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智榕旅游


试论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研讨式教学方式是着眼未来而构建的, 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课程形态,本文则具体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研讨式 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着眼未来而构建的, 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课程形态, 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 而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现在的本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结合我在讲授《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谈一下我对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体会。希望能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实施“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在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精心安排,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按照教学实施计划确定研讨内容。进行“研讨式”教学,要有一个配套的“研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家正是通过对个体经济的研究,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按照教学实施计划确定研讨内容。而选择《微观经济学》中适合研讨的内容,是“研讨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也是个难点。

因为有些内容并不适合研讨,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东西、知识面的东西等等。要选择那些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内容,如西方经济学的弹性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博弈论方法在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因此,我在选定研讨专题和设计教学目标时,总是在开课前通过教学座谈会,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为学生的个体与群体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再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研讨内容。

二、课堂精讲。为了给研讨做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储备,或对指定的参考资料做一些阅读提示,适当的课堂讲授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精讲。我一般将要点提炼出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精心设计自己的讲义,因此讲授的内容不一定顾及其完整性和系统性,点到为止。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非常有必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针对上面我所确定的研讨内容,首先在学习相关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与研讨微观经济政策等相关的专题讲座,并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关注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沿、关注最新各国经济发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拓展知识结构,将课程知识由点辐射到学科领域的面,积淀学生的研究功底,动员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三、指定查阅资料,适时检查指导。学生准备得充分与否,是搞好“研讨式”教学的关键。学生在准备阶段,重点是查阅有关资料,由于时间有限,课程紧,因此,我每次除了要指定查阅的资料外,还及时给出阅读的重点,鼓励学生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内自行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及时撰写研讨提纲。同时,为了配合研讨,我总是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充分了解学生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精讲点拨,特别要重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在指导时,要把握时机,在不进行取舍干涉的前提下,适当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但从不轻易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感觉必要时,有时也提前收集学生的研讨提纲,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也好对学生要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引导讨论,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学生在准备中的内容和观点的重复部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发言和讨论。

四、组织课堂讨论。组织好课堂讨论,是“研讨式”教学的重点。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全班讨论。这种讨论主要解决理论上、观念上需要达成共识、统一认识的问题。一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学生分头准备。讨论中我始终做为领导者,掌握着讨论的方向,有时也展开师生间即时交流、对谈式的讨论,而非学生群议到底或由老师一人讲解。二是小组讨论。主要解决专题问题。一般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其组员个人研究的基

础上进行讨论,学生先内部协商,即在本组内部争辩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相互协商,即针对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此时我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小组成员的讨论之中,鼓励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小组集思广益,把本组研究成果与教材提出的观点相联系,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每位同学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全体研讨成员共享,三是辩论式讨论。是将对某一问题持大致相对意见的学生分成两大组,组织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证明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观点。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意轮番发言;第二阶段由我点名作中心论说。作中心论说者一般是认识和表达水平较高者,能将辩论引向正确的、深入的、有创见的、总结性的方向的学生。

五、进行研讨讲评。每一次课堂讨论结束前,我会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的讲评。我也可作为讨论的参与者之一,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给出带有指导性的结论,当然有时也作“开放式”处理,不做结论,留待各人继续思考。课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完善,写出课程论文。

总之,研讨式教学实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整体统一,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随着其在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它必将在今后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德新,略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2)。

[2]樊树鑫,“研讨式”教学方法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57-58。

[3]周霞,白瑞林,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及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24-27。

[4]刘志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