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来源:智榕旅游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查房科室:急诊科

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主持人:夏小艳二临床资料

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13:50急转入急诊科。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持续心肺复苏。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三发言与提问

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

方丽老师:心脏骤停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

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最

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她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最常

见的就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那么老师

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不?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1)、心室颤动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就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就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就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

3夏小艳护士长:很不错,陈思吉老师分析的很详细。那有谁知道心脏骤停的

的临床表现不?那就请陈晓兰老师为大家讲解。

心脏骤停就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与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4夏小艳护士长:嗯,心脏骤停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有请王冬玲老师

为我们介绍。

对于危重病人处于濒死阶段的抢救性医疗措施称为复苏术。最初针对呼吸骤停、心脏骤停而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称为心肺复苏(CPR)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心、肺、脑复苏三个主要环节。完整的CPCR包括三部分: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取决于抢救就是否及时,措施与手法就是否有效、正确。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时间就就是生命。抢救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5夏小艳护士长:下面有请尚雅琪老师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目的就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使其得到保护。

触摸颈动脉就是简便易行的方法。采用正确位置,未触到搏动即证实心跳停止。疑有错误时,应检查有无意识、呼吸、瞳孔散大、面紫绀,苍白,再加上,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才可判断心跳就是否停止。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

人工循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具

体方法如下:病人仰卧在床上或地上,解开衣服,急救人员跪在病人的一侧, 无论双人或单人心脏按压,按压的比例都就是30:2 (1)体位:即患者体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2)部位:即按压部位,操作者位于病人一侧,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二横指宽距离),手掌与胸骨纵轴平行以免按压肋骨,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

(3)姿势:即操作者身体姿势;操作者肘关节伸直,借助双臂与躯体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压。不能采取过快的弹跳或冲击式的按压,开始的一、二次用力可略小,以探索病人胸部的弹性,忌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与肝脾破裂的并发症。

(4)深度:按压深度;每次按压,成人使胸骨下压3-5cm;儿童3cm±;婴幼儿(用示指与中指指端按压胸骨)1~2cm。按压后放松胸骨,便于心脏舒张,但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待胸骨回复到原来位置后再次下压,如此反复进行。

(5)频率: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

由于按压时操作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骨折端可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脏器或直接造成脏器破裂,从而导致气胸、血胸,肝、脾、胃、膈肌破裂,脂肪栓塞等。

夏小艳护士长:那接下来由唐婕老师为我们介绍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与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1、仰头抬法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

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仰面举颌法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

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托下颌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

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她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6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重建循环。

1、将患者置仰卧位,头后抑,迅速松解衣与裤带以免障碍呼吸动作,急救者一

手按住额部,另一手抬起颈部。2、如病人牙关紧闭或下颌松弛,将抬颈之手来支持下颌并使口部微张,以便于吹气。3、急救者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以嘴唇密封住患者的口部,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部隆起为止。

4、当病人胸部隆起后即停止吹气,放开紧捏的鼻孔,同时将口唇移开,使病人

被动呼气。5、当病人呼气结束即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约占呼吸周期的1/3(1~1、5秒),

吹气频率为14-16次/minn(小儿为20次/mi)。若仅一个人实施复苏术,则每心脏按压30次后,迅速大力吹气两口,若两人实施复苏术,则每心脏按压5次吹气1次。

6、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致胃膨胀,吹气期压迫环状软骨以关闭食道的方法有一

定预防作用,但不如食道堵塞如喉罩气道效果良好。压迫上腹部以逐出胃内气体的方法,易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弊多利少,一般不宜采用。

7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方丽老师介绍进一步生命支持。

(一)维持循环功能(二)维持呼吸功能(三)防治肾功能衰竭(四)防治胃肠道出血

(五)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六)控制抽搐(七)预防感染

8 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陈思吉老师介绍药物治疗。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安全、可靠,为首选给药途径。1、肾上腺素:就心脏复苏而言,该药被公认为就是最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首选药物。推荐标准剂量为1mg(0、02mg/kg)静注,若初量无效,每3-5分钟可重复注射1次,直至心搏恢复。

2、碳酸氢钠,心跳呼吸停止必然导致乳酸酸中毒与呼吸性酸中毒,致使

心脏骤停护理查房

9

血PH明显降低,在心脏按压过程中,低灌流状态,使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剧,酸中毒使室颤阈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机体对心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反应差,只有纠正酸中毒,除颤才能成功。因此,积极合理地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无疑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意义。碳酸氢钠首次静注量1mmol/kg。

3、利多卡因,可降低心肌应激性、提高室颤阈、抑制心肌异位起搏点。对室性异位起搏点最有效,就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用法:先以1mg/kg剂量缓慢静注,然后以每分钟1-4mg连续静滴维持。4、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因迷走神经反射刺激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者。用量0、5-1mg。夏小艳护士长:下面由陈晓兰老师介绍延续生命支持。1、关于脑低温治疗的作用机理及目的:脑低温疗法有极强的脑保

护作用,但降温及控制温度有一定困难,并且28℃-32℃的中度低温对全身免疫系统、心肺功能、血液及代谢有抑制作用,因此,目前主张头部重点降温,以及亚低温(34℃左右)也能减轻复苏后早期脑功能与脑组织病理损害。

2、利尿脱水就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的重要措施。在自主心跳

恢复测得血压后,尽早使用甘露醇0、5~1g/kg,每天快速静滴2-3次,以后视尿量辅用利尿剂,如速尿20-40mg静注。此外,浓缩白蛋白、血浆亦可用于脱水治疗,尤其对于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低的患者,联用速尿效果更佳。

3、促进脑内血流再流通,复苏早期尽量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正常,可

促进脑内血流再流通,适当的血液稀释,使红细胞压积降至30%左右,以降低血液粘度,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如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日

4、脑保护药物的应用,(1)促进代谢药物(2)钙通道阻滞药(3)

氧自由基清除剂

5、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目的就是稳定细胞膜结构,改善血脑屏障

功能,减轻脑水肿。通常选择地塞米松,也可选用短效的甲基强的松龙,一般应用3-4天,应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如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6、

高压氧能极大的提高血氧张力,显著提高脑组织与脑脊液中的氧

,纠正脑缺氧,减

分压,增加组织氧储备,增强氧的弥散率与弥散范围

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还具有促进缺血缺氧的神经组织与脑血管床修复的作用。促进意识的恢复,提高脑复苏的减功率,有条件者应尽早常规应用。

10

夏小艳护士长:总结

论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心脏停搏时间、原发病就是否可逆、

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