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比阅读」王融《临高台》和谢眺《临高台》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湖北10月联考)

「对比阅读」王融《临高台》和谢眺《临高台》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湖北10月联考)

来源:智榕旅游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临高台 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临高台 谢眺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①。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①绮翼,这里指窗帘。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诗和谢诗都属于登高诗,开头均紧扣题目,直截了当交代登台原因。 B. 王诗登台见到了莲桂花开的盛景,谢诗登台映入眼帘的是归巢的孤鸟。 C. 王诗中的“含月”和谢诗中的“朝夜”都表明诗人登高望远直至深夜。 D. 王诗和谢诗虽然所写之景不同,但都能够体现出“诗以言志”的特点。

16.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B 16. ①王诗生动描摹登高所见之景,又融入虚写想象,流露出了诗人纵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

②谢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肃杀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不得的愁苦。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B.“见到了莲桂花开的盛景”错。“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是说那高洁雅丽的莲花只有盛夏时节才吐蕊,那清香疏淡的桂花却要随着秋天的来临才能开花。可见,诗人并未见到盛开的莲花和桂花。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1

王诗写登高所见,采用了地域上由远及近、空间上由上而下、时间上由先及后的写法,写得很有层次和条理。诗的开篇紧扣题面,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游人”之所以要“临高台”的原因。接下来就开始写登高所见了,纵然夏未至秋未到,莲花桂葩的神采风韵眼下“游人”确实无从领略,可是此时他心中却想象到了。当“游人”从夏莲秋桂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时,他的目光已向稍远的地方投去。园外,那杨花柳絮在低空轻飘飘地飞扬。而清晨早已散去的鸟儿,此刻已然到归巢时候,它们正陆陆续续地动远方回来。诗人在摹写登高所见的同时,又将未见景象融入其中的写法,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流露出了诗人纵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

谢诗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首句点明一篇主旨——“思归”。“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写登台所见。接着“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二句写身所感受。“谁知倦游者”句,与首句照应,揭示“思归”之意。全诗八句,从“思归”起,到“故乡忆”结。明写“思归”之情,实写“倦游”之意。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登高所见的肃杀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不得的愁苦。如走珠流玉,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