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和对策分析
作者:马菲娜 杨美丽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1期
[摘要]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已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对浙江省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加快绍兴市文化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绍兴;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的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文化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绍兴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东部经济带,毗邻上海、江苏等经济强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持。从历史上看,绍兴市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并且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已拥有3个文化名园,5个文化名馆,11个文化名镇。2012年,绍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上升到关乎国民经济的高度,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尽管如此,绍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1.1文化产业总体处于增长状态,但发展意识淡薄
1.1.1 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其中美国为11.3%,韩国、巴西、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和俄罗斯均已超过6%。可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早在201 1年,欧洲理事会与欧洲比较文化研究所就估计,欧盟各国60%以上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实收资本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2013年绍兴市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42.12%,2014年提升至占GDP总量的43.56%;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占GDP总量的44.96%。文化产业作为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市政府全力支持,按照绍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文件精神,每年用于宣传文化发展的专项基金中,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部分就不少于3000万元,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12.7%、8.5%、31.3%。2008~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3.3%、3.0%、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绍兴市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总体上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1.1.2对于消费者而言,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绍兴市的消费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仍然有众多人认为,文化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是用来欣赏而不是用来消费的。这种思想导致消费者对于文化产业的消费不够。比如,人们会去看免费的越剧下乡,但是,鲜少有人走进剧院消费越剧;再如,年轻人会去观看电影,但中老年人不会为票房买单。
1.1.3对于文化产业的生产厂家而言,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必将受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约束,但是文化产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文化的创新力度不够,这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缺少创新人才,二是功利主义。很多文化产业的厂商不愿意为了创新去花费巨额的成本,从而导致文化产业中存在模仿、抄袭的现象,这是必将是一个恶循环。这样一来,文化产业也得不到发展。
1.1.4对于文化产业的传播者,本应该利用先进的科技、快速的传播平台,承担着传播文化产业的正能量,但是传播虚假消息,传播低俗落后的暴力、色情等文化的现象仍有存在,他们没有看到文化产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是符合市场秩序的正能量产品,不能为了一时利益失去整片的发展空间。故而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树立正确的文化产业意识也尤为重要。
1.2文化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公共文化部门文化、艺术、文物机构的数量2010~2013年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绍兴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国有剧场6个,电影院24个,电影放映量比上年增长41.1%。目前,全市拥有群艺馆和文化馆(站)共125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较上一年度增长13.6%。由此可见,绍兴市人民的总体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公共文化资源日益增多和普及,通过现代媒体,通过传统书籍使得绍兴市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知识。
*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隗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可见,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绍兴市有9所高等院校,但是,据统计高等院校为文化产业输送人才的比例低,绍兴市具有重点文化企业53家,六千余家文化经营单位,这就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人才的输送,同时已经在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也缺少对于文化知识的再学习,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没有使得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贡献。以图书馆为例,近期对柯桥区公共文化产业的图书馆的调查中发现,55%为学生,25%为刚刚毕业生,15%为已经从事工作人员,5%为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公共文化设施并没有很好的运用于文化产业,仅仅只有学生在很好的利用。那么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从业人员对于文化资本的运作缺乏了解,对于文化资源的认识也有限,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受到阻滞。
1.3文化企业数量多,但缺少知名品牌
2010年7月,绍兴市设立了全省首个网络经济科技创业园区,到2011年入驻的网商就达到27家,经营总额453亿元。2011年,绍兴市文化市场中有经营文化产业的单位4135家,较上一年度增长11.97%。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绍兴市的文化产业一直在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到市场竞争当中。但是绍兴市的文化产业缺少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就是文化产业中的一张名片,浙江省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取得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大家还是会记得这档节目是从荷兰引进的,就像是提到动漫就会想到日本,提到电影就会想到美国一样,能够做到这样意味着日本和美国的文化产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标签。
绍兴市自古以来就是以“水乡”、“桥乡”、“名士之乡”、“渔米之乡”著称,但是现如今绍兴的发展已经使得传统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高屋建瓴。绍兴市政府正在做出最大的努力,以还原“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貌,打造地理上的文化名片。其次,在文化艺术上,要尽可能大力度的举办和宣传兰亭书法节、名人文化博览会和工艺品交流会这类可以凸显绍兴文化的活动。绍兴人要打造自己的文化产业名片,这样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绍兴市的知名度,为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1.4文化资源参差不齐,整合度低,带动作用小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金融人,就必须要对基金、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有充分的了解。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各种文化要素的相互融合。比如旅游业,游客总是到一个地方的参观一个景点,就不再领略别处风景,但是去看完嵊州的百丈瀑布,还可以去新昌的大佛,乃至绍兴市区的沈园等。甚至市区的游客也往往只是针对性的去一个景点,即使下一个景点就在隔壁也视而不见。这就是旅游资源之间的连贯性不够,各个旅游景点之间可以设置关联性,参观完一个景点之后有旅游专车为想去周边景点游玩的游客提供服务。又或者说在旅游景点中可以安排地方戏剧专场演出,游客既可以体会绍兴文化,又可以做到文化附加业和文化服务业的融合,做到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旅游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度低作为一个典例,可以从中看出绍兴文化产业整体融合度不足。
目前,绍兴的黄酒进入到美国的国宴中。可见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并非不可能,但是有很多传统的文化产品,绍兴的工艺扇、乌毡帽、嵊州的根雕、木雕等,都是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传统和商业化中徘徊,受到地域的限制而固步不前。由此可见,绍兴市各类文化资源发展的参差不齐,历史遗产已经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大力发展,而传统的手工业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绍兴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与方向
2.1应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力度
2015年,绍兴市政府对首批文化产业发展的10个项目,拟扶持的总金额就达到600多万元,绍兴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是绍兴市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应该在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1)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让他有足够的面积用来发展,在产业园中优先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内领先企业的带头作用。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经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产业而言,需要大力支持私营文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到私营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
(3)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关于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成长。在市场秩序方面,建立统一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在文化市场上禁止不法厂商利用大众平台传播低俗愚昧的文化,要传播大众的、高雅的、正能量的文化。对于文化创新产业的保护力度要加大,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专利,这样才有更多的文化企业愿意去创新,保持文化产业的创造力。
2.2进一步健全绍兴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文艺作品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有足够的人才进行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出更多并且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充分合理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绍兴市来看,首先,要促进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完善,做到生产和学习的结合,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另外,高校也要增加文化产业的科研项目,多设有关文化产业的专业,像金融行业、医学、计算机专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专业,文化产业作为大力发展的产业,也应该在高校中设立属于自己的专业课程。第三,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对于已经在文化产业工作的人员进行文化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网站的设置可以分不同的类别岗位。比如从事旅游业的可以专门安排网上上课帮助其更加充分的了解各地旅游资源,对于戏剧工作者可以安排网上巩固戏剧表演课程。网站还可以用“我来当老师”模式,有能力的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最后,还应该由政府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做到文化产业工作人员与纯艺术人员的及时协调与沟通,积极联系,以此达到艺术与产业互助的方式对产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模式。 2.3重视科技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文化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差异化战略为核心,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责任感,在文化产品生产、制作过程中充分融入绍兴元素,体现绍兴文化特色。通过运用切实化的营销策划、大众性的媒体传播、互动性的消费者体验,打造绍兴文化品牌。绍兴市具有打造文化品牌的底蕴和实力,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从古到今名人客卿数不胜数,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打造名人效应,不仅可以体现在把各故居串联在一起发展“名士文化之旅”,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把名人的一生重新展现出来,通过模拟还原、动画等方式,在各种媒体上放映,这样文化产业真正有了文化内涵,也发展了文化服务业和物质文化。但是要避免功利化、商业化的气息过重,掩盖了历史的风采。各种手工艺品也可以成为文化品牌,将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先进的设备武装工艺品,提升绍兴文化产品的整体知名度和国内外影响力,促进绍兴文化品牌的成长、成熟。
2.4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整合
(1)推进文化与工业融合发展。依托绍兴市的工业基础,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意创新的结合,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提升工业产品的美观度和可用性,提高其品牌价值和附加值,如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可以使其生产更加高效,外观设计更加美观。
(2)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相融合。绍兴市正在努力打造城市化,但是城市化不一定都是高楼大厦,要做到把地域特色文化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把传统民居融入城市化当中,真正做到在绍兴看江南古城、品江南风情、读江南文化,把绍兴市打造成文化品牌城市。
(3)依托绍兴市便利的地理位置,努力打造旅游强市,充分利用好名人文化、江南水乡、古越风情等基本资源。
(4)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统文化产业质量,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并且以科技成果加快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的一体化进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结构。
(5)扩大地方戏曲艺术的社会影响力,绍兴戏曲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要推进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比如,要多设立小百花艺术团等艺术教育场所,为戏曲艺术传承、戏剧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要一如既往的做到戏曲下乡,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