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童声
作者:董春玲
来源:《师道》2011年第05期
身处校园,我喜欢留意小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喜在课上课余捕捉玩心,倾听童声。 下课了,孩子们像流水一般向教室外四散开去,捉迷藏,踢毽子,肆意奔走,有的从高高的土堆上冲下来,有的干脆在大柳树下的蘑菇型地板上打起滚……在我眼里,这都是孩子应有的活跃常态。于是我放松掌控孩子行为的力度,对此少有横加干预和限制,只是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玩得开心和有趣味,是我更乐意看到的。
一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来撒娇,说自己的胳膊让同学给撞得很疼。我看了看并没有大碍,对他说:“你真勇敢,不哭,不过在玩耍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说这话时,我叫出了这个学生的名字,他很是兴奋,也许他认为这是师长对他的一种肯定。他告诉我他没事了,以后自己要小心,还说要谢谢我。
旁边另一个小朋友又跑上来,小脸上扬着,试探着问道,“老师,你一定知道我的名字吧?”他的眼神满含期待。我说:“我当然知道,你叫……”我看到这个小同学跳起来了,大喊着“老师知道我的名字”。然后他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认识我爷爷就认识我了?”多可爱的孩子!我说:“我是认识了你才认识你的爷爷,你爷爷对你很关心。”在孩子的眼里,先认识爷爷还是先认识他是不一样的,先认识他体现着对他的重视。
上课铃声响起,我到别的班级代上一节阅读课,孩子们正在朗读课文。我不愿惊扰他们,于是在教室前面站定,聆听那动听的读书声。一个孩子使劲举手,示意要跟我说话:“老师你站着太累了,你坐下吧,你后面有个座位。”这个孩子平时说话有点断断续续,但是刚才对我说话却非常流畅清晰。我弯下腰去小声说:“谢谢你,我不累。”他接着说:“老师你是觉得座位上有粉笔灰吗?我给你擦一擦。”这当然不是我的想法,可他说着就从桌子底下钻出来了,拿着一个破旧的不用的本子,本子的角都是打着卷的。我看着他不由分说地撕下4张纸,铺好在座位上,拽着我的衣服说:“老师,老师,你坐下吧,我把座位垫好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师生间的美好互动,为我的教育生活每天加添温柔暖意。
又到了课间,我跑到一个正在跳绳的孩子面前,欣赏他跳绳的样子和投入的状态。“老师,我爸爸给我看着表算过,我在一分钟能跳120个了。我不知道这一次我能不能去参加运动会。”我想告诉他他有一个好爸爸,还想告诉他参不参加运动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得到自己的进步。但是孩子处在喜欢竞争的年龄,于是我对他说:“你真有集体荣誉感,要想参加运动会就继续努力练习,这样练习下去保准能行!”几天后,他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被选中了,我要去参加运动会,我要到哪里去?那里怎么样?”这时我并不必要作出回答,只需一个微笑,然后告诉他:“到时候老师也沾你的光跟着你一起去。”他幸福地跳着绳跑远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些冲到土堆上的孩子们,哪来那么大的乐趣呢?我知道有老师担心他们会摔跤,已经撵跑他们两回了,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再冲了上去。我从一边悄悄地靠近他们,看看他们要玩什么。我听到他们正在商量“战术”,当对面冲上来的时候自己这一方要怎么预防。他们还有司令官、指导员、情报员……在孩子的眼里,玩耍就是这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玩也在动脑筋,那一个土堆正是他们需要用智慧去攻克的堡垒。之后,我不敢轻易地终止学生玩耍的过程了,在孩子眼里每一次玩耍都是重要的成长过程,我们所要提供的是一种安全的服务和指导。 我写下了《倾听童声》这个题目,是希望我和我身边的更多教师走近孩子。走近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欣赏到孩子的乐趣并提供合适的帮助。也许在倾听的那一刻,我们也会收获许多的感动,是无关师道尊严、只有生命共融的一种感动。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钢城区丈八丘联小) 责任编辑赵霭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