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愁
愁,本是人事间,特别是离乱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由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故和相应的个人理想的破灭,往往造成一种压抑、苦闷、悲观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当时社会不可能通过政治或历史的理论形式作正面阐发,只能通过诗歌等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悲为美”和“以愁为工”的悠久传统。在古典诗词中留下了众多抒写作者愁怀为主题的作品。羁于个人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生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唐代诗人李白被权贵排挤后,过着凄然的漫游生活,积怨日益深沉,于是发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叹。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白发三千丈”这个虚拟懂得长度形容自己的悲苦、忧愁生活的深重。而男唐李后主在经历了亡国破家的残酷现实后,在囚犯般的屈辱生活中,不禁倾泻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怀,把绵绵哀愁呈诸笔端。在他的另一首词《相间欢》中,则将千缕万绪的愁思比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使人感到一种难言的滋味,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国残家破夫亡一连串的打击后,她的作品往往带有悲愁的情调、含蕴而不艰深、凄婉而又劲直的艺术风格,道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心声。
当一个人报国无门,才华不能得以施展,处处遭受压抑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恨闷、忧郁的情绪。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将愁思难遣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明明是“近来愁似天来大”,作者却用重语轻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写法。不是不想说,而是越说愁越多。所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古典诗词中,还有一种闲愁。如《浣溪纱》的作者秦观用浓郁的诗意美、清幽的画境美来勾勒个人的愁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如雨丝般的闲愁,让人有
一种梦幻般的愁境之感。而北宋的贺铸当一种无边的“闲愁”涌上心头,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失落感,便“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那种“闲愁”的深度,借江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巧妙地表达出来。
古代诗词中的写“愁”艺术
一、 把“愁”写得有长度 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内心愁绪的深重。
二、 把“愁”写得有重量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
三、 把“愁”写得有形态 南唐李后主则使“愁”的形态表现得更为直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愁思像一团乱麻。
四、 把“愁”写得有数量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以“一江水”喻“愁”,又在“东流水”的基础上衬以“春”字,写出了愁思如江水般汪洋恣肆,又如春水般长流不断。
五、 把“愁”写得有变化运动 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接把“愁”写得从“眉头”下来,又爬上“心头”。
六、 把“愁”写得有人性 张先在《天仙子》中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
醒来愁未醒。”他赋予“愁”以人性,像人一样具有感情。
古代诗词中“愁”字的魅力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似乎就已决定了其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独特性。诗歌的语言精练,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非细嚼慢品不足以体味其妙处。在古代诗词中,以抒写作者愁怀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而作为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愁,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却异彩纷呈,魅力无穷。“愁”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愁”写得川流不息,无尽无休。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愁”写得深重幽长。
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名单看“白发三千丈”真叫人无法理解,说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固然而长,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突出了内心深重幽长的愁绪,并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渲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其三、运用移就的手法,把“愁”写得无比凝重。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之深重,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了。
其四、运用似人的手法,把“愁”写得富有人性。
张先在《天仙子》中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诗人本想借听歌钦酒来解愁,但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喝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睡过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清,愁却未曾稍减,句中赋予“愁”以人性,使“愁”像人一样具有感情。
其五、运用衬托的手法,把“愁”字写得苦闷难吐。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屋楼。爱上屋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中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回顾少年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苦难吐的心情,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词人以苦衬会,以有写无,以无写有,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无处倾吐,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大抵在古代文学上有所成就的,其一生都充满了坎坷;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比比皆是。因此,利用诗词来表达“愁”的诗词大家不乏其人,其中很多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下面就将关于“愁”的诗词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据说李煜因此词而死于太宗手下。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生平遭遇带给他创作诗词的灵感,他的词就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真,还有一组著名的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其次是诗仙李白的大作,李白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狂傲,但也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愁。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接下来是女词人李清照的几篇名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其他的作品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摸鱼儿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七绝·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
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
时雨。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