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形式有哪些?
球型容器;圆筒形容器;箱式容器;圆锥形容器。
固定式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
壳体、封头(端盖)、膨胀节、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含)的设备主螺栓、公程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基本参数是什么?
压力;温度;容积。
容器内的介质危险特性有哪些?
燃烧性;爆炸性;毒性;腐蚀性。
压力容器的组成:
一、固定式容器投运前需检查哪些方面?
投运前应对容器本体、附属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投运。
(1)检查容器的内部在安装、检验、修理、改造后有无遗留物,并对容器外部进行清理,操作环境应符合设备安全运行要求。
(2)检查水、电、气等供给情况。
(3)检查容器外表面有无异常情况。
(4)检查压力容器与管道连接情况以及阀门开闭情况。
(5)检查附属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6)检查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仪器、仪表是否失灵和是否在校验期内。
二、容器在运行中应检查哪些方面?
答:工艺条件的检查;主要检查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液位等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设备状况的检查:主要检查容器与连接部位有无异常震动、磨损、泄漏等;容器有无明显的变形、鼓包;容器外表有无腐蚀;保温层、支座支撑、紧固件是否完好;基础有无下沉、倾斜;阀门启、闭与挂牌是否一致。
安全装置的检查:安全附件、连锁保护装置仪表等运行是否正常或是在校验期内。
三、压力容器运行中工艺参数及指标需控制哪些方面?
答:压力和温度的控制;液位的控制;投料的控制;腐蚀介质的控制。
四、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附件有哪些?
答:安全阀、爆破片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装置等。
五、安全阀在使用中应做好哪些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1】 经常检查安全阀及与管路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2】 运行中安全阀开启后,需要检查其有无异常情况;
【3】 运行中发现安全阀不正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
【4】 经常保持清洁,防止锈蚀、防冻、防黏滞;
【5】 经常检查铅封是否完好。
六、爆破片在使用中应做好哪些检查和维护工作?
答:应当经常检查爆破片是否有介质渗漏现象;定期检验爆破片;对爆破片进行定期更换。
七、压力表在使用中应做好哪些检查和维护工作?
【1】 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当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
【2】 压力表应当由国家法定的计量校验单位进行定期的校验,并按计量部门规定的期限校验。压力表安装前应当进行校验。
【3】 经调校的压力表应当在表盘上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压力表校验合格后应加铅封。
【4】 压力表盘玻璃应当保持洁净、明亮,能冲洗的应当定期冲洗,以免堵塞,对黏性介质的压力表应当经常检查指针转动及压力波动是否正常。
八、液位计在使用中应做好哪些检查和维护工作?
【1】 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人员,应加强液位计的使用维护,保持完好和清晰。
【2】 防止泄露,保证液位正常显示。
【3】 液位计能进行冲洗的要定期冲洗,不能冲洗的在停车时需做保养。
【4】 对气(汽)、液(水)旋塞及排污旋塞要加强维护保养,保持灵敏可靠。
【5】 实行定期检修制度,使用单位应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加以规定。
九:固定式容器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保持完好的防腐层;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防止压力容器内的介质“跑”“冒”“滴”“漏”;认真做好停用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加强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的维护保养。
十、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安全等级及对应的检验周期?
答:固定式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使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等级按照下列要求确定。
【1】 安全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1次;小型制冷装置压力容器1~3级的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
【2】 安全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6年1次;
【3】 安全等级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在监控期满后,应对其缺陷进行处理,提高其安全状况等级,否则超过监控期限后不得继续使用。
【4】 安全等级为5级的,应当对其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十一、压力表的选用原则?
【1】 选用的压力表应当与压力容器内的介质相适应;
【2】 设计压力小于1.6Mpa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2.5级,设计压力大于1.6Mpa压力容器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6级。
【3】 压力表盘刻度极限值为工作压力的1.5~3.0倍。
十二、对判断、处理容器故障要求作业人员做到哪几方面?
答:要做到“稳”“准”“快”。稳是指压力容器发生故障后,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准是指压力容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判断要准确;快是指处理故障时要快,防止事故扩大。要做到稳快准处理故障,这就要求每个操作人员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压力容器发生特别异常现象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十三、判断故障的一般方法?
答:闻,闻味道,查泄漏处,分析泄漏原因。
听,听声音,查看异常声音产生的部位,分析异常声音产生的原因。
摸,摸温度,分析温度异常原因。
看,看安全附件、仪表、连锁保护装置运行有无异常,主要受压部件有无鼓包、裂缝、泄漏,真空容器外壁局部有无结冰等,分析压力、温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十四、处理故障的一般方法?
答:关,关闭外来压力源
开,迅速开启能够安全泄压的阀门。
加,加快局部搅拌以降温冷却。
喷,喷淋水降温。
堵,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堵漏,防止事故扩大。
停,停止向反应器内添加物料。
十五、压力容器按危险程度、作用原理、设计压力的分类分别是什么?
按危险程度分类:
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压力容器
按作用原理划分:
反应压力容器(R)
换热压力容器(E)
分离压力容器(S)
储存压力容器(C,球罐B)
按设计压力分类:
低压容器
中压容器
高压容器
超高压容器
十六、需要紧急停车的情况?
【1】 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 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衬里层失效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3】 安全附件失灵、损坏等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情况;
【4】 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6】 过量充装;
【7】 液位异常,采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控制;
【8】 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9】 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外壁局部存在严重积冰,介质压力和温度明显上升;
【10】 其他异常情况。
十七、作业人员进罐作业的要求?
答:罐内介质必须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断左右液体、气体或者蒸汽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段。容器内有毒有害介质必须置换合格,容器内部氧含量达到18%~23%人员方可进入容器内部操作。
十八、容器运行中安全操作的要点有哪些?
【1】 做到平稳操作;
【2】 严禁超载;
【3】 确保安全附件灵活可靠;
【4】 认真做好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
【5】 及时、正确地处理介质泄漏。
十九、交接班人员需要做到“五交”“五不交”
五交:
设备在规定参数内运行;
安全附件无故障;
设备本体和附属设备运行无异常;
运行记录齐全、正确,自动显示控制装置运行正常;
备件、工具等齐全。
五不交:
不交给喝过酒的作业人员;
不交给无证操作人员;
设备本体和附属设备运行出现异常现象时不交;
设备有故障未处理不交;
运行记录与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合或远程控制装置有故障不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