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作者:张亚红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06期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健康观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躯体没有疾病,没有缺陷,不虚弱就是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状况,而且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那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大家都很明白,我们教育者不仅要教人,还应育人,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为受教育者——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三大要素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作用处理好。
一、优化家庭环境因素,还学生一个健康发育的温床
家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如何优化家庭环境因素来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呢? 1.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娱乐计划。其次,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琐事,不要对子女过于呵护,尽可能给孩子多创造一些独立生活的环境,培养孩子坚强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再次,家长要不断教育孩子循序渐进,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和困难勇气,但坚决杜绝采取任何形式的诱惑手段来激励孩子。最后,杜绝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无标准的盲目比较,我们应该从孩子本身出发,去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进行培养和教育,将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子女正是以父母为人生楷模,父母自身的示范作用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首先,父母的人格素养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将对子女良好品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的尊重和爱的情感,将会奠定子女生活的感情基础,并成为子女良好性格形成的参照坐标。再次,父母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所表现出从容乐观的态度,将会成为子女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有力杠杆。最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节俭朴素、勤奋进取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将成为子女健康人格塑造的本源。一位当年被医学上宣判残废的聋哑女孩,在她那一时一刻都没有放弃努力的父亲十几年如一日的耐心教导下,学会了发音、唱歌,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虽然经历过一百次的跌倒、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败,却又能有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因为她有一位用真诚去拥抱她的父亲。他们共同的努力,创造了奇迹,这位聋哑女孩成了大学生。其实我们的父母就应该像聋哑女孩的父亲那样,去充当子女心灵的“保护神”,让自己的子女都能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二、优化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对学生心理施以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活动、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表现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将这几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当,便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优化学校教育的管理因素
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充分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变以升学率为目标、以考分为轴心的唯分数教育,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首先,积极改革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其次,调整好教学与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休息和娱乐。再次,要真正做到“减负”,使学生摆脱超额的学习任务和频繁的考试。最后,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及心理卫生教学活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轴,构成了一个聚合体,在这个聚合体中,师生双方的评价及对待方式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随意贬低、挖苦学生。其次,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能和学生单独解决的应避免通知其家长。最后,应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好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理对话,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其实不光如此,我们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人格素质,这会更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以教育为本,优化社会因素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社区环境,传媒导向以及保健教育等社会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长,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的不良的影响。例如:黄色、淫秽等非法出版物、社会及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等一些随着市场竞争滋生的不良观念和不健康产物,不仅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还对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可是,我们教育者是无法左右社会发展的,我们只能利用手中的教育去教育学生远离这一切。当然所能采取的手段很多,如:举反面实例进行教育、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制讲座、请失足少年现身说法等。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抵御社会上不良因素的侵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状况才会蒸蒸日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家庭、学校、社会这三大因素的发展和施力方向如果一致,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能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康发展,必须不断的优化这三大因素与学生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尽我们教育者最大的可能为学生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