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对西方教育的影响
林钧
[摘 要] 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教育家,他对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精辟的论述,尤其是其教育管理思想,对西方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夸美纽斯;教育管理;影响
[文章编号] 1672-2035(2003)02-0092-03 [中图分类号] G519 [文献标识码] B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他在吸收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教育思想以及崇尚科学的唯实主义思潮等各种新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学体系,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集中其教育思想的《大教学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被教育理论界看做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这都反映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在此,仅就其教育管理思想加以论述,以说明其在西方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夸美纽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有独创性
的教育管理思想,对欧美及世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教育由国家管理
反对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由国家管理教育,这是17世纪教育家们对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早在17世纪初,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明确提出这一思想。夸美纽斯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更为具体、详尽地探讨了国家管理教育这一问题。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以及对人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他反复强调教育对于增进人类幸福和加强国家实力的意义。在《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一文中,他指出,有教养的民族会很好地利用世界上自然力量和地下的矿藏,来造福他们;而缺少教养的民族没有征服大自然的本领,是不会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来造福人类的。既然教育对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这样大的作用,国家就应该重视教育,应该普遍设立学校。国家对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大权力,国家应将教育管理起来,而不是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这样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
18世纪教育管理思想依然强调发展国民教育,反对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由国家担负管理、监督教育的职责,使教育成为国家的事业,为国家造就良好的公民,这是对17世纪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一思想又对19世纪各国先后开展的国民教育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二、 义务教育
夸美纽斯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他在《大教学论》的副标题中注明,《大教学论》将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他所指出的“一切人们”是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夸美纽斯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难能
可贵的。他主张“不仅有钱有势的人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1]在他的普及教育思想中不仅强调贫富、贵贱问题,还特别提到性别问题,强调女子教育。他认为妇女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的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她们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因此,他说:“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许应有极优秀的才智之士,他们这样被糟蹋被扼杀,真是教会与国家的损失”。[1:46]
另外,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应从少年时代抓起。他认为人在少年时期“欲望正在沸腾,思想正很迅捷,记忆正很牢固”,[1:31]因此应强调普及教育从少年开始。在实施普及教育上,夸美纽斯寄希望于王者或国家的支持,不辞辛苦为普及教育呐喊呼吁,他希望人人齐心合力、用尽方法,促进普及教育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是他对人类教育发展的一大贡献,为以后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8世纪、19世纪的教育家们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裴斯塔洛齐、费希特以及美国的“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等都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义务教育问题,推动了整个西方国家普及教育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三、 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
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到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和旧教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上看,仍然没有完全统一的制度,虽然有些国家有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分,但三者间相互独立,没有内在联系,没有将人的发展与教育的程度与级别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
首先,夸美纽斯在《泛智学校》中设想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然后根据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婴儿期在母育学校,儿童期在国语学校,少年期在拉丁语学校,青年期在大学。这四种不
同的学校不是要学生去研究不同的科目,而是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同样的科目,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因此,每学科的各部分间是连贯的,不能拆散的,这四种不同的学校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是统一的。“在前期的学校里面,一切事物都是用一种一般的、不确定的方式去教授,而在后期的学校里面,所授的知识就是细致的、确切的了”。[1:204]
其次,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学制基本上是世俗的,《泛智学校》中,他明确把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称为“公立学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看,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学制是世俗的、公立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这对后世教育影响很大,以后世界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
1 制定统一的学年制度。中世纪,西欧各国学校工作的组织基本上处于混乱无序状况,学生一年中随时可以入学,这样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制度。《泛智学校》中提到,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学习速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例如,他建议国语学校每日有四小时上课,每一小时紧张学习后要休息半个小时;每天要保证八个小时睡眠;每周三、六的下午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每年有四次较长的假日,每次八天,还有其他各种节日。由此可见,夸美纽斯制定的学年制度相当完整,从招生到升级,从入学到放假,从上课时间到课间休息,等等,都有了规定,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建立了一个教学计划的雏形,为以后各国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参考。
2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和旧教创办的学校中采取了一
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形式。如德国约翰·斯图漠的古典文科中学就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几个班级,每个班级按固定的课程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耶稣会教育也采用斯图漠学校的分级教学制度进行教学。但这个时期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改革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实践的经验,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首先,他确定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各班要同时开学,同时结业。例如,他把拉丁语学校六年的课程分配到六个班级中,这六个班级从低到高依次为:文法班、自然哲学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证术班、修辞学班。每班各有一本手册,讨论历史的一个特殊部分。其次,他还具体说明了班级及教学的各项制度和方法。“一日四小时的课堂教学应该按照下列方式去安排:早晨的两小时应当完全用在成为该班的特殊学科的科学和艺术上面。午后两小时之中,头一小时应当用来学历史,在第二小时,学生应当按该班的要求练习文体、演说与手的运用”。[1:225]他将分班上课制的发明比之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说如果能正确地组织这一新的教学方法,那么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这样便能实现他的“教一切人”的理想。
正是由于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的系统论述,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理论从中世纪向近代教育的转化,因此班级授课制理论的出现成为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之一。
3 创建了完整的教育考试制度。夸美纽斯重视教育考试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建立和健全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既是推行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革新的基本措施。他在论述教育考试制度时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夸美纽斯在《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的准则》中,就如何建立基础教育考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关于基础教育考试的功用的目的,他指出:“学校的各种考试……都是很重要的”,通过考试可以检验教学双方的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双方的各项任务是否完成,“无论
整体还是局部,是否都取得了应存在的成绩”,学校考试的目的,夸美纽斯认为在于掌握教学进度,理解教学效果,敦促教师进取,促使教学目标实现。(2)夸美纽斯认为考试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由不同教学阶段的考查和考试组成,构成一个考试体系,其中包括学时考查,学习考查,学周考查,学月考查,学季考查,学年考查,并详细制定了各阶段考试的检测内容和管理规程。(3)从考试的方法上看,夸美纽斯谈到四种,现场观察、口头质问、考核和比赛。
其次,在《大教学论》“论大学”一章中,夸美纽斯谈到关于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问题。(1)新生入学应进行公开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决定谁应当进大学,谁应当从事其他职业。通过考试,“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入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的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1:227](2)大学考试要每年进行,每年由国王或国家任命的委员们检查一次,这样教授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就可以测验出来。(3)学位的授予应保证公平,所以不可以用辩论的方式获得,而应采取答辩法。“候选者应该坐在当中,应该由最有学问、最有经验的人去考问,他们应当尽力发现他在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有什么进步”。[1:229]通过这种考试才能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的考试思想是相当完善的,他不仅谈到基础教育考试体系的建立,而且还谈到高等教育考试改革问题,从中揭示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其本质属性就是要兼顾公平性与公开性。另外,他还谈到教育考试与学校教育效率、效益的关系等理论性问题,为近代教育考试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成为西方古代和近代教育考试制度的转折点。因此可以说,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考试思想和教育考试制度的奠基者,其思想对西方国家影响较大。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美等国家在研究夸美纽斯考试思想基础上,将学校教育考试制度的建立,加快人才培养进程作为治国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教育考试督导学校教育,评价办学质量,并根据效果确定学生升留级、奖学金、就业及学校教育经费的划拨等,以此督促学校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这在当时确实起到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学校的人员管理与纪律夸美纽斯在《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的准则》中把学校人员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那些学习知识的人,即学生和他们的十人长;一部分是传授知识的人,即学校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管理学校工作的人,即副校长和主任”。这当中出现了校长、副校长、主任这些学校专门的管理人员,表明在当时的一些学校中,管理人员已从教学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并且,夸美纽斯还对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总的管理者,是全校的核心和支柱,其不但要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和指导教师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还要监督整个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认真保存学校的档案材料等。对于教师,要求要笃信宗教,具有待人接物的美德和广博的科学知识。他认为旧时学校办不好的原因之一是“我们非常缺乏有方法,能够支持公立学校并能产生我们所希望的结果的教员”[2],因此他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主张设立一个“学校之学校”来培养教师。至于学生,夸美纽斯从宗教、德行、智慧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在宗教方面,要求学生行为符合宗教教义,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德行上要求学生持重、节制、坚忍和正直;智慧上要求学生不只是熟悉万物,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而且还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夸美纽斯认为要想将学校组织成像一座有序运行的精良的“钟”一样,除了对学校各类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外,还必须强调纪律。他认为纪律是“把整个学校联结起来的纽带”。[1:284]“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1:198]他认为纪律要有三等:第一是不断地监视,因为不能相信学生们的勤勉与天真;第二是谴责,通过谴责唤回理性与服从的大道;最后就是惩罚,如果劝告没有效力就必须惩罚。关于惩罚他又谈到三种方法:合理的训斥;用树条赤身抽打;开除。他认为纪律不为别的,只是用来“使我们的学者变成真正的学者而已”。继夸美纽斯之后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的纪律,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方法,蒙台梭利的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以及马卡连柯的纪律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教育管理中学生管理理论。
纵观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可以看到他在继承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宗教改革时期教
育思想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为西方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使西方教育管理朝着理论化、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开创者。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
[2]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3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