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号制定部门
创伤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0 医务处类型 审核人新订□修订
制度编号2-YWC-A-077适用部门全院□科室 审核时间2021-6-101.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为保证本中心持续健康快速发 展,根据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 度。
2 .目标
通过《创伤中心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医院 创伤中心建设及正常运行,确保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 量管理,并保障医疗安全。3.适用范围
创伤中心相关行政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等部门。 4 .名词定义 5 .内容 5.1 指导思想
5.1.1 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 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急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 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 内容并将其纳入中心管理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 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5.1.2 以规章制度、医疗常规及创伤数据库为依据,并不 断修订完善。
5.1.3 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创伤中心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监 督实施。
5.1.4 每季度举行一次创伤中心管委会会议,创伤中心管 理委员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创伤中心的流程、 规范及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5.2 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是由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质控小 组(创伤中心成员)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组成的三级管理 体系。
5.3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及持续改进措施
5.3.1 创伤中心管理制度及流程:预警制度、创伤救治团 队工作制度、时间窗管理制度、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创伤中心 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急诊“绿色通道”(高效、安全、便捷) 情况、科间紧密协作情况、患者转归处理等。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5.3.1.1 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 得连贯性医疗服务。
5.3.1.2
加强急诊工作制度和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531.3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 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创伤救治组医生的基本技能:必须掌握严重创伤的 早期评估、损伤控制复苏、必要的急救操作(气管插管、呼吸 机应用、除颤、深静脉穿刺、FAST等)、熟练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外科医师须经过浙江省急 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培训后上岗;创伤中心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急诊外科医师专业培训 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并记录在案。
5.323定期进行业务学习,至少每两月1次,及时查找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532.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 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 能。
创伤病人救治:要求首诊医师对患者要进行全面体 格检查,重点辅助检查,及时确诊,规范救治,并按要求书写 急诊病历,做到不推不拖;对严重创伤患者应及早启动预警、 创伤救治小组及时间窗管理等,必要时可启动创伤MDT。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1 .3.1质控小组定期抽查病历:急诊抢救记录应按格式要 求记载全面完整,接诊时间、病情经过、生命体征、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印象诊断、抢救经过、转归、时间管理单、医患沟 通等均应加以记录。
1.2
及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医患沟通,要告知患者病情 情
况、救治计划、救治效果及不良反应等。
1.3
定期评估严重创伤的预警启动比率及预警和结果的相
关性,并总结经验,相应的改进预警机制。
1.4 定期对创伤时间管理单作出分析报告,以便对流程、规范以及相关科室间的配合加以改进。
534典型病历讨论:要求运用典型病历对严重创伤患者 的预警启动、早期评估与复苏、时间窗、救治决策、输血方案、 手术方案、各相关专科的配合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质控小组定期对典型病历进行讨论分析,并有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