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百家讲坛和易中天含解析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百家讲坛和易中天含解析

来源:智榕旅游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百家讲坛和易中天

万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

两年前,大多数中国公众甚至还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这个不起眼的栏目和很多电视节目一样,在追求华丽、炫目的电视年代,被忽略了。随着节目的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硬是靠那些没有明星相的专家、学者,把这个节目办红火了。这一方面说明,公众除了需要娱乐消遣,也需要知识。另一方面,在媒体发达的年代,只要是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专家、学者一样可以成为明星。易中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百家讲坛”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学者—-表达能力强,有文史基础,适应电视媒体的要求,形象比较有魅力。显然,易中天是最合适人选。讲得好的人一定要推出来,至于讲什么再说,不是研究什么就讲什么,所以我们不会请最专的专家,不会按专业划分去找主讲人,易中天是我们瞄准好了之后推出来的。

当时我们就策划,像易中天这样的人,怎样才能让他发挥更大作用,他能讲什么?我们征求过他的意见,他说对《水浒》感兴趣,我们觉得他讲《水浒》还不是最合适,《水浒》里的人物都比较单纯,我们觉得他讲《三国》比较合适.后来他跟夫人商量,夫人说这个可以发挥你的特长。他问我们,怎么讲?我说要系列化,长期运作。他这时候就说,那我得想想,这样就好多事情都不能干了。我说,对,什么事都不能干,就干这事儿。因为他的社会活动太多了,一个接一个。

易中天讲“三国”,一上来便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他的讲述方式,很多人觉得,历史怎么可以这么讲?这样会误导别人。对此,我们跟他说,一切争议都不要管,做好了自然而然就好了.我们鼓励他用现代语言,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当时人的状态,但是原文一定要有,担心误导的人纯粹是杞人忧天。编年体的讲法不适合电视。

我们要推出有个性的主讲人,要给他一个受大众关注的选题。现在易中天讲得非常好,基本上不用怎么剪,他具有编剧的能力。后来我们也跟他说:“你最大的特长就是上电视,你就是为电视生的。”他经常上电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但只有在“百家讲坛\"最成功。他能把话题引向深入,但是做一些不用把话题引向深入的节目时,就会发现他的反应很慢。他不是那种反应很快,在浅层次上过渡一下的人,他是接到一个问题时要引向深入的人.但有些节目没这个空间,展示不出他的优势。

我们一直在进行研究和跟踪。每个主讲人的认可度,哪些观众喜欢,哪些不喜欢,全部都有数据和依据。我们不断把这些反馈回主讲人。然后我们要培训,别的主讲人也要跟着一起听,易中天的受众特点就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城市观众喜欢,农村观众很少,女性观众不多。

【补充材料】

易中天简介: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因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始为公众所熟悉,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首播即获热评;2006年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节目让民间掀起读史热潮。易中天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使他一举成为当前内地最炙手可热的学者和作家,有人甚至称其为学术界“电视超男”、“学术超男”、“麻辣教授”。“易中天”三字已成为2006年最热门的词语之一。

2006是易中天的丰收年:《百家讲坛》的热播为易中天积累了“下至8岁,上至88岁\"的众多拥趸;7月,他的新书《品三国》第一版印数就达55万,北京的全国首发仪式上,签售活动因安全问题被强令中止,甚至有排队等候的读者当众嚎啕大哭.

2006年易中天教授所获奖项:“新浪网”2006网络盛典年度文化人物奖、金南方创意传播奖——年度学术传播贡献奖、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榜、中国娇子年度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当代中国2006年十大杰出人物等。

反面的声音:

易中天能红多久?(作者:萧武)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本来今天想不起来要说什么。跟人说起读书,就想到了易同志。

这两天每次中午出去吃饭,都会看见易同志在电视上讲三国。我觉得三国演义已经够白话的了,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就可以看懂了.没想到还能比书上说得更通俗.这当然不是说通俗就不好,也有好的.比如评书,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就很通俗,但也很有意思,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但是易同志不是这种风格。易同志当然说不上雅,但是要说是说书,比评书又差得太远,似乎总想概括个中心思想啥的,还又总结得不好,生硬得让人恶心。似乎想弄个啥微言大义出来,又没这个能力.就水平说,比在网上吵架的网友差得太远了。而且,对原著本身的熟悉程度也远不如吵着给武将排名的哥们.同事说得对,这说明了我们的读者的要求是多么低,他们有多么可爱。就冲连易同志都能接受,就得相信中国到现在还有90%的人没读过三国演义,连电视剧也没看好。我相信,只要认真看过原著、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不会对易同志有啥兴趣的。现在还能这么流行,只能说明大家都没看过。尤其搞笑的是,易同志居然还学习余秋雨同志,做大师状,书的照片上一脸的正襟危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个时代再怎么不正经,再怎么李寡妇这样的人多,再需要正经,也轮不到他装正经啊。这年头的东西,都是快餐,各领风骚三五月。易同志当然也不会例外。秋天的蚂蚱,难道还能跳过冬天,活到明年春天去?(有删节)

18.综合全文看,“百家讲坛”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19.易中天是怎样讲“三国\"的?请分条概括(5分)

答: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0.易中天2006年的人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他借助央视《百家讲坛》的平台,以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课方式赢得无数拥趸(称为乙醚、意粉).根据他的讲座结集而成的《品三国》尚未问世就创下令人瞠目的印数和天价版税,使他一夜暴富;媒体称他为“学术超男”,他也作为“文化色彩\"愈来愈多出现在各种场合……同时,他对历史的解读方式和教授的明星化也引来各方表示异议的声音。对于易中天现象,你怎么看?(4分)

答:

参考答案:

18.(6分)①公众除了需要娱乐消遣,也需要知识;②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③有最合适的人选;④有受大众关注的选题。 (由于②与③④有包含关系,所以答案还可以有如下两种组合:①②;①③④)

19.用现代语言,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当时人的状态(1分);不用编年体(2分);把话题引向深入(2分)

20.(4分)本题为开放性的探究性题目,不预设答案。只要是围绕“易中天现象”来谈,有观点(肯定或否定)、有分析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