资和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融通效应,提 升金融业的开放质量,完善能够支持“走出去”和“走进来”的 金融体系,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的良性互动。中国应从实 现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的良性互动角度出发,在审慎 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国 际化进程,在统筹国内改革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参与全球 金融治理,提出中国的思路和路线,制定于中国有利的国 际新规则。
(三)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一、坚定释放长期、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政策信号。十 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 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完善监管等方面政策频出,已经得到国 内外各界的充分认可。今后,要始终强调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中 国的基本国策,向国际社会释放长期、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政 策信号。
第二、更加重视完善法治建设和优化市场环境。要发挥法 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 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 立法、执法与司法建设。同时,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和公开力度,健全全社会诚 信体系,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信用环 境。
第三、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一方面,要建立有层 次、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提高对于跨境 跨业新型风险的管理能力,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主体责 任,进一步扩大风险监测和管理的覆盖面,确保其建立与其业 务、机构相应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更 开放体系下国别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监测、防范和 管理作出提前性、适应性安排。
第四、构建开放型金融体系下的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要完善对外商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对于可能 产生系统性影响或削弱国家对金融业实质性控制力的外资并 购或投资行为要加以限制。要建立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深入评估并购或投资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并加强对境外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
同时,要形成适应开放需要的金融监管新制度。高度重视 国内监管与国际制度框架的接轨,加强“以开放促改革”的顶 层设计,完善监管制度设计和执行,防范违规监管套利和资金 跨境流动风险。
第五、要加强跨国性金融机构培育,在参与全球金融体系 治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通过组建跨区域金融集团、保险业联 合体等复合型金融机构以増大资产规模,并借助投资参股方 式建立区域性清算银行及其相关金融机构,在充分利用外部 资本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金融领域前沿信息、先进经验和技 术,提升我国金融国际化运营能力。
全球国际粮食安全的全球治理与中国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同世界紧密联系、积极参与 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一直参与着全球经济治理。近年来,随着 全球化深入发展,也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实力地位的提高和 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深,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经 济治理,既是客观必然,又恰逢其时。在粮食安全的全球治理 这一领域内也同样如此。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不可缺少。但是自从人类进 入农耕时代,就总是伴随着周期性的粮食危机。特别是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粮食危机,分别 发生在1972-1974年与2007-2009年这两个时期。这两次 大的粮食危机以及多次小的粮食危机对全球人口的生存发展 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全球粮 食危机,建立各国之间合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体制机制,国 际社会一致同意建立协调促进粮食安全的国际机构组织,随 着这些机构组织的发展以及各方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持续努 力,逐步建立了粮食安全全球治理的体系。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包括国际组织、国家和跨国公司 三大部分。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农发基金。这些国际机构是国际粮食安全全球治理体系 的核心组成部分。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大 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也极具话语权,对国际粮食安全治理具 有重大影响作用。
在粮食安全领域,有几家极具实力的跨国公司成为影响 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他们就是ABCD(ADM、邦吉、嘉吉
■治理方略
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对国际粮食安全治理也具有很大影响。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不断増长,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也不断上升,在各个国际组织和合作中都发挥了引领的重要 作用。在粮食安全这一领域内,中国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贡 献。
第一,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理事国,也积极了参与其 他国际粮食安全治理机构和平台的合作事项。同时通过与美 国等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粮食贸易往来,稳定了国际粮 食价格,有效缓解了国际粮食危机。
第二,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 口,不得不说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第三,近些年,中国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其他发 展中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亚洲、非洲、拉美、太平洋等地 区近100个国家,中国建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实 验站和推广站,先后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3万余人次,同 时帮助这些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
升级多边贸易体制与中国的贡献
全球贸易治理,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 易作为各国间最为传统的经济往来,是各国经济关系中最为 重要的纽带。在二战结束后,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 发展成为全球贸易治理的主要目标,关税贸易总协定及之后 的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全球贸易治理的新时代。
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各 国间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分工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中 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不断融入 国际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腾飞;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分工从 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生产环节分工深化,世界 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贸易治 理的机制和方式也随之不断调整,二十国集团(G20)的成 立以及欧盟、北美自贸区等区域经济协定的不断签订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 WTO多边贸易体系在众多成员国间难以取得 协调的困境,民间非政府组织也成为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新 生力量。
国际贸易新规则调整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中 国应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重建来倒逼包括促进服务业发展、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国内重点领域改革。趣_
2016.11.上 MOTHERLAND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