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杜甫《登高》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1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曲》
1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1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19、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王实甫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2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2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发曹韵》 3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 3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4、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晏几道《醉落魄》 3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二.与酒有关的成语典故
画蛇添足:《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因以“画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杯弓蛇影: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后疑心中了蛇毒,就病了。比喻因疑心而引起恐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着酒宴,应当放声歌唱。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形容宴饮爽朗慷慨,也可指沉迷于酒色。
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中的“糟糠”指的是旧时代穷人用以充饥的酒渣、糠皮等粗劣的食物。“糟糠之妻”比喻曾经一起共患难的妻子,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宋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对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记,对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醴酒不设:楚元王非常尊敬申公、穆生等人。穆生不好饮酒,就专门为他准备甜酒代饮。楚元王死后,孙子戊即位,最初还常设醴酒,时间一长便忘了准备。“穆生退曰:“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钳,以铁束颈,为古代一种刑罚。后遂以称对人礼遇渐衰为“醴酒不设”。穆生在楚元王家作门客,不好喝酒。而每次宴客,王都为穆生专门摆设醴酒。后来忘记摆设,穆生便说:“醴酒不设,王对我情意衰退了,可以离去了。”
鲁酒围邯郸:战国时,楚宣王命其他诸侯来朝见自己。鲁恭公来迟,贡酒味薄,宣王大怒,想斥责恭公。恭公不服,不辞而别。宣王盛怒之下与齐国合军攻打鲁国。魏惠王早就打算攻击赵国,可因担心楚国相救,一直不敢出兵。恰好此时楚国只顾与鲁国作战,魏国趁机围攻邯郸。
黄袍加身:公元960年初,辽与北汉合兵南侵,赵匡胤统军北上,行至陈桥驿,赵光义、赵普策动兵变,集结将士于军帐之外,声言要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假装酒醉不醒,诸位将领拥进寝所,把一件黄袍加在他身上。众皆跪拜,高呼万岁,立为皇帝。
杯酒释兵权:赵借与宿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之际,以金钱、富贵相许,使石守信等人称病释去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烛影斧声: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卢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史传宋太宗曾以斧杀兄宋太祖,夺取皇位。后人以“斧光烛影”或“君王玉斧”用以喻宫廷政变之典。 鸿门宴:常用“鸿门宴”来借指那种名为设宴款待,其中暗藏杀机的情形。 匕鬯不惊:匕(bi比),古代饮食用的饭勺汤勺;鬯(chàng唱),古代祭祀用的酒。匕鬯,原指祭祀。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照样进行祭祀活动,不受惊扰。原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青梅煮酒:青梅煮酒论英雄。
觥筹交错:觥是古代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指人很多在聚会时候的情景 金貂换酒:形容放荡不羁。
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酒囊饭袋:讽刺无才能的人象酒囊饭袋一样 恋酒贪花:元·无名氏《梧桐叶》楔子:“自古修文演武,取功名于乱世。终不然恋酒贪花,堕却壮志。”也作“恋酒贪色”。
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三.与酒有关的逸闻趣事
酒海刘伶醉三年
传说东晋“竹林七贤”中的文化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日,刘伶路过杜康开的酒店,只见得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张酒好的对联。今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言?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昏昏然然,于是,跌跌撞撞地朝家里走去,一醉不起。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勃然大怒,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于是,他们一起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杜康,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在白水县至今还传说着:“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的民间故事。
李白醉酒出佳诗
话说唐朝天宝元年,诗仙李白来到京城长安,这时他的身份只是一位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寻求就业的年轻人,因此,在大唐首府长安还没有一位“有名气”的
朋友。这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散步,正巧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仰慕,用现在的话说是李白诗词的一名粉丝。两人谈得很投机,李白便拿出自己最近写的一篇得意之作《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罢,突然惊讶地看着李白说:“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由于两人趣味相投,贺知章一高兴就拉着李白去饮酒,可到了酒店刚坐下,才想起没有带钱。于是贺知章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龟首饰解下来,做为酒钱。李白劝阻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今日有幸与仙人结友,可要喝个痛快!区区金龟哪能妨碍我俩一同享乐呢?”从此贺知章与李白结为挚友,之后,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后来贺知章去逝,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留下了“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赞誉之词和“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的哀思寄托,真情厚谊的诗词。
金龟换酒
诗仙李白一生与酒结缘,曾在大醉之后狂妄出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为此被后人视为诗仙的美誉。据传说李白的酒瘾犯了可关不了那么多,只要有酒喝,不计代价——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在李白看来,不管是令人垂涎的“宝马名车”或是“五花大马”,还是价值千金的名牌服饰——“千金裘”,在喝酒的面前,它们只不过是区区寥寥作酒资交换的东西而已!
杜甫诗中酒甚多
诗圣杜甫,诗词中写与酒有关的诗词很多,写酒这不单是呈现他个人生平的写照,而是折射出他所生活的唐朝社会的历史缩影,他诗歌中的“酒”不仅是一生波折、大起大落的“良液”,更是散发着忧国忧民情怀的“佳酿”。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涉及饮酒的就有三百多首,文化名家郭沫若曾对杜甫的饮酒诗作出过统计,指出:“杜甫集中凡说到饮酒的诗词共有三百首,为他诗歌的百分之二十一”;当代学者葛景春在《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一文中指出:“杜甫诗中提到酒字的有一百七十处,醉字八十一处,酣字二十二处,酌字九处,杯字三十九处,樽字二十二处,其他如醒、醅、酝、酩、酿、酩酊、醇酣、玉壶、玉筋、玉瓶等二十一处,总计有三百八十五处”。
从文史资料看,杜甫个人本来是不好酒的,但当时人生与社会的冷酷无情,使他不得不以酒解愁。《曲江》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以看出他以酒宣泄人生不得志,生活之潦倒窘迫。他一句犀利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道出了官僚的贪婪腐败,彰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居易狂饮作好诗
白居易的一生以酒为伴,狂饮出诗,被后人誉为“诗鬼”(奇才)。白居易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诗鬼”呢?原来他嗜酒为命,酒瘾发了要到外面买酒,实在太麻烦,买回来的酒谁知道是不是酒精勾兑呢?喝了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于是,他干脆自己钻研酿酒技术。在白居易看来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好坏。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他上任酒厂一年后自愧毫无成绩,但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酿出好酒,饮上自己酿出的酒,心情舒畅,进而写出老百姓喜爱的好诗。
陆游饮出《长歌行》
陆游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他一生都在希望能够被朝廷重用,但是天不随人愿,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所以这使诗人常常感叹:“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但是当他听说官军收复被金军占领的河南一代的失地之后,仰天长啸,借酒狂欢,于是吟出:“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将集市上的酒全买回来,开怀畅饮,饮后将空酒瓶子堆了一大车,也算是平生喝得最高兴的一顿酒了,陆游因开怀畅饮,兴起之时写出千古绝唱的《长歌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