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认真读题,专心填写。(每空1分,共14分) 1.2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3.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个,每个乒乓球2元,一共花了( )
元。 4.
5×21要使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
里最小填( )。
里最大填( );要使积
是四位数,
5.12个34的和是 ( ),48的26倍是( )。
6.商店买回18箱矿泉水,每箱12瓶,一共有( )瓶矿泉水。 7.两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19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 )
米。
8.王老师每天都锻炼身体,他每天走12分钟,平均每分钟走98米。
王老师一个星期走了( )米。
9.希望小学三年级有9个班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每个班45人,每
人完成2件小制作。
(1)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列式为( )。 (2)每个班的学生完成多少件小制作?列式为( )。 (3)三年级学生一共完成多少件小制作?列式为(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5分)
1.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所得的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3.0除以8得0,0乘8也得0。
( ) ( )
4.79×58的计算结果一定比4800小。 ( )
5.一本书共有400页,明明如果每天读28页,两周就能全部读完。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每题2分,共10分)
1.笔算43×22,先用个位上的2乘43等于86,表示86个( ),再
用十位上的2乘43,等于86,表示86个( )。 A.一
B.十
C.百
D.千
( )
2.下面算式中,积大于800的算式是( )。
A.41×21
B.40×19
C.32×22
D.39×19
3.有420袋牛奶,每6袋装一盒,每7盒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正
确列式是( )。 A.420÷6
B.420÷7
C.420÷6÷7
D.420÷6×7
4.6名工人5天加工零件600个。600÷6÷5表示( )。
A.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B.平均每名工人5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C.6名工人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D.以上都不对
5.两个都不为0的数相乘,如果两个因数末尾共有3个0,则积的末
尾( )。 A.有3个0 C.至少有3个0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28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5×10=
40×70=
250×2=
220×30=
15×40=
B.有4个0 D.以上都不对
12×50= 0×100= 130×20= 39×23≈ 89×38≈
2.列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6分)
59×38= 46×27=
89×93=
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4×7×36 774÷6÷3
32×48÷8
26×63-426
五、动手实践,操作应用。(7分)
请把上面的信息整理后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题6分,6题10分,其余每题5分,共
36分)
1.张爷爷家共养了27头奶牛。
(1)张爷爷家的奶牛每天一共产多少千克牛奶?
(2)张爷爷家的奶牛一周(7天)一共吃多少千克饲料?
2.两个三层书架上一共有252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有多少本书?
3.北京到山东威海的铁路长1072千米。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开往威海,
3小时行驶了46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列火车7小时能到威海吗?
4.贝贝去电影院看电影。他坐在最后一排最后一个座位,是21排36
号。电影院能容纳800名观众吗?
5.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到山坡上种树,已经种了29棵,没种的棵数比
已种的棵数的18倍少15棵。还要种多少棵树? 6.
(1)如果用载重1000千克的货车运,能一次把这些苹果都运走吗?
(2)把这些苹果装箱,每箱9千克。如果用5辆三轮车运走,平均每辆三
轮车运多少箱?
(3)如果每千克苹果卖5元钱,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
一、1.3 2.三 四 3.40 4.4 5
5.408 1248 6.216 7.12 8.8232 9.(1)45×9 (2)45×2 (3)45×9×2 二、1.× 2.× 3.√ 4.√ 5.× 三、1.A B 2.A 3.C 4.A 5.C 四、1.350 2800 500 6600 600
600 0 2600 800 3600 五、
2.2242 1242 8277 3.1008 43 192 1212
六、1.(1)45×27=1215(千克)
(2)26×27×7=4914(千克) 2.252÷2÷3=42(本)
3.465÷3=155(千米) 155×7=1085(千米)
1085>1072 这列火车7小时能到威海。 4.21×36=756(名) 756<800
电影院不能容纳800名观众。 5.29×18-15=507(棵)
6.(1)75×4×3=900(千克) 900<1000
能一次把这些苹果都运走。 (2)900÷9÷5=20(箱)
(3)(答案不唯一)这些苹果能卖多少钱? 900×5=4500(元)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6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的( 位对齐,积的末位要和乘数的( )位对齐。 3.40个25的和是( ),24的35倍是( )。 4.计算左列各题,根据得数直接写出右列各题的结果。
11×11=( ) 21×11=( ) 12×11=( ) 43×11=( ) 13×11=( ) 62×11=( )
5.在
里填上“>”“<”或“=”。
40×2550×24 85×20850÷5 42×12
50×10 13×30
400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6分) 1.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就没有0。 ( ) 2.29×51的积约为1500。 ( ) 3.6
×32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6分)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
A.90 B.19
C.909
)
2.50×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2
B.3
C.4
3.25×65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
A.十
B.百
C.千
四、计算挑战。(共54分) 1.口算。(每题1分,共10分)
70×11= 13×30= 20×45= 79×21≈ 47×18≈
21×40= 270×10= 630÷7= 89×31≈ 39×51≈
2.列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67×54= 53×36=
32×46= 67×28=
39×49= 25×24=
3.计算下面各题。(每题4分,共16分)
98÷2×46 896÷2÷4
4.我会填和算。(每题5分,共10分)
54×18-398 34×(18+24)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18分) 1.德惠超市购进56箱橙汁(如图)。 (1)一共购进多少瓶橙汁?
(2)这些橙汁一共有多少千克?
2.爱心水果超市购进12筐苹果,每筐32千克;16筐香蕉,每筐25千克。 (1)苹果和香蕉各购进多少千克?
(2)用载重1吨的货车一次能运回来吗?
3.三(1)班14人怎样租车合算?最少需要多少元?
答案
一、1.三 四
2.个 个 3.1000 840
4.121 231 132 473 143 682 5.< > > < 二、1.× 2.√ 3.√ 三、1.A 2.B
3.C [点拨]算出25×65的积,再判断积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1.770 840 390 2700 900 90 1600 2700 1000 2000
2.67×54=3618
25×24=600
53×36=1908
39×49=1911
32×46=1472
67×28=1876
3.
98÷2×46=49×46=2254 896÷2÷4=448÷4=112
34×(18+24)
=1428 54×18-398
=972-398
=574
=34×42
4.
五、1.(1)56×24=1344(瓶)
答:一共购进1344瓶橙汁。 (2)56×15=840(千克)
答:这些橙汁一共有840千克。 2.(1)32×12=384(千克)
25×16=400(千克)
答:苹果购进384千克,香蕉购进400千克。 (2)1吨=1000千克 384+400=784(千克) 1000>784
答:用载重1吨的货车一次能运回来。 3.25÷3=8(元)……1(元)
60÷8=7(元)……4(元)
客车便宜
14÷8=1(辆)……6(人) 6÷3=2(辆) 2×25=50(元)
50<60 60+50=110(元)
答:租1辆客车,2辆小汽车合算。最少需要110元。 [点拨]当余下6人时,有两种方案,可以租2辆小汽车,也可以再租一辆客车,但60元>50元,因此选择租2辆小汽车。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题4分,共24分)
1.36乘52的积大约是( )。一个玩具飞机要98元,买15个大
约要花( )元。
2.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8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一个篮球78元,买16个篮球需要( )元。 4.82×60的积是82×( )的积的10倍。
5.比最小的三位数小2的数乘比最大的一位数大2的数,积是( )。 6.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8户,该小区共有
多少户?正确列式是( )。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6分) 1.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2.3
×35,要使积的末尾有0,
里只能填0。
( ) ( )
3.相邻两层楼之间有18级台阶,豆豆家住在11楼,有一天电梯坏了,
他回家要爬198级台阶。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6分)
1.在列竖式计算24×23时,用23的十位上的“2”乘24,得( )。
A.48 B.480 C.40 2.一个两位数乘16,所得的积( )。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
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 )元。
A.724 B.624 C.2730 D.2630 四、计算挑战。(共14分) 1.口算。(每题1分,共6分)
30×90= 13×30= 50×60=
12×50= 220×40= 78×20=
2.列竖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
59×19= 82×38=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5题每题8分,6题10分,共50分) 1.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号称“海底清道夫”。一只海参每
天吞食泥沙56克,半个月(15天)能吞食泥沙多少克?
2.培训学校一共有多少台计算机?
3.学校要举行乒乓球比赛,体育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
4.植树节三年级同学共植树488棵。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5.买哪种钢笔便宜?
6.李大爷家的养鸡场有9排鸡舍,每排鸡舍有4间,每间鸡舍养25只
母鸡。
(1)李大爷家一共养了多少只母鸡?
(2)如果这些鸡平均每只每天下1个鸡蛋,把这些鸡蛋放进蛋托包装,一个蛋托可以放5行,每行放6个。养鸡场一天需要多少个蛋托?
答案
一、1.2000 1500
2.3 3 3.1248 4.6
5.1078 [点拨]比最小的三位数小2的数是100-2=98,比最大
的一位数大2的数是9+2=11。 6.8×15×12 二、1.× 2.×
3.× [点拨] (11-1)×18=180(级)。 三、1.B 2.C 3.C
四、1.2700 600 390 8800 3000 1560
2.59×19=1121 82×38=3116
五、1. 56×15=840(克)
答:半个月能吞食泥沙840克。 2.39×29=1131(台)
答:培训学校一共有1131台计算机。 3.12×4×3=144(元)
150>144
答:买4筒乒乓球够。
4.方法一:488÷4÷2=61(棵)
方法二:488÷(4×2)=61(棵) 答:平均每组植树61棵。
[点拨]题目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别只用一种方法解答。 5.56÷8=7(元)
7元<8元6角
答:买第一种钢笔便宜。 6.(1)4×9×25=900(只)
答:李大爷家一共养了900只母鸡。 (2)900÷(5×6)=30(个)
答:养鸡场一天需要30个蛋托。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口算24×3时可以先算( ),再算( ),最
后算( )。
2.因为14×6=84,所以1400×6=( )。 3.18个30的和是( ),64的24倍是( )。 4.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5.37×24的积是( )位数,最高位在( )位上。 6.( )×( )=( )×( )=600 7.在
里填上“>”“<”或“=”。
50×30
15×70 65×27
27×86 10×32
20×16
8.小明用零花钱300元买了5盒高级巧克力,每盒5块,平均每块巧
克力( )元。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2.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 3.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4.56×40的积和560×4的积相等。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乘数。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周长是( )厘米。
A.80
B.100
C.400
2.芳芳每分钟写28个字,她12分钟能写( )个字。
A.144
B.286
C.336
3.积的末尾有三个0的算式是( )。
A.20×50
B.30×70
C.800×74.与40×60的积不相等的算式是( )。
A.4×600 B.80×30
C.70×805.
4×58的积最大是( )。 A.4552
B.5452
C.8912
四、计算题。(1题8分,2题12分,3题9分,共29分) 1.口算。
37×5= 27×3= 230×4= 310×7= 12×40=
42×200=
48×52≈
61×89≈
( ) ( ) ( )
2.列竖式计算。
13×22=
27×26=
3.脱式计算。
53×(98-49)
五、改错题。(每题2分,共4分) 1. 2.
六、乐乐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00米,他每天来回两趟要走多少米?(6
分)
735÷5÷3
6000-67×85
35×29=
78×41=
34×21=
23×32=
七、解决问题。(5题10分,其余每题6分,共34分)
1.“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三年级12个班去礼堂观看演出,每班42人。
礼堂里的425个座位够坐吗?
2.北方某地区为了节水给各学校安装了节水龙头,平均每所学校每月
节约8吨水,照这样计算,15所学校一年可节约多少吨水?
3.小美要抄一篇850字的文章,用每页22行、每行21个格子的作文
纸抄写,2页纸够吗?
4.春风街道办事处为灾区收集了48吨救灾物资。平均每辆车每天运多
少吨?
5.(变式题)李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篮球,发现一个篮球的价格(整数元)
比34元贵。她买了16个篮球后,钱还没有花完。 (1)一个篮球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
(2)如果买完篮球后还剩40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答案
一、1.20×3=60 4×3=12 60+12=72
2.8400 3.540 1536 4.990 5.三 百
6.(答案不唯一)20 30 60 10 7.> < = 8.12
二、1.× 2.× 3.× 4.√ 5.√ 三、1.A 2.C 3.A 4.C 5.B 四、1.185 81 920 2170
480 8400 2500 5400
2.286 714 736 702 1015 3198 3.2597 49 305 五、1.
易错点拨:用乘数23的十位去乘49,积的个位与乘数的十位对
齐。
2.
易错点拨:计算54×6时没加进位的数。
六、600×4=2400(米)
易错点拨:来回两趟是4趟。 七、1.12×42=504(个) 504>425 不够。
2.8×15×12=1440(吨) 3.22×21×2=924(个)
924>850 够。 4.48÷2÷3=8(吨) 5.(1)35×16=560(元)
36×16=576(元) 37×16=592(元) 38×16=608(元)
一个篮球的价格可能是35元,36元,37元。(2)600-40=560(元)
35×16=560(元)
一个篮球的价格是35元。
第4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7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24×3时可以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因为14×6=84,所以1400×6=( )。 3.
4.18个30的和是( ),64的24倍是( )。 5.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6.37×24的积是( )位数,最高位在( )位上。 7.( )×( )=( )×( )=600
),
8.两个27的积是( ),与38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是( )。 9.要使10.在
5×32的积是四位数,里填上“>”“<”或“=”。
15×70 65×27
27×86 10×32
20×16
里最小可填( )。
50×30
11.小明用300元零花钱买了5盒高级巧克力,每盒5块,平均每块巧
克力( )元。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2.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 ) 3.2 ×2 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4.56×40的积和560×4的积相等。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乘数。
( ) ( ) (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周长是( )厘米。 A.80
B.100
C.400
2.得数比1200大,比1600小的算式是( )。 A.43×41
B.27×39
C.49×31
3.李老师买了19本书,每本书的价格在22元至29元之间。这些书的
总价钱( )。
A.在200元至400元之间 B.在400元至600元之间 C.超过600元 4.
4×58的积最大是( )。
A.4552 B.5452 C.8912
5.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2个班的同学排队前行,每个
班排了5列纵队,每列8名同学,算式5×8×12表示( )。 A.5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B.每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C.12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四、计算挑战。(共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
37×5= 27×3= 230×4= 12×40=
42×200=
48×52≈
2.列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13×22= 34×21=
27×26= 35×29=
3.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9分)
53×(98-49) 735÷5÷3
310×7= 61×89≈
23×32= 78×41= 6000-67×85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6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1分) 1.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购进一批《弟子规》,每本24元,三年级96
名同学每人发一本,要花多少元?
2.小晶家3月份共花费多少钱?(3月份共有31天)
3.在西部干旱地区投入1000元,就可以建一眼集雨水窖,解决一家人
的饮水问题。东华小学的40名教师连续8年向“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捐款,每年每人捐款30元,8年一共捐款多少钱?
4.春风街道办事处为灾区收集了48吨救灾物资。平均每辆车每天运多少吨?
5.平安号游轮每小时行35千米,它从A港出发,经B港去C港,35
小时能到达吗?
6.李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篮球,发现一个篮球比34元贵。她买了16
个篮球后,钱还没有花完。(一个篮球的价格为整数) (1)一个篮球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
(2)如果买完篮球后还剩40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答案
一、1.20×3=60 4×3=12 60+12=72
2.8400 3.
4.540 1536 5.990 6.三 百
7.30 20 3 200(答案不唯一) 8.729 1443 9.3
10.> < = 11.12
二、1.× 2.× 3.√ 4.√ 5.√ 三、1.A 2.C 3.B 4.B 5.C
四、1.185 81 920 2170 480 8400 2500 5400
2.13×22=286 34×21=714
23×32=736 27×26=702
35×29=1015 78×41=3198
3.
735÷5÷3
53×(98-49)=53×49=2597 6000-67×85=6000-5695 =305
五、1.24×96=2304(元)
答:要花2304元。 2.78×31=2418(元)
=147÷3
=49
2418-196=2222(元)
答:小晶家3月份共花费2222元。 3.30×40×8=9600(元) 答:8年一共捐款9600元。 4.48÷2÷3=8(吨)
答:平均每辆车每天运8吨。
5.35×35=1225(千米)
760+400=1160(千米) 1225>1160 答:35小时能到达。
6.(1)35×16=560(元) 36×16=576(元)
37×16=592(元) 38×16=608(元)
答:一个篮球的价格可能是35元,36元,37元。
[点拨]当条件给的不是一个确定数时,就要考虑多种情况,并且要全面,不能遗漏。 (2)600-40=560(元) 35×16=560(元)
答:一个篮球的价格是35元。
附赠材料:如何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审题三原则
如何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这是很多初中生想要解决的一个
问题。这是因为答题的准确率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的好坏以及
答题时间能否够用。其实要想提高答题准确率,第一关就是要审
好题,那么,如何审题才算是“好”呢?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原
则
原则一:审题要“细”。考试看题要细致,每一个文字、数字、
字母、符号、图形都要看,不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对于
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
用铅笔一一标出。有的题目较长,一定要联系前后文关系仔细思
考,了解题意。审题时要仔细观察,咬文嚼字反复推敲,不漏过任
何一个细节
原则二:审题要“活”。审题时要灵活思考,不能就题论题,
要看清这些题属于哪些知识范围,琢磨这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
什么异同,看看考哪些概念、技能,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原则三:审题要“谨”。审题要严谨,特别是对“似曾相识”
的题目要注意是否有“陷阱”。还要避免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
响,解题时思考问题比较片面,易受前概念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偏
差。
另外,同学们还要注意: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
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要做到“要点层次化”“层次
段落化”“段落序号化”。这样,答题的准确率自然就高了
审题要仔细、认真,抓住关键词和数字,寻找突破口大家
可以先阅读一遍题目,再带着问题阅读一遍题目。审题工作做好
了,答题就能迅速而又准确
考场答题要执行三个循环:三轮答题法
考场答题要执行三个循环
轮答题法,即在考场上要完整解答一套试题需执行的三个
循环,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个循环:通览全卷,摸清“题情”。在通览全卷时,顺手把
那些就会的题目解决掉。而一般考试这类基础题要占30%左右,
所以这一轮做题可获二、三十分的基础分。同时,我们还可以借
此机会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尽快进入答题状态
第二个循环:把会做的题目尽力解答出来。在这个大循环中,
要有全局意识,并坚持“四先四后”“一快一慢”的原则。
“四先四后”,即
1.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跳过啃不动的题目,对于
分值较少的题目要巧解,尽量减少答题时间;
2.先熟后生:先做那些比较容易掌握、比较熟悉的题目,再做
那些比较面生的题目
3.先高后低:两道都会做的题,应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
低的题
4.先同后异:将同类型的题目集中解答,然后再处理其他类
型的题目。“一快一慢”: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第三个循环:要分点得分、检查收尾。大多数考生不可能在
第二个循环中就答完所有题目。那么,对于那些还没做出来的题
目,就可以用“分点得分”的方法解答:尽量写出自己会做的步
骤。
另外,做完题目后要进行复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情况发生。这是正常发挥乃至超水平发挥不可缺少的一个步
骤,必不可少。
我们平时做题时,可以先大略计算一下自己这三轮做题中
每一轮所用的时间。这样,考试时就可以更好地分配答题时间。
就我个人而言,我做中考题一般是一头一尾两个小循环,各用时
10分钟左右,中间的大循环用时近100分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