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该工程拟挖降水井再配备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派专人管理.
一、降水 1、降水井布置 ①降水管井布置
为拦截地下水向基坑内涌入,保持基坑内无水,保证基础施工,沿上口线外扩1.0m布设降水井点,井深7。0m。管井孔径为600mm; 孔内均下入内径3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或3mm的石屑. 具体位置视场地情况而定,排水位置待现场确定,详见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②管井结构
a。间距、孔深:井间距约为10.0m ;管井井深7.0m; b.孔径:管井孔径均为600mm.
c.井管:管井均下入内径3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
d。滤料: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或3mm的石屑. e。降水井数量:降水井点共计约62口。 ③残留滞水的处理
因地层粉土-粘土层为交互层,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壁含水层的底板位置局部可能出现少量残留滞水,为此在基槽边坡坡脚挖取200mm×200mm的方沟,其内充填粗骨料材料如碎石等可明排残留滞水引入管井或集水井中排出。 ④地面防渗措施
a。在基坑5m范围内不宜设置用水点。
b.在基坑四周边沿3m范围内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渗引起边坡坍塌,并保持边坡稳定。 ⑤质量检验标准
a.孔深允许偏差:不大于±10cm; b.孔径允许偏差:不小于±2cm; c.垂直度许偏差:1%;
d.洗井:洗井至水中含砂率小于5%。 2、降水井施工技术要求 ①成井工艺
②钻探设备采用2台正循环钻机.
③清水钻进,一径到底,成孔后用清水循环换浆冲孔,直至水清; ④下管填料。 ⑤下管填料后,立即组织洗井。 ⑥降水井工艺流程
测放井位→ 钻机就位→钻孔(地层自然造浆)→清孔(稀释泥浆)→下井管→井管包网→填滤料→洗井→排水排浆→开始抽降 3、施工技术要求
①降水井施工采用正循环钻机成孔,清水钻进,一径到底。孔径600mm,井深约7。0m;
②终孔后换浆,彻底清除孔底沉渣,由专人检查孔深合格后方能下入井管. ③井管为水泥砾石滤水管,内径300mm。 ④下管时要保证井管连接正直、牢固;
⑤滤料为1~1。5mm砾石,不含其它杂质,填料至地面以下1.0m后用粘土封孔。 ⑥填料时应用铁锹从孔口四周均匀填入,严禁用手推车倒入,防止井管歪斜、滤料蓬塞。
⑦成井后立即组织洗井,洗井要求:采用空气压缩机及水泵联合洗井,洗至水清,出水量正常为止. ⑧做好成井原始记录。
⑨每井成井后由技术员验收,不合格的一律返工;
⑩成井后观测其管井出水效果,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应立即补孔. 4、施工用水
请甲方提供现场用水;在施工过程中与甲方密切配合,服从统一指挥。 5、地面排水
地面在平行于管井轴线外1.0m以远处挖掘明沟,明沟尺寸为300mm(宽)×300mm(深),内置塑料布(以防渗水)。
6、降水监测、维护 降水监测:
①利用周围降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降水初期每天观测1~2次,直至降水水位达到要求为止;
②对观测记录及时进行整理,绘制S~t关系曲线,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预测地下水位下降到设计深度的时间并合理调整抽水井数;
③在整个降水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点的完好,对抽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基础施工安全进行;
④当构筑物施工基本完工,降水工作即告结束,在人员撤离现场前,应对全部降水井进行回填;
⑤成品保护方面,尤其是降水井期间,应杜绝任何形式向孔内投放异物,避免影响抽水效果。对易漏入孔内异物的井应将孔口绑扎封闭;对已漏入异物的井视降水效果确定是否进行洗井。 7、设备与施工工期 ①设备
设备 正循环钻机 空压机 测绳 电焊机 潜水泵25/0。75 单位 台 台 条 台 台 数量 2 1 若干 1 1 备注 钻孔 洗井 测水位 / / ②进度计划
a.钻探:本次采用正循环钻机2台,施工工期约10天. b。洗井:与钻探交叉进行,钻探结束后再需1天。
c。预降期:全部井点施工,洗井完毕,进入降水预降期2~3天。 ③施工设备型号及材料 a。正循环钻机2台以上;
b.W-1.0/7型空气压缩机(排气量1.0m3/min,排气压力0。7MPa)1台; c.内径300mm水泥砾石滤水管;
d.2~4mm砾石滤料;
e.降水用电容量300千瓦(降水最高峰时) ④施工注意事项
a.钻孔前应确认,井位下无地下建筑物,管线及电缆等。 b.全体施工人员应认真执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 c。降水井钻孔时应挖泥浆坑,做好泥浆沟以免泥浆遍地流淌.
d.现场电器设备要有防漏电措施,非电工未经许可不得动用电器.电工每天对所有电器,线路进行安全检查.
e。施工人员应遵守甲方有关规定,配电箱应砌台,电线应架空或入地并固定好,做到文明施工. ⑤降水效果分析与要求
a.由于本场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层中互层发达,含水层与阻水层的相互作用,其滞水不易排出。基坑开挖后边坡上可能有少量滞水排出.
b。为保证雨季基础施工,基底应在两侧设排水沟和集水坑。基坑顶面应作坡面,基坑附近不得设置渗水井,以防雨水灌入基坑.并保持边坡稳定。 二、管道施工
1、管槽开挖:施工时首先确定现况地下管线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底,严禁超挖。自卸汽车配合将多余土外运,基坑挖好后会同设计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管道基础
管基采用120°砂垫层基础,按设计要求在槽底铺设规定厚度的砂砾垫层,采用高频振动平板夯夯实整平,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吊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及时复核垫层高程。
3、挖工作坑
管材大头承口处呈喇叭状,需随安管随挖工作坑,工作坑尺寸单侧宽出管道外缘20cm,深50cm。工作坑要保证尺寸,使管子大口悬空,避免因工作坑尺寸不够使稳管操作不便。
4、下管
采用吊车下管,下管前必须对每根管体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不合格管材不得使
用,个别允许修复的硬伤缺陷必须进行修补。安管从下游开始,承口为管子的进水方向,承口工作面要清理干净,均匀刷涂一层润滑液,并在管体套好两根钢丝绳,留以后撞口时用。
5、上胶圈
把插口工作面清理干净并图刷润滑剂,胶圈套在插口顶端,即插口工作面始端,胶圈要均匀、平直、无扭曲。 6、对口
用三角架、吊链把管子吊起来呈水平状态,稍离槽底即可,利用边线调整管身位
置,使管子中线符合设计要求。把插口对准承口八字,这样可以进行下步工序。
7、撞口
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绳,在待拉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后背横梁由槽钢、方木、橡胶垫组成)。把后背横梁两端套好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见下图,这时两侧同步拉动两个吊链,使胶圈在插口与承口工作面之间均匀滚动.注意撞口过程中随时观察吊在三角架上管子的状态,让管子受力均匀,保持水平,随时调整吊链,必要时调整三角架。 8、管体(水平、高程)位置控制
在检查井位置处钉检查井的中心线桩,在准备安装的管子后钉管道中心桩.安装管子时把小线从管子中间穿过,在两个中心桩上挂线,中心桩同时又是高程桩,用来控制管子安装位置. 9、锁管
撞口结束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管口回弹或移动,向管体两侧回填好土,同时用钢丝绳和吊链锁在后面的管子上。见下图。
10、回填砂石
先在管道腋下60°三角区回填粗砂,以木夯夯实。再以粗砂回填管道两侧部分,粗砂用溜槽下至槽底,要避免直接砸到管材。管道两侧应同时回填,分层压实,每层厚20cm,至设计高度。
11、检查井砌筑
检查井墙体采用240mmMU10混凝土砌块,MB10水泥砂浆砌筑,灌孔混凝土Cb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