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起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6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5月第6卷第5期(下半月) 查使用中的消毒剂包括2 ~5 的来苏尔、0.5 碘附、2 戊 化学监测15份,紫外线灯管53支进行强度监测。 1.3标准与判定 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判 定。细菌污染阳性,凡培养出菌落生长,表示存在微生物污染, 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可能造成危害 压力蒸汽灭菌效 果判断: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 指示卡放人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 期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 菌条件。紫外线灯管强度大于70 ̄W/cm。为合格灯管,否则 为不合格灯管。 2结 果 二醛、0.1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2 苯酚(石碳酸)、0.05 ~ 0.2 含氯消毒剂、75 酒精,其中抽查0.05 ~O.2 的含氯 消毒剂9份,合格5份,合格率仅为55.6 ,75 酒精11份,合 格7份,合格率为63.6 ,其他5种消毒剂细菌污染总数未超 标。这说明了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配制方法 等了解不够,如配制的消毒剂使用时间过长,浓度不准确,不加 盖,存放消毒剂的容器未定期更换进行消毒,浸泡的器械数量 过多,用自来水配制消毒剂等。而且在器械浸泡罐里取器械 时,还有用未消毒的镊子拿取器械,这都会造成器械和消毒剂 的污染。个别医院的某些科室仍在使用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 这都可能是造成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不合格的原因。使 15所医疗卫生机构均为公立医院,通过对15所医院消毒 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物体表面致病菌污染合格率较低,其 他监测项目合格率较高,其中合格率100%的是医护人员手及 室内空气。 表1 伊犁州直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监测结果 用压力蒸汽灭菌时,个别医院仍在使用不带孔的铝饭盒与搪瓷 盒来消毒物品,这可能是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4对 策 4.1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 的重视,首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经常强化医院领导的医院感 染管理意识,使他们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 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 量。 4.2 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培 训。在普及消毒灭菌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讲授新技 术、新方法,使医护人员知识不断更新。 4.3完善消毒技术,掌握不同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方法、使用范 围、性能及注意事项、配制浓度、更换时间等,规范消毒隔离工 作。 4.4 医院开展自身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讨 论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消毒设备。 监测结果表明:15所医院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通过对15所医院重点区域物体表面的致病菌监测,有个别医 院的产房、手术室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说明该 医院的重点区域在消毒灭菌和隔离方面仍存在突出隐患。调 ・4.5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禁止使用市售铝饭盒和搪瓷盒, 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对消毒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 综述与调查报告・ 一起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李怀玉 (云南省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帝I中心 671200) 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用“生皮”(生猪肉、生肝)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流行 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病原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 经实验室检验,从2份剩余食物(生猪肉、生皮)内,检出 猪霍乱沙门氏茵,并与患者恢复期血清产生1:40互1:320的凝集效价。双份血清效价呈现2~4倍增长。结论 结合流行病 学调查结果,确认是一起由猪霍乱沙门氏茵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了被猪霍乱沙门氏茵污染 的生猪肉。因为在加工之前已被污染,所以认为食“生皮”、“生肝”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应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吃 生肉的危害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猪霍乱沙门氏茵;食物中毒;生猪肉;生皮 中图分类号:R5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05‘086_02 2006年6月5日中午l2时,洱源县炼铁乡中心卫生院防 保员报告,该医院11时3O分收治的5名患者,因食用过屠户 析、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这是一起由猪霍乱 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杨某某所售的新鲜猪肉加工的“生皮 后,出现中毒反应。对 此,县疾控中心立即进行了追踪调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 1.1事情经过根据患者尹某某反应,2006年6月4日晚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5月箍 鲞 塑 !±旦 87 时左右,因食用了炼铁潭子边村屠户杨某某家所售的新鲜猪肉 加工的“生皮”(“生皮”是用新鲜猪肉切细后,拌以食盐、醋、辣 椒、葱等佐料制作而成,是当地白族人喜食的一道菜肴)后,次 日清早,全家共5人相继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等症状。6月5日入院治疗。此外,6月6日炼铁卫生院又再 次报告新增患者杨某某等2户7人,其猪肉来源、食用方法和 微量生化管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效期内使用。 2.2.6抗原分析 临床症状与尹某某家完全相同。发病后曾自服土霉素、百炎净 等,病情未见好转后第3天人院治疗。所有患者经抗菌、补液 等对症治疗后,6月8日基本康复。 1.2可疑食品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屠户杨某某6月3日在 家屠宰约6Okg的猪一头。当晚全家人还吃了猪头肉,共7人 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效期内使用。 上述可疑菌其培养特性、菌落形态、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均 符合猪霍乱沙门氏菌的鉴定标准。为此,鉴定为猪霍乱沙门氏 食用均无发病。6月4日由其妻带至市场销售。邻村村民尹 某某、杨某某在市场上购得上述猪肉后,各自带回家中食用。 两户人家菜谱中都有“生皮”,不同的还有炒肉、火烧茄子、土 豆、青菜汤、泡辣椒等。首例患者进食后约1oh出现反复呕吐、 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之后参加进食的人陆续发病。 1.3临床表现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对12例患者进行了个案 调查。证实都食用过同一条猪的“生皮”。有相近的潜伏期及 临床症状。未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染。停止食用上述“生 皮”后再无病例发生。未食用者也未发病。 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1oh,最长20h左右。年龄最大58 岁,最小5岁。男性7例,女性5例。主要症状是发热(12例)、 头痛(6例)、腹痛腹泻(12例)、恶心呕吐(12例)等,程度各有 不同。其中1例患者腹痛呕吐症状严重,出现中毒脱水,病情 较重。所有患者,经炼铁卫生院及时对症治疗后于6月8日基 本康复,无死亡病例。 2实验室检验 2006年6月5日,采集到患者尹某某家剩余生猪肉1份、 食剩的“生皮”1份、患者呕吐物2份、粪便(肛拭)标本5份、血 液标本4份(发病2周后又采恢复期血液标本7份)进行了病 原学鉴定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2.1经分离培养从2份剩余食物(生猪肉、“生皮”)中,分离到 可疑沙门氏菌2O株。(菌株编号为EYCDC/JZ-2006-年1月 2O日)其余标本中未检出同类细菌。 2.2上述2O株可疑菌株鉴定情况为 2.2.1培养特性均为需氧菌。 2.2.2菌落形态SS琼脂上其菌落特征为无色透明或半透 明,圆形扁平,边缘光滑的较小菌落。HE琼脂上菌落呈蓝绿 色,较SS琼脂上所生长的菌落大,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均未 见黑色中心。 2.2.3三糖铁反应情况斜面(一),底层(q-),产气(q-),硫 化氢(一),半固体琼脂动力观察(q-)。 2.2.4染色形态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2.2.5系统生化反应 茵。 2.3特异性抗体测定结果恢复期血清出现1:4O凝集效价 4份占57 ,1:80为1份占14 ,1:320为1份占14 ,无 效价1份占14 。双份血清对照:成倍增长2份占5O ,4倍 增长1份占25 ,无增长现象1份占25 。4份正常血清对照 (健康体检剩余血清)全部阴性,抗原对照阴性。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可以证实,此起食物中毒是由猪霍乱 沙门氏茵引起。 检验技术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 物检验GB/T4789.4—2003。 3讨 论 3.1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如肉类引起。 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又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之一。此次 事件的致病原因,可能是病畜粪便或带菌者在食品运输、储存 或加工时污染了生猪肉。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认定猪 肉是宰后被污染。 3.2食用生肉、生肝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为烧熟煮透会 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 应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提倡食熟肉, 改变食“生皮”的不良习俗,以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3.3所有患者粪便及呕吐物中均未检出相同的病原菌,可能 与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所以用药之前采集样本亦是关键。 3.4本次调查工作得益于在可疑食物(生猪肉、“生皮”)中直 接检出了猪霍乱沙门氏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 准wS/T13—1996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 定,可以判断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但从检验原理来说,这样 的证据仅仅能够表示为“很可能”,并不绝对。只有从患者产生 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达到诊断意义,并且随病程发展而递增(一 般增长4倍),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基层疾控中心无毒理 学检验的条件,所以,患者特异性抗体测定显得更有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