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
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夏 聪,许 军,吴伟旋
,,XiaConXuJunWuWeixuan g
(,,)NanfanHos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Guandon510515Chiana gpygg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oiR47 文献标识码:B 10.3969.issn.10096493.2016.21.00710096493201607C258004- 文章编号:---j
Analsisofhealthstatusofaedoulationin ygppChinaanditsinfluencinfactors g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948年,WHO)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是:
[1]
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伴随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关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传统健康指标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即由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社会负担。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的衰退、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及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成为各种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多发高危人群。因此,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索有效的健康干预机制,促进健康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也是解决我国老年医疗保障问题和养老问题的迫切要求。
1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1.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 老年人口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老年人口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1人口956年联合国出版的《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中推荐的6另一个是5岁;
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文件中涉及1982年联合国在《
[]
的60岁2。国外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进行老
多以6年人口相关研究时,5岁作为标准。国内外学者
在采用上述划分标准时通常基于人口学视角,即采用日历年龄界定老年人口,而年龄的度量方法不仅包括
还包括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等。日历年龄,3]
郑贵廷等[认为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采用人口学视角下的老年人口界定有失偏颇,应在
[]
经济视角下界定经济老年人口的内涵。Rder41975y
年首次从理论上提出用期望余寿划分老年群体,建议
。把期望余寿在1老年人”0岁及以下的人划定为“
[]
Sanderson等5于2007年将界定老年人口的期望余寿提升至15岁。国内有学者认为传统的65或60岁界定标准不能反映人口期望寿命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从期望余寿的角度界定老年人口,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1964年第一届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A030313267。作者简介 夏聪,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510515,
、,。院;许军(通讯作者)吴伟旋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10515
术研讨会规定60岁为老年期,1981年第二届会议建
议6但迄今尚未得到认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年龄,[[2]6]
可。田北海等在研究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时根据国家法定年龄退休标准界定老年人,即60岁以上的男性及55岁以上的女性。以60岁为老
但随年人口年龄起点是国内学者研究时常用的标准,
着人类寿命的不断提高,有学者开始将老年人口的纳入年龄提升至65岁。
人们对1.1.2 健康 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有观点认为健康就是一种没有疾病的状态,它是对健康的消极定义,已逐渐被各学科摒弃。部分学者将健康等同于人体统计学的正常
即生命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就被认为是正常,现代状态,
医学科学仍多以此作为诊断病人的标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
。这是对于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健康的最权威定义,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但由于其绝对完美性和无法测度,同样受到了众多批评。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
将健康阐述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义,
[]
健康逐渐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皆健全7。由此可知,
向多维度发展,由于各维度健康状态的准确度量比较困难,因此研究科学合理的测度方法是各领域学者当前工作的重点。1.2 国内外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人口老龄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
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挑战。据联合国的统计数
占世界总人据显示,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超过6亿,
[[8]9]
口的1到20%。Bonaarts估计,050年老年人口g
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翻倍,达到19.7亿人。老年人由
新陈代谢的放缓以及器官的萎缩,于身体组织的老化、
成为各种慢性病及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对社会角色转换的不适应、社交功能的障碍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口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各国的医
[]
疗费用负担。Tanani等8对伊朗2012年的老年人健j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的老年人严重营养不良,36.6%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22.5%的老年人从
[0]
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O通过对5nan等154名土g
耳其机构内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老年人存在基于体重指数的超重现象以及基于腰围测量
美国大约有的代谢疾病风险。据一项最新估计显示,
护理研究2016年7月第30卷第7期下旬版(总第545期)1 0 9
0万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9%,每年需要急救的老年糖尿病病人高达310万
人,年均约29亿美元的医疗耗费[1
1
]。同时,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Kim等[12]
对美籍韩裔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的研究显示,30.3%的老年人患有轻度或临床抑郁症,14.7%的老年人有过自残甚至自杀的想法,同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慢
性病患病情况、
受教育程度等对其抑郁症的患病率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Park等[13]
通过对252名韩国
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有38.5%的老
年人饮酒,19.05%缺乏体育锻炼及7.5%抽烟,
其中男性抽烟比例为14.2%,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及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容乐观迫切要求各国探索科学有效的老年人口健康干预措施。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1
4]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一项预测表明,203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到达总人口的1/4[1
5]。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而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也决定了老年健康问题分布的广泛性。慢性病已成为
影响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史平[16]
通过对北京市5
17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的老年人中76.5%患有慢性病,
其中罹患率最高的3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有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城镇、城市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
89.0%、91.7%和91.6%,
其中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17]
。慢性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有学者在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城乡比较研究中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年人,且抑郁症状是
该群体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老年慢性病病人中存在抑郁症状者高达42.62%[18]
。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社会健康,社会健康可以看成是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可通过社
会功能和社会支持来衡量[19]
。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其活动范围缩小、与同事的接触也减少,导致该群体的
整体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总体来看,
城镇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最低。
陈蕾等[20]
对老年人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者占17.6%、饮酒者18.8%、
缺乏身体锻炼者占34.6%,
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了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因此,
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躯体健康状况,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2 老年人口的健康影响因素研究2.1 内部因素2.1.1 性别 性别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2581·
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由于其年龄、性别和户籍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李彩福等[21
]通过对209例农村
留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女性老年人的
患病率(39.5%)高于男性(24.4%)
。这可能与男女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关,
男性比女性身体素质较好,而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操心家庭及子女等,思虑过多容易导致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2.1.2 年龄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老年人倾向于关注积极向上的事件,进而情绪较为乐观,即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较年轻人好。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病患病率逐渐提高,生
理健康呈明显下降趋势,劣于年轻人。Orantes等[2
2]关于慢性肾脏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年龄与慢
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王红雨等[23]
提出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80岁~84岁组的高龄老年人下降速度最快。
2.1.3 心理因素 整体机能的衰退、
慢性病的增加及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因素使老年人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征,抑郁、孤独、精神衰退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没有临床相关的
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相比,
伴有临床相关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高。因此,构建社区精
神养老的外部支持系统,
消除老年人情绪障碍,鼓励其走出家门、进入社区,将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2.1.4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遗传病的发生起到完
全或部分的决定作用,
常见的遗传病有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对老年人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以高血压为例,老年高血压组及其子女比健康老年人组及其
子女具有更多易患危险因素,
高血压家族遗传因素与易患危险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于丽枚等[
24]
提出,遗传因素在老年性聋发生机制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据估计40%~50%的老年性聋与遗传有关,可以认为就是由于个体遗传背景决定了老年性聋表型的差异。2.1.5 其他内部因素 除上述分析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很多因素也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不同程
度的影响,
如文化程度、健康素养、疾病史等。2.2 外部因素2.2.1 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
要外在因素。首先,
社会经济状况的高低决定了卫生服务条件、
数量和种类等,决定了老年人能否方便及时地获得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及管理
自身健康。其次,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健康随子女提供
的经济支持的增加而改善,
说明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健康有正向作用,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老年人的业
余文化闲暇活动越丰富、
人际交往越频繁,从而使其社会健康越好,满足了精神健康,维护了身体健康[
25]
。2.2.2 行为方式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健康
长寿,
气候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社会因素占·2582·
10%,遗传因素占15%,行为方式占60%[2
6
]
。可见,行为方式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吸
烟、
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负面影响,体育锻炼、定期就餐、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参加社会活
动、
定期体检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2.3 饮食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城市老年人饮食结构多以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为主,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
不足,
使得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人合理的饮食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均衡热量,以谷类食物为主,丰富食物品
种,
但要适当控制含糖类食物的摄取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避免发胖和血脂增高;足够的蛋白质,多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常吃鱼、蛋、瘦肉等;多吃新
鲜蔬果,
重视钙、铁等微量元素的摄入。2.2.4 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指老年人生活环境中的硬件设施,如居家环境、生活及娱乐设施等,另一方面是指老年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如居住模式、社区活动等。前者容易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尤黎明等[27]研究发现,老年人多数跌倒与环境危险因素有
关,
主要有地面潮湿或台阶倾斜等易滑倒的因素,通道中有杂物、地面不平、楼梯过高等易绊倒的因素。
Day[28]
在对生活环境的研究中得出清洁、
宁静、运动设施、社会交往的方便程度、环境对情绪的刺激性这5个维度可以支持或者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
影响。此外,
在社区中关系和谐,在邻里间很少出现矛盾的老年人拥有更高的健康水平。
2.2.5 其他外部因素 如婚姻状况、
养老模式、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外在因素。2.3 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 国内外有关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大多数是从某一个或数个因素对老年人口疾病或健康的某一方面的影响
进行探讨。实际上,
老年人的性别、遗传因素、行为方式及饮食结构等有时并非独立对其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内外部因素之间往往存在交互作用。载脂蛋白E(APOE)
基因和高血压是引起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两个最普遍的风险因素。Andrews等[2
9]
通过研究上述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现APOE基因可以降低
高血压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相关程度,
也就是说有高血压疾病史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程度受到自身
遗传因素的影响。Minihane等[30]
发现携带APOE基因但日常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的人群,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于日常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者,即基因与饮食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一项对常住居民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差异使心理抑郁对自评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有学者发
现性别与基因之间同样存在交互作用。曾毅等[31]
研究显示,老年人饮茶这一行为因素使FOXO1A-266携带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下降76.9%,
而此基因非携带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ly
,2016Vol.30No.7C者的患病风险仅降低27.5%。此外,
体育锻炼、社会休闲活动以及负面情绪对携带rs1042718或rs1042719基因型的老年人影响程度要比非携带者显著得多。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内外部交互作用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遗传因素,即基因与不同外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上。研究表明相同的外在因素会因为老年人基因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因此在制定老年人健康干预措施时若充分考虑个体的基因及性别特
征,则可能实现干预措施效益的显著提升及成本的降低。
3 老年人口健康影响途径及干预措施研究3.1 影响途径 查阅文献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很少有学者专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进行研究,一般是通过研究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进而根据研究结
果提出可能的影响途径。Bernstein等[3
2]
认为灵活的饮食建议、营养服务及支持性护理服务可以减缓老化,
最小化疾病和残疾的影响。Vicki[33]
对147名65岁~
10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年龄和自我效能期望不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锻炼行为,
还通过影响老年人对运动的知觉障碍产生间接作用。社区的凝聚
力、
使用体育设施的便捷度、散步的安全性、体育活动参与度以及教育水平通过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对健康状态产生作用。刘永兵等[34]
对44所养老机构
1
39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建立老年人健康素养教育机制可有效提高其整体健康水
平。婚姻状况、
经济收入和宗教信仰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和死亡态度既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又通过影响生命意义感
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此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适度增加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高养老金收入的公平性及改善社区卫生环境等对老年人的健康同样重要。3.2 干预措施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有关促进老年人口健康干预,大多数是从影响健康的外在因素干预入手,通过干预研究可有效验证相关学者提出的老年人
健康影响途径。Barnay等[35]
研究家庭护理是否可以改善生活自理障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4
067例满足纳入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干预,
结果显示非正规的家庭护理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正规的家庭护理
提高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Chen等[36]
通过瑜伽运动对在老年活动中心的128名老年人进行时长为6个月的干预研究,干预后试验组老年人的健康
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此外,
有学者的干预研究发现运动处方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样有效,可
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孔奕翼等[37]
通过建立老年医疗服务组织,开发老年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制定
老年医疗服务规范,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四项主要干预措施,对北京市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社区随意抽样30人)
进行1年的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发现试验组在干预后吸烟、饮酒、不良睡眠等不良行为明显减少。李志勤[38]
对12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干预,结果发现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
护理研究2016年7月第30卷第7期下旬版(总第545期)低于对照组,科学的膳食结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健康
水平。总体来看,
有关老年人群健康大型的流行病学的干预队列研究很少见文献报道。4 小结
4.1 不足之处 总体来说,
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国内外学者在开展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时,采用的健康评价方法多为他评健康,此种健康评价方法科学性有待考究,缺乏统一的健康评定标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可比性、重复性不强;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疾病的危险因素或健康的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探索,没有全面分析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没
有区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的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及交互作用,相关的研究较少;有关老年人健康的干预研究
虽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这些学术报告大多属于样本量较小的干预研究,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有待考究,缺乏统
一有效的干预途径和措施;
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学术理论和权威专著,没有一个公认的现代健康管理模式,即缺乏适合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4.2 展望 对于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的研究是我国当前的研究热点,
未来的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深入研究:第一,自测健康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健康评估领域,用自评
代替他评的方式来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客观、
科学;
第二,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全面探索内外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第三,应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等多样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来研究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老年人口健康干预方案;第四,以健康为观察终点,积极开展不同健康状态下的老年人口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老年人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Rosini MD.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oranization[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anization, 2002,g
80(12):-983984.2]- 顾大男.
老年人年龄界定和重新界定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0(3):4251.[3] 郑贵廷,-韩鹏.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再审视[J].人口学刊,2007
(6):2326.[4]- Ryder NB.Notes on stationarypopulations[J].Population Index,1975,41(1):
328.[5]- Sanderson[ W,Scherbov S.A new perspective on pop
ulation agingJ].DemorahicResearch,2007,:[6] 田北海,
王彩云gp 227-58..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
):217.[7]-
董希望,王弟海.经济学中的“健康”:定义和度量———学科比较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9[-26.8] Tanjani PT,Motlag
h ME,Nazar MM,et al.The health status ofthe elderly
population of Iran in 2012[J].Archives of 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5,60(2):281[ -287.9] Bongaarts J.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emograhic tran-sition[J]p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icalSciences,2009,364(1532):29852990.[10]g
- Ongan D,Rakcol N.Nutritional status and dietarintake of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n Turkey:ya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er,country representativestudJ].ArchivesofGeroGeriatrics,2015,61( y[ ntology
and2):271276.[11]- Rajpathak SN,Kimberley
Brodovicz CF.Sulfonylurea monother-apy and emergency room utilization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2583·
typ
e 2diabetes[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5,109(3):507512.[-12] Kim MT,Kim KB,Han HR,et al.Prevalence and p
redictors ofdepression in korean american elderly:findins from the memorand aging study
of Koreans(MASK)[J]gy
.TheAmericanJournalofGeriatricPschiatr,015,23(7): 671[ yy2
-683.13] Park KA,Park YH,Suh MH,eta l.Lifestyle and genetic p
redic-tors of stiffness index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korean menandwomen[J].AsianNursinResearch,():[ g2015,93251-258.14] 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事业发
展报告[EB/OL].[2015-06-24].htt://cncarc.ov.cn/[pwww.jianhua/22341.html.15] 郑晓瑛,
陈功,庞丽华p,g等g
j.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1):111.[16]- 史平.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老年人健康现状与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7):435436.[17]- 中国老龄人口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人口学刊,2010(2):2834.[18]- 化前珍,尼春萍,徐巧玲,等.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B):390392[19]
傅崇辉,-.王文军.多维视角下的老年人社会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5):124131[20] 陈蕾,
,-.李曼李文霞,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生活方式调查及分层护理模式构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10121[21]-015. 李彩福,
李现文,全金玉,等.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19[-2621.22] Orantes CM,Herrera R,Almaguer M,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associatedriskfactorsinthebaolemareisalvador: j p gon of
E1nefrolempa study
[J].Medicc Review,2011,13(4):14-22.
[23] 王红雨,
张林.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特征及增龄变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1):121126.[24]- 于丽枚,孙勍.遗传因素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1):6163.[25]- 艾斌,
王硕,星旦二.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追踪调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4
(2):4856[26]-. 黄恒俊.
健康促进计划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5):387388.[-27]
尤黎明,张美芬,张军,等.与老年人跌倒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6):403405[28]-. Day
R.Local environments and older people’s health:dimensionsfrom a comparative qualitative studin scotland[J].Health &Place,2008,6(14):y
299312.[-29] Andrews S,Das D,Anstey
KJ,et al.Interactive effect of APOEgenotype and blood pressure on cog
nitive decline:the PATHthrouhlifestud[J].JAlzheimersDis,2015,44(4):10871098[30]g Minihane AM,y
-.Jofre-Monseny,Olano-Martin E,eta l.APOE g
en-otype,cardiovascularriskandresonsivenesstodietarfaniulation[J] .ProcNutrSoc,p2007,66(2): y
t ma-183197[p
-.31] 曾毅,
程令国,田小利.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相关前期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4(9):16[-.32] BernsteinM,MunozN.Positionoftheacdietetics: ademofnutritionandfood and nutrition for older adults:y
promoting
healthand wellness[J].Journal of theAcademofNutritionandDietetics,2012,12(8): y
-12551277.[-33] Vicki CS.Older adultsandexercise:athanalsisofselfefficacrelatedconstructs[J] p
.NursinResearch,y -y1998,47(3):180189.[34] 刘永兵,
李慧,张玉凤,等g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
:148151.[-35] Barnay T,Juin S.Does home care for deendent elderleoleimp
rove their mental health?[J]py
pp.JournalofHealthEconomics,2016,45: 149160.[-36] Chen KM,Chen MH,Li CH,et al.Sleep
quality,depressionstate,and health status of older adults after silver oaexercises:yg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9,46(2):154[-163.37] 孔奕翼,梁万年,王亚东,等.
老年疾病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干预试验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4):367[-370.38]
李志勤.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20):21302131.(:-收稿日期2016-02-22;修回日期:20160627)(--本文编辑苏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