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儿童性早熟的诱因、诊断与治疗

儿童性早熟的诱因、诊断与治疗

来源:智榕旅游


儿童性早熟的诱因、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对儿童性早熟的几种诱因、诊断方法和西药、中医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为防治性早熟提供参考。结论: 性早熟的诊断在临床上需要几种方法结合,特别是骨龄测定、超声检查;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虽然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PP)的有效药物,但存在局限性;在临床上发扬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值得重视。

【关键词】儿童性早熟;诊断;治疗方法

儿童性早熟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过早进入性发育期,而患儿的心理和社会能力发展严重滞后,对其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性早熟的各种诱因、诊断手段和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性早熟的防治是很有意义的。

1 性早熟现象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是一种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它是指青春期提前启动,临床表现为体格提前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性征,或者月经初潮在10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阴毛生长等第二性征。

根据发生机制可以分为中枢性早熟(CPP)也称为真性性早熟、外周性早熟(PP)和不完全性性早熟(IPP)也称为部分性性早熟。如果中枢性性早熟无中枢性病变,则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CP),大部分性早熟女孩属于特发性,它是由于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所致,重要特征是性腺发育,性发育过程呈进行性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外周性早熟也称为假性性早熟,它不依赖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而是由于内源性例如肿瘤或组织增生产生性激素或外源性例如食品中的激素的作用所致,仅有第二性征出现,无性腺和性功能发育。不完全性性早熟包括单纯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发育及单纯性月经出现,无其他性早熟现象,骨龄不超前,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在青春期前水平。

性早熟不仅在生理上导致青春期生长时间缩短,影响成年身高,而且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能力方面,与正常儿童比较,性早熟儿童在抑郁、社交退缩、违纪、分裂强迫性等方面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偏高[1,2 ]。

因此对儿童性早熟产生的诱因、对性早熟进行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很迫切。

2 性早熟的诱因

调查显示导致性早熟的可能因素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年龄上性发育性成熟有提前的趋势。除了摄入含有性激素的药物与食品诸如蜂王浆、花粉、人参、鸡胚、蚕蛹、增高素等外,食用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激素催熟的肉类食品也与性早熟有关。还有由于洗涤剂、农药以及塑料的大量使用,在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3],这些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可在机体内长期累积,对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等过程产生干扰,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可以引起性早熟。

因此要慎用保健品;尽量避免进食动物性器官和使用激素饲养的肉类食品;少吃反季节、色彩异常的蔬菜、水果;尽量少吃含有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洋快餐。

3 性早熟的诊断

性早熟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发现性早熟就显得犹为重要。目前诊断性早熟的方法有:①骨龄测定:左手腕骨X光正位摄片测量骨龄,根据左手的桡骨下端、腕骨及掌骨、指骨的骨化中心和干骺端的发育程度来评分计算,骨龄超过生活年龄1岁以上的可判断为提前。统计分析发现[4],中枢性性早熟的儿童大部分骨龄超前明显,骨龄是提示成熟度的最简易且可信的诊断指标。②采用CT或者MRI(磁共振成像)头颅侧位片,了解垂体、蝶鞍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③LHRH兴奋实验:于上午8~9时静脉注射LHRH(戈那瑞林),于注射前几注射后30、60、90分钟抽取静脉血3ml,经离心后分离血清,在-20℃冰箱中保存,次晨测定FSH(基础卵泡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但有统计显示[5]:FSH值升高对性早熟诊断意义不大;若LH水平升高,并且LH/FSH>1,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④骨盆B超检查。检查子宫、卵巢有无器质性病变,测定卵泡直径、数目,并计算子宫、卵巢容积。与正常相比,子宫和卵巢增大,卵巢容积大于1ml,并有多个直径大于4mm的卵泡,且宫体/宫颈值也增大,可以认为是中枢性性早熟。而且测定卵泡数和卵泡直径比测定子宫、卵巢容积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可见骨龄测定、卵泡数和卵泡直径测量临床意义较大,LHRH兴奋试验结果要结合前两者;随访也是极有用的手段。

4 性早熟的治疗

性早熟特别是中枢性性早熟确诊后,及时有效治疗是关键。治疗的目标是:①抑制、延缓骨龄生长,逐渐使其与实际年龄一致;②控制和延缓第二性征成熟程度和速度;③预防初潮提早出现;④改善最终身高;⑤恢复其实际生活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

采用甲地孕酮和环丙孕酮虽能抑制副性征和防止初潮出现,但不能改善最终身高及有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的不良反应。酮康唑治疗中枢性性早熟,但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且造成肝功能损害而不能长期使用。

目前认为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PP)的有效药物,常用药品有达菲林(Diphcrclinc)、达必佳、抑那通(Enantone),其作用是使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分子发生变构,导致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生物活性降低,能有效抑制骨龄增长,使治疗后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下降,实现实际年龄追赶骨龄的目标。它治疗效果受开始时骨龄大小、患者本身生长潜能以及治疗时间长短影响,也受停药时骨龄影响。特别注意由于GnRH在抑制骨龄生长同时也会导致身高生长速度的减慢,达不到改善最终身高的目标。为此,临床上[6]提出GnRH联用重组人生长素(rhGH)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真性性早熟女孩预测成年身高有疗效。还有虽然采用GnRH疗效明显,但费用昂贵。

因此探索其他治疗途径例如中药与西药结合,特别是采用中医药治疗,已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尝试。临床研究[7]发现采用达那唑和知柏地黄丸联合治疗轻、中度CPP,可以减慢骨骼生长,延缓骨龄成熟,改善最终身高,并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中医药不仅可延缓性早熟儿童第二性征发育,而且可明显抑制骨骼成熟,防止各个提前闭合而改善最终身高。根据患儿的中医病征分别采用滋阴泻火法、疏肝解郁法、健脾燥湿法[8-9],都取得确切疗效,值得临床研究运用。

5 小结

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多数与摄入食物密切有关,要养成合理、卫生、科学的饮食习惯;对各种性早熟现象要及早诊断,及时发现、合理治疗;针对患儿的临床病征,考虑经济条件和疗效,分别采用西药、中医药或者联合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国新, 周志红, 卫巧贤. 性早熟儿童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行为改变[J]. 广东医学, 2008, 29(6):1002-1003

[2] 乔晓红, 俞建, 谢晓恬. 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4):249-252

[3] 芦军萍, 郑力行, 蔡德培. 性早熟患儿血清中四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J]. 卫生研究, 2006, 35(3):288-290

[4] 韩明英. 女性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10):1467-1469

[5] 戴明娟, 杨左一, 沈俊娅. LHTH兴奋试验在性早熟类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 2006, 8(7):750-751

[6] 马华梅, 杜敏联, 李燕虹, 苏喆, 陈红珊.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生长激素联用治疗真性性早熟女孩的疗效评价[J]. 2006, 22(3):252-255

[7] 王晓宁. 达那唑与知柏地黄丸联合治疗女性特发性早熟临床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3(3):463-465

[8] 孔荣华, 徐雯. 中医对性早熟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J]. 中医研究, 2006, 19(4):55-57

[9] 张文鹃, 吴丽萍, 赵娜, 柴裕. 儿童性早熟分类与中医药治疗[J]. 甘肃中医, 2009, 22(2):69-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