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轴类零件数控工艺课程设计

轴类零件数控工艺课程设计

来源:智榕旅游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任务书-------------------------------------------4 第二章 设计任务-----------------------------------------5 一、零件图分析---------------------------------------8 二、工艺措施的拟定-----------------------------------8 三、加工路线及进给路线-------------------------------9 四、卸下毛坯,掉头装夹------------------------------11 五、刀具选择----------------------------------------13 六、数控加工刀具卡----------------------------------14 七、切削用量的选择----------------------------------14 第三章 数控工艺卡片------------------------------------17 一、数控加工工序卡----------------------------------17 二、数字处理----------------------------------------17 三、数控加工程序单----------------------------------18 第四章仿真加工-----------------------------------------26 一、打开仿真软件------------------------------------26 二、输入程序----------------------------------------26 三、对刀--------------------------------------------27 四、自动加工----------------------------------------28 五、加工成型----------------------------------------28 六、毛坯掉头----------------------------------------30

1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七、对刀--------------------------------------------31 八、自动加工----------------------------------------32 九、加工成型----------------------------------------35 第五章总结---------------------------------------------37 小组总结--------------------------------------------37 个人总结--------------------------------------------39 参考文献--------------------------------------------40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数控加工工艺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技术,而且在此领域我国已经迈向成熟化,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发展,有了突破性的改善,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题。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切削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编程流程。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与点评。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 任务书

设计题目:轴类零加件工

材料为Ф50mmX130mm的毛坯,45#钢热轧,无热处理及硬件要求,表面质量粗糙度为1.6,其余为3.2。要求设计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程序并仿真。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4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章 设计任务

一、零件图工艺分析

1.材料的选取,选用45#钢热轧,无热处理和硬件要求,材料切削加工工艺性良好。

2.零件成型组成表面:零件由圆柱面、逆圆弧面、端面和螺纹面等几部分组成。

3.零件尺寸标注完整,轮廓表达清晰,零件结构合理。

4.尺寸精度保证,图形上圆柱、圆弧及长度方向的精度为IT7级,用数控车床即可保证。

5.表面质量,主要面粗糙度为1.6,其余均为3.2。

6.各成型表面连接复杂程度中等,加工连续时间不长,不须用可转位刀片,用一般硬质合金焊接刀具即可。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5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加工方案一: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6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加工路线:

1.在普通机床上整外圆平端面,完成轴段Ф50x130。 2.加工中,从右向左,右端打中心孔。 3.先车Ф30X60轴段 4.车44.4X36.75的轴段 5.车Ф30X15的槽 6.掉头装夹

7.车Ф16X33的轴段 8.车R6、R20的弧 9.车莫氏五号锥

10.车Ф44.4X12.5的轴段 11.车Ф13X17的槽 12.车螺纹 13.去夹持端

加工方案二: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7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加工路线:

1、在普床上完成整外圆平端面:左端13,切槽13X10(夹持端槽)。 2、加工中,从右往左,右端设置中心孔。 3、车Ф30X6的外圆。 4、车Ф44X 的外圆。 5、车R6、R20的圆弧。 6、车R16X23的外圆。 7、车Ф30X15的圆槽。 8、车Ф13X7的圆槽。 9、车螺纹。 10、去夹持端。

11、将对中点用油砂纸抹平。 加工时选择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二加工时由于左端有一个Ф13的槽,轴的直径过度太大,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影响。降低误差可采用双主轴车床,但其照价和成本有所提高,使用本方案对大批量产品实施会造成利润的降低或由于对其设备的要求过高使其无法生产。

方案一,一次装夹完成加工,精度容易控制,对设备要求低于方案二适于大量生产的方案,生产的效率高,经济性好,因此采用方案一较合要求。 二、工艺措施的拟定:

1、图样上没有特别的精度要求,一般取表面精度为IT7级精度,使用中等数控CAK6140即可,保证零件的加工要求,编程时可直接用基本尺寸代入。 2、选取毛坯,为符合加工要求,取Ф50×130mm的热轧45#圆钢。

3、数控加工前先在普床上完成外圆的准备加工,先使之获得Ф50的外圆,从而获得工件的回转轴线,然后再平端面,获得工件的长度基准.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8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4、装夹方法: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坐右端,并留有足够的夹持长度。如下图所示:

5、定位基准:端面基准设为右端面,回转基准设为轴线;设计基准、定位基准与工艺基准三者要重合,这既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又可以防止基准不重合,影响加工精度;在相应加工之前基准端面要先行加工。综上所述,在普床上先平端面,加工外圆去除表面的余量达到要求,完成坯料,然后把工件放在数控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右端,并留有足够的夹持长度,由工艺设计内容依次加工圆柱、圆弧、退刀槽与螺纹,最后用切割刀割断即可完成。 三、加工路线及进给路线:

1、零件的加工顺序:先车平面,然后遵守由粗到精,从近到远的加工原则,加工时从右到左粗车各面,粗车时留精加工余量0.25mm,由于螺纹的面比较容易损坏,应后加工,最后用切割刀切断。

2、进给路线: A.CAK6140车床具有粗车循环及螺纹的自动加工功能,加工的时候可以依据程序去自动完成。

B.对精加工,依零件轮廓走刀一次完成精余量的切除。 C.螺纹走刀次数的确定:分五次走刀,切削深度依次为:0.9,0.6,0.6,0.4,0.1(最后重复一次去光刀去铁屑)。 3、走刀路线图: (1)图a为外轮廓走刀路线图。 (2)图b为精车走刀路线图。 (3)图c为切槽走刀路线图。 (4)图d为螺纹切削走刀路线图。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9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图a)粗车外轮廓走刀路线图

(图b)精车外轮廓走刀路线图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图c)切槽走刀路线

四、卸下毛坯,掉头装夹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1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图d)粗车外轮廓走刀路线图

(图E)精车外轮廓走刀路线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2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图F)切槽走刀路线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3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图G)切螺纹走刀路线

五、刀具选择

刀具材料为硬质合金

1.粗车时,循环车削轮廓——取一般硬质合金90°右偏刀,从右到左依次车削轮廓,为防止干涉,取Kr=35°,取刀杆直径D=20mm×20mm。 2.精车轮廓时——取一般硬质合金35°右偏刀,从右到左依次车削轮廓,为防止干涉,取Kr=35°,取刀杆直径D=20mm×20mm,为保证刀尖圆角半径r小于图形结构上最小圆弧半径,取r=0.15—0.2mm。

3.切槽刀——切削刃宽度B=4mm,取刀柄为D=20×20mm。

4.螺纹刀——使用60°外螺纹硬质合金刀,取刀柄D=20×20mm。 5.切断刀——切断刀刀刃宽度B=4mm,取刀柄D=25×25mm。

六、数控加工刀具卡

14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产品的名称及代号 零件轴 零件名称 零件轴 图号 A4 序号 刀具号 刀具规格及名称 数量 加工表面 备注 右偏刀 1 T01 90°硬质合金外圆刀 1 粗车外表面及平端面 Kr='35 右偏刀 2 T02 35°硬质合金外圆刀 1 精车外表面 Kr='35 3 T03 宽度为4mm的切槽刀 60°硬质合金螺纹刀 切断刀 1 切退刀槽 B=4mm 4 5 T04 T05 1 1 车螺纹 切断 外螺纹 B=4mm 6 T06 GB/T4459-5 1 打中心孔 编制 审核 批准 共 页

七、切削用量的选择(参考文献47页)

1.背吃刀量p:(查参考文献2:P133表4—2、P136表4—3)

(1)粗车循环:45#钢属于中碳钢,经过热轧p=2~6mm,取p=3mm,精车余量:p=0.25mm;

(2)螺纹循环:粗车p=0.4mm,循环退刀依次减少,精车余量p=0.16mm。 2、主轴转速:(查参考文献2:P136表4—3并参阅机床手册中“主轴转速”) 该零件的加工表面由圆柱、圆球面、顺妳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因为工件材料为45#中碳钢,尺寸较小。为保证表面精度要求选取切削速度范围为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5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Vc=90~160m/min。

(1)外轮廓加工:

80120 粗加工:Vc==100m/min 降20%

2 取Vc=80m/min

801000=600r/min

3.1450120150 精加工:Vc==135m/min 降20%

2 N=

取Vc=108m/min

1081000=860r/min

3.1440 (2)螺纹加工:n=1200/2-80=520r/min

ap 粗车=1.3mm 逐刀减少 精车=0.2mm

(3)端面,切割

切割加工:n=400r/min

3、进给速度Vf的计算-----Vf=nf(参考文献2:P138表4-4)

(1)外轮廓:粗车:取f=0.3mm/r Vf=0.3×600=180mm/min

精车:取f=0.15mm/r Vf=0.15×860=129mm/min

(2)螺纹加工:Vf=nf=520×3=1560mm/min

(3)端面,切槽:Vf=40mm/min

切端面时可适当加大,f取0.2mm/r,则Vf端面=80mm/min

N=

ap (mm) N Vc (r/mm) (m/min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f (mm/r) Vf (mm/min) 16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 车削 螺纹 粗车 精车 粗螺纹 精螺纹 切割 切槽 3 0.25 1.3 0.2 1.2 1.2 0.4 600 860 320 320 400 400 400 80 108 0.3 0.15 0.08 0.2 0,08 180 129 1560 1560 40 80 40 切端面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得结果如下表:

综合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并将其填入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单位 数控0904 名称 工序程序偏号 号 O2121 产品名称或代号 零件名称 零件图号 夹具名称 三爪自定心卡盘 刀具 规格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使用设备 CJK6140 数控车床 车间 金工车间 工刀具 工步内容 号 号 1 2 3 从右到左T01 粗车外圆 从右到左T02 精车外圆 切槽 T03 主轴转进给速度 背吃刀量 速 备注 (mm/min) (mm) (r/min) 600 900 600 180 135 120 180 135 `120 3 0.25 1.2 3 0.25 1.2 自动 自动 自动 手动 自动 自动 自动 17

4 毛坯掉头 从右到左T01 粗车外圆 从右到左6 T02 精车外圆 5 7

600 900 400 切槽 T03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8 粗车螺纹 T04 9 精车螺纹 T04 10 编制 切割 T03 审核 20×20 20×20 20×20 600 600 600 批准 720 720 120 1.2 0.2 1.2 共页 自动 自动 手动

第三章数控工艺卡片

一、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二、数字处理:

1.将编程原点选在图形的最右端,避免基准不重合原则带来的误差,而且毋须进行尺寸链换算。

2.由于精度要求不高,编程时可采用基本尺寸值处理,但也需要平均值处理。 3.确定M16X2mm螺纹牙底直径及牙深。 (1)计算螺纹牙底直径及牙深的计算: 牙深=0.6495p=0.6495x2=1.299

螺纹牙底直径=大径-2x牙深=16-2x0.6495x2=13.402mm (2)螺纹走刀次数的确定:

分五次走刀,切削深度依次为0.9,0.6,0.6,0.4,0.1(最后重复一次去光刀去毛刺)

(3)螺纹切削次数参考表(附表1)

附表1:普通螺纹切削深度及走刀次数参数表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8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螺纹 P:螺距 牙深=0.6495P 螺距 牙深 1次 2次 3次 切削 深度 及 走刀 次数 7次 8次 9次 0.2 0.2 0.15 0.4 0.3 0.2 4次 5次 6次 0.16 0.4 0.1 0.4 0.4 0.15 0.4 0.4 0.4 0.6 0.4 0.4 0.6 0.4 0.4 1.0 1.5 2.0 1.229 0.9 0.6 0.6 2.5 3.0 3.5 4.0 0.649 0.974 0.7 0.4 0.2 0.8 0.6 0.4 1.642 1.949 2.273 2.598 1.0 0.7 0.6 1.2 0.7 0.6 1.5 0.7 0.6 1.5 0.8 0.6

三、数控加工程序单: 零件号 程序号 序号 O1234 零件名称 编制日期 程序内容 程序说明 审核 零件轴 编制 1. O1234; 2. G99 M03 S600; 程序号 主轴正转,速度为600r/min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19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3. M08 T0101; 调用1号刀,冷却液开,对刀点为工件右端 4. G00 X55 Z5; G71 U2 R1; 快速定位循环起点 5. X方向每次吃刀量2 每次退刀量1 6. G71 P10 Q20 U0.5 W0.2 F0.3; 粗车循环 留有精加工余量 7. N10 G42 G01 X27 Z0 F0.3 ; 8. X30 Z-1.5; 9. W-4.5; 10. X41.4; 11. X44.4 W-1.5; 12. W-12.5; 13. X41.4 W-1.5; 14. W-15; 15. X44.4 W-1.5; 16. W-4.75; 17. N20 G40 X55; X轴进给 倒角 Z轴进给 X轴直线进给 倒角 Z方向进给 倒角 Z方向进给 倒角 Z轴进给 抬刀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18. G00 X100 Z100; 19. T0202; 20. M03 S900 F0.1; 21. G00 X55 Z5; 22. G70 P10 Q20 S800; 23. G00 X100 Z100; 24. T0303; 25. M03 S600; 26. G00 X46.4; 27. Z-25.5; 28. G01 X30 F0.05; 29. G04 P1000; 30. G00 X46.4; 31. G01 W-3; 32. X30; 33. G04 P1000; 快速退刀 换2号精加工车刀 主轴正转,转速900 快速定位 精加工(到此) Z轴、X轴快速定位 换三号切槽刀 主轴正转,转速600 X轴快速定位槽的上方 Z轴快速定位 切槽 暂停一秒,光整 快速退回 Z轴进给 切槽 暂停一秒,光整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1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34. G00 X46.6; 35. G01 W-3; 36. X30; 37. G04 P1000; 38. G00 X46.4; 39. G01 W-3; 40. X30; 41. G04 P1000; 42. G00 X46.4; 43. G01 W-2; 44. X30; 45. G04 P1000; 46. G00 X46.4; 47. X100 Z100; 41. M05; 42. 卸下毛坯掉头装夹 X轴进给 Z轴进给 切槽 暂停一秒,光整 X轴进给 Z轴进给 切槽 暂停,光整一秒 X轴进给 Z轴进给 切槽 暂停,光整一秒 X轴进给 快速退刀 主轴停转 毛坯掉头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2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零件 号 1. O0008 零件名称 零件轴 编制 编制日期 审核 序号 程序内容 M03 S600 T0101 程序说明 1. 主轴正转,转速600,调用1号刀 2. G00 X55 Z5; 快速定位 3. G71 U2 R1; 快速定位 3. G71 P30 Q40 U0.5 W0.2 F0.3; 粗车循环,留有加工余量 4. N30 G42 G01 X13 Z0 F0.3 ; 确立刀补 4. Z-10; Z轴进给 5. X15.8 W-1.5; 车倒角 6. W-21.5; Z轴进给 6. 7. X20; X轴进给 G02 X37.5 W-16.6 R20; 切R20圆弧 8. G03 X43 W-4.82 R6; 切R6圆弧 9. G01 X44.4 W-26.57 F0.3; 切削锥面 10. W-11; Z轴进给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3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11. N40 G00 X50; 抬刀 12. G00 X100 Z100; 快速退刀 13. T0202; 换2号刀精加工 14. M03 S900 F0.1; 主轴正转,转速900. 15. G00 X55 Z5; 快速定位 15. G70 P30 Q40; 精加工到此 16. G00 X100 Z100; 快速定位 17. T0303; 换3号切槽刀 18. M03 S400 ; 转速为600 20. G00 X20 Z-30; 快速定位 21. 22. G01 X13 F0.05; 切槽 G04 P1000; 暂停一秒,光整 23. G00 X20; X轴快速进给 24. G01 W-3 F0.3 ; Z轴进给 25. X13; 切槽 26. G04 P1000; 暂停一秒,光整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4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27. G00 X20; X轴快速进给 28. X100 Z100; 快速退刀 29. T0404; 换4号车螺纹刀 30. M03 S600; 主轴正转,转速600 31. 32. G00 X18 Z5; 快速定位 G92 X15.1 Z-29 F2.0; 切螺纹 34. X14.5; 切螺纹 35. X13.9; 切螺纹 36. X13.5; 切螺纹 37. X13.4; 切螺纹 38. G00 X100 Z100; 退刀 39. T0303; 换切断刀 40. M03 S600; 主轴正转,转速600 41. G00 X20 Z-10; 快速定位 42. G01 X-5 F0.08; 切断 43. Z-5; 缓慢z轴退刀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5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44. G00 X20; X轴快速进给 45. X100 Z100; 快速退刀 46. M09; 切削液停 47. M05; 主轴停转 48. M30; 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开头

第四章仿真加工

一.打开仿真软件

二.输入程序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6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三.对刀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7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自动加工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8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五.加工成型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29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六.毛坯掉头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1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七.对刀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2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八.自动加工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3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4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5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九.加工成型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6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章总结 小组总结

一、关于该工件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以及尺寸和形为精度处理及表面粗糙度处理。

1、数控加工内容选择 适宜内容:

普通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宜作为优选内容;

普通机床难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的内容作为重点选择内容;

普通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在数控机床还有加工能力充裕时进行选择。 普通机床无法加工圆弧面。 严禁内容:需长期占机调整的内容;

加工余量不稳,在数控机床上无法自动调零的内容;

加工部位零散,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不方便、效果不明显的内容,在普通机床上补欲加工。

本设计工件精度要求为一般七级,表面粗糙度1.6um,所以即适于数控机床上加工,又适于在普通机床上加工。

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适于在普通机床上加工,而对于成批量生产时,考虑到提高生成效率,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7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要在数控机床上完成。

2、尺寸、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处理

(1)尺寸精度保证:图形上尺寸均为IT7级,用数控机床本身精度即可保证,通过测量

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件自动完成,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2)形位精度:定位精准、设计基准、测量基准及编程原点,四位一体。

(3)表面质量保证:表面粗糙度获得为一般加工要求,由于此车削零件结构比较简单,

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此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均为Ra3.2um,在用切割刀切断工件后要用砂纸磨平以保证端面Ra=3.2um。在确定走刀路线时,不允许有加工刀痕。

二、关于毛坯的下料方案的提出及处理

1、单坯料: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为便捷装夹,采用此方法,左端留出夹持端。此方案应

在普通机床上先整外圆,后切端面。 2、多坯料:在大批量生产中应将3~5根Ф50×130mm的棒料同时安装,此方案应在数控车床上完成。

为考虑经济效益节省加工工时,保持工件表面质量精度,应采取第一方案。

三、数控工艺制定过程

1、 工艺措施选择理由:根据图样给定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太高。所以选

取表面精度为7级精度,使用中等精度数控车床。为符合加工要求,选取50×130mm

的热轧45#圆钢。为保证在数控车上能完成IT7加工精 度,应先在普床上完成外圆的准备加工,使之获得Ф50的外圆从而获得工件的回转轴线。根据走刀路线从右到左所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最后在普床上完成夹端的切槽工作。 2、 加工路线的选择:

(1) 经济性:方案一采用的是CAK6140中等精度数控机床,而方案二采用 的是二次装夹。

(2)夹紧力:因为该零件精度不高,且表面又都是工作面,所以夹紧力不需 过大,而方案二采用二次装夹,若夹紧力过大容易使加工的表面磨损。 综上所述,在同样能完成零件的加工条件下,方案一最合理。

(3)工序划分原则使用说明:由于本加工内容次数较多,按加工次数划分工序。 (4)用量值选用处理:根据《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中的参考文献表格中的数据较理想,实际当中无法达到应选取降低20%。

(5)编程时有关数据及指令选取:主轴转速为600r/min,粗车循环每次p=2mm,进给量为0.4mm/r;切槽,进给量为0.25mm,切螺纹时转速为600r/min。编程时主要用到的指令有:G50工件坐标系的设定,精车循环G71、G73,刀尖半径补偿G42,车切削G01,车圆弧G02、G03,精车循环G70,切螺纹G92。

(6)夹具选用处理:由于本加工零件为对称轴类零件,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可自动找正,装夹方便,夹紧力较小,便于夹持外形规则的工件。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设计课程,在指导老师孙老师和马老师的指导下和全体小组的热情投入下顺利完成本次设计课程。

本次我们小组设计题目为轴类零件的设计,有锥面、圆柱面、圆弧面、螺纹面等面组成。表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8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给设计夹具的运用及编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题设计方案中采用基准统一、先近后远原则,选用一夹一顶方式进行加工。在方案选取中,小组人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有遵循基准统一方案进行加工,因为一次装夹完成加工,精度容易控制,对设备要求低于方案二适于大量生产的方案,生产的效率高,经济性好。有的认为两次装夹加工比较好,因为加工时编程简便且刚度较好。但,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由影响。降低误差可采用双主轴车床,但其照价和成本有所提高,使用本方案对大批量产品实施会造成利润的降低。在。

过小组成员的激情讨论中,我们选择方案一(采用一夹一顶)为最优加工方案。本次课程时间较短,且工作强度大,这就锻炼我们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以我们发散式思维,带着问题去寻求方法,由于每个人的观点看法不同,所以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眼光,这更培养了我们以后对待问题全面系统的角度。

轴类零件的设计最核心的就是三张卡片,即刀具卡,工艺卡,工序卡,完成了这三张卡的设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对零件的分析及技术要求,最终我们小组设计出了两种方案,通过比较最确定方案一是最佳的一个。又由于是轴类零件,我们采用入体原则的加工方法,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数。这样加工可以很好的保证加工精度。通过查阅资料和计算完成的切削用量及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到量的确定。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的巨大的,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一解决了,在此也很感谢老师的帮助。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比一学期在课堂上学到的还要多,以前很多不懂的问题现在多懂了。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收获,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数控加工工艺这门课程对于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很重要,但想学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起来比较枯糙乏味,许多学生因为平时的懒散因此而放弃,我想作为一位大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在自己的职责。

个人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整个阶段,特别是在零件仿真加工模拟阶段,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确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从加工方案分析,到CAD画图,再到选刀、编程、仿真加工等等,使我对其整个设计过程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其中涉及到多门专业课,如《机械制造》、《数控工艺》、《数控编程》等。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真正学会了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如何学会与自己的团队做好协调。因为课程设计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本次选题的目的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一次综合练习。

随着课程设计的逐渐完成,使我对《数控加工工艺》这门课程以及对数控加工技术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让我充分了解到实际加工与理论学习分析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个小组,就是新建的团队,每个人都是一样,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来学习和创新。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我也不断地去翻阅所学的专业书籍和各种相关的资料。这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以前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自己要对刀具的切削用量等方面的计算多下功夫学习,这些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39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前从事的专业工作都有很大用处。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在设计工艺规程和编写加工程序的时候大脑中形成了一种可以快速反应的模式,我想这也是一种收获,是在对我们一周在课设上所花时间的回报。因为这种模式将让我更好地学习以后的课程,将其他专业课程系统的组合在一起。

在这次课设中,对加工程序的编写是最让人感到棘手的,因为对数控加工程序指令不是很熟悉,了解的指令太少,在编写上也费了不少的功夫,虽然编写程序这一块占用了整个时间的相当一部分,但我依然感到欣喜,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掌握了基本程序的编写,而且对一些特殊指令也可以应用到实例中了。我想如要加快编程速度,除了对各编程指令的熟练掌握之外,还需要你掌握零件工艺方面的知识。对于夹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设定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在上机操作时,我们只有不断地练习各个功能指令的作用,才能在编程时得心应手。

这次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的指导书是由我们的工艺老师,马老师和孙老师执笔的,无疑指导书在我们这次设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指导我们按什么的步骤去完成这个设计。其实在对指导书的阅读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一些关于加工工艺上的问题和所要注意的事项,使我们大家在做课程设计时思路更加清晰,不会走太多弯路。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合作才能双赢。当第一天开始课程设计要分组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大家心里埋下了一股高昂的基调。在这让人觉得枯燥又充实的几天中,我们大家都按照自己所分工所要做的事性在埋头苦干,给人的感觉好像回到了高中时代将面临高考时候,以现在的身份看那时,假以那时的身份又想到现在,让人心潮澎湃,激情更加高涨。以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个人可能都会有精神分散的情况,而当一个人真正面对一件难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觉得拿下它就是一种胜利,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最起码的要求,精神集中也是对你在做的一件事情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本质,现在学会或者说是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怎么说,这次课设是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收获的,在将临毕业的时候,我想我会继续以高昴的心态去面对下一次的毕业设计,去面对将要走上的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带给我的无限挑战。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复制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让我最终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更加殷实了我以后做事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每当我遇到艰难险阻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当初与同学为课程设计而奋战的场景,每每想到这些,自己便会无畏于前方,踏实于脚下,拼搏于未来,为此,在这里真心的谢谢指导老师,谢谢大家。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4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章参考文献

[1] 李华志 主编。《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宏海 主编。《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陈永泰.《机械制造技术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艾兴等 编著.《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超英.罗学科.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及操作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李体仁.孙建功.数控手工编程技术及实例详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陈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41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轴类零件课程设计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