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 8 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赍(jī)发 迤逦(lǐ) 仓廒(áo) 孤僻(pì) ....B.辖(qiá)制 怂(sǒnɡ)恿 酒馔(zhuàn) 吃荤(hūn) ....C.伶(línɡ)俐 碾轧(yà) 嘟囔(nanɡ) 窸窸窣(zū)窣 ....D.褶(zhě)皱 娇嗔(zhēn) 吮(shǔn)吸 战战兢兢(jī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玷辱 沾染 缝补 船篷 篷荜生辉 拈轻怕重 B.讥梢 消失 央浼 赤膊 交头接耳 一丘之貉 C.稍稍 树梢 渡船 谙熟 黯然神伤 度日如年 D.同侪 熠熠 嗔怪 慎重 光怪陆离 嗔目结舌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骑皆伏曰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刘病日笃 ②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众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察臣孝廉 ....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宾主尽东南之美 此小大之辩也 ..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实迷途其未远 ..C.穷且益坚 且臣少仕伪朝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骊山北构而西折 ..
6.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⑤ 戍卒叫,函谷举 ⑥ 秦人不暇自哀 ⑦彼且恶乎待哉? ⑧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A、①/②/③⑥/⑤⑦/④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④⑧ C、①/②/③⑤/⑥⑦/④⑧ D、①/②/③⑤/⑥⑦/④/⑧ 7.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尺微命”中“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C、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 二、课外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10 题。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泡茶,敬烟,寻找各色小物件,有时还飞车直奔杂货店。电灯直亮到夜间十一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枝摇曳,灯光闪烁,好像童话般的世界深藏在围墙的里面。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附近的马路也变样了,好像是到了什么风景区的入口。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如果工程是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来人往,满地乱砖泥水,工程结束时人们会跟着舒口气。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不习惯,太扎眼。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总觉得有点“那个”,吴所长始终不发表意见,他觉得这围墙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哎,没想到马而立的手脚这么快!”
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穿西装戴瓜皮帽,缠绿围巾,这打扮是哪个朝代的?\"“是呀,围墙是墙,造个大屋顶干什么呢?”“太单调啦,应当在中间造两个方如意!”“两头应该造尖角,翘翘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忙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像你!”洪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人家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以围墙为话题: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又不盲目复古;经济实用,和原有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的信赖和才干的赏识。
C。围墙获得了建筑专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各派代表人物马上转为夸耀自己的贡献,这生动地刻画出这些人见风使舵、无功请赏等丑行。
D.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满心“那个”的人们的不满。 9.请结合全文,谈谈马而立的形象特点。(6分)
10.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论盛孝章书①
孔 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 【注】①
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11。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滕王阁序》“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B。 传,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另一类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文中指的是第一类。
C. 筑台,即建造游观之台.文中燕昭王筑台是招贤之意。
D。 表,指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1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
境。
B.
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 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 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5分)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5分)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宋】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②.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
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 “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 “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6. 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本题共12分)
(1)《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2)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4)《滕王阁序》中“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 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5)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两句。
(6)《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_ ,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 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 ,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 。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 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 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
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特立独行 一蹴而就 励精图治 水到渠成 B。另辟蹊径 一挥而就 惨淡经营 不容置疑 C.另辟蹊径 一蹴而就 惨淡经营 水到渠成 D。特立独行 一挥而就 励精图治 不容置疑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
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
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 “他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令尊和家父也是好朋友,我们两家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李强在向记者介绍他的同事小王时这样说。
B。 暑假期间,几个同学回来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拿出自己近来所写的文章时说:“这是近期的拙作,各位同学请多雅正。”
C。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D. 面对生意上处于困境的小黄,小王知道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选择好努力方向,我一定鼎力相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考结束,小黄同学查看录取大学的住宿、食堂,发现条件比想象中差得多,闷闷不乐.爷爷告诉他,他们读书的时候是自己背着被子等去外地上学,有时甚至吃不饱,但生活照样多姿多彩,同学们都学业有成。爷爷告诉小黄,这所大学的校训是“艰苦朴素”。小黄同学把他在大学里看到的情况及这句校训发到班级群里,引起群里同学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条件这么差还怎么安心读书;有人说,都快进入小康社会了,还要什么艰苦朴素;有人说,艰苦朴素是优良传统,我们不可以忘本;有人说,在新环境里会遇到新的困难、新的问题,艰苦朴素不可或缺……
假如你是该班级群中的一员,你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邵武四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B项“辖制\"中的“辖”应读xiá;C项“窸窸窣窣”中的“窣”应读“sū”;D项“娇嗔\"中的“嗔”应读“chēn”。
2、答案 C
解析 A项“篷荜生辉”中的“篷”应写作“蓬\";B项“讥梢\"中的“梢”应写作“诮”;D项“嗔目结舌\"中的“嗔”应写作“瞠”.
3、答案:C
解析:A项,“销”通“消”,“蓐\"通“褥”;B项,“闵”通“悯”,“冥”通“溟”;C项,“已\"通“矣”;D项,“衡”通“横”,“伏”通“服”。
4、答案B
解析: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②“南\",名词作动词,南行、南飞;③“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④“王\"使动用法,使……为王;⑤“鉴\"意动用法,以……为鉴;⑥“闻 ”使动用法,使……闻;⑦“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⑧“孝廉”名词作动词,为孝廉。
5、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两个“其”分别为代词“它”和副词“大概”;C项两个“且\"分别为连词“可是”和副词“况且”;D项两个“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和承接.
6、答案C
解析:①为定语后置句,②为固定句式何……为,③⑤为被动句,⑥⑦为宾语前置句,
④⑧为省略句
7、答案:B 解析: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相同。 答案
8、 B “信赖和才干的赏识”无中生有。
9、①辛勤高效:接到任务后,他“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夜间十一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最后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
②有才干: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门的一致好评。
③朴实热情:不管围墙是受到批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炭火盆体现了他事事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
10、①在结构上,马而立在“围墙”进进出出,是对小说题目的呼应;
②在情节上,结尾是对一波三折的情节的收章,使情节更加完整,更富波澜,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③在主题上,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其谈、以貌取人、无功请赏等的批判,也体现出作者对因“权力阶层意识”产生的重身份、轻实干的荒谬思维的嘲讽;(反向回答:“小说褒扬了热情实干、不计得失的精神”一样可以)
④在形象上,那四个让人“温暖如春”的炭火盆既体现了马而立的朴实热情,又让读者透过这一形象读出一层悲凉之意.
11、 D 12、 B 13、 B
14、(1)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3)盘旋,屈曲,(有的)像蜂房,(有的)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丈夫”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损益之友”是“论”的宾语,不要断开,排除A; “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结构并列,中间断开,排除C; “复论损益之友不当”是“不当\"的内容,不要断开,排除B。 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文中指的是第一类”错误,应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B项,“勉励曹操“错误,勉励: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匡复汉室”不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1)句注意被动句点的翻译,“孥”译为“子女”,“湮没”译为“死去\“单孑”译为“孤单”。
(2)句“诚”译为“如果\",“咫尺之书\"译为“一封短信”,“致\"译为“招来\“弘\"译为“发扬光大”.
(3)“蜂房水涡”译为“(有的)像蜂房,(有的)像水涡”,“落\"译为“座”. 参考译文:
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公羊传》里说:“
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凭借奏章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15、 B E
16、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 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
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 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B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围绕“愁”字展开分析,注意本题要结合诗句逐句分析。
17、(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 一色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8、B 解析:根据下文句子“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括号内应该是尚奇派的不同,即”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 “。
19、B 解析: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经营惨淡: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励精图治: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水到渠成: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即功到自然成.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20、D 解析:“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改为“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 。
21、B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A项“令尊”用在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称呼,是敬辞,句中是向记者说话,不合语境; C项,诗句主要是在外为官的人之间用的;
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应改为“尽力相助”是谦敬不当. 22、解题
本题主要引导考生探究成才与物质享受的关系,从而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材料属于观点可选择型任务驱动作文,所展示的角度可以选择,但是需要理性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时要明辨是非,对错误认识加以批驳,使文章紧密结合材料的同时,具有针对性和更强的现实意义;也可以联系当下社会享乐之风,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使文章的思维走向更深的层次。联系材料要抓细节,找准立论的切入点,如:“条件差”不是不能“安心读书”的理由,劝导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远离享乐思想;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用顽强的毅志战胜生活中的小小不如意;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成人成才。
此外,还要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充分体现议论文的逻辑性、思辨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2.充裕的物质固然重要,富足的精神更为珍贵。 3。艰苦朴素的生活,有利于磨炼意志。 4.看轻物质享受,追求学业有成。 5.对学问孜孜以求,对生活简朴随意。 …… 偏题立意:
1.改善大学的食堂、住宿条件.(只抓枝叶,忽略主干,未能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 2。艰苦朴素过时了.(立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小黄的大学生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意联系) 4。不为求学找借口。(缺少对材料的整体把握)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